阿里巴巴之所罗门作文:是时候埋葬凯恩斯主义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41:27
导语:近日,针对美债危机,有学者认为,此轮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都是短视的,包括中国“4万亿”刺激政策,其恶劣后果正在显现。美债危机表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失败。那么,我们是否应该与凯恩斯主义说再见了?

 
美债危机是奉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
面对大萧条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奥巴马以支出抵抗衰退
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1929年10月份,美国金融界崩溃,导致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大萧条,从此,美国经济陷入了经济危机的泥淖。当时的总统罗斯福采纳凯恩斯主义推行新政,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尽量控制商品大量生产,达到平衡状态;同时采取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009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当时的美国正在陷入25年来最严重的衰退和棘手的金融危机。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遭遇到了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面对这样的情况,当时作为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调整了自己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解决方案更为激进,走上了平民主义的路线。当时即有媒体认为,从这一点看来,奥巴马无疑在向既是民主党标志性的人物也是成功应对上世纪大萧条危机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看齐。
经济刺激政策使美国债台高筑,政府还债无力导致危机
2009年2月17日,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最庞大的开支计划,这标志着奥巴马“新政”正式付诸实施。2010年9月,奥巴马推出又一轮500亿美元投资基础设施的经济刺激政策。根据这个大规模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美国将在6年内重建15万英里公路、建设及维护4000英里铁路、修复或重建150英里机场跑道,并安装下一代空中交通控制系统以缩短飞行时间,减少航班延误现象。
采取扩张性政策以刺激增长的凯恩斯主义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而疲弱不振的美国经济和金融危机无力提供这个巨额资金,只好大量举债。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目前美国国债余额14.3万亿美元,其中美国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国债约9.68万亿美元,海外投资者持有4.47万亿美元。而奥巴马政府在无力还债时继续高筑债台,最终导致了美债危机。

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政府最庞大的开支计划,这标志着奥巴马“新政”正式付诸实施。
在中国,凯恩斯主义更是大行其道,但恶果连连
1998年为应对经济疲软,凯恩斯主义来到中国,但是效果不佳
1997年,市场疲软,连续几次降息对刺激消费毫无成效。在货币政策作用有限的情况下,开始使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凯恩斯主义正式来到中国。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扩张性财政政策已付诸实施,当年国家财政直接投资1000亿元,1999年进一步扩大了财政直接投资。为此,政府大量举债:1998年年初计划发行国债2808.5亿元,下半年又追加了1002.5亿元。1999年初计划发行国债3415亿元,后又增发600亿元。
政府在扩大投资的同时,又努力提高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费:1999年国家财政为增加居民收入共支出540亿元,使全国8400万人受益。但是,国民经济还没有走出不景气的阴影。失业率居高不下,物价连续26个月负增长,企业经营困难。凯恩斯的根本目标是扩大投资,刺激消费,恰恰在这两点上效果不佳。
2008年政府出台四万亿刺激计划,但带来国进民退、通胀等恶果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作为应对,中国政府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4万亿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包括关注低收入人群)方面都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也带来了国进民退、通胀等后果。
在四万亿振兴计划中,国有资本几乎得到了所有的重要政府订单,“铁公基”成为国企的专享盛筵。2009年,货币投放达9.6万亿元;2010年,虽然信贷指标是7.5万亿元,但加上表外业务如银行信托合作理财产品,也可能会超过9万亿元。巨量货币投放是配合刺激计划所采取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体现,这也刺激了去年以来的通货膨胀。

在四万亿振兴计划中,国有资本几乎得到了所有的重要政府订单,“铁公基”成为国企的专享盛筵。
中美要想化解危机,必须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
罗斯福新政实际上延长了危机的时间,阻碍了市场的自身调整
1929年危机为什么拖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因为危机开始后政府干预太多了。现在有人讲是罗斯福1933年的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其实罗斯福没有多少新政,罗斯福的政策在他的前任胡佛手里都早已开始实施了。现有的大量证据证明,美国政府加大公共工程投资,提高关税,限制工资的调整,都是在罗斯福上任之前进行的,所以导致了失败。
根据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研究,正是政府的救市措施延缓了市场的自身调整,使萧条持续了更长时间。1990年后日本政府救市政策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零利率政策和大量的公共投资并没有把日本从萧条中解救出来。
凯恩斯主义在中国更加水土不服,只会导致重复建设和泡沫经济
经济学者杨继绳曾撰文指出,凯恩斯主义在中国水土不服。美国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市场制度发达而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设之中,无法和美国相比。同样的政策思想在不同的制度基础上当然会有不同的结果。例如,美国企业对利率非常敏感,一次调整0.25%就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但中国利率调整几个百分点也看不出明显的效果。国有企业连本都不想还,还在乎利率高低?
在中国,政府职能过于宽泛,政企不分,官员们还是以追求虚的政绩为目标,国有企业还在吃国家的大锅饭,官员和企业对投资的效果不负责任的问题还没有根除。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难以避免。政府可能把扩大内需搞成简单的总量扩张,不加控制地实行货币和财政双扩张的政策,通过大量投入来求得GDP的增长。这可能会出现重复建设和泡沫经济,地方政府逼迫银行贷款,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最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网易财经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经济学家张维迎则认为,虽然政府救市会有短期效果,但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市场自身的调整,政府救市的结果可能延缓市场的调整。政府对破产企业的拯救不仅扭曲了市场的惩罚机制,延缓了结构调整,而且常常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因为政府只解决大问题不解决小问题。政府的拯救措施也降低了企业界自救的积极性,导致更多的投资失误和更多的坏账。政府投入的资金越多,资金越短缺。而这正是中国经济的老大难问题。
点击参与微争议:你是否支持凯恩斯主义?>>

美国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典型,市场制度发达而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建设之中,凯恩斯主义在中国水土不服。

美债危机表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失败。此轮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实行的经济刺激政策,包括中国“4万亿”刺激政策,其恶劣后果正在显现。既往的教训表明,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彻底埋葬凯恩斯主义,才能解决深层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