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号 官网:相声和拉洋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38:07

 

         拉洋片又名“拉大片”或“西洋镜”“西湖景”,是清末突起的一种民间杂耍,经常在天桥或各庙会的地场上表演。艺人将画好的各种彩色画片(每张约三尺长、二尺半宽)用绳子拴放在木箱十,箱子中间装有四、五个凸透镜,每次坐四、五个观众,艺人一边拉放画片,一边敲打着锣鼓演唱画片的内容。另有一种是横推画片,看一回是八张大片。有些群众不看大片,只站在木箱周围听演员演唱,以做欣赏。

        拉洋片的画片以天津塘沽的专业画家潘小秃画的最好,三十年代的价格是:大张的十元,小张的五元,半年后取货。木箱子也送到山东德平县去定做。

        清末,河北省任邱县有个唱西河大鼓的民间艺人焦永顺(艺名:老金牙),和潘小秃很熟,他定做画片当月可得。因有了这个方便,他就让儿子焦金池学会了拉洋片。焦金池会唱西河大鼓,会三弦伴奏,在这个基础上他创作了他的洋片唱调。因为他镶着两个金牙,听众都叫他大金牙。从二十年代末起大金牙的拉洋片便誉满天桥,被称为当时天桥“八大怪”之一。(注:“八大怪”另外七人是滑稽二黄云里飞、相声焦德海、卖糖的大兵黄黄才贵、掼交开石的沈友三、蹭油的周绍棠、赛活驴关德俊和顶砖的拐子。)

        大金牙的特点是:台风有气派,嗓音洪亮,口齿清晰,脸上表情丰富,会演唱的小曲多,活路较宽。他演唱的洋片曲目如《大花鞋》即被灌制成唱片风行全国。

        焦金池每天上午十一点多钟出来,搭好一丈多长的布棚,把镜片子挂好,然后站在一条板凳上,用双手拉起锣鼓。待观众围满以后,他拾起一根五尺多长的细竹杆,指着镜子里的画片说:“您看这片,这是前门楼子九丈九,这是后楼子七丈二。”又指着一片说:“这是那年张勋复辟的事,嗬,那一回张大帅可算砸磁儿啦!险些儿没栽在北京城里。”“您再看这一张,这是冯玉祥的国民第一军,联合郭松龄攻打奉天的事。郭松龄由天津杨柳青乘小火轮而来,小火轮船头上,站的是郭松龄,这一面手拿望远镜站着的,是国民二军孙岳。南面大楼之下那么多人是红万宇会的人,俩人用软床搭着一个人。您再看小土山上黑忽忽一片,约有好几百人,李景林在稻田里扎下大营。双方都预备好大炮机关枪,其势甚凶。诸位坐定了看,听我大金牙,一段一段唱给诸位来听。”这时,坐满十位观众,每人给他大铜元二枚,让齐坐好以后,他放下竹杆,站在板凳上拉起锣鼓,开始唱起来:

        往那里头再看哪!头一片,

        两军失和呀,起了战端,

        中国人自己来打自己,

        大队人马扎在了稻田.

                                                                                                                                                                                                                                                                                                                                   机关枪辘轳炮摆成阵咧,

       转动机簧噢,都冒了白烟,哎……。

       唱完几段以后,八大片拉完了,观众起坐散开,大金牙开始从板凳走下来,满面笑容地来让大家:“诸位逛天桥,您要走累了,在我这儿坐下歇一歇腿儿,总共花上两个大铜子,您又看真正相片,您又听唱儿,您只当捧我大金牙啦!诸位坐下之后,我尽力地给您唱,管保不能重复。我若唱重了一句,您就给我一个大嘴巴。”接着,指指镜子里的画片:“您站在外边瞧,这个战事片人马黑忽忽一片,瞧不甚清。若是坐下来由我这显微镜一照,真得看出十里地远去。来来,这位兄弟捧捧我,这位老总也捧捧我的场面…”一会儿让好十位,又继续演唱下去。我唱的段子是四句一反复。专门描述风景的唱词是:

       往那里头再看哪!头一片,

       个冬腊月好冷的天。

       那大雪不住地分分下,

       楼台殿阁呀,成了银山哪!哎……

       《大花鞋》有故事情节,基本曲调是:

 

       大金牙的徒弟罗沛林,艺名小金牙,解放后曾在天桥演唱宣传卫生的新曲目,抗美援朝时曾参加赴朝曲艺大队去朝鲜演出,当时只有四十九岁。

       相声里的《拉洋片》创作于二十年代末,最早的铅印脚本收在一九三三年张笑侠编的《相声集》中。它是以模仿表演拉洋片的闹剧形式,甲饰拉洋片的,乙饰观众,甲施展八面风的生意口,强迫乙看洋片来抖包袱。开头学唱着大金牙的唱段,说这是京南一带的洋片唱法。接着,又介绍表演京东一带的洋片唱法,然后开始表演。当时有段唱词是歌唱孙中山的:

       往里头瞧哇,头一哟片,

       三民主义照在里边。

       孙总理遗像当中来挂,

       国旗党旗在两边悬.

       上面有“天下为公”四个大字,

       左右还有一副对联。

       上联写:革命尚来成功,

       下联配:同志仍须努力。

       这本是孙总理亲笔书写,

       使用了美术照片在里边。

       提起总理的名和姓。

       姓孙名文字逸仙。

       光绪二十一年逃往日本,

       方才改名叫中山。

       致力革命四十余载,

       故于民国十四年。

       二月廿四日他念遗嘱,

       三月十一日把字签。

       到了三月十二日,

       九时二刻命归天。

       这就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老哇!

       留在人间哪,万古传哪!哎……。

       后来的演出中,已经没有这段唱词了。解放初期,北京曲艺团的王世臣、赵玉贵擅演这段曲目。一九五四年有人写文章提出:这段曲目,完全靠甲用两块钱板来打乙的头来获取笑声。这种所谓“打哏”是用生理现象刺激观众,对演员本身也不尊重,属于相声中的糟粕;从那以后,演员们就自动停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