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香水官网:关于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再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8:13

关于新课程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再认识 

前言:我在新课程标准学习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不断加深,现在正在进行新训标的实践工作,对教师处理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和思考,现就对新课程实施中的师生关系的认识谈谈我的们观点。

 

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提出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重要过程,是现代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如何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本人通过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联系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关键是“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实际操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允许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传统课堂是以“师道尊严”为理论支撑的教学活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学生来到教室是听教师演讲,是来看教师的表演。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其民主意识难以得到培养,走向社会的民主意识也很缺乏,现在的学生群体,就是将来社会的主力军,试想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谈出不同的见解,是学生创造性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思维训练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劳动的成果,教师如不及时给予肯定地处理,如何来谈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其自尊心没的得到有效的保护,民主意识就消退。江泽民同志指出:“没的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把教学的实质看作是师生以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交往活动。在教学系统中,教师这个关键性有元素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广泛吸纳各种信息,恰当地处理反馈信息,处于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元素中,各元间均可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超出了课堂范围时,教师要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处理这个问题所缺乏的知识内容,并鼓励学生向此方向奋斗;提出的问题合理时,教师不能简单包办解决,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求解决此问题的理论支撑内容,再引导学生着手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与前提,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

作为现阶段的教师深知,在教学中最头痛的事就是学生提不出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谈不上对学生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了解,这种教学教师只是“凭感觉在教书,”是教师之悲哀,是会被新课程改革所淘汰的。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从关心爱护出发,诱发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历来有“严师出高徒”这说,但对这个“严”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标准。特别在我们这些农村学校,常有学生家长来校明确地给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提出要对自己的孩子严格要求,甚至可以“打”自己的孩子,朴素的学生家长认为这一“打”就是“严”了,这种观念是何等的古老与落后。现在正处于新课程改革时期,对“严”字的认识有其新的意义了,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过程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能驾驭课堂,对课堂进行有效的调控,学生进入课堂不是看教师表演、听教师演讲,而是来参与教学活动,来寻求知识产生的过程,来体验知识获得的快乐。教师事事处处都要体现出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研究,共同提高,教师不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一起共享成功的快乐。

就是在教师必要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体态语言等方式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的理解与困惑及时准确把握,作出适时的反映,作出明确的表示,体现出教师的关爱与理解,让学生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与尊重,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在作业思考过程中,教师要微笑面对学生,让学生感受教师时时给予的关爱。

三、靠教育机制处理课堂上学生的越轨,忌发脾气。发杨教学民主,并不是不要课堂纪律,“没有规矩就不能成方圆”,作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少则几十个人,多则几百上千人,没有纪律规矩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难以想象,不可思议。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稳步前进,靠的就是有一定的规矩,让全人类共同遵守,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现代法制社会更需要纪律性,纪律是民主得以发挥的保障。民主的教学活动同样需要纪律作保障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个纪律不是教师作一、二、三、四……一大串的规定了事,而是通过民主的形式进行讨论后形成的大家都认同的条款,是这个群体每个成员都明确清楚的内容,教师学生一事同仁,共同遵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制度,不断丰富纪律内容,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组建有力的执行机构,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发展,民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得到培养。

制度化、法制化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学生步入社会要能适应社会,在学习中逐步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非常重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学生的越轨行为,教师在处理时切忌发脾气,要“人性化”地处理,处理的依据要充分,过程要民主,态度要温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违犯的是纪律,就算时有伤害教师形象乃至人格的事出现,也不能发脾气,试想学生完全理想化地遵守各项纪律了,教师价值何在。事实上一个教师对违纪学生发脾气是教育无能的具体表现,只有靠发脾气的方式来压制学生,有何能耐?只能体现教师的专制作风,体现教师缺乏民主作风,体现教师关爱学生的虚伪的一面。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是来学校接受教育培养的,通过教育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其科学的生活态度、与人相处的方法、交往能力与技巧。作为教师应坚信没的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对课堂屡次出现越轨违纪的学生教育处理结果不理想,只能说明处理方法的欠妥或教育过程的不到位。

四、对有困难或一时落后的学生,关怀帮助,循循善诱。教师面对的学生的具有个性化的活生生的人,整齐化一的情况不可能出现,真的出现这种奇迹,那将是死水一潭,缺乏活力和朝气。学生有其先天遗传差异,有其后天家庭教育及环境影响的差距,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必将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一时落后或有困难。对此情况,教师不必紧张,完全是正常现象。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有分层次要求的思想和办法,千万不能有分等级的思想意识,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要求,只要达到了相应的要求,教师就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相对较差的学生,都是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中的元素,任何一个元素都是教学的主体,都是平等的受教育者,都需要在学习中得到关爱,得到提高。“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从思想理念上不能歧视差生,在学习上一时有困难的学生,绝对不是步入社会的真正意义上的差生。

对学习暂时的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满腔热情地帮助,循循善诱地引导其找出原因,寻求突破点。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交流思想,培养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这类学生体会到平等的待遇。

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摆正位置,发扬民主,课堂教学中平等合作,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与作风,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只有建立起了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有效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