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小红鞋官网:雷军:创业就像跳悬崖 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9:25

 

雷军:创业就像跳悬崖 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    2011-8-8

 投身天使投资,是雷军对自我的第一次成功解放。这次,闭眼跳下悬崖创业,是解放还是套牢?

爱手机,爱互联网,爱喝碳酸饮料,爱穿棉质T恤,爱秀他投资公司的产品。爱骑车,爱整洁,顾惜形象,不时抽烟,却不允许被拍入镜头。不到42岁,中国IT圈最年轻的老革命。曾淡出江湖,张开“天使”双翼,现又转身飞回。金山软件董事长,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多玩网执行董事长,17家初创型公司天使投资人。

他是IT劳模,他是雷军。

雷军一定不会反对用“凡客体”作为这篇文章的开场白,凡客诚品是他所投资公司的出众者之一。

不过,于投资人雷军而言,凡客、UCweb、多玩、乐淘等一系列公司都像已经推入轨道的卫星,进入2011年夏天后,他几乎全副的身心、大部分公众形象,开始与一家创立还不到一年半,估值却已到2.5亿美金的公司绑在一起。这家公司叫小米科技。

一切都在预期中推进。小米产品的发布、战略雏形亮相、PR的爆炸……几个月前,雷军就回复一直与他联系的记者,“等到七八月份,我们可以聊聊。”7月中,在小米团队的运筹下,雷军果然置身于聚光灯下—重新。距上一次媒体对他密集的关注,也就是他辞任金山总裁与CEO之职,将近四年。

在小米团队媒体见面会上,为了解释他所谓“重出江湖”的心态与动机,他精心准备了一套PPT。显然,他在心里预演过多次,不回头也知道下一页的内容。演讲时,他的右手轻握着拿麦克的左手手腕,看上去激动,又显得有点紧张,但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如的感觉。16年金山商业生涯,他知道如何认真、有礼而有保留地应付记者,他很在行。

此刻是他踏入商界后的第三段起点。最初的时刻当然要从他刚满22岁进入金山时算起。金山16年,他就像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有一半时间为了上市目标苦苦使劲,他勤勉、努力,但换来更多的是人们同情的眼光。第二阶段,他在天使投资界无心插柳,却似乎点石成金、游刃有余。他在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社区等领域里的10多个天使投资项目,令旁人眼羡不已,他亦自称,“目前为止无一失手”,尽管还没有一家实现IPO(用他的话说,还没有“和牌”),但已有凡客这样的据称已超过50亿美金估值的公司。

人生就这么神奇。第一个阶段他咬牙、苦干,偏偏难遂人意,他也越发较劲,第二个阶段他似乎突然拥有了与这个世界对话的密语,通关变得异常简单。这让他欣喜、自信,开始蕴积并急欲抒写在金山时期未能成就的抱负与野心。那就是: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以及产品。自大学一年级在武汉大学图书馆被《硅谷之火》点燃IT梦想后,他始终想完整、有力地证明自己。现在,他称,小米科技是他梦想的载体,要做出高性能、高品质的智能手机。

这是雷军的又一次“较劲”吗?第三阶段会呈现出什么样的起伏际遇?

已经有人在将他与当年重返苹果的乔布斯作比。雷军本人对此表现得惟恐避之不及,说,“我18岁的时候就是乔粉,我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成为乔爷第二,小米也绝对成不了苹果,因为乔爷是神,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偶像,极简完美设计是我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那些吹捧起哄的人不太了解雷军。雷聪明、勤奋、追求高远、内心骄傲独立、进取心盛,但又是一个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成长起来的“乖孩子”,讲究辈份、长次,为人着想,表现谦虚,温良恭俭让。这两种特质揉合在一起,某种程度上构成了雷军的纠结。可以说,他四年前退走金山,今天又接过金山董事长帅印,正是该纠结的一种折射。

这种纠结与求全的特质会给他终极闯关带来什么影响,不好说。总之,人们看到的,是一个与所有人一样只拥有7×24小时的血肉之躯,现在既要率领金山的转型,又要应付多家公司的投资业务,更要带着初创的小米大举出击。前段时间,他还募集2亿美元的“跟进投资”基金(Follow-on investment)。

多位业内人士对小米手机及雷氏商业前景表示不看好,很大原因源于对雷军精力是否集中、够用的怀疑。“他的摊子铺得太大了。”

想过失败最多的可能是雷军自己。怕输,是他下决心做小米之前最大的顾虑。“我做天使投资,一年见的几百个项目大部分都死了,听到的更多是沮丧的消息。所以今天轮到我干的时候,无论我多有经验,我第一个念头觉得自己可能不行。创业就像跳悬崖,只有5%的人会活下来。”

他承认自己有“输不起”的念头。

“但是你又想去搏一把,觉得不搏这一次,人生愿望没实现,太不过瘾了,所以我就决定往下跳。”

当年辞任金山,纯粹凭着个人判断与名义进行天使投资,是雷军历经十多年职业生涯后对自我的一次解放。这次创办小米,尽管从功利的角度看,有可能并非解放相反是套牢,但在心灵上,雷军再次解放自己。

四十岁的崩溃

2011年6月,在断续几十次的谈话之后,强烈渴望退休的金山创始人求伯君终于说服雷军接任他金山董事长的权杖,掌管金山。为示诚意,求伯君卖了一部分股权,将另一部分股权永久性地委托给雷军。雷军用了八个字表达自己心情:义不容辞,勉为其难。

金山给他留下的回忆是复杂的,既有精力与情感的深切付出,又有梦想未成的巨大遗憾。2007年,金山上市不久,雷军就挂冠而去,外界传闻是其逼宫未成。“当时身心俱疲。”雷军说。

“我一直在学习怎么扮演金山总裁,到有一天我终于不用扮演了。”他说,纵然自己当年亦是金山的主导者之一,但“还是藏匿了自己很多想法,削足适履地使自己适应这个岗位的要求”,“金山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有传统的公司,它需要这么一个人讲这样的话,我正好又是那个人的时候,就必须按着这个逻辑去讲。”

当时某电视节目采访他,开口问“雷军你怎么想”,雷军说,“不要问雷军怎么想,我是金山总裁,你是在问金山总裁怎么想。”

大学毕业即进入金山、十多年没换过工作的雷军,一直活在金山的套子里,也活在六七十年代生人接受到的一整套教育规范中。从好学生到好工作,由于一路受到肯定,一路上行,他对这套规范与体系未曾有过怀疑。直到他第一次去香港,发现凌晨三点街头很安全,并非传说中的黑道横行,“我第一次崩溃。”1992年,雷军去美国待了几个月,发现“外国的月亮真的比中国圆”,他又“崩溃”了。“你叫我说什么好呢?我们整整一代人,都挺可悲的。”

金山越做到后来,雷军对商业道路、价值体系的怀疑越强烈。固然,他少年成名,一入江湖就名声大振,带着金山做软件、做游戏、做电子商务,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但是金山眼见着非但成不了全球IT业的一流公司,连IPO都要苦战若干年。不断有人问雷军,“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如你,都能成功?

据说,类似的话一直刺激着雷军,成为他的心结。但金山的改变非雷军之独力能为。“金山长久以来形成的架构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而缺乏激励,新业务的发展就会受阻。而且产品线太长就难以专注。”某金山前高管对《中国企业家》分析当时的局面。

雷军一度不服输。在很长时间里,金山就算陷入“前有微软、后有盗版”的困境也要死扛民族软件旗帜,雷军们接受的传统教育让他们相信:不怕苦,不怕累,人定胜天。

但互联网车轮轰然而来,摧枯拉朽。雷军说,在金山后期,某件人事(他拒绝透露这件事的具体信息)强烈地刺激到他,令他思考“为什么”,他开始渐渐意识到做事要“顺势而为”。他这才发现,之前,爱迪生讲“成功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后半句都被我们有意忽略。其实1%的灵感重要性远远超过前面99%。”

2007年10月,金山IPO长跑终于撞线。雷军将之视作他对金山与自己青春的交待,辞职,归零。那时,雷军刚跨过38岁。与告别金山相伴的是,他曾经信奉的那些东西一路上已瓦解得差不多了,到接近四十岁的时候,“全面崩溃”。

“曾经的信仰没了,有人信仰了金钱,有人信仰了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最后我只能去寻找人生中最鼓舞你的那些东西。我还保持了心里那一点点的东西,我相信真善美。”

他离开金山时,与金山有竞业禁止协议,金山所有的业务他都不能干。这一下把他手脚捆住了:他懂的、他熟悉的不能干,别的他又不懂,不知道能干什么。“每天早上起来不知道干什么,半夜如果醒了觉得很茫然”,有时候他会和朋友倾诉,“提前感受到退休老干部的凄凉。”他感受到外界对他兴趣与热情的下降,“有人走茶凉的感觉。”但同时,他也故意去寻求某种冷遇,以彻底告别金山。金山要继续给他配车与司机,他拒绝了,一个人背着双肩包走来走去,曾经在风雪夜里站在路边等半小时都拦不到出租车。他时不时回到金山总部所在的柏彦大厦,但他不上去,只肯进楼下嘈杂拥挤的街边烧烤店,在这里和黎万强等兄弟在烟雾缭绕中讨论金山的新产品问题。

金山生涯让他既拥有一帮好兄弟,也和团队里另一些人颇有罅隙。据说,这些矛盾主要是因为雷军的理想与完美主义与下面执行者现实的激励需求冲突而成。辞职后,跳到局外审视,雷明白了,之前金山下面某些人的诉求是完全正常的,要“遵从人欲,广结善缘”。

“我只要一认命,一顺势,我发现就风生水起,原来不认命的时候老干逆天而为的事情,那叫‘轴’。”雷军说。2010年7月,雷军在微博上对40岁前的商业人生列出几点反思:“用手术刀解剖自己,虽然残酷,但真实。三年长考,五点体会:(1)人欲即天理,更现实的人生观;(2)顺势而为,不要做逆天的事情;(3)颠覆创新,用真正的互联网精神重新思考;(4)广结善缘,中国是人情社会;(5)专注,少就是多。”

这五点体会,自然不只是因为他离开金山即能收获的,它更来自于他的投资体会。

Billion Company Club

雷军最早与“投资”有染是在1998年10月。联想宣布入股金山第二天,他就在港股市场上买了联想的股票,“既然联想投资了我们,我看这个公司管理还行,得买它股票看看。”后来他也在很低的点买过金蝶(有一度金蝶十几天交易量全是他一个人买的),买过方正,买过腾讯,全是他熟悉的中国IT企业。这与他后来做天使投资的逻辑相合:不熟不买、买市场前两名、买跌不买涨。身为金山总裁,他在金山最困难的1996年,把自己的工资降到了3000元/月,一直到1999年才涨到8000元。“做了股票后,才发现金山每个月几千块钱的工资说不过去,好像自己的劳动没有价值。”

但他财富真正的大笔积累并不来自于他早期在股市上的投资,而是源于2004年7500万美元卖掉金山与联想投资创立的卓越网,雷军个人获利外界估计约有亿元。

那几年,不是没人像雷军那样有钱,但有几个人像雷军那样既有余钱,又有这么多IT人脉,还年轻气盛,对互联网技术、模式与产品没有停止研究,并且—赋闲?

一个年轻、有钱、有闲、有经验的IT“老革命”,是雷军做天使投资的独特竞争力。

看人,胜过于看项目

他投的第一个项目是孙陶然的拉卡拉。孙陶然和雷军相识,是1996年在中关村组织的一次会议上。“我进去时台上是个年轻人,讲得慷慨激昂。”孙陶然回忆,“后来散会我们没走,聊了很久。”二人算是一见如故,之后数年里二人每次交谈,都对事物有大致一样的判断和见解。2004年,孙陶然创业,联想投资找到雷军做尽职调查,雷军不但对孙称赞不绝,还立马给孙陶然打来电话,“他很谦虚,说能不能给他个(投资)机会,我当然求之不得。”孙陶然说。“陶然做什么都能成。”这是雷军对孙陶然的判断,也是他一贯对他认准的人放出的话,“无论做什么我都投。”这话,2004年他对孙陶然说过,2005年对陈年说过,2006年对俞永福说过。

陈年与雷军1998年就认识,后来共同创立卓越网,2005年陈年开始做我有网,雷军投资。后因错误地估计行业环境,我有网陷入困境,陈年放纵自己干脆先去写了本小说《归去来》。2007年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认为PPG模式适合再创业,雷军认为陈年一定会再成功,于是又投钱给陈年,并全力帮助他重新创业。2006年,联想投资否决了当时的副总裁俞永福投资优视科技(UCweb)的提议,俞沮丧之余,与他相识一年多的雷军跟他说:“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UCweb,我就投。”

“人靠谱比什么都重要。”雷军说

他对业界再三申明,如果你不是我的熟人,或者熟人的熟人,不用来找我看项目,我不会投的。在著名的“雷十条”中(见附表),与“人”和“团队”有关的,占了六条。

雷军考察团队,会用出其不意的细节去考察,甚至可谓挑剔、苛刻。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对《中国企业家》说,雷军第一次见他时,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去医院抄医生的出诊时间表。幸好这些事情是王航决定创业后就开始做的,但雷军对于项目了解的详细程度超过他的想象。

带着idea找人

在雷军投资的近20家公司中,一多半是从“零”做起的。跟别的大多数天使投资不同,这里面有好几家都是出自雷军的想法或创意,他脑子里带着这些想法去物色、选择他熟悉的创始人,而非等着陌生的创业者来找他。

雷军从2005年开始研究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未来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是10倍PC互联网的规模,我应该是第一个说出这个观点的人,但是孙正义(日本软银总裁)说了,全世界才听到。”

由于从未间断对形势的研究,很多时候他都会冒出某些idea,然后在朋友圈内找合适人的一起探讨细化方向创业。比如多玩,据说是李学凌有段时间经常找雷军聊天,有一天雷军忽然对他说,我想做个游戏网站,你有没有兴趣?于是李学凌走上了创业之路。对于这些初创企业,雷军从一开始在方向上就有助力。凡客刚刚起步时,雷军几乎是作为创业团队参与所有的具体策略制定。可牛软件开始是做图片,这其实是周鸿擅长的单点突破风格,但是雷军从更大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和傅盛多次交流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于是后来可牛转向杀毒软件。

帮忙,不添乱

雷军在被投资者中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这和他从做投资一开始即有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帮忙,不添乱”。在雷军的投资案例中,可牛软件的傅盛、好大夫在线的王航都是周鸿曾经的属下和好友,但是最后二人的创业投资都来自雷军,可牛软件甚至在雷军的推动下和金山网络完成了合并。

比较雷军和周鸿很有意思。雷军和周鸿都是湖北人,年龄大致相当,在圈子里都人脉深厚,二人近年都开始涉足天使投资,各有成绩,但二人风格截然相反。那些没有接受周鸿投资的创业者,如此评价,“周鸿个性强,他需要很强的掌控,甚至会越俎代庖,要求创业者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发展方向和思路。”“创业者往往也有个人主见和判断,所以最后会不愉快。其实所有创业者都有很强的成功欲望,天使投资人要做的,只是要把它激发出来。雷军深知这一点。”傅盛说。

王航回忆他接受雷军投资时,前一天他们见过面,第二天王航还没起床,电话就响了,他完全没想到是雷军打来的。电话一接通,雷军说,钱已经打过去了。我得和你事先约定三点。第一我不要投票权;第二我会提建议;第三你不需要听我的建议,如果你听了,最后的结果也是你负责。王航说那一刻他以为自己还在梦中,从来没有投资者对他这样“放任”过。

“原则上,我不担任董事长。雷军的一点知名度,很容易掩盖创业者的光芒。所以他们不找我,我就不会找他们。”雷军说,“我在金山十多年,看过多少事情?企业里所有的矛盾可能都是由于出现‘不信任’引起的。企业是创业者每天没日没夜干出来的,最了解企业与产品的是他们,我一上来就把这个逻辑想清楚了,一上来就是想帮大家的。”

极度看重产品与速度

但雷军不是雷锋。除了他投的第一家公司拉卡拉,是他所不熟悉的支付服务行业,他后来掏钱的若干项目,均沿移动互联、电子商务、社交三条脉络整齐分布,这透射出雷军对互联网产业的理解与掌控力。其次,他会看所投企业:一,会不会在低成本情况下快速扩张。他坚持的一个观点认为,互联网企业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比如每个月持续增长10%,一年后就是3.14倍,每个月持续增长15%,一年后就是5.35倍,每个月持续增长20%,一年后就是8.92倍”。二,会不会在细分领域里做到数一数二。雷军问创业者的经典问题之一是“假如太阳从西边出来,你能否做到市值10亿美金规模?如果你能做到,我送你一公斤黄金。如果不能做到,就别来找我了。”这就是业内流传的“雷军金砖”。2010年底,雷军送出了两块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