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萨辛 散热:经济学家称未来几年中国物价平均每年涨3%到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3:04:36

                        经济学家称未来几年中国物价平均每年涨3%到4%
                          
                        
                        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7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涨幅比上个月提高了0.1个百分点,再创三年以来的新高。到底是哪些因素推高了CPI?生活当中老百姓对于物价变化会有哪些切身感受?下半年物价走势是否会迎来拐点?下一步到底还会不会加息?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陈伟鸿和特邀评论员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著名财经评论员张鸿共同评论。
                        7月CPI同比上涨6.5%,再创新高,哪些因素推高CPI?加息还会来吗?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七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再创新高。食品类价格依然领涨CPI,同比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影响最大,同比上涨56.7%,蛋类价格同比上涨19.7%,居住类价格涨幅也比较突出,7月份,我国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9%,说到近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状况,还是让我们跟随镜头到市场上看一看。
                        在成都的青羊社区农贸市场,猪肉价格标签显示的精瘦肉每斤是16元,这和一个月前的价格相同,但到底现在价格如何呢?
                        记者:现在精瘦肉每斤是多少钱?
                        猪肉摊主:精瘦肉17块(一斤)。
                        记者:为什么标牌上显示的还是16(块一斤)?
                        猪肉摊主:这段时间,个把星期(价格)又涨了。
                        记者:又涨了,那你这个标牌为什么没换呢?
                        猪肉摊主:可能马上要换了,还没反应过来肉价又涨了。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摊主都认定,猪肉价格还在继续上涨,同猪肉价格一样,今年鸡蛋的价格也一直比较高,在北京新发地市场,来自安徽的胡兰英,在这里批发鸡蛋已经四年多了,她说近期北京鸡蛋的价格出现了大幅的上涨,最高时批发一箱鸡蛋是210元,相当于每斤鸡蛋4.7元左右,像这样的高价,他还是第一次遇到。
                        胡兰英(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商户):这一箱去年150块钱一箱,现在200,一箱差50块钱,一斤(差)1块钱了,七月底的时候210元一箱。
                        刘通(北京新发地市场部负责人):就今年来说呢,前期的时候鸡蛋价格同比涨幅是比较高的,7月份跟去年同期相比,涨幅大概在20%左右。
                        除了猪肉、鸡蛋价格对CPI的明显拉动外,食用油等食品类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CPI的上涨。6月下旬以来,全国纯花生油价格持续上涨,进入8月份后,涨速明显加快,8月8日比去年同期上涨18.8%。统计局数据也显示,今年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涵盖的8大类商品价格,都有所上涨,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7月份,6.5%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3.3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3.2个百分点。
                        曹远征:7月份是拐点 也是顶峰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个数据确实是比较高了,但也可以说拐点到来了。从同比来看,翘尾因素在7月份跟8月份之间有将近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猪肉在高位,猪肉的循环一般是6到8个月,现在的高位就意味着它开始往下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说七月份是个拐点,是个顶峰。
                        物价总水平的提高不完全是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顾名思义是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但是这一轮物价上涨,除了通货因素以外,货币增发的因素以外,还有别的因素在起作用。一个是外部冲击,比如农产品价格上涨,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这都是经济外升的变量,是冲击性的。不管冲击性是一次性的,还是短期的,或者是暂时的,我们还要看一个因素在发生变化,可能是持续的,就是劳动力成本在持续上升,会引起劳动密集产品价格有持续上涨的压力,这个压力尽管现在还体现的不太明显,但是潜在的压力在逐渐加大。
                        张鸿:涨的基本都是食品
                        (《今日观察》评论员)
                        这个数据基本在预料当中,因为众多的经济学家,预测也大致在这个数字左右,就是6.3到6.5之间。重要的是,对老百姓来说,切身的感受特别明显,因为涨的基本都是食品,食品在CPI里占的比重其实是1/3左右,但是它的权重是4.38个点,在6.5个点里,4.38个点占67%,这其中猪肉是1.46个点,占到了22%。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猪肉去掉的话,涨5%,一个就涨了将近1.5。大家每天都要吃菜,吃肉,都要吃粮食,所以大家会感受非常明显。
                        曹远征:今年输入性的外部冲击很大  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不能放松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在这一轮物价上涨中间,农产品起了很重要的因素。农产品占了这次物价上涨的4%以上,如果扣除农产品,物价上涨只有2.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它实际上是跟核心通胀率有关,也就是扣除物价、扣除农产品和能源原材料以外的价格上涨。从这意义上来讲,它的通胀率并不是很高,这证明货币政策开始有效,但与此同时,今年的外部冲击因素很大,很多是来自国外输入性的,全球气候异常,农产品涨价,中东北非形势这一带变化莫测,然后石油价格在波动,这些都在推动中国的物价上涨,是典型的外部冲击,而且外部冲击来自国外,变成输入性的外部冲击。
                        货币政策在过去十几个月中,是持续偏紧的,准备金率提到21.5%的历史高位,提了11次,加息加了6次,货币紧缩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货币供应量也恢复到历史的正常水平,大概在百分之十五点几左右,过去历史上正常水平是15%到17%,但是物价还在涨,那么凸显了货币政策对控制物价上涨的作用是有限的。换言之,货币政策又不能放松,因为一放松,它会涨的更快,但再往下压,它也压不下去。
                        张鸿:加息肯定还会再次加息
                        (《今日观察》评论员)
                        像美国这样的国家,出现了债务评级的风险,大家会觉得是一轮接一轮的,从美国到亚洲,然后再到欧洲的这样一个股市表现,其实体现了一种正常的恐慌。
                        今天,我们看到中国股市已经有企稳的迹象了,但是现在对接下来的政策,学界开始出现了分歧。过去很多人觉得,今年下半年会有加息,这几乎是可以肯定的,而且如果这一次没有美国降级风波的话,很多人说,上个周末应该有一个加息的动作,现在显然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大的分歧。因为如果加,可能会造成更多的热钱涌进来;如果不加,那么我们的通胀可能会出现恶化的迹象,虽然这一轮整个价格上涨不仅仅是货币因素起作用,但是加息这个手段肯定还是要用的。
                        华生:用提高利息和增加进口来对付通胀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过去,我们采取的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局限性已经越来越明显,提高利息,我认为是一个可以选择的工具,因为大家知道,我们储蓄存款还都是负利率,尽快改变现在严重负利率的情况非常必要。因为加息以后,不仅是对我们资金的需求,对通胀的压力有调节作用。另外,它对收入分配也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所以我个人觉得,对付通货膨胀,一方面是适当的提高我们的利息,另一方面是增加进口,这对增加商品供应和减少货币投放都有积极作用。
                        连平: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需谨慎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如果说,未来我们的货币政策依然保持相当偏紧的状态,那么境内的利率水平比较高,中外之间的利差比较大,这会导致资本的进一步流入,所以在美国继续维持零利率的情况下,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是不是还会导致资本进一步的流入,这个需要加以审慎的平衡。
                        欧洲美国主权债务危机,阴云密布,如何应对输入性通胀,怎样把握经济结构调整节奏?
                        曹远征:未来几年
                        中国平均物价上涨水平约为每年3%到4%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物价上涨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除了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外,还需要多种手段一块上,才能把物价水平稳定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其中劳动成本上升的因素是比较关键的调整,因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都有上涨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劳动力成本提高也是居民收入提高的一个过程,同时它也带来了物价上涨,那么如何把握这个过程,让它适应性的温和上涨是对未来调控的重要方向。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平均物价上涨水平是每年2%左右,很可能在未来几年,平均年均上涨大概3%到4%,将来增长率可能会有所控制,但是价格不会有很大的回落。
                        张鸿:让消费来拉动经济 让解决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活下来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我们谈到调结构,它隐隐的含着一个目标,就是在调结构的时候,经济的增速其实是有些放缓的,因为不可能又能高速增长,又能把结构调好了。我们因为要调结构,所以放弃了增长速度,在“十二五”规划当中目标是7,今年的目标是8,达到9.。另外一个目标,就是我们如何控制通胀,年初定的目标是4,现在看来,即使是年底四季度能达到四点几或者是五,全年的可能也不会低于5。
                        我们可能会陷入两难,就是调结构还涉及到我们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怎么在再出口受阻的前提下,尽量少的让投资来拉动经济,尽量多的让消费来拉动经济,所以我们要坚持做正确的事,不管外部怎么动荡,加息不加息,有一些事永远是正确的,那就是让老百姓手里有钱。那么我们怎么样让老百姓有钱?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能解决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活下来,有了就业,老百姓手里就会有钱,我们要向中小企业有更多的倾斜,甚至减税,让他们活下来。
                        汤敏: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能给结构性调整更多的弹性
                        (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宏观经济走势整个经济增长,可能还会继续放缓,第一个原因:整个世界经济情况并不是很好,美国的债务危机,欧洲的债务危机,世界经济会不会二次探底,对我们的外部环境不会很好;第二,中国经济也不宜太高的增长,以前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追求高一些的经济增长,因为我们要创造足够的就业,现在就业已经不成问题了,或者说在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要放缓一些,给结构性的调整更多的弹性。
                        陈玉宇:下半年货币供应量不会一味的紧缩下去
                        (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中国的经济增长上半年是9.6%,但是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GDP环比数据分别是2.1%和2.2%,它其实表达了中国上半年的以及接下来GDP增长势头要有相当程度的减弱,这半年来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某些行业,中小企业遭受了很大的困难,而大企业、国有企业,政府主导的城市建设等各种项目影响并不大。我猜测,下半年货币供应量也会向更加健康的速度靠拢,而不是一味的紧缩下去。
                        张鸿:最低生活保障的增幅应该赶上CPI的增长速度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我们已经要求很多地方政府在最低生活保障里。要和CPI保持联动,最低保障的增幅应该赶上CPI的速度,物价上涨的速度,才不至于让你的生活严重受损。
                        曹远征:劳动生产提高是调整的第一要务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物价上涨就是要综合治理,除了要补贴低收入人群以外,在其他方面,还要提高劳动生产力,特别是在劳动力成本变贵的情况下,劳动生产提高是现在调整的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