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的航空公司:第三节?“宁国公”“荣国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21:56
第三节 “宁国公”“荣国公” (2011-08-10 18:35:00)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通过冷子兴与贾雨村的交谈,勾勒出了宁荣两府的轮廓,特别是其家族基本成员,现将男性家族成员单独列一图,见下:

在红楼梦中贾家家族共出现了五代,贾宝玉为第四代,稍加一看就可发现一奇异之处:五代之中除了第二代的“名”为两字以外,其余“名”均为一字,所以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就凸显了出来。为何其他人的“名”均是一字,而独独第二代的“名”是两个字呢?有人会说可能第二代用了“字”,而没有用“名”,那为什么其他人都用“名”,而独独第二代用“字”呢?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欲解此问,需从历史上的“荣国公”“宁国公”说起。

作为一种爵位,史书《梁书》《宋史》《元史》《明史》中均出现“宁国公”,《晚唐书》《新唐书》《宋史》《金史》《元史》《明史》中均出现“荣国公”,《宋史》《清史稿》中均出现“宁国府”,又受赵国栋先生《红楼梦与<宋史>的关联》(见附录)的启发,可知《红楼梦》中的“宁国公”“荣国公”使用的是《宋史》中的史料,见下:

宁国公:

“弟宁国公佶为遂宁郡王”(见《宋史·本纪第十七·哲宗一》)

“徽宗……,讳佶,神宗第十一子也,母曰钦慈皇后陈氏。元丰五年十月丁巳生于宫中。明年正月赐名,十月授镇宁军节度使、封宁国公。”(见《宋史·本纪第十九·徽宗一》)

荣国公:

“庚辰,封孙挺为福州观察使、荣国公,摅为左千牛卫大将军。”

“是月,荣国公挺自东宫出居外第。”

“乙酉,孙荣国公挺薨,追封豫国公。”(见《宋史·本纪第三十四·孝宗二》)

“宁国公佶”指宋徽宗赵佶,是北宋第八代皇帝,后与其子宋钦宗赵桓一道做了亡国之君。在此点明,赵佶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代。

“荣国公挺”即赵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四代后代。在此点明,赵挺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代。

“我们知道,宋太祖赵匡胤逝世后,传弟不传子,故北宋九帝,除宋太祖以外,全为宋太宗一系。到了南宋,事情又发生了变化。宋高宗是宋徽宗之子,但宋高宗有子早夭,近支旁系又全被金人掠走,所以只好到民间找了赵德芳(笔者注:赵匡胤四子)的后代继了大位,是为宋孝宗。宋孝宗传于宋光宗,宋光宗传于宋宁宗。宁宗又无子,又到民间找了赵德昭(笔者注:赵匡胤长子)的后代继位,是为宋理宗。所以南宋九帝,除了宋高宗外,全是赵匡胤的后代。”①总结如下图:

 

 

 

由图2可知:北宋九代皇帝,除第一代皇帝赵匡胤外,其余八代皇帝全是赵光义一系,且从第二代开始“取代”;南宋同样也有九代皇帝,除第一代皇帝宋高宗赵构(属赵光义一系)外,其余八代皇帝全是赵匡胤一系,且也是从第二代开始“取代”,而且南北两宋各九代皇帝,共十八代皇帝,赵匡胤一系、赵光义一系各占九代。

从时间纵向上来看,赵光义一系九代皇帝“抢”了赵匡胤的皇位,后又被赵匡胤一系八代皇帝“抢”了回来,有一种因果报应的意味,所以这是一个非常自然,非常规整,又非常有趣,非常特殊的一个家族关系图,而作为两宋皇室,又载于《宋史》中,自然会引起读史者的注意。

北宋九代皇帝,赵匡胤一系有一代,而赵光义一系有八代,因此北宋基本上是“赵光义一系”,同样南宋基本上是“赵匡胤一系”。而“宁国公佶”属于“赵光义一系”,“荣国公挺”属于“赵匡胤一系”,因此,“宁国公”可以很隐晦地代指北宋,“荣国公”可以很隐晦地代指南宋。也可以这么说:“宁国公”“荣国公”这两个字眼可以很曲折地联想到北宋和南宋,当然这是对读过《宋史》的人来说的。

可以看到,《红楼梦》与《宋史》中两宋的具体关联之处,除了关键词“宁国公”“荣国公”直接来自于《宋史》外,还在于“二”“代”两字。两宋均在第二代发生“取代”,体现在《红楼梦》中,就是宁荣两府独独在第二代的名字中出现“代”字。作者以此来告诉读者两者的关联性。这样,贾家宁国公一门可寓北宋王朝,荣国公一门可寓南宋王朝。总结一图,见图3。



    另外,诸位还会发现,贾家与两宋王朝有两点明显的不同之处,见下:

1.红楼梦里贾家写了五代,而南北两宋各九代,这是明显的不同。

对于这一点,红楼梦的作者不可能机械的将代数搬进“贾家”中,而是采用了“五世而斩”的思想。“五世而斩”出自《孟子·离娄章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泽”是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意思是:成就功名事业的君子或小人传承给后代的恩惠福禄,五代以后就会断绝。这体现的是盛衰思想,即如果子孙后代不求进取,只吃老本,很快便会衰败。“五世而斩”的思想既可指家族,又可指国家。家族盛衰很常见,纵观历史,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国家盛衰更为常见,因为朝代更迭是封建王朝的一个特点,与封建历史相始终,所以说“五世而斩”思想描述了封建家族或王朝由盛至衰的必然过程,而“五世”正是在由盛至衰过程中所经历的“代”数的概括象征。

“五世而斩”思想在红楼梦中的林如海家族体现地尤为明显,“今到如海,业经五世……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第二回)无后代可继,可知家运必然断绝,这可以说是五代而绝,这是极符合“五世而斩”的意思的。贾家五代更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因此在《红楼梦》中“五世”是代数的概括性象征,其中的“五世而斩”现象,表达家族盛衰思想,隐寓朝代更迭。

2.两宋是“国”,而贾家在书中不过是个大家族,这看来明显是不同的。

“家”与“国”自然不同,其实贾家在红楼梦中也是“国”,只不过作者使用了隐寓的手法,即贾家有两重意思,一面为“家”,一面为“国”,这将在后文展开解读。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宁国公”“荣国公”关联《宋史》中的“宁国公”“荣国公”。而《红楼梦》的作者使用《宋史》中关于两宋的史料和信息,可达到两方面的目的:一是借“宁国公”“荣国公”代指两宋,借两宋隐寓两明(明和南明王朝),从而达到隐寓明史和表达自己反清复明思想的目的;二是借两宋皇族关系来隐寓自己的某些家族史。

关于“两宋隐两明”,见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