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炳的作品 听松:我看俄罗斯(12)新圣女公墓 政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0:44:54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座落于莫斯科西南的新圣女修道院内,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据说,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在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因此,有些中国人干脆就把它叫做“俄罗斯的公主坟”。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新圣女公墓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总面积7.5公顷,安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名人的尸骨。这里有著名文学家普希金,作家果戈理、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乌兰诺娃,播音员尤利·鲍里索维奇·列维坦,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瓦维洛夫,坦克炮的设计师拉夫里洛维奇,政治家如赫鲁晓夫,叶立钦,世界著名的米格战斗机设计者米高扬、作家奥斯托洛夫斯基,音乐家萧斯塔科维奇,斯大林的夫人娜杰日达,中共早期领导人王明夫妇,戈尔巴乔娃;众多的军队将领,英雄卓娅和舒拉等等。其实,新圣女公墓里埋葬的政治家很少,多了一份艺术上的超脱和优雅

       名人生前都会找到自己最中意的雕塑家,为自己雕刻一尊最能体现墓主人格身份与墓碑雕塑巧妙结合的作品.使全世界来参观的游客,总是给予无尽的惊叹与赞美.公墓很大,古木葱茏,绿树遮荫,鲜花竞开。俄罗斯人把对英灵的追悼,化作美丽而丰富的艺术形式。每一座墓碑都以完美的造型,向来者诉说故人生前的故事。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墓碑风格各异,解读着一个个人生;一尊尊雕塑,述说着一个个故事.这里是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人们在这里解读人生、缅怀逝者;感悟生命、净化灵魂。
新圣女公墓,不是有钱就能安葬在这,全都是历代俄罗斯各领域最卓越的名人,要全民公决才能有此荣誉。中国旅游团尤其喜欢这,反倒不进隔墙的历史文化遗产地“新圣女修道院”,因为很少中国游客会关心彼得大帝和索非亚公主的血雨腥风,但至少认识叶利钦和赫鲁晓夫,卓娅和舒拉,喜欢文学的认识普希金、契可夫、果戈里和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喜欢美术和音乐的会知道列维坦和肖斯塔科维奇,喜欢军事的会知道著名米格战斗机的设计师米高杨,了解中共史的一定认识王明…,安葬于此的2万多人支撑起优秀的俄罗斯民族和历史,这些世纪伟人通过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各自辉煌的生命故事,许多雕塑都是艺术精品,象一个巨大的露天雕塑艺术园地。 

圣女修道院下的墓地。









政治人物-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赫鲁晓夫,这位在中国人眼中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当年撤走所有在中国的苏联专家,在位期间使中苏两党两国关系趋于恶化。在苏联人眼中,赫鲁晓夫扭转了斯大林路线,反个人崇拜,率直务实,老百姓生活明显改善,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50年前也是赫鲁晓夫打破西方‘铁幕’让苏联重新走向世界,他的改革实践对整个社会主义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后世评价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他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

他的墓很简朴,墓碑前只有一行字:‘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在位时曾痛骂过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是“吃人民的血肉,拉臭狗屎的家伙...”但他在弥留之际却嘱托家人,希望由这位与自己势不两立的设计师为自己设计墓碑,设计师欣然接受了请求。墓碑设计得很有特点:赫鲁晓夫的头像夹在黑白几何体的中间,黑白两色交错的花岗石表现了赫鲁晓夫鲜明的个性和他的功过政绩。也有人说,赫鲁晓夫的墓碑黑白参半的设计意在:“黑多还是白多由人评说”。





这位在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心目中有着截然不同形象的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正像这黑白相间的墓碑,喜欢与反对他的人泾渭分明。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据说是他生前说不愿和红场边的斯大林埋葬在一起。墓碑上这个憨厚的乌克兰农民,面带安详笑容似乎反映着他晚年的平和心态,千秋功罪自有后人评说。

新圣女公墓中竖立着这位中共党史上有名的“左倾教条主义”领导人王明的墓,王明逝世后苏联政府把他安葬在此,可见作为曾经的共产国际高级领导很受尊重,墓碑上的字是俄文,写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领导人,国际共产主义活动家王明同志"。

我对王明的认识只截止到延安整风运动,也算教科书中党史上臭名昭著的一位,对其后来的经历未知,以为这人从此消失。其实新中国成立后王明任最高人民法院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就由王明主持起草,这个婚姻法经过30个年头才被重新修订。1955年初,王明因病重提出赴苏治病,1956年中共八大,虽然王明还在莫斯科养病没能出席会议,但本着团结犯错误同志,王明再次当选中央委员,王明在苏治病期间一直受到中央精心照顾。然而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王明被批为“机会主义头子、苏修代理人、大叛徒”反面典型,国内的家人也受到株连。王明晚年出版的《中共五十年》有关文革评价对中共在国际上产生恶劣影响。因为王明长期在苏联工作学习,曾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委员,负责亚洲、拉美各国共产党事务,和苏联关系很好,苏联政府对王明也一直照顾周到,此后到去世为止王明再没回国。

最近政治老师在讲列宁和斯大林摸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种种失败和错误,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苏联以及中国的现实不相符合,连列宁都不知道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只能摸索,各国在不断的实践中跌倒又爬起来,王明犯的是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他国经验神圣化,照搬照抄,用之来指导中国革命。从最新版的中共党史对王明的评价中,能看到“王明的错误是在探索中国革命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是在“如何进行中国革命”问题上的错误”。我想王明和斯大林、赫鲁晓夫这些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者,只是方法上的错误,却不是根本立场问题。

叶利钦,2007年去世时无人能用合适的语言对其生平做出评价:“为了理解他在新俄罗斯历史中的作用,需要时间!”他到底是“苏联的掘墓人”,还是“现代俄罗斯的国父”?陷入赤贫的老百姓认为他分裂国家,打着民主卫士的旗号践踏民主;而靠他起家的资本家则认为他是摧毁专制政权、建立民主和市场经济的奠基人,正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非留待后人评。”或许出于叶利钦生前自己的选择,他下葬之处并非苏联时期多数领导人落葬的克里姆林宫墙下,而被安葬于新圣女公墓,没多远就是赫鲁晓夫的墓碑。


叶利钦的墓碑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落成,墓碑设计者是俄罗斯著名设计师弗兰古良,按叶利钦家人要求参照俄罗斯国旗设计,弗兰古良说:“正因为有了叶利钦才有了俄罗斯现在的国旗。”

苏联著名政治家米高扬(不是那个设计米格战斗机的米高杨)的墓碑是座半身铜像,穿西装打领带,一只手按在一迭讲稿上,那神态应该是正在一个什么大会上发表讲话。米高扬先后担任过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务,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前夜,米高扬曾带着斯大林指示到西柏坡和毛泽东密谈,参与新中国的建设蓝图,他的形象至今还经常出现在我国重大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视作品中。

列别德曾是俄罗斯政坛上的一个明星,两次参加总统竞选,分别败给叶利钦和普京,他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也一直被中国媒体关注。列别德的墓碑是灰色花岗岩全身坐像,潇潇洒洒地坐在那里,衣服上满是各种各样的勋章,样子和姿势很像是参加什么大型会议后和代表在一起合影。2002年4月28日列别德及其随行人员乘飞机前往一个新建高山滑雪场参加剪彩仪式途中失事丧生,俄总统普京等政界人士都参加了告别仪式并献花圈。                                      

前苏联外交家马立克的墓碑上刻着联合国国徽,马立克生前曾担任苏联外长、常驻联合国代表。他右边的头像是儿子小马克。 
  葛罗米柯前苏联外长


还有两位“第一”夫人的墓碑也值得一看:一位是斯大林夫人阿里卢耶娃,一位是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两人都曾接近权力的巅峰,但她们的命运却迥然不同。相比之下,阿里卢耶娃的命运就悲惨得多。她比斯大林小22岁,嫁给他时只有17岁,这个精致的女人与坚毅粗暴的斯大林格格不入。他们的女儿,后来在西方大名鼎鼎的斯维特兰娜说,她的母亲和父亲就像是一支小船系在一艘远洋巨轮上。这样的组合远非和谐,苏联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5周年的夜晚,31岁的阿里卢耶娃神秘地去世,据说是自杀。当年红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群众为她送行,真理报也对她做了高度的评价。

阿里卢耶娃的墓碑孤独地矗立在一角,神态忧郁,符合她与斯大林生活在一起的不幸福,可能是触摸雕像的人太多吧,为了保护它,只得给她的雕像加了个透明的玻璃罩。墓碑上简单刻着:“娜杰日达·谢尔盖耶芙娜·阿利卢耶娃.斯大林(1901—1932),俄共(布)党员。

 

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却是幸运的,无论人们怎么评价她的丈夫,怎么评价她本人,正如她自己所说,“不管人们对我有何看法,我首先是戈尔巴乔夫的妻子,其他都是次要的。”青年戈尔巴乔夫对赖莎一见钟情,苦追不舍,终成正果,两人感情笃深,相伴了四十多年,是真正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赖莎去世后,戈尔巴乔夫万分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