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专员任职资格:社会问题呼唤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55:16
社会问题呼唤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朱健

   2011年01月11日16:5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适应经济社会形势新变化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管理能力是完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系统协调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秩序和发展环境所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条件。现代社会管理能力,是由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自主管理能力两部分构成的。所谓社会自主管理能力,主要是指社会团体、行业组织、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各类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对社会生活、社会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规范、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等活动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各类矛盾的难度加大,传统的由政府一肩挑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强弱,愈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增强和发挥社会自主管理能力作为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社会自主管理能力欠缺,群众权益难以得到保障是影响当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

不断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等在整合社会关系,构造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作用,对于经济社会的协调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从世界范围来看,依托社会组织强化社会自主管理能力,是当代社会平衡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的利益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社会自主管理能力薄弱导致社会组织失灵的问题相当突出。社会组织失灵的主要表现是其在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认同、秉持社会公正、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应对社会风险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由于历史特别是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社会组织发育缓慢,有的过分依赖于政府,有的严重依附于企业,缺乏自主性和自治性,疑似政府的附属机构或企业的一个部门,其社会自主管理能力与其性质和职能的要求相差甚远,有的甚至有组织,无能力,在重要场合缺席,在关键时刻失声。如在许多劳动关系纠纷中,看不到工会的介入,有的介入了却站错了队,帮错了忙。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明明白白的写在我国的工会法上。然而,前两年农民工讨工资却要劳驾总理。由于工会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缺少作为,有些职工就采取非正常的极端的甚至违法的方式,如跳楼、绑架工头、上访、护厂、请愿以及堵路等反映诉求、维护权益。我国矿难频发,地方虚假治理屡禁不止,也与工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发挥作用密切相关。

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动态平衡,保障国家长治久安,迫切要求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只有社会自主管理能力提高了,才能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城乡基层组织社会服务系统,才能建立健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社会组织网络,才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挥社会自主管理能力,是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的必然选择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的基础,其构成状况及相互关系,对社会发展、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影响极大。不断增强社会自主管理能力,政府逐渐退出社会能够进行自我管理和服务的领域,构建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模式,是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与重要途径。

所谓失灵,简单地说就是事倍功半,或者不起作用,甚至适得其反。近年来我国矿难事故接连不断,究其原因,不少是矿主惟利是图违法违规造成的。换言之,市场没有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即市场失灵。而一些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政府官员被某些煤老板“摆平”,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则是政府失灵的表现。应运而生的社会组织是矫正市场经济体制的缺陷,弥补政府能力的不足,减低社会管理成本的有效工具,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乃至应对危机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20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危机使政府和市场的缺陷有目共睹,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已将社会组织纳入社会管理、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的制度架构中。据估计,目前法国有100万个社会组织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瑞典每10万人口有社团2300个,社会网络之稠密可见一斑。

实践表明,不断增强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等的作用,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市场运作的规范化;有利于维护不同群体的利益,推动社会平衡与社会公正,缓和或消除社会矛盾;有利于政府职能转变,降低政府的运营成本,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有利于形成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有效制衡和监督,推动政府改革;有利于培养公民精神,增强公民的自我道德约束意识,增进社会容忍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供给和为公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为社会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关怀和保障,等等。社会组织的发育完善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核心内容。只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才能实现有序且有效的社会管理。

政府职能转变,总起来说就是一方面要调整其与市场的关系,把该由市场管的交给市场,另一方面要调整其与社会的关系,把该由社会管的交给社会,最终使政府能够一心一意种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几块“责任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轮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府目前包揽的行政事务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依然是行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只有真正破除政府万能的理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形成国家与社会的权力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完善社会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才能为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现实基础。如果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始终大包大揽,该管的管,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也管,不仅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偏高等弊端,而且必然阻碍社会组织的孕育和成长,削弱、消解社会自主管理能力。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不是简单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政府职能的一般性调整,而是一次政府职能的转移,实质是利益格局的重构,必须坚决遏制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国家化的倾向,因而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20多年来改革的实践表明,如果不能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等的束缚,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就难以保证,改革就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是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政府职能转变,总起来说就是一方面要调整其与市场的关系,把该由市场管的交给市场,另一方面要调整其与社会的关系,把该由社会管的交给社会,最终使政府能够一心一意种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这几块“责任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经过多轮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政府目前包揽的行政事务仍然过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依然是行政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只有真正破除政府万能的理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政府包揽一切的格局,形成国家与社会的权力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完善社会自主管理、自我发展的机制,才能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才能为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奠定现实基础。如果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始终大包大揽,该管的管,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也管,不仅造成管理效率低下、行政成本偏高等弊端,而且必然阻碍社会组织的孕育和成长,削弱、消解社会自主管理能力。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政府职能转变不是简单地对现有行政管理体制的“修修补补”,也不是政府职能的一般性调整,而是一次政府职能的转移,实质是利益格局的重构,必须坚决遏制国家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国家化的倾向,因而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着重于大力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20多年来改革的实践表明,如果不能打破行业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等的束缚,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就难以保证,改革就很难有实质性突破。

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扩大公众有序参与,是提高和发挥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根本保障

公众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培养公民意识,增强民主素质,提高管理社会事务能力的大学校。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和发挥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必须不断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积极引导和依靠公民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大力培育公众的参与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主制度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公众参与的范围日益扩大,作用日益突出。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很不完善,公众参与的环节还比较薄弱,普遍性也很不够,无论是参与的方式还是参与的广度、深度都还有限。在一些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一些改制企业和民营企业甚至连个虚的也不设了。有的政府部门也如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听取公众意见就是找几个人开个座谈会,就是把规划、方案等在报纸、网络上亮一下相,公众究竟提了什么意见、这些意见是否采纳,不采纳的理由是什么,只有天知道。兰州市政府上调天然气供热价格,居然狸猫换太子,用座谈会把法律规定的听证会制度给“代表”了。更有甚者,发帖举报腐败遭到“跨省抓捕”。这种种现象,不仅严重挫伤了公众和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制约和妨碍了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挥,对社会矛盾的解决有百害无一利。

要让公众参与的效果不再主要取决于政府某些主管官员的价值取向和综合素质,要通过公众参与使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比较充分的表达和切实的维护,要让各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少一些替民作主、多一些由民作主,等等,最根本的是要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和途径,在健全民主制度上给力。对任何一个领域来说,制度都是关系方向,关系全局,关系长远,关系根本的核心问题。落实公众参与更不例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组织的数量呈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截至2009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接近42.5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3.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8万个,基金会1780个,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4万多个,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有20多万个,已经初步成为渗透到社会服务、社会保障、扶贫、教育、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我国社会组织总体上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有组织无能力或能力严重不足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特别在企业改制、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资纠纷等方面鲜有值得一书的作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社会自主管理能力的薄弱环节所在。

  我国社会组织所面临的“成长的烦恼”,有思想观念、法规政策、体制机制、监督管理等,是多方面的。其中,体制机制缺陷是社会自主管理能力薄弱的主要根源。比如,我国工会维权效率低,远未发挥其应有作用,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工会干部事实上的任命制和委派制。让工会在劳动关系中真正向会员负责,关键是要按照工会法的规定,从体制机制上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依照工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代表性是工会履行职责的力量源泉和根本所在,独立性是工会履行职责的基本要素和先决条件。

  非政府和中立自治等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也是其发挥独特作用的重要前提。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第一位的是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让社会组织不仅像而且是社会组织。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了很大的进展,但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一些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依然没有解决。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对于提高社会自主管理能力,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协调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