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森纳vs曼城2:1:第2、3章 光现象要点及练习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02:33

3、1透镜课后要点与练习

( 要点: 

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构造: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4.光心:每个透镜上都有一个特殊的点,凡是通过该点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5.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6.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7.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凹透镜的焦点.

    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注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应理解为:任何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都会比原来会聚一些,但不一定是会聚光束,只有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才能会聚于焦点.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应理解为:任何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光的传播方向都会比原来发散一些,但不一定是发散光束.

3.区分两种透镜的方法:一是用手摸一摸,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二是把透镜分别对着太阳光,能会聚光线的是凸透镜,使光线发散的是凹透镜;三是看透镜能否把书上的字放大,能放大的是凸透镜,缩小的是凹透镜.

练习:

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

2.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3.小华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前后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____.在__________处可点燃火柴.当把一小灯泡放在该点时,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将成为__________.

4.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器件,其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__________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是__________镜.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B.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他们的光学性质都是由于光线透过时,在两侧表面发生了两次折射形成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

3、2生活中的透镜练习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____的位置.在相当于____的胶片上得到____的____的____的像.

2.幻灯机的幻灯片要____在____透镜的后面比焦点略远些的地方,这时银幕上的像的性质是____、____的像.

3.关于放大镜,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大镜就是凸透镜

B.用放大镜可得到物体倒立的像

C.物体放在任何位置都可以得到放大的像

D.只有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焦点以内,才能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C.投影仪成倒立缩小的像

D.幻灯机成正立缩小的像

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用凸透镜可以看清物体的细小之处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

D.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主轴上的点一定是焦点

6.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A.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像到镜头的距离大

C.与像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一个人照一张一寸照片后,又想照一张2寸照片,摄影师应使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人,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靠近人,暗箱缩短

9.照相机的调焦装置是用来调节镜头到__________的距离的,当拍摄近的景物时,镜头要往前伸,离胶片__________一些,光圈是用来控制进入镜头__________多少的;快门是用来控制曝光__________的.

10.幻灯机与投影仪不同的是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____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幻灯片与镜头的距离__________(填“增大”或“缩小”).

11.在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标本时,为了看得更清楚些,应尽可能让凸透镜离标本__________些,但这个距离不能大于__________.

12.有A、B两个盒子,里面各放了一块透镜,手指接触不到透镜,无法判断透镜边缘和中间厚薄的差别.但盒子中间是透明的,可在盒子的一方通过透镜看到盒子另一方发出的光线.小华想知道盒子里装的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帮他想想办法.

 

 

 

 

 

参考答案:   1.凸透  前者  光屏  清晰  倒立  缩小  2.倒插  凸  倒立  放大  3.C    4.A    5.D    6.B    7.A    8.C    9.胶片,远,光量,时间     10.倒,远离,缩小     11.远   焦距  12.方法一:让平行光束(如阳光)透过盒子,用白纸(或手掌)在另一侧来回移动,如果透过的光能会聚在一起成为光点,说明是凸透镜,如果光束发散开来,说明是凹透镜.方法二:把手指放在靠近盒子一侧,从另一侧透过盒子中间透明处观察手指,若看到手指放大的像,则说明是凸透镜,若看到手指缩小的像,则说明是凹透镜.

 

3、3透镜成像规律练习

 

1.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其像的位置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此像是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胶卷相当于________.若镜头的焦距为 f=5cm,则相机中的胶卷应放在_______cm与_______cm之间的位置.

 

3.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用粉笔在桌面上画一直线,在直线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

5.一个焦距是10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20cm处逐渐移向30cm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D.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6.如果要使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物体的清晰、缩小的实像,测应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

7.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测得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1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有可能为( 

A.3cm  B.5cm  C.7cm  D.14cm

要在光屏上得到跟物体一样大小的像,下列元件中应选用( 

A.平面镜B.凸透镜C.凸面镜D.凹透镜

 

8.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需要从高空飞机上向地面拍照,若使用的相机镜头焦距为5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应为(  

A.100mm以外  B.恰为50mm  C.50mm以内  D.略大于50mm

 

9.摄影师利用“135”照相机对着一学生拍完一张全身像后,接着对站立不动的该生再拍一张半身像,则摄影师应(  

A.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B.缩短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C.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内缩

D.增大相机与学生距离,同时将镜头外推

 

1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不能成完整的像

C.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比原来暗

D.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且和原来的像没有任何不同

 

 

 

 

 

参考答案:

1.30,15,30,倒立、缩小,实.   2.凸透,光屏,5,10.   3.蜡烛、凸透镜,光屏,同一高度,使物体在凸透镜上成的实像呈现在光屏上.  4.同一高度,大于10cm.  5.D  6.B   7.A   8.D  9.B  10.C  

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补充问题

     1、实验要求:使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时,要保证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记录每次看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时,像的特点及所成像的物距和像距。

    2、物距(u)、像距(v)、焦距(f):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像距是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是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两侧,在光屏上能得到。凡是虚像都是正立的,像与物在透镜的同侧,在光屏上不能得到。

    4、物体通过透镜能成什么样的像决定于物体离开凸透镜的距离。物体离凸透镜由远移近时,成的像逐渐变大,像离凸透镜的距离也变大。

    5、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像总是比物体小。物体移到二倍焦距以内时(焦点以外),像就变大到比物体还大,也就是成了放大的实像了。再移近到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像就由实像变成了虚像,发生了质的变化。所以,焦点是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像的放大或缩小的分界点。 

3、5显微镜和望远镜要点

 ①显微镜

    基本结构:目镜、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成像原理: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目镜:使第一次成的像再次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特别说明:目镜所成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是相对于物镜所成的实像而言,相对于物体来说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②望远镜

   基本结构:物镜和目镜(两组凸透镜)

 

 

   物镜的作用: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这个实像所成的位置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而且靠近焦点.

   目镜的作用: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把第一次所成的像放大。

 

   天文望远镜:还可以用凹面镜做物镜。

    ⑴天文望远镜的特点:物镜的直径很大,目的是为了聚集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观察更暗的星球。

   ⑵望远镜的发展史(通过幻灯片展示各种望远镜的图片)

   a.开普勒望远镜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天体离物镜非常远,从天体上各点射到物镜上的光线是平行的, 经过物镜后,在焦点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得到天体的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前焦点和物镜的后焦点是重合的,所以实像位于目镜和它的焦点之间很近的地方, 实像对目镜来说是物体,它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b. 牛顿反射望远镜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668年发明,他用一面很大的凹镜代替物镜,从遥远的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经凹镜反射后,向焦点会聚,这些反射光线在成像以前被一面小平面镜反射到旁侧的目镜,形成实像。反射望远镜有很多的优点,其中之一是可以制成大口径的物镜,使更多的光进入目镜,成像更明亮、更清楚。

      c. 伽利略望远镜

   由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伽利略发明,这是一种折射望远镜。它以平凸透镜作为物镜,凹透镜作为目镜。从待研究的物体发出的光照射到望远镜物镜的一个玻璃透镜上,物镜使光线折射并把它集中于称为焦点的一点上,在那里便形成了发光体的像。这个像被目镜的透镜放大,进入人眼。

      d. 哈勃望远镜

      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航天飞机送上太空轨道的“哈勃”望远镜,长13.3米,直径4.3米,重11.6吨,造价近30亿美元,“哈勃”以2.8万公里的时速沿太空轨道运行,默默地窥探着太空的秘密。“哈勃”望远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精确的天文望远镜。

  【练习设计】

   A.基础题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B.能力题

   3.显微镜的目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

  4. 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会有什么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