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国历史:女儿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44:58
神秘地带
 
 
 


走进女儿国
在四川、云南大山的交界处,有一片神秘的“泸沽湖”。在当地土语里,“泸”为山沟,“沽”为里,“泸沽湖”也就是“山沟里的湖”。这方水土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走婚”风俗。,进入现代社会,仍有为数众多的摩梭男女,实行“走婚”。走婚是什么呢?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羁留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母系”当家,在现代人眼里,自然非常奇特。

不同版本的“女儿国”
其实,“泸沽湖”一带,并不是历史典籍中的“女国”,至于“东方女儿国”的称谓,也是后人从《西游记》里“借”来的词汇。虽说《西游记》只是吴承恩的一部神话小说,其中很多人物和地名,却写得有鼻子有眼。所谓“西梁女国”即是一例。《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写道:“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卖,忽见他四众(唐僧师徒)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早在前一回,子母河边,当地一个老婆子就警告过:“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我一家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哪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从吴承恩的描写里,不难看出,《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实在是禁欲,豆蔻女子都无福消受“风月事”。世时代代的“性饥渴”困绕着全社会。
据《旧唐书·东女传》记载:“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从此推断,唐朝时期,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已经出现了“女儿国”,当时所谓“东女国”,就应该是摩梭人的祖先。很难说“泸沽湖”的摩梭人,和吴承恩的“西梁女国”,哪个资格更老。细细考究起来,正史确有“女国”的记录,最早的文献资料出现在《北史》或《隋书》里。
史书有关“女国”的记载,最早见于《隋书·女国列传》:“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则换了一个称呼,将隋朝时的“女国”,变成了“东女国”,书中写道:“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述了“东女国”的风土民情:“东女之地,东西长,南北狭。”
无论是“女国”,还是“东女国”,都是传说中的“女儿国”。看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规模并不太大。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葱岭之南”,应该在新疆境内。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远赴天竺求法,途经的恰恰是这条西去之路。确切点说,“女国”的具体位置,应在今天新疆的库车县。库车古称“龟兹”,也即“繁华的城邦”的意思。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安插了一段缠绵的“艳遇”,多少也有一点史料基础。
《隋书》详细地记载了“女国”的概况:“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自然条件不算太好——气候寒冷,以射猎为业。这里最出名的产品就不过是朱砂、麝香、牦牛、马匹什么的。可以赚取大笔“外汇”的矿产是盐,女国上下,就指这点东西活命呢。“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会做生意的“女儿国”,日子还算殷实。可惜,那里不是满街筒子天生丽质、冰清玉洁的美女;反倒令人心惊胆战。《隋书》里说,“女国”民众,表情怪异:“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变之。人皆披发,以皮为鞋,课税无常。”这些花里胡哨、奇形怪状的脸庞,究竟能给人多少美感、多少性感呢?即便是弹丸小国,当家人也很气派。“女王”自然与众不同:“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如果女王死了,新君怎么产生呢?“其女王死,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之贤女二人,一为女王,次为小王。”这有些类似于松散的世袭制度。所谓“女王”、“小王”,也就是一正一副。
“女儿国”的丧葬风俗也很奇特:“贵人死,剥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经一年,又以其皮内于铁器埋之。”似乎只有这样做,富贵之人才能灵魂不灭,肉身永恒。
自从《隋书》里出现了“女儿国”,这个女人当家的政权居然远道而来,朝觐中土。开皇六年,也就是586年,“女儿国”遣使进贡,隋文帝杨坚,意气风发地接待了她们。史书里没有详细披露具体细节,只潦草地交代了一笔:“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旧唐书》里出现的“东女国”,当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方水土那方人。其实,女人当家很难和虎视耽耽的男性邻邦和睦相处,她们原始的民风势必受四面八方的威胁。想生存下去,只有改变自己。李唐以后的官方典籍,没再听说什么“女儿国”。如今,“泸沽湖”走婚,当是“女儿国”的“梦中梦”、“身外身”了吧。

迷人的泸沽湖
泸沽湖位于四川凉山盐源县和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接壤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2685米,平均水深40米,是一个形状似马蹄的高原淡水湖,湖中有六岛,林木葱郁,野鸭成群。湖的周围,青山缠绕,树木参天,山茶花、杜鹃花、喇叭花和许多叫不着名的山花,五彩缤纷。这是我国西南高原上的一颗诱人的明珠,摩梭人称它为“谢纳米”,意思是“母湖”,母亲的湖。她像一个古朴、宁静的睡美人,躺在青山环绕的怀抱之中,又像造物主藏在这里的一块硕大的蓝宝石,一面光彩照人的天镜。湖周长约五十公里,在湖的北岸,屹立着一座秀丽的“格姆”山,意思是女山。摩梭人把她视为女神化身。从南边远远隔湖望去格姆女山又像一头昂首而卧的狮子,人们又叫它为狮子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被赋予女性形象的神话,成为我们当代名副其实的“女儿国”。

泸沽湖夜景
距宁蒗县城72公里的泸沽湖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
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
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 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阿夏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统,似乎还影响了泸沽湖的山水,秀美和缥缈成为这里特点,走入这条线宛似走入纯美的女神领地。
女儿国风情线可分为两个景区:
第一个景区是泸沽湖及湖周边的摩梭村落这个区的旅游,一可看湖,二可看木楞子房和四合院,三可乘猪槽船游湖岛,四能在风情路上领略摩梭风情,五还可了解神秘的阿夏婚。湖西岸美丽的落水村,因交通便捷和湖畔理想的位置,成为这个景区的代表性景点。
第二个景区是北距落水村20公里的永宁,这有著名的扎美寺和永宁温泉,在这可看摩梭人的藏传佛教艺术及悠远文化,还可了解历史上的摩梭民风。
走婚一族
千百年来,川滇交界处,包围在重重叠叠群山中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村寨,于湖光山色中不变的是摩梭人稳固的母系大家庭和古老的“走婚”习俗。这里因此被海内外专家学者称为“地球上最后的女儿国”和“人类母系社会文化的活化石”。
潮涨潮落,在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女儿国”依然自信,自信的摩梭人已然自如行走于现代与传统中。

摩梭人在云南省主要聚居于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至今摩梭人在宁蒗县永宁乡泸沽湖周围定居已有1500多年。1999年丽江地区摩梭人口为16758人,全国的摩梭人则有近3万人。
宁蒗县摩梭人聚居的村寨,存在3种家庭形式和与其对应的婚姻模式:一是母系大家庭和走婚,二是母系父系并存的双系家庭和同居婚,三是父系家庭的一夫一妻制。
走婚在摩梭语中叫“色色”,意为“走来走去”,它形象地表现出走婚是一种夜合晨离的婚姻关系。以走婚为主要婚姻模式的母系大家庭中,男人女人生活在母亲身边,夜晚才与自己的情人在一起。摩梭男子称自己的情人为“阿夏”,女子的情人则叫“阿都”。
阿夏与阿都生下的孩子由女方家庭抚养,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男人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时会带礼物去看望,过年过节时送些吃穿用品,但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过多的抚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男人们只对自己姐妹的孩子负责。等他们老了以后,也由家中的甥男甥女赡养和送终。
走婚的男女情人之间,完全凭感情交往,凭双方情感交流的深厚决定维持时间的长短。一旦感情破裂,离异自由,男子不再走访,或女子不再打开“花楼”房间门,这一婚姻关系即告结束。
一直关注本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宁蒗县妇联摩梭女干部戈瓦·阿平说,稳固的母系大家庭是永宁摩梭人保留走婚习俗的基础。

走婚情侣 以情为重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几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视女为“根”,以女为贵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有的书上称为“阿夏”。其实一样,只是音译上的差别。
建立男女阿肖的走婚关系,不受某种法律的约束,也不注重门第。阿肖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结交阿肖。一个女子不能同时结交多个正式阿肖。一个男子也不能同时与多个女子结交正式阿肖。虽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当中。有个别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遥远,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结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谓“临时阿肖”,但这种现象不是主流。
男女结交阿肖以双方情感来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方的情感。金钱和地位未必能够得到姑娘芳心。在情感的基础上,她们更注重选择俊美、高大的外在和智慧。一旦男女双方彼此有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他们建立阿肖关系,正如当地情歌所唱的那样,“好阿哥(妹)哟,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结交阿肖没有家人包办,也无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产劳动、节庆活动、跳舞交谊等交往过程中产生爱慕之情时,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决定,建立阿肖关系。
互换礼物 结交阿肖
结交阿肖,建立阿肖关系比较自由,手续也很简便,通常经过双方私下或托人交换礼物(即摩梭人称的“佐佐嘎”)便可确定关系。有的双方交换一样随身首饰和手镯、戒指等皆可,有的则由女子给男子赠送一样自己亲手制作的鞋垫或麻布腰带,男子则加赠一条围巾或首饰之类的便可。一旦交换了礼物,男女便成了阿肖情侣,到了夜间,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一般都有一段相当隐秘的走婚过程,到了一定的时间才逐步公开。
另有相当一部分男女互换礼物的方式要庄重些。当一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或双方有情有意时,通常由男方请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带上衣服、裙子、茶、糖之类的礼物到妇方家互换礼物。携礼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亲说明来意,而母亲则通常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对方的礼物。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在男子走婚时,往往以较为公开的形式出现。
夜访阿肖 暗号多多
摩梭妇女到结交阿肖的年龄,通常都在花楼上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花房,一旦结交了阿肖,这间花房便成了谈情说爱的小天地。
最初的约会多是避人耳目,悄悄进行。男子常在夜深人静时,或徒步,或骑马到女阿肖家按相约的暗号或抛石子到花楼房顶,或以吹笛弹弦,或以马铃声,或用烟斗敲门等,有多种多样的暗号,等候中的女子闻声开门,将男阿肖引入卧室。到拂晓前,男子便匆匆离去返回自己家。经过一段时间的秘密走访后,女子便将男阿肖公开,男阿肖即可公开走访女阿肖,并可登堂入室,到女阿肖家下房喝茶聊天,享受热情的招待。
也有不少男子在开始走婚阶段是以公开的方式出现的。男子在首次走访女阿肖时,必须带上当初的媒人或自己可信的一个男朋友,并随身携带茶、糖或给女阿肖的衣裙等物。对方家中则对来者予以盛情款待,并将男阿肖带来的茶、糖拿一部分祭祀祖先,一部分送给本村各户或只送给亲族,以此委婉地宣布家中女儿已有男阿肖。晚上,由女方母亲或姊妹引男阿肖到女阿肖卧室。女阿肖也可以在自己花房里以酒招待男阿肖。男阿肖在走访的最初阶段,常常回避女方兄长或舅舅之类的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随便起来。结交阿肖公开后,双方家庭成为“比子则黑”,即亲家。每逢节日,要相互送礼拜访。遇红白喜事时互相帮忙,对方家庭死了人要去奔丧。男阿肖出远门时,女方要送鸡、蛋、香、肠、猪膘肉等,装在篾制礼品盒内,供阿肖及其伙伴在途中享用。这种“比子则黑”的关系随着阿肖关系的建立而诞生。也随着阿肖关系的解除而消失。
孩子随母 外甥跟舅
走婚男女有了小孩,在孩子出世的第二天,女方家中要为孩子举行取名仪式。并带上“巴舍巴哈”(即为小孩取名举行取名仪式时向神灵和祖先供奉的食物)以及甜酒等到男阿肖家道喜,男方家中则派一女子带上丰盛的食物去看望女阿肖。第一胎孩子满月前夕,男方家中要杀猪宰羊,备酒办席,到女方家中举行隆重的“若哈舍”仪式(即满月酒),招待女方村内和邻村的男女老少,表示庆贺。孩子到了13岁举行“成丁礼”时,也要到生父家中拜节,生父则给予具有纪念意义的礼物,表示祝贺。
阿肖走婚所生的孩子一律随母而居,,跟随母姓,由家庭中的母亲,舅舅和姨母等共同抚养。而子女成年后,对这些老人承担主要的赡养义务。男阿肖不是女阿肖家庭成员,也无抚养孩子的法定义务,但在生产劳动和物质生活方面给予必要的照顾,有了孩子要经常看望和帮助,自觉承担一定抚养义务。所以对摩梭男子而言,他的相当的精力是与自己的姊妹一道共同抚养外甥,同时还要拿出一部分精力来帮助女阿肖抚养自己的亲生子女。亲生子女长大后,也要为自己的生父尽一定的赡养义务,生生父死后也要奔丧。
移情别恋 阿肖解除
阿肖关系维持时间长短不一。因情而异,短则几天、几个月,长则几年、十几年,甚至终身。他们合则聚,不合则散。地域上男女阿肖相距越远越不稳定。多数阿肖走婚在邻近一两个村内,少数远达数十里之外。由于男女阿肖各居母家,没有经济上的关系和日常共同生活和密切接触,所以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阿肖之间,在经济上谁也不靠谁。你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你。双方均不可能独占对方,亦不可能依附对方。这就使阿肖关系变得比较淡漠,自然也就不会专一。
男女阿肖,既有从一而终者,也有一个结交多个阿肖的。大多在数个以上,少数则多达十几、数十人。一般年轻时阿肖关系多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结交的阿肖逐渐减少,关系趋于稳定。部分成年男女,在青壮年时期,一般既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阿肖,同时又可能拥有一至几个临时阿肖作为补充,即一个正式阿肖和数个非正式阿肖。长期阿肖作为正式阿肖。而与非正式阿肖只能秘密来往。
阿肖双方结交过程中,如发现对方移情别恋,品性不端或与之情感不合等原因导致关系疏远感情破裂时,阿肖关系就随之解除。阿肖关系的解除较为自由,容易,一般不需要什么手续。因为不涉及财产的划分、子女的归属等利益问题。阿肖离异也很难引起争执和纠纷。双方皆可处之泰然,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甚至能保持良好的一般朋友的关系。因此也就容易导致离而复合。
男方不愿再维持阿肖关系时,有的请人捎个口信,通知对方终止阿肖关系;有的干脆对女方说一声“我不来了”即可;或长期不走访女方,也就自然解除。
如系女方不愿意维持阿肖关系,则直接告诉男方不要再走访她家;或者在男阿肖走访时,或面带难色,或拒绝同房,或躲到亲朋家中。男方自觉没趣,理智地退出,不再走访,有些破裂的阿肖关系。经过挽回也有破镜重圆的。
20多岁的小伙子曹松是宁蒗县永宁乡落水村村民。
曹松家共7口人,四代同堂。曹松和祖母、母亲、舅舅、姐姐、妹妹和姐姐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祖母是妈妈和舅舅的母亲。
曹松家的家庭成员构成反映出典型的摩梭家庭特征:这是女人和他们的孩子构成的母系大家庭。祖母是家庭的核心,所有家庭成员都与她有着血缘关系,她受到全家人的尊敬照顾。
摩梭家庭最大的特点是,一母所生的后代不分家,男不娶妻,女不嫁人,永远与母亲和母亲的兄弟姊妹生活在一起。曹松的妈妈、舅舅与他们的母亲生活在一起。曹松和他的姐姐、妹妹和侄儿女们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如果没有母系大家庭为后盾抚育后代,不涉及金钱财产、单纯以感情为纽带,走婚也就没有了留存的基础。”戈瓦·阿平说。
“女儿国”让女人扬眉吐气
在最近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女性人类学暨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研讨会上,任职于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的摩梭作家拉木·嘎吐萨一语惊人。他说,“‘女儿国’是让女人扬眉吐气的地方。”
走进摩梭山寨处处受尊重的拉木·嘎吐萨强烈反对有人称摩梭地区是一个“无父无夫”的社会。他认为,这种看法是站在一夫一妻的角度上来看待独具特色的摩梭社会,其实不同的婚姻模式对如何界定婚姻、家庭有不同的标准。摩梭人为孩子举行成人礼时父亲要送礼给孩子,春节时孩子要到父亲家拜年,摩梭人哪会没有父亲。
“没有父亲,难道摩梭人是‘克隆’出来的吗?”他幽默地反问道。
拉木·嘎吐萨认为,摩梭社会合理地调整了男女性别的角色,他们认为母亲是“生命之源”,许多习俗、艺术、语言、价值观都围绕此理念。一个生命诞生时,男人不能进入产房;而举行葬礼时女人又不能介入。举行成人礼时,男人只是祝福,而从饮食到服饰都由母亲操办。
他说,一些人在年复一年无变化的现代婚姻生活中,不禁会产生疑惑:
为何一生只能爱一人?
为何要把一生所有的希望全方位放在一个人身上来实现?为什么要在无奈的容忍中生活一辈子?
为什么结婚会使一对相爱的人变成仇人。
一见钟情算不算爱情?面对不同的人,为什么必须经历恋爱、结婚、生子的过程?
夫妻感情一定胜过母子、兄妹感情吗?
而摩梭人的婚姻模式虽然徘徊于主流之外,却自有其合理之处,母系大家庭中的摩梭人就很巧妙地避免了这些现代人的情感困惑。
而且母系大家庭很少有穷困潦倒的人家,更不会有孤寡老人或乞丐之类。永宁乡有一个政府投资兴建的敬老院,但里面没有一个来自摩梭家庭的老人。这除了敬老爱老的传统之外,与特殊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但他认为,摩梭母系大家庭也有其问题,最主要的是由于太注重家庭,缺乏个人发展的空间;由于母亲的溺爱,进入现代社会竞争力不强,女孩子不愿走出家庭,受教育比例较低。
拉木·嘎吐萨以自己的观察提出,目前对摩梭人传统婚姻家庭模式主要的冲击来自教育。现在学费普遍高,农村家庭难以承担。摩梭孩子由母亲家抚育,孩子考上大学了,如果母亲家经济困难,而父亲家富裕,母亲可能就会要求父亲拿钱出来支持孩子上学。但这使父亲很为难,因为走婚双方经济独立,只有情感联系,父亲是和他的母亲兄弟姊妹共有一份财产,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这就产生了矛盾。不过,拉木·嘎吐萨对摩梭人能否解决这一矛盾持乐观态度。他说,“我相信,摩梭人肯定会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的。”
泸沽湖摩梭人民居建筑
泸沽湖摩梭人主要居住在丽江地区宁蒗县泸沽湖畔,长期以来,丽江泸沽湖摩梭人依山傍水的民居建筑,房屋都为木结构,四壁由削过皮的原木两端砍上砍口垒制而成,俗称木楞房,屋顶盖板,俗称房板。丽江泸沽湖摩梭人盖房板有特别技巧,滴雨不漏。
房屋一般为三坊一照壁或四合院,分正房、经堂或厢房,宿舍楼,也有人叫花楼,门楼,也称草楼。正房供家庭集体活动,是议事和炊事及祭祀场所。厢房或称经堂的楼,房屋楼上为喇嘛住房或供佛像,楼下住单身男子或为客人住房。宿舍楼或花楼,主要供女子居住。门楼上放草,楼下大门两边是畜厩。泸沽湖摩梭房屋的大门,一般开朝东方或北方。其井院较大,有红白喜事,就在井院举行。
正屋结构复杂,屋后设夹壁,储存食物,并作为老人居室,正屋右侧为家庭主妇的起居室。正屋内,一角设灶台,灶台顶角有一神龛,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高灶台下方设火塘,火塘右边是主位,左边是客位,不能混乱。房中有两根大柱子,分左柱右柱。左柱为男柱,右柱为女柱。摩梭人在砍这两棵柱子时必须用一棵树,顶上一节为左柱,根底一节为右柱。在举行成丁礼时,男的在左柱旁举行,女的在右柱旁举行。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丽江泸沽湖摩梭人的房屋建筑结构与宗教信仰、婚姻形态和家庭组织相适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但是,近几年来,为适应丽江泸沽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丽江泸沽湖摩梭人在房屋建筑上除保持上述特点外,在房屋构造、内部装修等方面采用了现代装饰方法和装饰材料,此外,部分房间的使用功能和建造也有所变化。


自如行走于现代与传统中
虽说远离都市,摩梭人仍与世界一起感受到现代文明的脉搏。并不富裕的摩梭山寨追求向往富裕幸福的生活,但聪明的摩梭人并没有在工业文明中迷失自己。
宁蒗县永宁乡副乡长阮学武介绍说,去年全乡人均收入500元,是贫困乡之一。全乡72个村寨,大多数以农业生产为主。据他介绍,永宁堪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水稻种植区之一,泸沽湖面海拔2698米,周围栽种着900多亩水稻,亩产500多斤,一年一熟,由于生长期长稻谷口感极好。
虽说泸沽湖摩梭风情在国内外旅游者中已负盛名,但目前永宁乡30多个摩梭村寨中仅有落水、里根两个村发展旅游业。其中落水村是全地区十大富裕村,全村70多户家家搞旅游,开家庭旅馆的就有30多户,每人每月收入近千元。
在旅游业极红火的落水村,极易受到外界影响的村落居民们在开放中仍巧妙地固守着摩梭人的传统。
游客来到落水村,一般都会坐船游湖,或骑马绕湖一周赏景。划船、牵马的工作都由每家每户出一人承担,到晚上各家各户都分到一份均等的收入。团结协作共同致富,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风光旖旎的泸沽湖边,清一色是漂亮高大的木房,这是摩梭人家经营的家庭旅馆,不少旅馆的房间标准可与星级饭店媲美。
摩梭小伙曹松说,村里不少人家的旅馆都和他家一样,由年轻人管理。他家名叫戈瓦。古屋园的旅馆就由他和妹妹共同经营。曹松负责与外边的朋友联系,由朋友介绍一些房客。妹妹很能干也很辛苦,带着雇来的几位服务员操持着旅馆的日常事务,有时还要去牵马、划船。不过,家住县城的“妹弟”,也就是曹松妹妹的“阿都”,人很好,每天开出租车从县城到泸沽湖,晚上就在他家歇息,就到店里来帮忙照看烧烤生意。
现在家里日子越来越好过,全家人正筹划建盖小别墅式的豪华旅馆,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住在他家。但快乐的摩梭小伙曹松也有苦恼的事,那就是他还没找到中意的“阿夏”,连妈妈都为他着急了。
在落水村气派的旅馆区背后,是一片古朴的老屋。老屋年代久远,却是摩梭大家庭真正所在,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容纳在这里。虽说年轻人头脑活,观念新,信息灵,比起长辈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更游刃有余。但由妈妈掌管家务的大家庭仍是年轻人干事业的坚强后盾。
外地人来到泸沽湖,都想了解一下神秘的“走婚”是怎么回事,但摩梭人谈论走婚却有很多禁忌,诸如不准在火塘边、不准在兄弟姊妹和长辈面前谈及与走婚有关的事。建在湖畔的“摩梭民俗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了解摩梭人生活生产习俗的场所,游客在这里提问没有禁忌。
拉木·嘎吐萨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是环境的动物,就如同生长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一样。冷杉长在雪山上不会觉得冷,鱼活在水里不会觉得呛。每一种活法,都是自己的选择或传统使然。这就是生活。”
史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而且现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将‘女儿国’的古老习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说。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经过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就是《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中心。
美丽的丹巴女

美丽的丹巴女
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据任新建解释,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覆盖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覆盖180公里到360公里。
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建筑都是碉楼,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东女国最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宫中女王的旨意,通过女官传达到外面。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担当,女王去世后,由副女王继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导,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
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
《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地,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

四川甘孜的碉楼藏居依然保留着古代遗风
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后来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后来,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土藩崩溃后,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为什么东女国的习俗能够保留到今天呢?
任新建认为,随着社会进程的发展,这个地区至今仍旧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痕迹,是适应当地生产环境的需要,这个地区处于高山峡谷之中,生产条件差,土地、物产稀少,如果实行一夫一妻制,儿子娶妻结婚后要分家,重新建立一个小家庭,以当地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承受,生产资料分配不过来。而且地处封闭的深山峡谷,和外界交流几乎隔绝,不容易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专家万建忠教授也认为,一定的生产力,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与之相配,在这种生产能力比较落后,相对封闭的地方,劳动强度不大,居民自给自足,男性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显示,女性掌握着经济大权和话语权。另外还有一种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保持母系氏族制度,表明了人们对过去的社会形态和社会结构的一种追念。
扎坝依旧保留着东女国的古老习俗
根据任新建的考察,历史上的东女国就处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也是现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带。而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
扎坝过去是一个区,现在有7个乡,5个乡在道孚县境内,2个乡在雅江县境内,一共生活着将近一万人。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与东女国“以女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个人,大家都不结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亲,最高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显是母系社会的残余,经过现代社会的冲击,已经和原始的母系社会不完全一样,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点。
嘉绒古碉王宫接待仪式

嘉绒古碉王宫接待仪式
扎坝人依然实行走婚,通过男女的集会,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从女方身上抢来一样东西,比如手帕、坠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会在窗户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大概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头插在石头缝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楼。此外,房间的窗户都非常小,中间还竖着一根横梁,小伙子就算爬上了碉楼也要侧着身子才能钻进去,就好像表演杂技一样,这个过程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第二天鸡叫的时候,小伙子就会离开,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男方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也可以从此就不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甲依”,就是伴侣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极少数姑娘一辈子只有一个“甲依”,两个人走婚走到老。
女方生小孩后,“甲依”一般都不去认养,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抚养。但奇怪的是,当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