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伙拼效果:女儿国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17:16

四川甘孜的碉楼藏居依然保留着古代遗风
《西游记》中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女王剧照
史书中记载的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
“‘女儿国’在历史上的的确确存在过,而且现在有一些村寨一直将‘女儿国’的古老习俗留存至今。”任新建说。任新建是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四川康藏研究中心副主任,他经过长期研究和实地考察发现,今天四川甘孜州的丹巴县至道孚县一带就是《旧唐书》中记载的东女国的中心。
东女国是否就是传说中的“女儿国”呢?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22行。有大小八十余城。”
据任新建解释,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覆盖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覆盖180公里到360公里。
据史书记载,东女国建筑都是碉楼,女王住在九层的碉楼上,一般老百姓住四五层的碉楼。女王穿的是青布毛领的绸缎长裙,裙摆拖地,贴上金花。东女国最大的特点是重妇女、轻男人,国王和官吏都是女人,男人不能在朝廷做官,只能在外面服兵役。宫中女王的旨意,通过女官传达到外面。东女国设有女王和副女王,在族群内部推举有才能的人担当,女王去世后,由副女王继位。一般家庭中也是以女性为主导,不存在夫妻关系,家庭中以母亲为尊,掌管家庭财产的分配,主导一切家中事务。
历史上的东女国后来难道已经消失了?
《旧唐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是十分详细的,但是到了唐代以后,史书关于东女国的记载几乎就中断了。难道东女国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吗?
任新建说,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土藩关系较好,土藩从雅鲁藏布江东扩到大渡河一带。可是到了唐代中期的时候,唐朝和土藩关系变得紧张,打了一百多年仗,唐朝逐步招降一部分土藩统治区的少数民族到内地,当时唐朝把8个少数民族部落从岷山峡谷迁移到大渡河边定居,这8个部落里面就有东女国的女王所率领的部落。
当时东女国女王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虽然是虚衔,但是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级官员。后来到了唐晚期,土藩势力逐渐强大,多次入侵到大渡河东边,唐朝组织兵力反击,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东女国的这些遗留部落,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后来,唐逐渐衰落直至分裂,土藩也渐渐灭亡。土藩崩溃后,曾经被他们统治的青藏高原重新回到了原来的部落时代,唐代分裂后,也没有力量统一管理,到了后来的宋元明三代,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统治很薄弱,因此基本没有史料记载,一直到清代才把土司制度健全。而东女国的遗留部落有些由于靠近交通要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女王死后没有保留传统习俗,逐渐演变成父系社会,而有一些部落依旧生活在深山峡谷,保留了母系社会的痕迹。
扎坝依旧保留着东女国的古老习俗
根据任新建的考察,历史上的东女国就处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也是现在有名的女性文化带。“而扎坝极有可能是东女国残余部落之一,至今保留着很多东女国母系社会的特点。”任新建说。
扎坝过去是一个区,现在有7个乡,5个乡在道孚县境内,2个乡在雅江县境内,一共生活着将近一万人。任新建在扎坝调查时发现,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与东女国“以女为王”相似,有的家庭有30多个人,大家都不结婚,男性是家中的舅舅,女性是家中的母亲,最高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很明显是母系社会的残余,经过现代社会的冲击,已经和原始的母系社会不完全一样,只是保留了一些基本特点。”任新建说。
扎坝人依然实行走婚,通过男女的集会,男方如果看上了女方,就从女方身上抢来一样东西,比如手帕、坠子等,如果女方不要回信物,就表示同意了。到了晚上,女方会在窗户边点一盏灯,等待男方出现。扎坝人住的都是碉楼,大概有十多米高,小伙子必须用手指头插在石头缝中,一步一步爬上碉楼。此外,房间的窗户都非常小,中间还竖着一根横梁,小伙子就算爬上了碉楼也要侧着身子才能钻进去,就好像表演杂技一样,这个过程要求体力好,身体灵活,这其实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选择。第二天鸡叫的时候,小伙子就会离开,从此两人互相没有任何关系。男方可以天天来,也可以几个月来一次,也可以从此就不来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甲依”,就是伴侣的意思。女方可以同时有很多“甲依”,但也有极少数姑娘一辈子只有一个“甲依”,两个人走婚走到老。女方生小孩后,“甲依”一般都不去认养,也不用负任何责任,小孩由女方的家庭抚养。但奇怪的是,当地的小孩一般都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



女儿国,鲜为人知的“怪异民俗”

 



在四川、云南大山的交界处,有一片神秘的“泸沽湖”。在当地土语里,“泸”为山沟,“沽”为里,“泸沽湖”也就是“山沟里的湖”。这方水土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这里最著名的,就是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走婚”风俗。,进入现代社会,仍有为数众多的摩梭男女,实行“走婚”。走婚是什么呢?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羁留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母系”当家,在现代人眼里,自然非常奇特。

(图:不同版本的“女儿国”)
其实,“泸沽湖”一带,并不是历史典籍中的“女国”,至于“东方女儿国”的称谓,也是后人从《西游记》里“借”来的词汇。虽说《西游记》只是吴承恩的一部神话小说,其中很多人物和地名,却写得有鼻子有眼。所谓“西梁女国”即是一例。《西游记》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写道:“那里人都是长裙短袄,粉面油头,不分老少,尽是妇女,正在两街上做买卖,忽见他四众(唐僧师徒)来时,一齐都鼓掌呵呵,整容欢笑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早在前一回,子母河边,当地一个老婆子就警告过:“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我一家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哪个肯放过你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儿哩……”从吴承恩的描写里,不难看出,《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实在是禁欲,豆蔻女子都无福消受“风月事”。世时代代的“性饥渴”困绕着全社会。
据《旧唐书·东女传》记载:“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从此推断,唐朝时期,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已经出现了“女儿国”,当时所谓“东女国”,就应该是摩梭人的祖先。很难说“泸沽湖”的摩梭人,和吴承恩的“西梁女国”,哪个资格更老。细细考究起来,正史确有“女国”的记录,最早的文献资料出现在《北史》或《隋书》里。
史书有关“女国”的记载,最早见于《隋书·女国列传》:“女国,在葱岭之南,其国代以女为王。”《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则换了一个称呼,将隋朝时的“女国”,变成了“东女国”,书中写道:“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记述了“东女国”的风土民情:“东女之地,东西长,南北狭。”
无论是“女国”,还是“东女国”,都是传说中的“女儿国”。看来,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规模并不太大。葱岭,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葱岭之南”,应该在新疆境内。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远赴天竺求法,途经的恰恰是这条西去之路。确切点说,“女国”的具体位置,应在今天新疆的库车县。库车古称“龟兹”,也即“繁华的城邦”的意思。吴承恩在《西游记》里安插了一段缠绵的“艳遇”,多少也有一点史料基础。
《隋书》详细地记载了“女国”的概况:“山上为城,方五六里,人有万家。”自然条件不算太好——气候寒冷,以射猎为业。这里最出名的产品就不过是朱砂、麝香、牦牛、马匹什么的。可以赚取大笔“外汇”的矿产是盐,女国上下,就指这点东西活命呢。“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

(图:帕米尔高原上“女儿国”遗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会做生意的“女儿国”,日子还算殷实。可惜,那里不是满街筒子天生丽质、冰清玉洁的美女;反倒令人心惊胆战。《隋书》里说,“女国”民众,表情怪异:“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变之。人皆披发,以皮为鞋,课税无常。”这些花里胡哨、奇形怪状的脸庞,究竟能给人多少美感、多少性感呢?即便是弹丸小国,当家人也很气派。“女王”自然与众不同:“王居九层之楼,侍女数百人,五日一听朝。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如果女王死了,新君怎么产生呢?“其女王死,国中则厚敛金钱,求死者族中之贤女二人,一为女王,次为小王。”这有些类似于松散的世袭制度。所谓“女王”、“小王”,也就是一正一副。
“女儿国”的丧葬风俗也很奇特:“贵人死,剥取皮,以金屑和骨肉置于瓶内而埋之。经一年,又以其皮内于铁器埋之。”似乎只有这样做,富贵之人才能灵魂不灭,肉身永恒。
自从《隋书》里出现了“女儿国”,这个女人当家的政权居然远道而来,朝觐中土。开皇六年,也就是586年,“女儿国”遣使进贡,隋文帝杨坚,意气风发地接待了她们。史书里没有详细披露具体细节,只潦草地交代了一笔:“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旧唐书》里出现的“东女国”,当是换汤不换药,还是那方水土那方人。其实,女人当家很难和虎视耽耽的男性邻邦和睦相处,她们原始的民风势必受四面八方的威胁。想生存下去,只有改变自己。李唐以后的官方典籍,没再听说什么“女儿国”。如今,“泸沽湖”走婚,当是“女儿国”的“梦中梦”、“身外身”了吧。

揭密真实的女儿国
一位痴情的绝色女王,一条能让男人怀孕的子母河,这就是《西游记》中对“女儿国”的描述,它留给了人们无数的幻想。那么,“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自己理想中的乐园,还是在历史上真正存在过呢?
事件: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十二月,东女国国王遣子献方物,唐中央册封其国王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赏赐帛八十匹。
唐僧与女儿国·位置
唐僧到过的“女儿国”实为新疆东女国
史书中关于“女儿国”的记载很多,其中最明确的是关于“东女国”的记载。最早记载“东女国”的是《隋书·女国列传》,说东女国在“葱岭之南”。葱岭,也就是今天的帕米尔高原。葱岭之南应该在新疆境内,当时玄奘取经走的也是这条西去之路。所以说“女儿国”应该在今天的新疆,具体位置在今天新疆的库车县。库车古称屈支,也音译为龟兹,是“繁华的城邦”的意思。
唐僧与女儿国·待遇
唐僧在女儿国只讲经没艳遇
“女儿国”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唐僧取经确实也到过女儿国,只不过绝不是像小说《西游记》描述得那样好。
玄奘到达女儿国后只作了很短的停留,大约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曾在雀离大寺讲经,随后考察了那里的社会风貌和地理概况,估计连女王的面也没见到。根本不是小说里写的那样,受到了极好的待遇,更不要说有什么艳遇了。
揭秘女儿国·国土面积
女儿国只是弹丸小国
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对女儿国有这样的描述:“东女之地,东西长,南北狭。”另外,按照《旧唐书》的记载:“(东女国)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日行。”也就是说,女儿国南北长22天的行程,东西长9天的行程。
如果按照过去一天骑马40公里或者步行20公里,那么东女国应该南北长约400公里到800公里,东西宽约180公里到360公里。看起来当时的女儿国与大唐比起来只是个弹丸小国。
揭秘女儿国·性别
库车河水质导致
既然女儿国是一个弹丸小国,那么它的国家人口也不会太多。史书记载东女国“人庶万余落”,按现在的估计也不过有几万人而已。
女儿国内有很多河流,传说中的子母河也就是现在的库车河。从河床的宽度和防洪堤的规模,可以判断库车河在汛期时曾经水量汹涌。现今,当年的子母河水还在哗哗作响,这里的女人们依旧如花似玉,不过当年的御弟哥哥却再也没有踏上这片土地。
是不是女儿国的这几万人都是女人呢?当然不是。库车河的河水是不能让女儿国的女人怀孕的,她们要想生孩子当然也离不开男人。但这些河流却造成了女儿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由于那里的河水大多是碱性,人们常喝河水,就改变了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结果生出来的孩子女孩很多,而男孩很少。
揭秘女儿国·风俗
女儿国人都涂面披发
据史书记载,女儿国出产玉石、朱砂、麝香、牦牛、骏马,而且盛产食盐。历史上女儿国一直向天竺出口食盐,获得了巨大利润。也正是因为争夺食盐,女儿国与天竺爆发了多次战争。
据《新唐书》记载,女儿国的风俗大概与天竺相同,也信仰佛教。但女儿国也有自己的风俗——涂面披发。《隋书》记载:“男女皆以彩色涂面,一日之中或数变之,人皆披发。”想一想女儿国的男男女女都披散着头发,把脸涂抹得五颜六色,就像印第安人一样,这可不是人们理想中的女儿国,可真实的情况确实如此。
揭秘女儿国·关系

国王曾被唐朝册封为高官
大唐当时是世界上的强国,周边国家无不臣服,其中也包括当时的女儿国。
女儿国女王多次遣使到朝廷朝见,被册封为“右监中郎将”、“左金吾卫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虽然这些官职都是虚衔,但品级很高,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
不过,到了唐代晚期,吐蕃势力逐渐强大,唐蕃爆发了战争。在犬牙交错的战争中,女儿国势单力薄,为了自保就采取两面讨好的态度。
揭秘女儿国·国王
国王实际是德高望重的老太太
关于女儿国国王的容貌,由于受到《西游记》的影响,人们一致认为女王是个年轻的绝色女子。但事实却非如此,女儿国的国王既不年轻,更不美貌。
女儿国之所以存在,其根本原因是当时女儿国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社会形态还处在母系社会。女性是家庭的中心,掌管财产的分配和其他家庭事务,年岁最大的老母亲主宰家中的一切。女儿国的国王也是这样产生的,国王应由国中年老的、德高望重的女人担当,因此女儿国的国王绝不是年轻女子。
按照女儿国的风俗,国中男女皆涂面披发,国王当然更不例外。想像一下一个老女人满脸皱纹而且涂上颜色,再披散开头发,根本谈不上美貌。假如唐僧真的见了这样的女儿国国王,估计会大喊“妖怪”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女儿国逐渐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男子的地位得到提高。虽然国中女多男少的状况没有改变,但女儿国却出现了男人当国王的情况。《新唐书》记载“后乃以男子为王”,因此说女儿国的国王早先是女子后来变成了男子。
延伸阅读:
四川也有女儿国
据《旧唐书·东女传》记载:“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白狼夷。”从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历史上在今天川、滇、藏交汇的雅砻江和大渡河的支流,大、小金川一带也曾有过一个女儿国。这里现在也是有名的女性文化带,云南的泸沽湖被称为“东方的女儿国”。
西方史书里的“女儿国”
黑海之滨有个亚马孙国(并非人们熟知的“亚马逊”)。在这个国家,只有女人而无男子,统治这个国家的是一个美丽而骁勇的女王。
据说,这个女儿国生生不息的秘密是,国中女子每年都要去邻近的部落拜访,欢度短暂的蜜月。因此她们照样能怀孕生育。她们所生的男孩有的说是被杀掉了,有的说送还给了他们的父亲。而所生的女孩则被留在母亲身边,由母亲抚养,教授习武狩猎的本事。长大后就成了女儿国的臣民。
希罗多德在其所著的《历史》一书中曾详细记载了关于亚马孙人与希腊人的战争,以及有关她们的逸事。阿里安在其《亚历山大远征记》中也曾记载了亚马孙女人装备得像骑兵,说她们的右乳房较小,打仗的时候露在外面。这与传说中所讲,她们为了在战斗时便于拉开硬弓强弩而自动割掉右乳相吻合。
探寻“女儿国”摩梭族的走婚文化
在中国西南丽江境内泸沽湖畔有个神秘的摩梭女儿国,这里被人类学家称为“地球上最后一个母系王国”,方圆百里湖光山色风景如画:女山,母海,永宁盆地,相映成趣。泸沽湖面积50多平方公里,海拔2690米,平均水深45米,透明度高达12米,湖中有5个全岛,3个半岛和1个海堤连岛,形态各异,翠绿如玉,身临其境,水天一色,水波如镜,缓缓划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荡于水天之间的摩梭民歌,美丽多情的摩梭姑娘和健康朴实的摩梭小伙子们成双成对的湖中剪影使其更增添了几分远古,几分宁静,几分悠远,是一个远离喧嚣,未被污染过的处女湖。有“人间仙境”的美誉。

前记:那片土地是我一直神圣向往的地方,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仍无法踏足。不过有幸的是,近日,认识一个摩梭小伙子,怀着一份激动地心情,跟他交流探讨他们居住的“女儿国”。说是采访,不妥,我不是很专业,更是我们朋友之间的交流文稿,现在展现出来,希望大家都能了解“女儿国”里的文化,乃至生活的点点滴滴。

摩梭小伙参加歌手大赛的留影
他的摩梭本地名字叫托里扎西多杰,一个开朗,豪爽的小伙子。在一起的日子,他给了我们很多快乐,听他讲一些发生在他们民族的趣事,淡雅不乏幽默,偶尔聚在一起喝酒,他喝醉了,穿上摩梭服,载歌载舞,我深深被潜藏在他内心的人格魅力吸引,更被属于“女儿国”的摩挲文化深深折服。
天天:我常常在你身上感觉到一种很强的自豪感,但大部分人对摩梭“女儿国”并不是很了解,你能先简短谈谈,摩梭女儿国这一称呼的来源么?
小摩梭:好的。泸沽湖畔的3万多摩梭人使用自己的母语,顽强得沿习传承着一条古老精致的文化传统,至今延续着两千年来以母系血源为纽带,以母为尊,以女为贵,分工精细,团结和睦的母系大家庭。她们实行以情感唯一,男不娶,女不嫁,幕和晨离,松散和谐的两性走访制度,俗称“走婚”。生活在母系大家庭中的人们情同手足,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彼此关怀备至,“啊夏”双方各居母家,相敬如宾,无夫妻间各种矛盾之困扰,无小家庭各种琐事之纠缠,终生如浴情之海洋,如沐爱之春风,使多少摩梭儿女至今刻骨留恋,不忍心与之告别,因而有“摩梭女儿国”之称。
天天:听你说你们哪的“走婚”文化,倍感好奇,你能详细说一下么?
小摩梭:"走婚"在摩梭文化中又述称"翻木棱子",是指夜间男子翻过摩梭人特有的木棱房子或为走婚的情人特制的走婚情侣窗,进入自己钟爱的花楼,谈情说爱,共筑爱巢.我们摩梭男女之间的恋爱,绝对是自由的,除了在山上劳动时兴之所致以歌交心外,大多数是在生产生活中相互产生好感,更多的是一见钟情,双方通过短转的目光交流,无论是男的或女的,都会大胆向自己喜欢的阿夏或阿注表白,若男的喜欢女的,男的向自己的阿夏送些手饰,若女的喜欢男的,女的向自己的阿注送花腰带,若被对方接受,则他们就拥有了二人秘密约会的暗号.比如说鸟叫,猫叫,丢石头在屋顶,吹树叶,每当姑娘们听见自己的专业暗号,她们就为自己的阿注敞开窗.所以,每当有人浅俘地了解我们摩梭走婚文化时,他们认为我们摩梭人性乱,姐弟同婚,父女同婚等落后的婚姻方式,真正的摩梭走婚文化其实不然,我们摩梭人的走婚文化完全是建立在情感之上,没有任何财务等情感之外的纠纷.一旦双方感情不好,只要一方提出分手,就算终止,另一方也不在罗嗦,若是男方,他不再走访,女孩心只有数;若是女方不再为他开门,男方也会悄然离开.男女双方根据自己的恋爱标准,另寻自己的意中人.若有二男爱一女,这完全由女方作主;若有二女爱一男,则由男方定夺;所以我们摩梭文化中,从未出现过情杀,强奸之类的传闻,更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子女间性乱的现象.奇异的摩梭走婚文化造就了奇异的母系社会,在每一个摩梭人的观念中,注重母系血统,只有自己血统的人最亲,都不愿意离开母亲,兄弟姐妹永远在一起好生活.在摩梭人的心灵的深处,有一团解不开的恋母情缘.所以每晚花楼灯火在闪烁,等待远方归来的阿注.而踏平千山万水共浴爱情之夜的阿注们,踏着晨馨又回到母亲身边生活.
天天:听你讲了这么多,关于你们的走婚文化,了解可谓详尽,突然间有点想亲临你所生活的那个地方,憧憬中,你能大概讲讲么?
小摩梭:我的家乡在遥远的云南丽江金沙江畔——拉伯乡,我本是一个摩梭人走婚的最后的一代产物,自小就在娘家长大,自小就和我舅舅一起长大,所以,我现在对我舅舅的感情胜过于我对我爸爸的感情。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坐在我家的土房上望着这渊源流去的金沙江,会想这金沙江的上游或下游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会想象山东另一面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我想也许会和我们一样,住的都是土堆房,都养有猪,羊,牛,马.......或许会是有一些我们从没见过的东西,可从不知道会有些什么东西,总是想着,然而,我想着,想着,就不由得有种想走出大山的愿望。
天天:你能谈谈你们的信仰,以及,从你们本地的生活环境中出来,接触到另外一种新的环境,有什么感想?
小摩梭:我们这里的人都被藏传佛教所熏陶,自小就有着朴实,仁慈的性格,对于外面的世界,充满太多的商业气息,尚且不能完全适应。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常常教我不能打架,不能骂人,不能偷别人的东西,对长辈要尊敬.......所以,佛教的神圣性和我们摩梭的这种以仁,和为贵的思想对我已经是根深蒂固啦,并一直影响着我。
更胜的是那些长者还告诉我们,不能乱丢粮食,不然粮食会诅咒你(那只是在我们还不懂什么之时就教育我们要节约粮食啦),还有不能把小便便在木头上,不然,你就会失明,(那是怕木头进水后,木头就烂得快,因为,以前我们摩梭人住的都是木楞房,那时听大人们这么说,总以为有一个像如来佛一样的神在看着我们,监督者我们,所以,我们不小心掉一颗粮食都很害怕,害怕受报应,总是看看四周,嘴里还默默念着那不是我的饭,是喂狗的粮食(呵呵,那时太天真啦),那时的我只有对佛教的崇拜和敬仰,从不敢违背。
天天:你们哪有没有特别信仰的人物,具体谈谈。
小摩梭: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村里,见到喇嘛,我们都会躲,总认为那些是最神圣的人物,从不敢接近。
天天:你是什么时候接触教育的,应该说你们当地人都是用当地语言交流,什么时候学习到汉语?
小摩梭: 自我才8岁时才有机会进入我们村的学堂,可那时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教育,所以,一直都和我们村的小孩一起玩,从没好好的读过书。我们一个完小,老师全部加起来就7个(一个校长,6个班主任),所以,一个老師就得负责一个年级,而这些老师之多但是小学毕业,甚至有的只是四年级的“文凭”,平常上课用的都是我们本地的母语——摩梭语,至此,到现在,有些课文我们倒背如流,可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含义,正所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包括教我们的老师也是很朦胧的,他们从不教我们是什么含义,所以,在我们小学3年级以前这一时期的教育,可以说是没学到什么的。从四年级的时候,才慢慢接触汉语,我对汉语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外边那片天很是憧憬,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走出去, 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成绩开始名列前茅,一直到现在考上大学,在我们那里我都成为一种“骄傲”勤读书,努力奋斗,也走了出来。
天天:听你讲了这么多,可以说对你们当地的民族风情,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你能发几张你们当地的图片么?我想更好的了解下。谢谢
小摩梭:好的!我就选几张代表性的图片出来。



泸沽湖:与摩梭美女一起裸浴

这张照片,是网上点击率极高的一张少数民族裸浴、男女共浴的照片。当摄影者隐藏在草丛中将长焦镜头的焦点锁定这些纯洁单纯的裸浴者时,他心里的窥私欲得到极大的满足。而我今天把它放在这里,并非要满足大家的窥私浴,而是要用我的几次真实经历,告诉大家:“裸浴只是一种风俗,与色和性无关”。
在泸沽湖腹地的里格半岛采访的几天里,无数次听到永宁温泉这个名字,听摩梭朋友扎西讲起过摩梭人传统的男女同浴风俗。我和三个同行的朋友都心向往之,但又都抹不开情面。和我们一同采访的美籍华人作家田女士(我们叫她田大娘)的提议捅破了这层窗纸。那一个月夜,我开上大吉普,载满一车跳动的想象,直奔永宁乡。
同行的丽江朋友“老毛”在泸沽湖走过婚,来永宁温泉裸过浴,他给我们安排的行程是这样的:晚上到达永宁一家摩梭朋友家里,吃饭,找两个摩梭女孩来,一起到温泉裸浴,浴后回到这家摩梭朋友家,睡一夜,次日回到泸沽湖。
一路上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裸浴和男女同浴的风俗,讲得大家心痒痒的。
大半个小时车程,我们来到老毛的朋友家。后来我才明白,这家的女孩,与他走过婚。女孩的妈妈,对女儿的这个城里“阿注”颇有好感,热情地接待我们,把家里最好吃的拿出来。而老毛边吃边直奔主题,让女主人找两个摩梭妹妹来,一会一起去裸浴。
一会两个女孩来了,十七八岁的少女,很朴实,很文静,很得体地坐在一边,浅浅地笑,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吃。
温泉就在一路之隔的对面。很粗陋的两间没顶的房子,有点象路边厕所。女主人说,原来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温泉,从山脚的岩缝里涌出的湿泉水积聚在天然石坑里,形成了一个大浴池。水温恒定37-39度,清澈见底。摩梭人相信洗温泉可以洗去病痛,同时,这也是摩梭人交际的重要场所,劳累一天,约上三五好友,带上鸡蛋、粑粑等食物,一边泡一边聊,一边唱,消磨几个小时,几百年来形成一道不变的风景。20世纪60年代,大革文化命的十年开始了,有关领导认为男女裸浴有碍文明,遂令当地政府在温泉中间筑造围墙,将男女隔开。摩梭人大不习惯,好在围墙不高,人们站起来就可以欣赏到墙那面的躯体,后来围墙的砖渐渐越拆越矮,人们很容易就迈过围墙。90年代,旅游开发慢慢热起来,各地好奇的游客慕名而来,当地政府为了“不伤风化”,对温泉进行改造,彻底将男、女分开。但当地人不买帐,还是习惯同浴,而外地游客也是为体验“共浴”而来,一道分隔砖墙开同摆设。
已是夜半时分,浴室内空无一人。我们七八个人鱼贯进入同一间浴室,夜色掩饰着每个人脸上的尴尬和羞涩。此时已是11月底,滇西北的夜里寒气逼人,但在厚重的雾气中,人不但没有一丝凉意,相反,掺杂着浓浓的硫磺味蒸气,反到让人感觉有些温暖。三二盏昏黄的电灯泡的照度恰如其分,看得见又看不清。脚下是就是天然的石头,几百年无数裸浴者踩得光滑可鉴。角落里放着几条长条木大椅,供人们放置衣物用。男人们不露声色地褪去衣裤,扑腾腾跳进温泉池中。女人们不象男人那样潇洒,田大娘,外交部的彭大姐脱得剩最后一点,便弯着腰跳入水中,急急地将胸部沉入水下,只留下一张脸,巴巴地看着两个摩梭妹妹。
摩梭妹妹先在水畔脱光上衣,除去裙下的毛裤、内裤,光着脚、穿着裙子就开始往水里走。一边走一边把裙子往上提,动作舒缓优雅,裙子渐渐遮住了胸、盖住了脸……当整条裙子脱下来被抛成一条抛物线扔到长椅上时,水面上只露出一截美丽的脖颈和一张无邪的笑脸。
我享受地全身斜躺在水下一块大石头上,任身子在水波里晃来晃去,刚喝了二两苏里玛酒的老毛,此时点上一棵烟,神仙似地闭着眼睛体验着三万六千个毛孔被温泉滋养的惬意,彭大姐和男大娘悄悄从水底脱掉底裤扔到岸边石头上,年龄稍小一些的两个随行男记者略显紧张,眼睛似乎不够用,而两个摩梭小妹妹在雾气中轻轻地哼唱摩梭小调……不多一会,大家就熟了,我们一边开着玩笑。一边互相搓背。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很多次在梦中回到这个场景中。朦胧,美,美得有点不真实,但这又是我实实在在经历过的。每一次梦,没有一次与色情和欲望有关。在摩梭温泉中,人们从不会产生古老的“邪念”。 (21CN旅游 )
走婚这是一种目前依然存在于云南、四川等环泸沽湖地区的摩梭人婚姻方式。我认为并不是一种原始婚姻的残存,而是与当地的文化等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婚姻选择,与一夫一妻制并无落后与先进之分。也就是人类告别血婚后的几种选择中的一种而已。
之所以长期被认为是一种原始婚姻的残留,是那些有语言霸权的学者一种不负责的工作下得出的结论所致。而摩梭长期没有自己的文化传播者也导致了这一结果的长期存在。而那些为了达成自己的利益,故意曲解这种文化更加重了误读的长期存在,另一方面也是当地为了旅游业的“发展”,愿意这种误读存在下去。致使不少人认为那是一种原始文化的残存,更有甚者,甚至以为那是一个免费的、合法的红灯区了。
关于走婚,我的建议是读一下周华山所著的《无父无夫的国度?》,虽然这是一家之言,但是是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并且是目前唯一一部被多数摩梭认同的关于走婚等摩梭文化的书藉。
对一种文化,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而旅游,特别是到一个具有一定文化积淀的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我觉得对该地区的文化在事前或者事后做一些深入的了解,防止以讹传讹是十分必要的。   神奇美丽的丽江,由于詹姆斯。希尔顿小说<<失去的地平线>>的渲染。以及丽江古城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便成为近几年云南的旅游观光热线。
到丽江除了观赏古城,领略山川奇观和古老的民风外,千万别忘了去碧波荡漾的泸沽湖去看看。特别不要忘了去了解一下居住在湖畔已两干多年的摩梭人及其创造的独特的摩梭文化。
今天我想告诉你关于摩梭的阿夏婚。大部分摩梭人至今仍过着女不嫁男不娶,女不落夫家的婚姻生活。<据说元朝以前一直是这样,以后随着历史条件的影响,其社会内部有诸多变化,但始终残存着这种母系制度的婚姻形态和家庭结构。解放后,政府曾强行推行过三次硬性结婚登记,但都以失败告终,至今仍有百分之七十的成年摩梭人仍实行这样的婚姻形式。说来也好笑,去年还有一个女作家专门跑到泸沽湖去体验这种婚姻生活,真的,不骗你!不知她找到了灵感没有!
这种生活指的是他们通行的"阿夏"婚<阿夏为摩梭话,意谓具有实际肉体关系的情人。我上大学学习民族史时,当时都把称这种婚姻叫阿注婚,阿注是摩梭语朋友的意思。也许称为阿夏婚更能切合实际的情况吧!>凡有这种关系的男女双方皆以"阿夏"统称。
结交阿夏的机会很多,比如平常的劳作游玩,赶集路遇等,接交阿夏不受年龄,地位财产的限制,只要两情相悦。
只要男女双方同意,无需举行婚姻仪式,只需互换手镯,腰带等装饰品作礼物。就算建立了婚姻关系。但这种关系很不稳定。合也易,离也易。只要女方拒绝来访,男方不再登门就算离异了。到了年老,男方停止走访,阿夏关系也就自然终止。维持这种关系时间长的有几十年的,短的三五载甚至是临时偶然的结合。临时性的阿夏一般都是秘密的,长期性的则是公开的。
通常在现实中平均每个摩梭人一生要结交阿夏六至七人,多的达百多人。阿夏间的婚姻生活是这样的:女子住在自己母亲家。男子夜晚到女方家住宿,但次清晨便往返回母家参加劳作。通常青年女性在开始结交阿夏时,都不愿公开。往往是事先和男阿夏约好相见的暗号,男子夜访,女人悄悄地把他领进自己的卧室,至天明男子悄悄离去。<如果你注意观察摩梭人的房屋结构,会发现有玄机的。每一家庭除正房待客,老人居住,饮炊外,凡成熟的女性都有单独的房间,称做"花房"。用来接待男阿夏的。而家庭里的男性要在自己母家过夜,则只能住在杂物房,或与年老的舅舅挤着住。男性在自己母家里好可怜!!不是吗?女性的花房属家族共有,女性年老时又得搬回正房内居住>
女阿夏若生下儿女,只能按母系血统计算。子女随母生活,由母亲抚养,他<她>们一般并不确知自己的父亲是谁。就算知道,由于父子<女>不在一起生活,关系比较疏远,形同路人。这就是上古时代的那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形了。所以在摩梭话中没有专指"父亲"的词汇。倒是舅舅成为子女最亲近的家人。
摩梭当地有句谚语:"无女水不流,""女儿是根,"生女为最尊。因为女儿是家庭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女儿,就得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过继养女。这真像白居易说的"不重生男重生女",不是吗?
摩梭女孩满十三岁就得举行"穿裙礼"仪式。被公认为"有灵魂的人"表示可以开始结交阿夏了。真的不可思意!汉族要到18岁才算成年,而我们满族也找不到这习惯呀!
每个摩梭家庭都有一个家长,通常由母亲担任,既主内也主外。助手则是女家长的舅舅或兄弟。家庭里几乎没有私产,家里财物几乎都属全体家庭成员共有,就象集体财产。这样的家庭完全是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小共产主义社会。吃饭时都是由女家长平均分食。一人一块肉,不过还是实行尊老爱幼的。
在之前听过这种习俗吗?关于摩梭人的故事还可以讲许多许多。不过今天就讲到这里吧!
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人类母系氏族领地的活化石”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泸沽湖,不仅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旖旎静谧,更因当地古老原始的社会形态,和至今保留着全球唯一、亘古独存、淳朴独特的种种奇风异俗而著称于世。世居湖畔的数万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为轴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里,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阿肖走婚生活,这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外部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着实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摩梭人的走婚,是世界种种婚俗中,绝无仅有一朵奇葩。
走婚情侣以情为重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盛行走婚,至今,百分之几十以上的摩梭男女仍然实行走婚。仅有不到百分之十的男女或因走婚情侣双方需要同居,或因家中有男无女,视女为“根”,以女为现的摩梭人,只好娶一个媳妇,以续香火,其他男子仍然走婚。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终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里,是由男子的“走”而实现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偶居,次晨归回自己家中,双方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有走婚关系的男女彼此称“阿肖”或称“肖波”。“阿肖”,就是有夫妻意义的情侣。有的书上称为“阿夏”。其实一样,只是音译上的差别。
建立男女阿肖的走婚关系,不受某种法律的约束,也不注重门第。阿肖走婚并非杂乱无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间严禁结交阿肖。一个女子不能同时结交多个正式阿肖。一个男子也不能同时与多个女子结交正式阿肖。虽然在摩梭男女走婚群当中。有个别男女或因彼此相距遥远,或因情感因素等原因,私下结交非正式的秘密的阿肖,即所谓“临时阿肖”,但这种现象不是主流。
男女结交阿肖以双方情感来取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女方的情感。金钱和地位未必能够得到姑娘芳心。在情感的基础上,她们更注重选择俊美、高大的外在和智慧。一旦男女双方彼此有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拦他们建立阿肖关系,正如当地情歌所唱的那样,“好阿哥(妹)哟,人心更比金子贵,只要情谊深如海,黄鸭就会成双对……”结交阿肖没有家人包办,也无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产劳动、节庆活动、跳舞交谊等交往过程中产生爱慕之情时,只要双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决定,建立阿肖关系。
互换礼物结交阿肖,建立阿肖关系比较自由,手续也很简便,通常经过双方私下或托人交换礼物(即摩梭人称的“佐佐嘎”)便可确定关系。有的双方交换一样随身首饰和手镯、戒指等皆可,有的则由女子给男子赠送一样自已亲手制作的鞋垫或麻布腰带,男子则加赠一条围巾或首饰之类的便可。一旦交换了礼物,男女便成了阿肖情侣,到了夜间,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一般都有一段相当隐秘的走婚过程,到了一定的时间才逐步公开。
另有相当一部分男女互换礼物的方式要庄重些。当一个男子看中一个女子,或双方有情有意时,通常由男方请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带上衣服、裙子、茶、糖之类的礼物到妇方家互换礼物。携礼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亲说明来意,而母亲则通常要征求女儿的意见,如果不同意则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对方的礼物。以这种方式结交的阿肖,在男子走婚时,往往以较为公开的形式出现。
摩梭人实行走访婚,所以婚龄男己的母系家族内没有专门的住处,晚上都住在女方。如果婚龄男子回家住宿,那就要受到耻笑。因为当地摩梭人认为,连一个阿注都找不到的人,是最没有本事的人。倘若他回家,也只能在草棚内居住,或者与年迈的冀乌们住在上室。
阿注之间的同居,有固定和不固定两种形式。不固定的形式,是指男女临时在山上、村边或场坝上同居,也就是野合的形式。此类阿注关系均属于临时性的,或者是初建阿注之时,只有彼此建立了比较固定的阿注关系,两人才有固定的住处,即女方家里的客房。
当地摩梭人的住宅都是以妇女为中心建筑的。除女家长、老年妇女带领孩子们住在主室外,已婚的妇女均有自己单独的房间,称为"花骨",汉族称为客房。
客房一般都设在"尼扎意"即东厢房和门房的楼上,人口少的家族也有把正房的圈房当作客房的。每个家族客房数目不等,往往与已婚妇女的数目相吻合,或略有剩余。叟那梅家原来有七间客房,后因已婚妇女减少,客房也减少到五间,其他两间改为l仓库。客房是一个个单间,面积较小,一般长3米、宽4米,约12平方米。中央有一个火塘,有小型三脚架,附近放有陶罐、酥油桶、茶叶和盐巴。这个火塘是取暖烧水用的,一般不做饭。
客房陈设简单。火塘右边为板铺,男女就在这个木床上过夜。火塘左边有一个衣箱,以竹编制,长方形,高47厘米,口径42x4厘米,底径41·5x23·5厘米,有盖,以子母口套合。衣箱是客房内最主要的家具,女主人的衣物、装饰品都存放在竹箱内。男阿注一般不在客房内存放东西。阿注关系比较固定的,男子要带一条毛毯,供晚上休息时使用。
客房内的人塘较小,一般有一个三脚架,附近堆存一些柴火、松明,供夜间取暖和照明使用。摩梭人的客房不是消费单位,所以既不存放炊具、粮食,也没有生产工具,这说明客房仅仅是阿注偶居的住处。
白天,已婚人除在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一般都在正房或院内活动,如纺纱、织布、喂鸡等等,直到晚饭后夜幕降临时,她们才分别回到自己的客房里,等待男阿注的来访。
初次来访的男子,有些要由女子引进,有些还唱情歌,互相对答。情歌中最流行的是:
男唱:
上房转三圈,下房转三圈,
蚊子咬得很,可惜不见阿注。
女唱:
门前的阿注,妈妈还没睡着,
你在院子走动,不要发出声响。
男唱:
蚊子咬,狗又叫,我受不住了。
女唱:
那你就进圈房吧,可是不能有动静。……
拟建“女儿国”项目

摩梭姑娘在泸沽湖畔的格姆山上翩翩起舞。新华社记者 安希雅 摄
新华网昆明7月21日电(记者 李怀岩 刘娟)“旅游让我们的生活富足了,但也让我们感到困惑和痛苦。最主要的是一些摩梭人的私心和名利心开始膨胀,年轻人还产生了‘分家’、‘过小家’的想法。”在中国仅存的母系氏族文化原生地——泸沽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扎史说。
位于中国西南滇川交界处的泸沽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人类最后的母系王国”之称。在泸沽湖畔世代居住了1500多年的摩梭人,是目前国际上罕见保存有母系氏族社会特征的人群。他们是纳西族的支系,有3万多人,摩梭大家庭的成员以母亲的血缘为纽带,男不娶、女不嫁,至今仍保留着走婚的习俗。
近年来,泸沽湖旅游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统计显示,2008年,丽江市接待海内外游客6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9亿元,其中接待海外游客46.5万人次。但与此同时,旅游对摩梭人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
为了保护这块中国仅有的母系氏族文化原生地,当地正在启动建设一个投资36亿元的“女儿国”,以女性文化和泸沽湖为核心,旨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将外来影响最大限度地“堵截”住,避免旅游给摩梭人的人文环境带来进一步的侵蚀。杨二车娜姆,摩梭人。
拟建的“女儿国”项目位于泸沽湖风景区中部的“女儿国”距离湖面约1.5公里,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50公顷,总投资额36亿元,建设计划分三期用时五年实施完成,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集摩梭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景区,日接待规模预计为5000人。
“‘女儿国’将作为一个缓冲区,把外来文化‘堵截’住,或者是‘堵疏结合’,吸引当地人就业,同时减轻旅游对湖面带来的污染压力。“女儿国”项目负责人张军说。
张军说,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一些摩梭人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摩梭文化,生产生活模式也从耕作与捕鱼为生到主要靠旅游业为生。家庭的分工和生活的重点转到旅游上,以前掌握经济大权的老祖母们逐渐被会讲汉话有一定知识的年轻男性所取代。
以泸沽湖最热门的旅游点之一落水村为例,下村90%的家庭旅馆一度都由外来做生意的人承包,商业味十足,且使游客与原汁原味的摩梭风情隔离。父权大男子主义思想和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侵入,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年轻人一味迎合主流社会的价值观,甚至造成认为摩梭文化落后的自卑。
丽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文银说,“堵疏结合”的“女儿国”项目是解决保护与发展难题的创举,就看下一步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中,能不能清晰地展现摩梭母系文化中所折射的自由、情爱、责任、和谐、幸福等理念,逐步形成泸沽湖的独有特征,提升泸沽湖难以被其他地区模仿的核心资源——“女儿国”品牌形象。
泸沽湖于1994年成为省级旅游区,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一度处于无序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环境资源和文化的保护传承。2004年10月,云南省政府在泸沽湖召开环境保护现场办公会,投资8000多万元实施泸沽湖环境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