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托昆博集锦:国家礼仪兵的酸甜苦辣(八一之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3:13:26
升旗、鸣炮、迎来送往——走进神秘的武警"国字号部队",倾听他们的呼吸,感受他们的责任,探秘他们的情感
国家礼仪兵的酸甜苦辣(八一之声)
刘文慧 刘斯聪 李光印
2011年08月12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有这样一群神勇干练的官兵,他们的“战场”没有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而是在国人和外宾的注目中;
有这样一群甘于奉献的青年,每天做着整齐划一的礼仪动作,升同时、落同声,展示着礼仪之邦的尊严与高贵;
他们,来自武警北京总队的三支礼仪部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共和国礼炮部队、钓鱼台国宾馆礼兵分队,承担着重大而艰巨的任务,代表着军队和国家的形象。
天安门国旗护卫队:
向朝阳问好 与落日牵手
【镜头】
迈进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训练场,两排整齐的礼服仿佛也在晾衣架上列队,不远处一地红毯将军绿的礼服映衬得愈发葱翠。
战士们正如那一抹最朴实的绿,与鲜艳的五星红旗一起,在朝阳下或夕阳中,形成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
【纪实】
“凌晨3时30分就起来,困是在所难免的,好多战士偷偷地掐大腿,经常掐得乌青。”班长高红甫说。“一看到国旗就精神了”,“吃再多的苦也是值得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看新兵训练,真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6年老兵刘洋说道,新兵没掌握动作的要领,尽管卖力地训练,动作还是不太协调。“看到刚入伍黑瘦的新兵,就好像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我当新兵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能够参加国庆阅兵,对于每个战士都是至高的荣誉。牛风是国庆60周年阅兵徒步方队的第一名基准兵。特殊的位置意味着更严格的要求,每步迈出75厘米,“百米不差分毫”。
找不准距离怎么办?凌晨4时30分起床,一个人偷偷去操场练习,直到6时统一训练。
如何做到精益求精?蒙起眼睛踢正步,叫来一位战士帮他把关。
“那段时间,梦里都在踢正步。”牛风眼睛湿润了。就这样,经过6个月的苦练,牛风漂亮地完成了任务。
对于下士郝宪启来说,站姿训练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难的,“耳朵”是他最大的心病。“夏不穿单、冬不穿棉”是武警礼仪官兵的穿衣传统,而一到冬天,暴露在外面的耳朵和手就遭罪了。他的耳朵几次被冻伤、溃烂,现在已经清晰地留了疤。“中队特别关心我们,专门从外地买来了特效的冻伤油。”让他感受到“耳朵冻伤难忍,中队良药暖心”的家庭般温馨。
自1991年5月1日新的升旗仪式实行后,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二十年如一日,迎接了祖国上空的7300多个朝阳与日落,天安门城楼、金水桥、长安街,见证了国旗护卫队官兵风雨无阻地护送国旗、守卫国旗,他们成了追赶太阳的人。
【独白】
高红甫(国旗升旗手):“升旗对我们来说是每天一次,可对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赶到天安门观看升旗的人来说,却很可能是第一次,甚至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护卫队战士把每一次升旗都当第一次,付出多少心血和汗水都在所不惜!”
共和国礼炮部队:
装扮绚丽夜空 谱写青春乐曲
【镜头】
如同一尊尊墨绿色的雕像,身姿挺拔。跪在礼炮旁,开栓、装填、递弹,干脆利落。“轰——”这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就是这支部队独特嘹亮的呼号。
一枚枚闪着铜色光亮的、重达2.5公斤的炮弹清晰地印着“中国制造”。而礼炮部队的官兵们,也是骄傲的“中国制造”!
【纪实】
“响数必须绝对准确;响声必须在同一点上;礼炮鸣放必须与国歌声同步;礼炮兵必须形象一流,动作规范。”这四个严苛的标准,让礼炮兵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与钢铁较量,为祖国的荣誉贡献出青春和汗水。
训练时,官兵们常常一跪就是几个小时,既要保证身形不晃动,还要不影响操作效果。战士们腿跪肿了,膝盖磨破了,在5米长的炮位上留下了一个个圆圆的膝坑。为了将开栓、递弹、装填这3个动作在3秒内完成,他们手上的老茧长了又磨,磨了又长。平均每天,他们都要跪立1000次,开栓装填炮弹1000次,在短短的5米炮位间往返跑动5公里之多!
有一件事让中队班长沈守刚至今记忆犹新。一年夏天,恰逢连续高温,长达5个月的专勤专训让沈守刚患了严重的脚气,整个脚掌全部开裂,血水汗水浸泡着整个脚掌,每动一步都钻心地痛。巡诊医生警告,再不休养伤口就会感染。健康固然重要,可他更不想失去上炮的资格!他坚决请求医生保密,坚持训练。一次演练结束,沈守刚脱下袜子一看,10个脚趾甲已经掉了6个,新换的胶鞋里面已经沾满了黏黏的血水……
最后,沈守刚作为礼炮兵中的排头兵,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庆典结束后,他给母亲打电话,刚说完“妈,我没给礼炮兵抹黑!”泪水一下子夺眶而出。
“礼炮打响了,我不一定是英雄;但打不响,我就一定是‘罪人’。”胡业,礼炮部队的“幕后英雄”,通信技师,专门负责礼炮鸣放控制系统检测。这位入伍26年的老兵位置尽管不引人注目,但意义重大。除了礼炮的控制,他还要在准备工作中维护、检修各个设备,更要保证礼炮的正常鸣放。而在这26年里的各大阅兵仪式上,主控器从来没有发生过故障。
【独白】
唐勇(支队政委):“礼炮兵用无悔的青春和激情的汗水,忠诚履行职责,用庄严神圣的礼炮鸣放出祖国的尊严与强大。”
钓鱼台国宾馆礼兵分队:
火眼金睛护国门 一举一动显威风
【镜头】
“礼兵形象如生命,护好国门扬国威”,一走进有着“国宾卫士”称号的钓鱼台国宾馆礼兵班的东门,两行红色大字跳入眼帘。这十四字铁的纪律不仅挂在墙上,更是铿锵有力地写进了每名官兵的心里。
个个精神抖擞,个个英姿飒爽。“头不歪、眼不斜、腰不弯、身不晃、腿不动”,远远地看战士们训练,心脏都随着干脆利索、整齐有力的拍枪声有节奏地跳跃。
【纪实】
“人成排,枪成线”,整齐的举枪礼常常让外宾赞叹不已,光环背后离不开千万次的苦练。
90后上等兵赵俊说,“在行使大礼宾礼节时,为了能使拍抢动作更加整齐有力,战士们在训练、上哨前都会用手在水泥地上使劲拍打,直至拍麻。”他说,“无论冬夏,这已经是战士们训练前不约而同的准备工作之一,直到大家练成了‘铁砂掌’。”他笑着说,“下哨吃饭时拿筷子,手都在发抖,现在想想,那种感觉还在,有的战士手的虎口都裂开了,鲜血直流,冬天时和手套冻在了一起。”
礼兵班小伙子个个英俊帅气,他们宿舍里有“严整警容”的仪容镜,时刻提醒他们注意形象。每个礼兵战士在上哨前都自觉做到“六个一”:洗一次脸,熨一次衣服,擦一次皮鞋,练一次执勤动作,喊一次敬礼口令,背一次执勤任务。
优秀的礼兵必然是内外兼修的,每周业务培训,战士们都要温习各国礼仪和文化背景,做到施有准备之礼。丰富的知识储备,让战士们在向宾客实施礼节时准确无误,落落大方。
“他们都是活电脑”,指导员焦晟自豪地说。礼兵要背记200多个大使车号,400多个首长车号,200多个长期放行车号,辨认183个国家的国旗图案。遇到“朝核会谈”等重大活动,临时车号就有两三百个。
练就快速记忆,战士们有自己的“高招”。班长石旭方琢磨出了一套高招,他专门制作了一系列的课件,将车号与车型结合,形成“业务背记八招”:谐音、加减、乘除、分类、归纳、定时、对比、排列。这套业务学习之后,战士们40分钟左右就可以瞬间记忆上百辆车号,并在2秒钟左右,就能准确无误地判断。
“迎风站立、手电筒照眼睛、坚持不眨眼40秒钟以上”,正是这样的严格训练,练就了战士们的火眼金睛。国宾馆前的哨兵组成了三道“铁”的防线:便衣观察员鉴别,哨兵识别,值班员核对,三角形阵容确保车辆进出安全万无一失。
值班员王鹏在一次上哨中,发现了一名不明身份的人在国宾馆门口徘徊了两天,企图伺机混入,被拦下。第三天的蒙蒙小雨和打伞的宾客更给辨认带来一定难度。而当天正举办大型活动,一个不明身份的人拿着借来的工作证,打着雨伞混进了前两道防线,王鹏在值班室发现这名人员的行踪,果断将其拦下,由此立了三等功。
中国军人的形象深深地烙在了宾客的心里,赢得里根总统、克林顿总统等多名外国元首的好评。
【独白】
甘勇(支队政委):“战士们不仅是工作在聚光灯下,更是在放大镜、显微镜下,因此一举一动都代表国家形象。”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李光印摄)
链接
资料
国旗护卫队:我国自1991年5月1日起,首次施行新的升旗仪式,由1名擎旗手、2名护旗手,随后1名带队警官与32名护卫队员组成。
共和国礼炮部队:前身礼炮中队诞生于1937年,1984年组建以来,先后圆满完成了重大典礼的鸣放任务和612次迎宾鸣放礼炮任务。
钓鱼台国宾馆礼兵分队:2004年7月,根据有关部门提出的“钓鱼台国宾馆的外宾礼节场面要更加宏大、气氛要更加热烈”的要求,经外交部礼兵司鉴定,当重要外宾初次进馆和离京出馆时,钓鱼台国宾馆的礼兵由原来的3人增加到10人,更好地体现了礼仪之邦的风范。
秘籍
国旗护卫队:腰插十字架,领别大头针,睡觉不用枕,背睡硬板床。
共和国礼炮部队:车队开进精确到分秒,礼花燃放精确到毫米,站位跑位精确到寸厘。
钓鱼台国宾馆礼兵分队:风吹不眨眼,天热不擦汗,虫咬不动手,熟人不交谈。
(刘斯聪 刘文慧 丁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