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h版高清ed2k:中国社会需要禁欲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10:11
2011年08月11日 13:02:18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字号:大小】【打印】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904年游历美国后,写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其中他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一位德国老乡是一位耳鼻喉科医生,移民美国后接待的第一个病人在躺上躺椅后又坐了起来,郑重声明,他是某某街浸礼会成员。这位医生猜不透他为什么告诉自己这个,事后向一位美国同行请教后才知道,这位病人的意思是他是一个有信用的人。
韦伯发现,美国的宗教气氛比欧洲的要浓厚得多。在美国,新教教徒的身份非常重要,常常是信用的标志,是商人的命根子。人们只把钱借给有信用的人,只在有信用的人的商店里买东西,只和有信用的人做买卖。不少美国的企业创始人、产业领袖、大量的百万富翁以及信托业巨子都是正式的教派成员,尤其是浸礼会成员。“如果某人因为道德上的过失而被逐出教派,这就意味着它在经济上的信用丧失和社会上的地位降低。”
读了这些话,你是否恍然大悟?原来,美国崛起为超级大国,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信用。虽然19世纪末,由于大批欧洲移民的涌入,美国就开始欧洲化的过程,但新教伦理已经深深扎根于美国社会,美国人对工作和成就的献身精神仍然受禁欲主义的新教传统影响。因此倘若韦伯活到今天,他一定还会在美国社会中看到浓厚的禁欲主义新教世俗化特征。
历史上,欧洲和印度都有禁欲主义的文化传统,我国却没有。佛教实行禁欲主义,但国人很聪明,发明了禅宗,宣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并高度赞美鲁智深和武松的豪饮。同时,奢侈性消费从来没有绝迹过,也没有遭过有系统的谴责。如果某一天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但如果根据韦伯的观点,今日人们的炫耀性消费所展示的,包括郭美美所展示的,并非资本主义精神,而是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回光返照。(作者 许博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