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嫡女txt下载番外:中国进步需要集体主义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15:38
本文语粹

  ●当前,价值观问题已超越哲学的范畴,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被人为地空挂起来,被各种概念架空了,陷入一种“天人交战”的混沌状态,使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价值观的本质,造成价值观理论的虚无化、空洞化,导致价值观研究和建设的表象化。

  ●从利益在价值观中的本质性决定作用来看,在人类价值观体系中对其它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而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一种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博弈,甚至交锋的过程。

  ●在多层次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中,“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民主”、“正义”等等,并不处于核心层,不少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观念,从价值生成上说,只不过是这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是由这两者衍生而来的概念。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必然的,这是一种既尊重个人利益,又维护集体利益,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的先进价值观。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不能被极端化、绝对化。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极端化,必然导致过分追逐个人利益,而把个人主义绝对化,将导致无政府状态,销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把集体主义极端化、绝对化,必然会严重压抑个人的创造性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

  ●先进社会制度和现代国家应提倡和弘扬集体主义,同时也应承认并尊重个人的权利,给人们实现个人的理想创造条件,为解决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个人的聪明才智,使共同富裕和个人幸福互为因果。

  近年来,有关价值观的研究和争论十分热烈,中西价值观,不同社会历史形态的价值观,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价值观,多种多样,价值观问题成为重大的、根本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价值观的核心内容被人为地空挂起来,被各种概念架空了,陷入一种“天人交战”的混沌状态,使人们不能从根本上把握价值观的本质,造成价值观理论的虚无化、空洞化,导致价值观研究和建设的表象化。不厘清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很多讨论无法深入,价值观建设就无法有力推进。

  一、社会意义上的核心价值观只有两种:个人主义价值观与集体主义价值观

  当前,价值观问题已超越哲学的范畴,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但是价值观问题的讨论,存在着模式化、概念化、空洞化的倾向,越说越看不到核心,口号太多,概念太多,让人茫然。特别是关于“什么是核心价值观”问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说得天花乱坠,但大都没有切中问题的要害。有人认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是核心价值观,有人主张“公平”、“正义”是核心价值观,还有人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核心价值观,等等,不一而足。确实,这些概念和范畴都具备了价值内涵,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一些价值寄托,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口号性的东西,使核心价值观已被概念包裹得越来越厚,妨碍了人们对问题本质的认识。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这些总评价和总看法,归根结底,反映了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也就是说,价值观是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人们的实际利益具有多样性,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也具有多样性,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多样性。在众多利益中,存在两种基本利益,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也存在两种基本价值观念形态,即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因而,从利益在价值观中的本质性决定作用来看,在人类价值观体系中对其它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一种是集体主义 。

  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和思想观念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价值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博弈,甚至交锋的过程,而且这两种核心价值观,也常常呈现为互相渗透、交互补充的状态。

  原始社会,人们为争取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而劳作,实现自然生理意义上的个人需要,既是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集体(氏族、部落)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原始统一的。伴随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私有者的利益。这是一种特殊的利益,这种利益基于又超出了自然生理意义上的个人需要,这种需要是对财产的私人占有。而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私人利益的出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始统一也就开始被分裂、对立起来。一方面是个人利益,另一方面是或大或小范围内的公共利益,例如团体的利益、阶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等等。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对立,产生了两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形态: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是个体利益的观念表现,集体主义是公共利益的观念表现。可以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原始社会解体后到私有制彻底消灭前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两种最基本的价值观,在人类多样复杂、多层次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多层次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中,“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民主”、“正义”等等,并不处于核心层,不少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观念,从价值生成上说,只不过是这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是由这两者衍生而来的概念。

  二、要全面准确地把握两种价值观的性质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这两种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占社会绝大多数的个人,其自由和权利被完全束缚和剥夺,以土地所有者、贵族为代表的统治者垄断了社会所有权利,压制了个人权利。少数人及小集团的个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之上。“存天理,灭人欲”,体现的就是这一时期的社会价值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斗争中打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以此为思想武器赢得了民众的支持并取得胜利,人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个人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以个人为中心,把个人看作是唯一的目的,把社会、把他人看作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鼓吹“合理的利己主义”、“为别人是手段,为自己是目的”;它肯定个人与生俱来的生命以及自由、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认为社会的一切权力都导源于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基本权利,只有个人才是实在的,整个社会的结构和关系通过个人之间的交往,特别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形成。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表现在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方面,是反映私有制基础上的商品自由竞争、追求私有利益最大化的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以个人利益为支点的价值观必然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西方社会现实中金钱、财富决定一切,决定个人的自由度,决定个人在民主游戏中的地位,决定个人享有的人权水平;如果没有金钱至上的崇拜,没有对享乐、消费的贪欲,没有在财富欲望驱动下的“个人奋斗”,资本主义发展就会失去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个人主义的本质,曾经给予深刻的揭示和批判。这次发端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暴露了那些作为资本人格化的华尔街精英们追逐金钱、贪婪无度的本性,暴露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凭直觉认为,私的概念是具体的,个人主义的定义容易理解,即是私利,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对此讲得也比较透彻。而公的概念则被泛化,对于集体主义,则被视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这是由集体主义的属性决定的。集体主义所指的集体利益是由多个层面组成的,即是社会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组织和社会单位利益。这些亦是具体的,也是能够确定的,只是有些人不想承认以至混淆它的实践性,使个人利益得以更多的保护。

  社会主义社会中必然确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这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本质上社会成员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社会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总的说来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包含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把社会、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统一起来;二是社会、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三是个人正当利益得到充分尊重,当社会、集体的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应服从社会、集体的利益。

  需要强调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强调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并不排斥个人的价值和利益追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方面个人的价值是权利与义务,享受与贡献,消费与创造的统一,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社会发展付出努力,而同时社会和集体要对这种付出给予肯定和保护;另一方面,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的同时,必须肯定个人的正当利益和个性解放,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前提是集体利益反映和维护个人利益,使个人追求通过集体努力达成,因为个人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动力源泉,利益和自我需要的满足使人富于精神性和创造活力。

  因此,从人类社会发展史来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能一般地定性,更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而要看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有先进性的一面:个人主义强调个性解放,对于把人从欧洲中世纪那种人身依附关系中解放出来,承认个人追求利益的权利,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具有积极意义;而集体主义在民族、国家、社会利益客观而多元的历史条件下极为重要,没有它,社会就没有凝聚力,尤其是对于贫穷落后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上、思想上、意识形态上形成统一,对于民族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

  搞清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不在价值观的本质属性上产生模糊不清的错觉、似是而非的认识,才能使关于如何把握价值观问题的探讨回到理性的轨道上。

  1、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多样的,但核心价值观必须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现代社会利益是多元的,价值观也必然呈现出多样性。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有其能动性,不少不起支配作用、不居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有不受制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但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必然与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变动剧烈,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价值观上,既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强调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族利益等集体利益,强调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相应的发展阶段,难免要遇到牺牲某些个体利益的情况,比如产业结构升级中出现的就业调整,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快速变动,都在不同程度上会牺牲某些个体利益。这是后发国家在赶超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必然选择和历史宿命。但这种个体利益的牺牲是暂时的,是为了求得在更大范围、更多个体利益的实现。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也经历过一个牺牲个人利益的过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早期发展阶段靠的就是牺牲个人利益来实现的。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美国孤立主义时期的政策代表的是国家集体行为,是以个人利益牺牲为代价的。美国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发展时期是在二战以后。因此,只要国家存在,就存在国家利益,维护国家的利益靠个人主义既不可能也不可靠,这一点不因国家的发展阶段、国家性质的不同而改变。

  2、要吸取历史经验,防止将价值观妖魔化的倾向。

  一般性地研究和解释核心价值观,会陷入一种非科学状况,使人模糊不清,以致出现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被妖魔化的倾向。一种倾向是,把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对立起来,讲社会主义就不能讲个人私利,个人主义被视为肮脏的腐朽的思想意识,而集体主义则被道德化了,其本质的东西也被空洞化了。另一种倾向是,个人主义者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权利至上,经常将集体主义概念化。资本主义社会里更是将个人主义包上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外衣,将其道德化,而把集体主义妖魔化,斥为专制、独裁的代名词,这实质上是一种反社会的非理性思维。完全的个人主义只会使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是不可维持的。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集体主义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必然的。但是,我们要反对那种忽视和剥夺个人正当利益搞纯而又纯的集体主义。过去,我们曾强调纯粹的大公无私,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追求个人利益就会遭到批判。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承认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承认个人合法财产的正当性,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成为一种社会存在,这极大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重要动力之一。

  3、在现代社会中,既不可能搞纯而又纯的集体主义,也绝不能搞极端个人主义。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必然要求有个人权利和利益,这是不能否定的,也是由经济存在决定的。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随着社会文明的演进和社会法制的进步,个人的权利得到了张扬,不尊重个人利益,个人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发挥,社会就没有活力。但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和要达到的社会发展整体目标,只讲个人主义,甚至于将个人主义视为社会的根本价值观,丝毫不承认其局限,使个人主义走向极端,是根本行不通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美国为什么会出毛病?登峰造极的个人主义是社会根源。正是在个人主义驱动下,美国社会中从财团到个人都在疯狂追逐个人利益、个人享乐,国家法律强制性保护私有利益,这种建立在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之上的经济政治制度已经病入膏肓。

  总之,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都不能被极端化、绝对化。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极端化,必然导致过分追逐个人利益,而把个人主义绝对化,将导致无政府状态,销蚀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国家利益将会严重受损。把集体主义极端化、绝对化也不行,会严重压抑个人的创造性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使社会发展失去活力。

  4、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内在要求和条件。

  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必然。在我们这样一个由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必须适当地强调和重视集体主义。过去,中国社会长期是小农经济社会,极端个人主义意识有不少市场,社会曾是“一盘散沙”,缺乏民族凝聚力。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只有靠集体主义才能凝聚起来,才能使国家走上发展复兴之路。从世界现代化进程来看,中国是后发国家,需要靠集体主义来凝聚力量,整合资源,搞私有化是行不通的,把个人主义当作核心价值观更是行不通的。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在体制上要保持既能有效发挥公权力集中调配资源的能力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也强调个人的创造性,充分保障私权利得以实现。近些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技术水平之所以能发展得这样迅猛,就在于发挥了这个优势。反过来,集体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社会主义的物质条件有了较大的积累,社会成员个人的物质精神需求也会得到相应的满足。

  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既尊重个人利益,又维护集体利益,实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统一的先进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激励下,中国人民有共同的理想、追求,这就为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而对共同奋斗目标的认同和追求,形成了支撑国家发展的持续的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背景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可以使人们在利益关系的得失比较和现实矛盾的分析处置中分清主次,产生一种资本主义国家不可企及的凝聚力,它能够团结社会成员,凝结社会意志,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而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虽然很高,但个人或利益集团各自强调自身利益,内部摩擦成本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意志的统一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难以形成发展的持续爆发力。

  5、先进社会制度和现代国家应提倡和弘扬集体主义,以克服全社会面对的共同挑战。

  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都有一些发展难题,人类社会更是面临着气候、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共同挑战。这些挑战没有任何个人能够应对。先进社会制度和现代国家应提倡和弘扬集体主义,同时也应承认并尊重个人的权利,给人们实现个人的理想创造条件,为解决社会发展的难题贡献个人的聪明才智,使共同富裕和个人幸福互为因果。真正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共同富裕的基础之上的,而不仅仅是个人的成功和私利。在现阶段,个人权利,个人利益,个人进步仍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我们不能忽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先进的价值观应该是:将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效地整合起来,既能充分调动个人能动性,维护个人利益,又能充分发挥国家集体整合资源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这是现阶段的主流价值观。中国社会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倡导并坚持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