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读后感300:科学发展的南海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3:15

中共佛山市委党校佛山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   

科学发展的南海模式

李贻伟

观 点 要 览

 

● 近年来,南海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了南海区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具有南海鲜明特色的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多元互动的科学发展之路。

● 基本经验总结如下:

一是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让党员“动”起来;

二是探索经济发展规律,让经济“飞”起来;

三是为和谐社会建设投资,让群众“笑”起来。

 

 

 

 

科学发展的南海模式

李贻伟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保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妥善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法宝。近年来,南海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了南海区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促进了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开创了具有南海鲜明特色的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多元互动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让党员“动”起来

南海区党政领导班子结合南海战略发展,在党员干部中践行“五要五必须”的科学发展观教育。

要科学发展,必须解放思想。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只有领导干部思想大解放、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才能更好地领导科学发展,只有科学发展,协调发展,路就会越走越宽;发展不科学,或不发展,路就会越走越窄。

要科学发展,必须有世界眼光。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全局的大战略,要从世界的大格局中确定我们的发展定位,寻求发展的战略机遇和对策。佛山市南海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1231亿元。但是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对照发展,用世界眼光来审视定位,对比全国排头兵找差距,找准工作的着力点,继续走在改革开放的前列。

要科学发展,必须有明确的区域发展目标。南海区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并围绕建设“五星级南海”的宏伟目标,全力打造生态优美、适宜创业、生活便利、充满温情的理想家园。在学习实践中发挥南海独特的优势,体现南海特色,继续引领发展新潮流,在东部沿海地区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要科学发展,必须突出地方特色。在南海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从南海的实际出发,突出南海的地方特色。南海位于广佛都市圈的中轴线上,有众多的民营企业,目前正面临着社会转型和发展格局、发展模式、发展机制、发展方式转变的挑战。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勇于突破,发挥区位优势,实现超经验发展。

要科学发展,必须建设一支有领导力的干部队伍。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领导。没有一支强有力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干部队伍,就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南海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取得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关键就是组织领导班子广大干部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创造性的贯彻落实。有一支强有力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干部队伍,我们才能从唯实唯民的角度出发,以发展为目标,以民愿为所依,以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推进政府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为、有效、有信、有限”的服务型政府。有一支强有力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干部队伍,才能完善制度,提高行政效能。以“高效、贴身、便利、满意”为目标,持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下放事权,加强监管,精简环节,成立基层行政服务中心,成功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行政服务体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得到组织上的保证。

二、探索经济发展规律,让经济“飞”起来

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3月10日讲:“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科学发展就是探索经济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发展。南海区五年来的发展是不断探索区域经济规律、发现区域经济规律、利用区域经济规律的发展。由于紧紧把握住了经济运行规律,南海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2007年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分别达1231亿元和156.5亿元,是2002年的2.7倍和1.7倍。我们抓住了哪些经济发展的规律呢?

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规律,实施内外源经济共同发展的“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大力实施“搬大树回家”的策略。设立投资促进局,力引产业龙头。5年共引进本田、东芝等世界500强项目22个,以及奇美电子、燕京啤酒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引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以液晶电视、汽车配件为代表的新兴产业群迅速崛起。另一方面用心培育“民企雄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局,支持民企自主创新、上市融资及品牌建设。积极运用政策、倾斜资源,扶持民营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培育出以志高空调、雪莱特光电为代表的一大批“民企雄鹰”。民营经济呈现出集聚程度高、品牌优势大、创新能力强的发展优势。5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多亿元,专利申请量3万件,现有省级技术中心34个。3家民企成功上市。建立4个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和国家免检产品71个。纺织、有色金属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

抓住产业升级和制造业服务化规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东西板块”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因地制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各镇街优势和潜能,形成区域竞争力。南海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相邻广州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打造东部服务业板块。在南海西部地区优化工业园区发展,构建西部工业板块。东部板块以城市化为主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提升第二产业,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落户东部,友邦保险等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商贸业发展强劲,现代物流、高星级酒店服务业迅速成长,会展、总部经济初见成效,动漫、服务外包方兴未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日渐形成;西部板块以工业化为主线,大力发展液晶电视、汽车配件和智能家电等先进制造业,新型工业化发展高地初具规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东西板块互动发展,实现优化发展。

抓住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的规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城乡一元”的理念,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一是积极引导村组集约开发土地,大幅增加农民收入。抓住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建成南国小商品城、华南汽车城等一批专业市场,兴建一批制造业生活配套设施。2007年,南海村组股份分红15.1亿元,人均分红2124元,增长24.4%。二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同城生活,同城便利”。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体系。公路通车里程达1695公里,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开通80余条公交线,建成城乡一体化的公交体系;推进农村保洁市政化,农村环境面貌一新,自来水、电视、互联网普及率达100%。

三、为和谐社会建设投资,让群众“笑”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南海区在坚持科学发展的实践中,始终坚持“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的标准,把民生事业的发展放在首位,做好“织网、破题、维稳、创业”工作。

织牢社会保障“托底之网”。在传统社保险种类的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率先实行居民门诊医疗保障制度,并实现了低保、五保对象门诊医疗费用全免,基本实现全民医保,社会保障体系日渐完善,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现在南海职工在职医保参保人数34万人,退休参保人数5.2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7万人。

全力破解民生“难题”。建设覆盖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区、镇、村(居)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撤并改造规模小、资源薄弱的中小学,加快发展职业高中,扶持14所民办外工学校建设,力促教源公平、就学公平。大力改造农村低保家庭危房,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在全区224个村建立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免费开展针对性创业、就业培训,提升群众就业能力。

建立民安机制。建立“两级考核、三级预警”工作机制,实施村(居)警官制度、警务绩效考核制度,深入推进“科技强警”工作,构筑城乡一体的安全网络,至2007年底,全区建成安全小区830个,共有视频监控点27295个,其中安全小区视频监控点2734个。提高法制、品德教育水平,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食品药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创新社区建设模式,大力培育公益性民间组织,使社区成为高效有序、服务完善的社会管理服务载体。

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富”。现在全区拥有民营企业近3万家,2007年产值超1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11家,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产值150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2.2%。人民就业充分,安居乐业。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4495元和10359元,比2002年增加9202元和2856元,两项指标均名列全国县级前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68.7亿元,位居全国县级第一。

四、注重群众环境福利,让城市“靓”起来

公共福利不仅仅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还包括生态和谐与福利。生态和谐与福利就是注重提高城市品位和生态质量,让环境“靓”起来,实现人的发展、经济发展、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和谐。这是南海走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优化环境,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成立城镇工作部,研究城市管理和城市发展问题。推进沥桂商务新城、狮山产业新城和里水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网环结合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实施公交改革,城乡通行更加便捷。启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创建“五星级社区”。

强势推进节能减排。清理污染企业2000多家,限期治理171家。推进内河涌整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进行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里水、丹灶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07年万元GDP能耗下降7%,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14.2%和3%。

全力打造岭南文化高地。形成了特色鲜明、富有时代气息的龙狮文化、龙舟文化、有为文化、西樵山文化和千灯湖文化。“情系百姓,缤纷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和产业文化日益壮大。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适宜创业、生活便利、充满温情的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