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丽华子女有那些:一剑霜寒十四州是哪十四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54:54

一剑霜寒十四州
 
  •     两浙十四州,当时吴越王钱鏐安居十四州,唐朝以前浙东与浙西是独立的两个互不相属的区域。浙东道以越州(今绍兴)为中心;浙西道以苏州为中心。杭州在当时只是一个来在两大州之间的三等小州,经常遭受钱塘江潮水泛滥之灾,地瘠人稀;临安更是这个三等小州属下的边鄙小县。只有钱氏建立吴越国,以杭州为国都,在临安建军府,横跨浙东浙西,兼有两浙,统辖苏州、越州,后扩至福州等十四州军,杭州与临安的地位才突然超升。
        唐代时已把郡改为州。从北往南,当时两浙共有13个州:润州(治所今镇江)、常州、苏州、湖州、杭州、台州、温州、衢州、越州(治所今绍兴)、明州(治所今宁波)、睦州(治所今建德)、括州(后改处州,治所今丽水)。
        当时的诗人贯休和尚曾经献给钱镠一首《献钱尚父》,内有名句“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不过如前面所说的,两浙全境只有十三个州,而且润州和常州还不在吴越统治之下,当然吴越国自己还是认为润、常是自己的地盘,因为钱镠做过唐朝的镇海军节度使,而镇海军节度使的驻地就是润州。
        但是,到了吴越国的中期,两浙倒真的变成了“十四州”,原因是:苏州又拆分了!公元940年,吴越在苏州东、南的几个县建立了秀州,州府设在嘉兴县。加了秀州后,就是名副其实的成为十四州。
        虽说两浙十四州成真,但总归有两个州在他人治下,名不副实毕竟是件恼人的事情,于是吴越国一直在窥视邻国南唐的变化,等到公元974年,宋军大举进攻南唐时,吴越军终于“收复”了常州和润州,并在次年,和宋军一起攻下了南京。
        钱弘俶纳土归宋后,中国又回到了“大一统”的历史轨迹上,宋朝除了把唐朝的“道”改成“路”以外,一切如旧。于是两浙道,变成了两浙路。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府、镇江府,杭州、越州、湖州、要州、明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衡州、严州、秀州),统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自从秀州从苏州分出以后,两浙的大部分区划已经固定,特别是南部的州府的边界稳定了超过900年。但是名字还在变来变去,像方腊起义以后,宋廷为了“教训”当地的“暴民”,把睦州改成了严州。到南宋时,苏州变成了平江府,秀州变成了嘉兴府,杭州变成了临安府,越州变成了绍兴府,明州变成了庆元府。

       (十四州)宋两浙路计辖二府十二州(平江府、镇江府,杭州、越州、湖州、要州、明州、常州、温州、台州、处州、衡州、严州、秀州),统称十四州(见《宋史·地理志悦》)


        其实这句诗的出处有一典故.最早的起源是唐末诗僧贯休的

  • 《献钱尚父》:
    贵逼人来不自由,龙骧凤翥势难收。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
    东南永作金天柱,谁羡当时万户侯。
        根据逸史记载,当时贯休到江浙做客,慕名拜见当地的统治者吧,叫钱鏐的,写了这首诗。当时钱还想称霸中原,让贯休改“十四”为“四十”,贯休便说:州亦难添 诗亦难改。
        贯休(832~912),唐代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乾宁三年(896),依荆南节度使成□。天复三年(903),成□战殁。贯休滞留荆州,历附高季昌。后入浙,居杭州灵隐寺。钱□称吴越王时,往投贺诗,有“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之句。钱□有称帝野心,要他改“十四州”为“四十州”,才肯接见。贯休答道:“州亦难添,诗亦难改,余孤云野鹤,何天不可飞?”即日裹衣钵拂袖而去。至蜀,受到王建的礼遇。前蜀建国,赐号 “禅月大师”。有《禅月集》25卷,补遗1卷。《全唐诗》辑录其诗为1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