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贝贝儿童摄影:明与朝鲜的书法交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02:03
【保护视力色】 【打印】 【字号大中小】编辑:ww 2011-06-10

(韩)朝鲜王朝实录的文化交流记录大部分是关于宣祖年间(1567-1608)壬辰倭乱(1592-1598)发生当时的内容。由于清朝敕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较少,难以见于实录,以下实录是关于明与朝鲜之间成立交涉的记录,按年代顺叙述如下:
明朝代宗(1449-1457)年间,李瑢(安平大君,1418-1453)的书法通过倪谦、司马恂等敕使流入到中国而出名。李瑢是创制韩国文字《训民正音》的世宗(1418-1450年在位)之第三王子,师法赵孟頫,被称为朝鲜时代松雪体的第一人者(图1、2)。
文宗实录3卷,即位年(1450,庚午),明景泰1年8月5日(丙子)
郑善诣阙,上迎于勤政门内,入思政殿,行茶礼。善请上坐交倚于北壁,自坐无足床于东壁,赠善毛衣一领,命右承旨郑而汉、宦者洪得敬馈头目于宾厅。善启曰:前日进易换马,皇帝喜甚,又倪谦、司马恂齎安平手书以献皇帝曰:“甚善正是赵子昂体也”。称赞不置,我輩來时帝曰:“尔等到朝鲜求中国所无之物以来”。
1572年,宣祖请求来朝的中国敕使的书法。
宣祖实录6卷,5年(1572,壬申)明隆庆6年11月4日(丙戌)
丙戌,天使诣景福宫周览庆会楼赴勤政殿之宴……上通于天使曰:“两位德望文章,寡人固所敬服。侧闻大人笔法尤奇,轶驾王、赵,愿多画手迹,以为别后之思。”天使韩公许之。
从上述看,当时来朝的敕使师法王羲之和赵孟頫,文献记录中“韩公”指称敕使韩世能,字存良,南阳人,官至礼部尚书,其私家所藏的书画古董宏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收藏大家。张丑作为四代家传的鉴赏名家,韩朝延(韩世能的儿子)请张丑整理书画编目。张丑两次所编目录,便是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南阳书画表》。其书帖目中有魏晋至元代的楷书22件、行书25件、草书22件、拓本3件,历代名书家25人的笔迹总共72件。
尹根寿(1537-1616)字子固,号月汀,善于诗文书,笔法遒劲。1598年,参加圣节使行,带着《大明会典全书》归国,并且给宣祖贡献王羲之和怀素的书法。
宣祖实录62卷,28年(1595,乙未)明万历23年4月18日(庚申)
海平府院君尹根寿启曰:“……且《圣教序》唐太宗时,集王羲之书而盛称于中原,我国所罕见。故敢并怀素《千字》上进,其《圣教序》及《千字》俱有王世贞跋语亦誊在别纸以启。”
1598年,明朝的提督得到韩濩(石峰,1543-1605)书法(图3),韩濩曾任写字官职责,担负国家的书写业务,他作为奏请使或远接使参加外交活动,尤其在壬辰倭乱时,担任书写与明朝派兵的援军或明朝廷联系的文书,他的笔名通过这些活动出于中国,明代王世贞(1526-1590)评说:“称石峰书如怒猊决石,渴骥奔泉。”1606年,来朝的敕使朱之蕃赞赏曰:“石峰书,当与王右军、颜真卿相优劣。”宣祖在1583年下令他撰写《千字文》(图4),在1587年版刻而广泛普及,成为初学者用教本,皇室、大官以至乡村的士人及学童都推崇它,终于席卷了朝鲜中期的书坛。通过以下记录可知,宣祖积极后援韩濩的当时情况:
宣祖实录98卷,31年(1598,戊戌)明万历26年3月9日(甲午)
麻提督求本国书迹以副阁老、尙书及宣总兵之求。上曰:“李瑀书不可示华人,只令韩濩书送。”
明朝派兵的援军的武官或敕使通常请求御笔,当时中国的官僚大都还没关注朝鲜的书法,而且武官更不熟悉,不论如何时代,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国王通过严格的王室教育兼备文武,御笔大部分达到一定水准以上,值得鉴赏和收藏,因此,他们愿意得到御笔。但御笔是与御照一样仰慕的对象,不能随便流出。
1598年,当时来朝的通判愿意所藏宣祖的御笔。宣祖主要师法赵孟頫,草书笔法豪放,“一笔书”性格较强(图5、6)。以下记录中陶通判指称陶良性(生没年未详)。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兼任行政与监察的中央官僚。
宣祖实录107卷,31年(1598,戊戌)明万历26年12月29日(庚辰)
陶通判揭帖:“万历癸巳,本府以国子生,从大司马宋公东征。首辟和议,建破倭七策,遂奏平壤等捷。蒙宋公荐奖,本府问学综博,智勇超伦,归父柩万里,独行勤王师三战俱捷。仍檄有司,制匾书文武忠孝四字,表本府之路庐。今再东役,幸今荡平,将告归事老母矣。闻国王善书不揣欲求书文武忠孝四字于册。回中国藏之家乘以为常目永言何如?”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壬辰倭乱当时,率领明朝的援军。宣祖下令,把李如松在扇子上面书写的诗文刻成为祠党的匾额。
宣祖实录118卷,32年(1599己亥/明万历27年10月28日(甲辰)
以李提督如松诗扇二柄,传于政院曰:“此乃李提督亲笔,刻之为悬板,于平壤祠堂挂之可也。以扇上故如是书之矣,若刻之则成行为之,且后世人必不知提督亲笔。其时左相为接伴使,使之作数行小跋从而书之可也。此扇及予意送于左相议为之。”
明代文徵明(1470-1559)的书法通过使臣团流入到朝鲜,右议政金命元(1534-1602)参加使行,将文徵明的书帖得到于明人,归国后进献给宣祖,流入的情况最早见于1600年的记录。
宣祖132卷,33年(1600,庚子)/明万历28年12月2日(辛未)条。
辛未,右议政金命元启曰:小臣前日上进文徵明书帖者,以其得于天朝之人且闻其墨妙为一世之最,不敢掩以为私藏,拟为燕闲中一览之资……答曰:“久闻其名而未见适得而见之……”
1606年(宣祖39),明使臣朱之番来朝时,见识远接使柳根(图7)和白振南(字善鸣,号松湖,1564-1618)交流笔迹(图8)。
宣祖实录195卷,39年(1606,丙午)明万历34年1月4日(癸酉)
远接使柳根启曰:“臣忝受重寄惧未称塞……今当整理天使赠给之物急速发行……但闻儒生白振南颇晓书法而方在海南云,请令都监移文本道,使之急速上送为当。惶恐敢禀。”
宣祖实录198卷,39年(1606,丙午)明万历34年4月19日(丁巳)
弘文馆启曰:“天使所求东人诗文,大提学柳根改抄而往复议定之际,迟延日字。自十七日多聚能书之人,始书草册而所抄诗文倍多于前抄,故今日始为毕书即送承文院方书正本。……”
1609年,明朝敕使请求金生的书法《白月碑》拓本(图9),与前时期敕使请求李瑢、韩濩、御笔等帖学书法的情况相反。金生(711-791)是三国时代(公元前1-公元7世纪)新罗(公元前57-668,统一新罗668-935)的书法家,字知瑞,善于隶行草各体,被称为“海东书圣”。崇宁年间(1102-1106)高丽学士洪灌参加进奉使时,宋朝的翰林待诏杨球和李革看到金生的行草,看不出韩国书法,赞叹曰,“不图今日得见王右军手书”。《太子寺朗空大师白月栖云塔碑》笔法方圆混用,结体取横势而偏平,每字有正侧变化,风格面貌俊逸。
光海君实录15卷,1年(1609,己酉)明万历37年4月17日(戊辰)
迎接都监启曰:即者远接使贻书于臣曰:“天使要得金生所书荣川白月碑甚恳曰:‘万军门使贵国时印此本以去真天下绝宝也’云。天使如是恳求不可不应副。”所谓白月碑未知果在荣川,请下谕于庆尙监司,道内金生所书印本并为印送而白月碑则三四件为先精印急急上送为当。但石刻须用毛边纸,可以精印而外方不可易得自应办色觅得下送……”
(2010年11月8日7版)
采编:管理员
明与朝鲜的书法交流
【保护视力色】 【打印】 【字号大中小】编辑:ww 2011-06-10

(韩)朝鲜王朝实录的文化交流记录大部分是关于宣祖年间(1567-1608)壬辰倭乱(1592-1598)发生当时的内容。由于清朝敕使团的文化交流活动较少,难以见于实录,以下实录是关于明与朝鲜之间成立交涉的记录,按年代顺叙述如下:
明朝代宗(1449-1457)年间,李瑢(安平大君,1418-1453)的书法通过倪谦、司马恂等敕使流入到中国而出名。李瑢是创制韩国文字《训民正音》的世宗(1418-1450年在位)之第三王子,师法赵孟頫,被称为朝鲜时代松雪体的第一人者(图1、2)。
文宗实录3卷,即位年(1450,庚午),明景泰1年8月5日(丙子)
郑善诣阙,上迎于勤政门内,入思政殿,行茶礼。善请上坐交倚于北壁,自坐无足床于东壁,赠善毛衣一领,命右承旨郑而汉、宦者洪得敬馈头目于宾厅。善启曰:前日进易换马,皇帝喜甚,又倪谦、司马恂齎安平手书以献皇帝曰:“甚善正是赵子昂体也”。称赞不置,我輩來时帝曰:“尔等到朝鲜求中国所无之物以来”。
1572年,宣祖请求来朝的中国敕使的书法。
宣祖实录6卷,5年(1572,壬申)明隆庆6年11月4日(丙戌)
丙戌,天使诣景福宫周览庆会楼赴勤政殿之宴……上通于天使曰:“两位德望文章,寡人固所敬服。侧闻大人笔法尤奇,轶驾王、赵,愿多画手迹,以为别后之思。”天使韩公许之。
从上述看,当时来朝的敕使师法王羲之和赵孟頫,文献记录中“韩公”指称敕使韩世能,字存良,南阳人,官至礼部尚书,其私家所藏的书画古董宏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画收藏大家。张丑作为四代家传的鉴赏名家,韩朝延(韩世能的儿子)请张丑整理书画编目。张丑两次所编目录,便是中国书画史上著名的《南阳书画表》。其书帖目中有魏晋至元代的楷书22件、行书25件、草书22件、拓本3件,历代名书家25人的笔迹总共72件。
尹根寿(1537-1616)字子固,号月汀,善于诗文书,笔法遒劲。1598年,参加圣节使行,带着《大明会典全书》归国,并且给宣祖贡献王羲之和怀素的书法。
宣祖实录62卷,28年(1595,乙未)明万历23年4月18日(庚申)
海平府院君尹根寿启曰:“……且《圣教序》唐太宗时,集王羲之书而盛称于中原,我国所罕见。故敢并怀素《千字》上进,其《圣教序》及《千字》俱有王世贞跋语亦誊在别纸以启。”
1598年,明朝的提督得到韩濩(石峰,1543-1605)书法(图3),韩濩曾任写字官职责,担负国家的书写业务,他作为奏请使或远接使参加外交活动,尤其在壬辰倭乱时,担任书写与明朝派兵的援军或明朝廷联系的文书,他的笔名通过这些活动出于中国,明代王世贞(1526-1590)评说:“称石峰书如怒猊决石,渴骥奔泉。”1606年,来朝的敕使朱之蕃赞赏曰:“石峰书,当与王右军、颜真卿相优劣。”宣祖在1583年下令他撰写《千字文》(图4),在1587年版刻而广泛普及,成为初学者用教本,皇室、大官以至乡村的士人及学童都推崇它,终于席卷了朝鲜中期的书坛。通过以下记录可知,宣祖积极后援韩濩的当时情况:
宣祖实录98卷,31年(1598,戊戌)明万历26年3月9日(甲午)
麻提督求本国书迹以副阁老、尙书及宣总兵之求。上曰:“李瑀书不可示华人,只令韩濩书送。”
明朝派兵的援军的武官或敕使通常请求御笔,当时中国的官僚大都还没关注朝鲜的书法,而且武官更不熟悉,不论如何时代,汉字文化圈国家的国王通过严格的王室教育兼备文武,御笔大部分达到一定水准以上,值得鉴赏和收藏,因此,他们愿意得到御笔。但御笔是与御照一样仰慕的对象,不能随便流出。
1598年,当时来朝的通判愿意所藏宣祖的御笔。宣祖主要师法赵孟頫,草书笔法豪放,“一笔书”性格较强(图5、6)。以下记录中陶通判指称陶良性(生没年未详)。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是兼任行政与监察的中央官僚。
宣祖实录107卷,31年(1598,戊戌)明万历26年12月29日(庚辰)
陶通判揭帖:“万历癸巳,本府以国子生,从大司马宋公东征。首辟和议,建破倭七策,遂奏平壤等捷。蒙宋公荐奖,本府问学综博,智勇超伦,归父柩万里,独行勤王师三战俱捷。仍檄有司,制匾书文武忠孝四字,表本府之路庐。今再东役,幸今荡平,将告归事老母矣。闻国王善书不揣欲求书文武忠孝四字于册。回中国藏之家乘以为常目永言何如?”
李如松(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壬辰倭乱当时,率领明朝的援军。宣祖下令,把李如松在扇子上面书写的诗文刻成为祠党的匾额。
宣祖实录118卷,32年(1599己亥/明万历27年10月28日(甲辰)
以李提督如松诗扇二柄,传于政院曰:“此乃李提督亲笔,刻之为悬板,于平壤祠堂挂之可也。以扇上故如是书之矣,若刻之则成行为之,且后世人必不知提督亲笔。其时左相为接伴使,使之作数行小跋从而书之可也。此扇及予意送于左相议为之。”
明代文徵明(1470-1559)的书法通过使臣团流入到朝鲜,右议政金命元(1534-1602)参加使行,将文徵明的书帖得到于明人,归国后进献给宣祖,流入的情况最早见于1600年的记录。
宣祖132卷,33年(1600,庚子)/明万历28年12月2日(辛未)条。
辛未,右议政金命元启曰:小臣前日上进文徵明书帖者,以其得于天朝之人且闻其墨妙为一世之最,不敢掩以为私藏,拟为燕闲中一览之资……答曰:“久闻其名而未见适得而见之……”
1606年(宣祖39),明使臣朱之番来朝时,见识远接使柳根(图7)和白振南(字善鸣,号松湖,1564-1618)交流笔迹(图8)。
宣祖实录195卷,39年(1606,丙午)明万历34年1月4日(癸酉)
远接使柳根启曰:“臣忝受重寄惧未称塞……今当整理天使赠给之物急速发行……但闻儒生白振南颇晓书法而方在海南云,请令都监移文本道,使之急速上送为当。惶恐敢禀。”
宣祖实录198卷,39年(1606,丙午)明万历34年4月19日(丁巳)
弘文馆启曰:“天使所求东人诗文,大提学柳根改抄而往复议定之际,迟延日字。自十七日多聚能书之人,始书草册而所抄诗文倍多于前抄,故今日始为毕书即送承文院方书正本。……”
1609年,明朝敕使请求金生的书法《白月碑》拓本(图9),与前时期敕使请求李瑢、韩濩、御笔等帖学书法的情况相反。金生(711-791)是三国时代(公元前1-公元7世纪)新罗(公元前57-668,统一新罗668-935)的书法家,字知瑞,善于隶行草各体,被称为“海东书圣”。崇宁年间(1102-1106)高丽学士洪灌参加进奉使时,宋朝的翰林待诏杨球和李革看到金生的行草,看不出韩国书法,赞叹曰,“不图今日得见王右军手书”。《太子寺朗空大师白月栖云塔碑》笔法方圆混用,结体取横势而偏平,每字有正侧变化,风格面貌俊逸。
光海君实录15卷,1年(1609,己酉)明万历37年4月17日(戊辰)
迎接都监启曰:即者远接使贻书于臣曰:“天使要得金生所书荣川白月碑甚恳曰:‘万军门使贵国时印此本以去真天下绝宝也’云。天使如是恳求不可不应副。”所谓白月碑未知果在荣川,请下谕于庆尙监司,道内金生所书印本并为印送而白月碑则三四件为先精印急急上送为当。但石刻须用毛边纸,可以精印而外方不可易得自应办色觅得下送……”
(2010年11月8日7版)
采编: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