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金蝶软件:二戰時期德軍的軍銜(三):將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6:32:48

第三帝國的將軍軍銜。

 

上次咱們說到元帥是軍隊裏的最高軍銜,而元帥之下就是將軍了。第三帝國將軍這一級別是比較容易引起分歧和誤會的,我們在這裏詳細說說。

 

我們看的一系列二戰書籍,經常會提到古德裏安、約德爾、貝克、哈爾德、霍特、萊因哈特、蔡茨勒爾等將領,有的書稱呼他們為“大將”,有的書又稱呼他們為“上將”,有時候又含含糊糊稱之為“將軍”。這就給許多愛好者帶來了不少困惑:德軍軍銜裏,到底有沒有“大將”?象古德裏安這種級別,到底是“大將”還是“上將”?

 

二戰時期的德軍將官軍銜分成四級,從高到低分別是:Generaloberst、General der、Generalleutnant、Generalmajor。好,下面就按照我們習慣的方法來翻譯這個軍銜。



我們註意一下上面這張圖片,德軍的將官級軍銜——由左至右逐級升高。

假設一:最右邊肩章上三顆星是Generaloberst,我們稱之為上將,那麽右邊第二個兩顆星是General,我們當然把它稱為中將,於是,左起第二個肩章,一顆星的Generalleutnant,我們稱之為少將,最左邊一個肩章,上面沒有星的Generalmajor,是將軍級別裏最低的一種,這個叫什麽呢?只好稱它為準將了。可是,第三帝國國防軍的軍級裏是沒有準將這一稱呼的。所以,假設一不成立。


(這是一張實物圖,金銀線三股纏繞——與元帥肩章一樣,上附三顆將星,這表明該級別為上將/大將/一級上將,正式名稱為Generaloberst。)

 

假設二:最右邊肩章上三顆星是Generaloberst,我們稱之為大將,那麽右邊第二個兩顆星是General,我們當然把它稱為上將,左起第二個肩章,一顆星的,我們稱之為中將,最左邊一個肩章,上面沒有星,我們稱呼它為少將。這樣的假設應該是成立的,但也有它不太合理的地方。


(這張實物圖上,只有兩顆將星,它的正式名稱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將軍。按照我們習慣的翻譯,可以把它譯為上將/二級上將。)

 

假設二的合理之處在於:德軍的肩章標記總是“少一顆”,我這樣說不夠科學,通俗地說就是:肩膀上一顆星,在我們這兒是少尉、少校或者少將,而德軍的一顆星代表中尉、中校、中將(比我們一般所知的高一級);兩顆星在我們這兒意味著中尉、中校、中將,而德軍則是高了一級,代表著上尉、上校、上將;三顆星在德軍的尉官及校官裏沒有體現,只有將軍級別才有(大將),而我們這裏,三顆星是上尉、上校或者上將。從這一點來看,假設二是“比較”合理的。


(一顆星,這可不是少將,它的正式名稱是Generalleutnant,按照我們的翻譯就是中將。)

 

但假設二的問題在於德語的“oberst”,這個詞除了特指“校”外,還表示“最高、最主要”“上、最上”(the upper or the uppermost)這個意思。按照國際公認的說法,Generaloberst意味著Colonel General:上將。而且,oberst在校級裏是“上校”,為何到了將級就變成“大將”了呢?


(三股金銀線纏繞編制,沒有將星,正式名稱是Generalmajor,我們把它譯為少將還是比較準確的。)

 

實際上,對於Generalleutnant(中將)和Generalmajo(少將)的翻譯基本不會有什麽異議,這兩個不能再變,如果再有改變,從將級到校級都會有許多問題出現。那麽,現在的問題是:中將之上還有兩個等級,Generaloberst和General der,不可能有兩個上將吧,所以出現了上將和大將,Generaloberst被稱為大將,而General der略低半級,稱其為上將。

 

當然,這樣的劃分法許多人是不滿意的,尤其是“大將”這個稱謂頗具東歐風格,動輒讓人聯想到蘇軍,我國不也取消了大將這一級別麽。所以,又有人采取了“一級上將”“二級上將”這樣的區分法,這種說法在一些書籍裏也經常看見。這一說法的來歷我個人認為是來自臺灣的鈕先鐘,他翻譯的一系列德軍書籍裏始終采用這一譯法,主要原因大概是臺灣軍銜等級裏有這兩級吧。

 

在“大將/上將”或者“一級上將/二級上將”這兩種說法之間,我個人是持中立態度,其實這兩種譯法都不能算錯,其目的都是為了把Generaloberst和General der區分開。象前面我們提到的法爾肯豪森將軍,他的軍銜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 z.V.——步兵上將,關於zV我已經在“法爾肯豪森”一文裏詳細說明了,General der既然已經是上將,Generaloberst必然是大將或者一級上將,或者就把General der調整為二級上將。總之,“大將”這一稱呼不能與“一級二級上將”並存,否則就矛盾了。

 

General der這個級別是德軍所特有的一個軍銜,嚴格地說它叫做“兵種將軍”,因為這一級別裏包括“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將軍”“General der Artillerie炮兵將軍”“General der Kavallerie騎兵將軍”,還有“裝甲兵將軍”“通訊兵將軍”“山地兵將軍“等等,這一級別你可以認為它是上將(那麽再上一級就是大將),你也可以認為它是二級上將(那麽再上一級就是一級上將)。但它不是中將,它比中將高。或者還可以理解為這一級別是某種榮譽,一個指揮官因為資歷及戰功應該提升,但又不能提到上將(否則上將就遍地都是了),保留在中將又偏低,於是提升為兵種將軍作為某種過渡。所以,德軍將軍體系的等級是:

 

少將

中將

兵種將軍

上將

 

這樣一來,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兵種將軍和上將到底如何翻譯如何稱呼,您自己看著辦,都可以。其實,這樣的困惑只是出現在“你拿德軍軍銜與其他國家相應軍銜作對比”時才會出現,因為你沒辦法把Generaloberst這個名詞往“合適的、相對應的其他國家軍銜上套”,對德國人自己而言,Generaloberst就是Generaloberst,什麽上將大將,和他們無關,他們知道的只是:元帥最高,往下就是Generaloberst,你認為他是大將或上將那是你的事情。再例如,我們老說德軍裏沒有準將,其實德軍的Generalmajor是將官裏最低一級,德國人自己明白這代表著什麽,他們不會那麽費力地在心裏默默轉換“少將還是準將”,所以你說他們有或者沒有準將,這僅僅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推測罷了。這就好比我叫冰人,外國人可能會想:應該是ICE MAN呢,還是BINGREN呢,或者是RENBING?這些想法與我無關,他們愛咋翻譯就咋翻譯,我自己還是叫做冰人。


(這是另外一種德國陸軍將軍的肩章,兩顆將星表示這是General der Infanterie,步兵上將。有趣的是兩顆星之間添加了一個12的標記,這個標記是指陸軍第12團的,這種標記大多是一種榮譽,意味著這名上將在一戰時率領過該團。)

 

啰裏啰嗦寫了這些,主要是因為現在各類書籍裏錯誤比較多(按上述,實際也不能說為錯誤),引起了許多人的誤解。包括著名翻譯家董樂山老先生似乎也犯下這個“錯誤”,他的翻譯以精準著稱,包括《第三帝國的興亡》和《巴黎燒了嗎?》。在《巴黎燒了嗎?》一書裏,約德爾一會是上將,過了一會兒又是大將,如果出現了大將,那麽就不該再有“一級二級上將”,遺憾的是書裏同樣存在一二級上將。當然,瑕不掩瑜,董老的翻譯還是非常好的,這些細節的研究僅僅是我這等鉆牛角尖者的愛好而已。

 

1936年,德軍還設立了一個特殊的級別“陸軍元帥級上將”,這個級別比上將(或大將)高半級,但達不到元帥,屬於“代理陸軍元帥”。這個級別的特征是:肩章上有四顆星。1940年,這一級別被取消。

 

德軍將軍的識別,從他們的領章上是沒辦法區分出“上將、中將、少將”的,因為將軍級別的紅領章完全一樣,兩片矢車菊,如果是三片則是元帥(詳見前文關於元帥的介紹),所以,辨認將軍軍銜只能通過他們的肩章。


(從少將至上將統一的肩章,紅色襯底上用金線刺繡的兩片矢車菊。)

 

黨衛軍的將軍級軍銜這裏不作介紹,因為它比國防軍更加復雜。黨衛軍有普通黨衛軍與武裝黨衛軍的區分,軍銜的標記相同時名稱卻完全不同,而且他們所采用的標記與名稱與國防軍完全不同,以後有機會給大家做詳細介紹。

 

(上面這張圖片上沒有將星,表示這是少將軍銜,上面的既像劍又像十字架的標記表明,該軍官隸屬軍隊司法機構。)



(再看看上面這張,肩章上沒有將星——少將,但多了一個鷹標,這就意味著該少將隸屬於外交部的司法機構。)

 


(上面這張圖很有趣,一顆將星代表著中將,旁邊添加了一個標記:似乎是被寶劍或棍棒刺穿的蛇。這個標記表明該軍官是陸軍醫療機構,中將軍醫。)

 


(這幅肩章依舊沒有將星,所以是少將軍銜,上面的標記是兩條蛇被一把寶劍刺殺,最上面是鷹標。這個標記很有趣,它代表的是軍隊行政人員或者特別服務部隊。註意,這個蛇與上面代表軍醫的蛇標記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