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学通视频2016:转型发展 赢得未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31:51

转型发展 赢得未来

——聚焦党代会提出的“转型发展”战略

本报记者 邵海峰

    城市发展的每一个历史节点,都离不开科学发展战略的引领——顺应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提升城市未来的发展坐标。

    在党代会报告中,我们赫然看到了大连今后五年的发展战略:开放引领、转型发展、民生优先和品质立市。

    “坚持转型发展,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增量带动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以科教兴市,以人才强市,建设产业结构更优、内生动力更足的创新大连。”

    报告中对于转型发展的精练描述,虽寥寥数语,却意蕴深远。

    转型发展,是一个城市面临资源环境、产业结构,城乡区域发展等诸多结构性矛盾的一种战略抉择——如壮士断腕,却义无返顾;

    转型发展,是一个城市在后危机时代从容理性思考之后抢占发展制高点的全新选择——我们不惧挑战,但未雨绸缪;

    转型发展,是一个城市面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和“十二五”规划机遇的又一次起跑——机遇如此宝贵,需只争朝夕。

    放眼国内其他城市,上海、天津、深圳等按照各自的战略构想呈现出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兄弟城市,个个摩拳擦掌,雄心勃勃。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城市竞争大潮中,大连将以怎样的雄心、怎样的气魄勇立潮头?

    唯有转型发展,大连方能在新的挑战中浴火重生,破茧化蝶;

    唯有转型发展,大连方能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抢得先机,赢得未来!

    逐梦:龙头,正在高高昂起

    题记

    “我有一个梦想。”

    ——马丁·路德·金

    全面推进“三个中心”建设,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国家战略赋予大连的重任。

    大连,不辱使命,将机遇紧紧地攥在了手中。由此,“三个中心”建设如同动力十足的“三驾马车”快马扬鞭,高歌猛进。

    现在进行时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龙头高高昂起

    7月如火。在位于鲇鱼湾畔的大连新30万吨级原油码头上,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这座目前中国最大的原油接卸码头,能够满足世界上最大油轮全天候靠泊作业。而此前建成的大连港矿石码头,则不仅是国内第一个30万吨级矿石码头,而且也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矿石专用码头。

    “十一五”期间,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坚实的步履中交上这样一份成绩单:大连完成港口固定资产投资396亿元,同比增长340%。重大港口基础设施和连接海、陆、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海港、内陆干港、空港并举,口岸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龙头高高昂起

    就在一周之前,建筑面积5.35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的西岗区香炉礁物流运输中心竣工,年内即可投入使用。该中心被称之为全市百余家物流企业抱团构建的集水路、公路物流于一体的五星级物流航母,将成为我市物流产业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建设的新标杆。

    目前,大连铁海联运量已位居全国第一位,这意味着大连市现已形成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格局。

    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龙头高高昂起

    星海湾畔,夏日的阳光下,“金融城”三个铜铸大字显得格外遒劲有力。作为大连金融业未来发展和金融中心建设的有形载体,星海湾金融城将广泛聚集各类金融总部、区域管理总部、跨国公司资金结算中心、财务中心,以及各类金融中介机构等,成为我市新的特色金融功能区。

    按照《大连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大连还在全面提升人民路国际商务区的金融服务功能,打造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保税港区离岸金融中心。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唯一的衍生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年成交量突破8亿手,年成交额超42万亿元,市场规模逐年递增50%左右,成为全球重要的农产品、油脂油料和化工产品期货市场之一。

    来自党代会的声音

    高端服务配套不能少

    娄玉华代表表示,我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需要提升的不仅是吞吐量等体量目标,同时配套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她认为,有港口的城市不一定能成为航运中心,但是航运中心所依托的一定是国际化城市,能够为航运中心提供一系列的高端服务配套。日前,市政协的调研组到南方一些港口进行调研时就有人提出,大连拥有发展国际航运中心的良好条件,目前需要进一步提升围绕航运中心的高端服务。在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中,金融、保险、船舶交易等高端服务的配套,同样是建设航运中心所必需的。

    期待中国第一个海上机场在大连诞生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必须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才力代表说,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区域的、综合性的概念,不仅要有大吞吐量的港口和高水平的空港等硬件条件,也要发展其他多种交通方式,形成全面、立体的集、输、运体系,还要具备各种为之配套的功能,如航运服务、航运金融、航运市场、航运信息等。

    才力说,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连要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千万标箱,这个目标经过努力是能够达到的。大连要努力提高实箱货物的生成能力,也要加强港口的中转能力,比如在东北地区建设若干内陆干港。

    党代会提出大连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并把建设新机场列为四大基础设施工程之首。才力说,新机场将成为东北亚的门户机场,是人流和物流的双枢纽,会对高端物流、更多现代产业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期待着中国第一个海上机场在大连诞生。”

    引进金融租赁公司

    曹煦代表认为,全面推进“三个中心”建设紧扣党代会提出的转型发展战略,航运、物流、金融正是大连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大连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是大连未来应该重点发展的领域。

    未来五年,大连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要继续做大金融总量,发展各种金融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更多的金融产品;完善做强大连的金融体系,引进、设立更多的金融机构,尤其是能够填补大连金融市场空白的金融机构,如金融租赁公司等;要以大商所为重要依托,进一步提升大连金融业在国际的影响力。

    大连保险业保费规模突破150亿元

    朱进元代表说,“三个中心”建设是大连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是大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选择。大连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在过去5年已经走在国内同类城市的前列,以保险业为例,大连保险业去年的保费规模已经突破150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88亿元,无论是保费规模还是效益都在东北地区保持领先地位,大连的3家保险法人机构已经辐射到全国的20多个省市,设立了30多个分支机构。朱进元认为,大连要进一步发展金融总部经济,增强大连金融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加快建设现代产业聚集区——

    华丽转身·破茧化蝶·绿色增长

    题记

    “认识你自己。”

    ——古希腊名言

    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所长所短,敢于剖析自己,从而发扬长处,弥补缺失,至关重要。

    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亦是如此。明晰城市的产业定位,升级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正所谓,善弈者谋。

    现在进行时

    传统产业在华丽转身

    大连——这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曾记载了众多新中国第一批重量级国有企业的骄傲。8年前,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出台,大连开始经受着劣势企业死,优势企业生的历史阵痛。

    自主增长、转型创新——大连传统产业走出一条从努力获得传统产品的核心技术到积极拓展生存空间的涅槃与新生之路。

    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些精彩的瞬间:今年,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首次向发达国家出口的20台全球最大功率窄轨内燃机车全部交付,一举打破了欧美的长期垄断;“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不久前在北京颁发,大连机床集团和瓦房店轴承集团重大技术装备配套轴承项目荣获“第二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是大连企业首次获此殊荣……

    2010年,大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等于8年前的6.56倍,实现增加值等于8年前的7.31倍,实现利润等于8年前的7.99倍。

    新兴产业在破茧化蝶

    目光投向花园口经济区,我们感受到太多的惊喜:大连丽昌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先进碳材料项目投产,打破日本企业多年来在全球先进碳材料市场上的垄断;大连融德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特种材料项目开始试投产,在当今世界上仅有3个国家有生产能力,产品填补中国和亚洲的产业空白……大连新材料产业在花园口迅速聚集。目前,全区累计开工项目176个,投资总额600多亿元,其中新材料、高技术项目占80%以上。

    新材料产业聚集只是大连如火如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方面,英特尔的落地让产业聚集效应迅速显现,一大批半导体配套企业接踵而至;在信息通信产业方面,在节能环保方面,在生物医药方面……发展势头都同样强劲。

    绿色增长咬定绿色不放松

    大连选择了绿色发展的道路:发展不搞短期行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选择绿色增长,着力解决大量制约城市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

    启动“碧海蓝天”工程,大规模实施企业搬迁,把160多家污染企业,从繁华的市区全部搬走,并把搬迁污染企业腾出的空地,建成广场、公园和绿地。

    在关闭污染企业的同时,大连加快了产业调整与升级的步伐。绿色产业适应当前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形成的全球市场新需求,为此,大连通过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体系向绿色转型,重点在核电设备、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等方面培育绿色产业集群。

    来自党代会的声音

    必须高度重视大连实体经济的发展

    宋甲晶代表开门见山地说:必须高度重视大连实体经济的发展。他说,大连老工业基地基础好,这是大连发展的优势,一定不能丢。大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讲求质量,而不能单靠规模和数量取胜。衡量一个企业转型发展的好坏,要看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多少,拥有多少专利产品,持续发展能力究竟怎么样,要有科学的检验标准。

    说到大连的新兴产业的发展,宋甲晶认为,大连在发展新产业的过程中,可以与传统产业的升级结合起来,消化、吸收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产业。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要以市场为依托,以需求为主题,要把产品真正变成生产力。大连转型发展的过程,也应该是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过程。在这方面,企业应对产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技术升级,瞄准未来市场的节能、智能化、环保、高效的市场需求。

    建设创新型城市——

    创新,城市的主旋律

    题记

    “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源泉,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如果把大连的城市发展比作一曲雄浑的交响,那么,创新就是这座城市的主旋律。

    现在进行时

    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揭开“面纱”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这是一座崭新的城,一座在生态城市、智能城市、全域城市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担当试验区、示范区、引领区重任的城。

    就在今年的6月15日,这座未来总人口控制在30万人的新城,已经启城。

    按照规划,到2015年,生态科技创新城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科技创新要素规模聚集,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基本完善,科技创新产业初具规模。到2020年,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高端产业、高端城市形态基本形成,成为科技领先、文化时尚、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目前,美国固特异公司的亚太区研发中心、中国赛迪集团的软件评测中心、辽宁聚龙金融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金融机具工程中心等十几个研发中心、工程中心项目都有意落户。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台湾推介会后,各方客商也都纷至沓来。

    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创新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从一开始便确定了高起点,即突出技术和产业优势,选择对经济未来发展具有引导、支撑作用的重要领域重点突破,“占领”高端产业。

    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高端——数控机床研发领域,“大连创造”的数控机床及零部件关键技术占据国家制高点,形成以大连机床、光洋科技和瓦轴集团为代表的、国内整体实力最强的数控机床企业集群,建立起从数控系统、功能部件到整机生产和组装的开发与产业化完整链条。

    在几年前还几乎是空白的光电子产业领域,如今已呈现出“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喜人态势,光电子产业初步形成了从外延片、蓝绿光芯片、封装到下游应用产品比较齐全的产业链条,并成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示范基地。

    大连是全国唯一的“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先后被认定为国家软件基地、软件出口基地。大连软件产业在继续扩大国际外包市场的同时,积极面向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金融、航运等高端应用领域开发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

    近几年,市政府每年用于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专项经费达到1000万元,用于对重点产业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的自主知识产权尤其是发明专利予以资助,大连已成为吸纳和辐射国内外优秀专利技术与产品的基地和窗口,提升了城市的知识流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来自党代会的声音

    创新是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

    郭东明代表认为,创新是大连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大连的产业发展要提高竞争力,真正实现转型,离不开创新。无论从大连产业自身发展来说,还是从地域环境来看,大连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比如大连有一批具有较高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把高等院校的研究能力,与地域经济的需求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对大连的转型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地方政府可以考虑把高校的研究能力为我所用,这样可以实现高校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双赢。

    谈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郭东明说,创新型人才的产生需要合适的环境和条件,就拿高校来说,首先需要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的教师,没有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教师,也难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转型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周家胜代表说:“三寰集团,从过去的一个农垦企业,到今天投身到大连城市全域化的主战场,正是一个转型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他们与联想集团、亿达集团合作打造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不仅仅是一种强强联合,其合作的方式也体现出一种观念的创新,合作后,企业和员工没有失去土地,而是参与到生态科技创新城的管理和运作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合作方式,也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今后的招商引资方面,也同样需要有创新的眼光,要有高标准,高定位,不能“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而是要立足于未来的长远发展。可以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