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图纸上的符号大全:白术的妙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6:38:15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应用】  1.脾气虚证。本品甘苦性温,主归脾胃经,以健脾、燥湿为主要作用,被前人誉之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脾主运化因脾气不足,运化失健,往往水湿内生,引起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本品既长于补气以复脾之健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邪。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常与人参、茯苓等品同用,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宜与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之品配伍,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对脾虚水肿,本品可与茯苓、桂枝等药同用。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可与健脾燥湿之品同用。  2.气虚自汗。本品对于脾气虚弱,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者,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逊,亦能补脾益气,固表止汗。《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宜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之品配伍,以固表御邪,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3.脾虚胎动不安。本品还能益气安胎。治疗脾虚胎儿失养者,本品可补气健脾,促进水谷运以养胎,宜与人参、阿胶等补益气血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失运,湿浊中阻之妊娠恶阻,呕恶不食,四肢沉重者,本品可补气健脾燥湿,宜与人参、茯苓、陈皮等补气健脾除湿之品配伍;治疗脾虚妊娠水肿,本品既能补气健脾,又能利水消肿,亦常与健脾利水之品配伍使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鉴别用药】白术与苍术,古时统称为“术”,后世逐渐分别入药。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然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宜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宜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还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还有其相应的主治病证。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性味归经】苦甘,温入脾、胃经。  【采制】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熬膏或入丸、散。  【别名】山连((《别录》)、冬白术。  【生长地】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  【备注】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临床研究:据报道,治肝硬化腹水用白术30~60g,迁延性肝炎用白术30g,原发性肝癌用白术60~100g,脾虚湿阻者用焦白术,阴虚津亏者用生白术,并随证配伍,收到了较好疗效(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2:25);以白术30g,炙山甲6g,加入白酒100ml,加盖,加热至沸后减弱火力,保持微沸半小时,倾出药液;重煎一次,合并煎液,早晚两次分服,1日1剂,连服2~3剂,治疗慢性腰痛受寒湿或劳累加重者243例,疗效满意(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3,1:51)。本品还有用于耳源性眩晕、急性肠炎、白细胞减少症、便秘等疾病的报道。  【古籍摘要】  《本草通玄》:“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土旺则清气善升,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而糟粕下输,故吐泻者,不可阙也。”
        一 止腰痛  白术能健脾燥湿故可止风湿腰痛,补土以制水故可止肾虚腰痛;又可利腰间死血,因此又可止瘀血腰痛。所谓“止”,而不言“治”,因其效迅速也。  例:刘男,35岁。腰痛三年,隐隐作痛,伴下肢乏力,与天气无明显关系。最近一个月疼痛加剧,昼夜均作,夜间为甚,不耐久立久行久坐。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辨证为肾虚骨弱,瘀阻督脉,当补肾壮督,活血通经。  鹿角片12 生地30 补骨脂9 胡桃肉9 菟丝子9 杜仲9 狗 脊9 当归12 制乳没各6 炙山甲6 制川乌9 炒小茴香6 7副  二诊:近两天白天腰痛减轻,夜间如旧。效果不显,当补土制水,利腰间死血,唯白术一物两用,前方去川乌,菟丝子,加白术60 ,蜈蚣2条 7副  三诊:前方两副后,腰痛明显减轻,白天不痛,夜间偶有微痛,服用完7副后已很少疼痛,前方减鹿角为6,去蜈蚣继进7副巩固之。  按:  1.方中鹿角补肾温阳,善于入督脉而补其不足;山甲味咸,善于入肾而通督脉之瘀血,并且引药直达病所;炒茴香善理肝肾下焦之气,三药合用,既能补又能通,既理气又活血,对肾虚夹瘀血的腰痛疗效可靠,一代名医程门雪最喜用此三味药治疗各种腰痛。  2.补骨脂、胡桃肉为治疗腰痛的良方青娥丸,配合杜仲、狗脊、菟丝子则补肾之功更强。加生地以补肾中精血,与鹿角相陪,动静结合,可加强补肾之力。  3.当归配乳没为活络效灵丹,有良好的活血通络,化瘀止痛的作用。全方有对腰椎间盘突出有稳中取胜的效果,二诊因取效缓慢,加大剂量的生白术补土制水,活血利腰,收效显著。  二 气虚便秘  白术是"补脾脏气第一要药",张元素称其能"除胃中热","健脾生津",实际上都是从白术健脾的功效演变出来的。盖"脾气散精,上输于肺""脾为胃行其津液",是故能脾运得健则能生津止渴,除胃中燥热。实践发现有的病人在服用白术的前几天口干,但是多服则口干消失,现代有人用白术治疗消渴也都是这个道理。我认为白术能通便,也是通过白术健脾的功用推理演变来的,盖脾运得健,散津于肺,肺润则肃降有权,有助于大肠的传导,脾健则可为胃行其津液,则可除肠中燥热;脾健则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则糟粕可徐徐下降;脾健则气旺,气旺则津生,则燥热可解。临床表现为脾虚气弱的便秘患者,其病机不外上诉几点,故最适宜用白术。但少则不效,一般轻则60克,重可用到150克。
       《神农本草经》:气味甘温,无毒,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  《名医别录》:味甘,无毒。主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药性论》: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b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疾,五劳七伤,冷气腹胀,补腰膝,消痰,治水气,利小便,止反胃呕逆,及筋骨弱软,痰癖气块,妇人冷,症瘕,温疾,山岚瘴气,除烦,长肌。  《开宝本草》:味苦、甘,温,无毒。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水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药类法象》:除温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去诸经之湿,理胃。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可升可降,阳也。其用有四:利水道,有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佐黄芩有安胎之能,君枳实有消痞之妙。  《汤液本草》:气温,味甘。苦而甘温,味厚气薄,阴中阳也,无毒。  入手太阳、少阴经,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四经。  《象》云: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去诸经之湿,理胃。  洁古云:温中去湿,除热,降胃气,苍术亦同,但味颇厚耳。下行则用之,甘温补阳,健脾逐水,寒淫所胜,缓脾生津去湿,渴者用之。  《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洁古云: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除湿利水道,如何是益津液?  《本草衍义补遗》:《本草》不分苍、白,议论甚多,《四家本草》言之误矣。如古方平胃散,苍术为最要之药。《衍义》为气味辛烈,发汗尤速。又白术味亦微辛,苦而不烈,除湿之功为胜。又有汗则止,无汗则发,与黄芪同功,味亦有辛,能消虚痰。  《本草发挥》:成聊摄云: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  洁古云: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主治秘诀》云:气浊,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也。其用有九:温中一,去脾胃湿二,除脾胃热三,强脾胃进饮食四,和脾胃以生津液五,主肌热六,治四肢困倦,目不欲开,怠惰嗜卧不思饮食七,止渴八,安胎九也。又云:脾胃受热湿,沉困无力,怠惰嗜卧,并去痰,须用白术。饮水多因致伤脾,须用白术、茯苓、猪苓。水泻,须用白术、茯苓、芍药。又云:非白术不能去湿。  洁古云: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除湿利水,如何是益津液?  《本草新编》:白术,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阴也,无毒。入心、脾、胃、肾、三焦之经。除湿消食,益气强阴,尤利腰脐之气。(〔批〕白术利腰脐之气,原是利肾中之湿也。肾不湿则腰不疼,湿去而腰脐自利矣。)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与黄 同功,实君药而非偏裨。往往可用一味以成功,世人未知也,吾今泄天地之奇。如人腰疼也,用白术二三两,水煎服,一剂而疼减半,再剂而痛如失矣。夫腰疼乃肾经之症,人未有不信。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