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五行竞猜牛人辅助:中国传世花鸟名画-近代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2:47
  《牵牛花》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牵牛花》是他晚年之作,
  画跋云:“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
  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
  由此可知,画家所画之物,是他早年时的稿本中得来。
  他还曾为梅兰芳画过牵牛花,“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
  余画此最小者”。
  《牵牛花》用笔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讲究,
  笔力健爽,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
  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世世太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白石老人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农家里,
  一生饱经饥寒患难,憎恨旧社会的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并亲自体会到人民的痛苦。
  因此绘画上能爱憎分明。
  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能同广大劳动人民相一致。
  《世世太平》就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学理想,
  也是画家对人民、对祖国、对和平充满热爱,充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世世太平》画家用羊毫大笔画出二只柿子,篮里盛着二只大寿桃。
  为了画好鸽子,老人还买来鸽子,养在家里,日夕观察其特征。
  他看了毕加索画的鸽子,创作《和平来临》,
  他说“毕加索画鸽子飞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
  我画鸽子飞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
  

  《秋实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横35厘米 纵101厘米 私人收藏
  齐白石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 他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
  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 有时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
  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
  此《秋实图》笔简而意俱到,画家从精微处着手,
  将挺立在枝叶上的螳螂和麦穗下双飞的彩蝶,
  描绘得风姿生动,意趣横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构图也很奇巧,右边饱满而左边空旷,空白处签上
  “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画面显得整体疏宕,节奏感极强。
  

  《竹月图》
  近代 高剑父 40年代作 纸本设色 纵118厘米 横32厘米 私人收藏
  高剑父(1879—1951), 名伦, 字剑父, 后以字行, 广东番禺人,
  共有兄弟六人, 他行四, 五弟高奇峰, 亦善画, 与他同为岭南画派的先驱。
  高剑父自幼丧父, 在族叔的影响下对绘画产生了极大兴趣。
  早年从居廉学画, 后入黄埔水师学堂学习, 后因病辍学,
  又回居廉门下研习绘画, 之后进一步学习西洋画技法,
  通过与日本画家山本梅崖等人接触, 高剑父大开眼界,
  在接受外国艺术精髓的同时, 他暗下决心要改革传统中国画。
  此画构图狭长, 一管瘦竹直指天空, 小枝上残叶在朔风中颤抖,
  一幅料峭肆意的竹月图。
  

  《蝙蝠迎风图》
  近代 高剑父 1945年 李时佑藏
  《蝙蝠迎风图》似乎很少从过去的中国画中见到,
  唯民间画工有“五蝠捧寿”、“蝠来吉祥”等彩画。
  此图将蝙蝠的头部用深墨大点,因宣纸的洇透,
  四周有毛茸茸的感觉,蝙蝠的鼻尖上翘,
  两点深墨画出二只大耳朵,左右翼的设置,
  根据蝙蝠双翅的结构,翼尖加深墨,蝙蝠的形象颇为生动。
  画面右旁,数株柳条,中锋出之,添上叶子,画面重点突出,富有新意。
  

  《紫藤图》
  近代 高剑父 1945年
  紫藤是高剑父常画的题材。
  此图以大笔画出主干,用笔的中、
  侧、偏、顿、挫的变化,宛如蛟龙腾跃,藤蔓曲曲弯弯,
  以墨色的深浅浓淡使物象主体分明,
  主干上的石绿苔点,使藤茎变得苍老而有变化,
  盛开的紫藤,一球一球重叠倒悬,花心是黄的,
  花瓣是紫色的,密密麻麻,布满画面的上下。
  画面气势博大,似乱非乱,构图严谨,变化多端,
  花的雍容,藤的老辣,犹如张颠的草书笔法,
  表达了画家视觉美感及独特的情思。
  

  《萱花图》
  近代 高剑父 1946年 广州美术馆藏
  高剑父青年时有机会看到广东四大收藏家所收藏的历代名画,
  并曾到喜玛拉雅山麓及印度、锡兰、缅甸、埃及等国写生,
  进行中外文化交流,
  扩大了他的艺术视野和多方面的艺术修养,开创了中国画的新境界。
  他的作品在比利时万国博览会中获最优等奖。
  在意大利万国博览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金奖。
  《萱花》以最简练笔法,古拙矫健,空灵豪放,苍莽浑厚。
  徐悲鸿对他的作品有如此评价:
  “高剑父之笔,苍茫多奇趣,当日本棉白鸩之幅,
  雄浑高古,足当近世名画,近来健密未复,
  所写祗简单寥寥数笔,菊花或石岩一片。”
  

  《岭南春色图》
  近代 陈树人 1929年
  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
  陈树人的艺术风格超然于传统的束缚,更加重视现实对象的写生。
  陈树人曾对高剑父说:“子为其奇,我为其正,奇峰先生则执中。”
  就把他们三人不同的风格谈清楚了。
  《岭南春色》截取红木棉树之局部,巨柯挺立,
  满树猩红的花朵,艳丽引人。
  红木棉树是岭南著名的花树,人们称誉它为“英雄树”。
  开起花来,正像诗人们赞颂的“红花朵要破春寒,挂满枝头百尺竿”。
  

  《杨柳舞春风》
  近代 陈树人 1942年 广州美术学院藏
  《杨柳舞春风》就是根据姜白石“淡黄杨柳舞春风”的诗意画。
  粗大的树干横跨画面上端,枝桠上细细的枝条非常均匀地向下垂,
  有长有短,体态轻盈,风姿秀丽,烂漫成趣,自然潇洒。
  陈树人尤爱画江南的杨柳,他曾说:
  千红万紫究妍丽,不及鹅黄一两条”,
  他常用深情的笔墨,来表现杨柳多姿多彩的风貌。
  此图就是表现春光明媚,芳草如茵,江水泛碧时嫩黄的春柳。
  春风吹动了春柳起舞弄影,婀娜多姿,别具柔情的美,
  不仅把垂的形态画得毕肖,而且把新柳纤柔飘逸之美表现得格外富有韵致。
  《荷》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5年
  张大千(1899—1983),画荷叶大笔劈扫,把用于山水画上之“荷叶皴”,加以粗放,回用到荷叶自身,顿觉别具神采。接着,复以工笔画花,挺秀劲健;画叶放笔直干,痛快淋漓,似瀑布般奔腾着、呼啸着、宣泻而下,势不可挡,以其写意性和阳刚气控制着画面,生机勃发;而画花却婀娜写实,饱满丰腴,晶莹而妩媚。她不仅展示着秀色可餐的柔美,更显示了同墨叶互补的大气,复笑着,摇曳着,将缕缕幽香溢满乾坤。
  

  

  《蕉雀图》
  近代 陈树人
  陈树人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写生,
  他常说:“写生绘画的基础,能写生詹后画中有物。”
  《蕉雀图》不受传统技法的束缚,是对景写生之作。
  他画蕉树干,一笔到底,用笔的变化不多,
  但却注意被折断了的黄叶子,已垂下伤失生命枯槁发蕉的叶子……
  干上的叶子,由于对景写生,状态各异,那弯曲垂下的叶枝上,
  站着一只麻雀,我们仿佛听到他喳喳的叫声。
  画家那清新、刚健、质朴感人的物象,使人感到亲切而新鲜。
  

  《孤猿叫雪图》
  近代 高奇峰 1916年
  画家着重描写了高山深谷的环境,一枝松树垂下,树枝上厚厚的积雪。一只猿猴,吊在树枝的末端,前肢抓着树干,左足蹲在枝干上,右足凌空,气氛紧张,尤其是猿张着嘴巴,眼睛朝上,正在喧啼的真实情状,以及刻画猿的脸部毛发很有天然浑成的效果。从画法及表现技巧看,还未能充分利用撞水、撞粉法,主要是传统的笔墨,但全画的渲染,为了突出一个“雪”字,以渲染整个的环境氛围。
  

  《猿图》
  近代 高奇峰 1917年
  此画上有一老松,枯桠叉上,猿猴面向观众,
  上肢抓着松枝,双脚攀缘在树枝上,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下方,
  猿猴关切的心情,沟通了动物和人的心灵。
  高奇峰早年受其兄高剑父画学的影响,
  他间接地继承了居派花鸟画技法和风格,用笔的工秀和变化的微妙,
  画猿猴全身毛茸茸的,眼神、鼻孔、嘴巴的描述,
  具有严格的写生训练,解剖比例均合法度,
  技法精到,但不拘谨。
  画家充分发挥了渲染的技法,不仅猿身上的绒毛层层渲染,
  连背景月亮外的环境,也用淡色渲染。
  

  《双马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高奇峰(1889—1933)画马与中国传统的画马方法不同,
  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
  他画马具有逼真的本领。《双马图》画两匹马,
  前一匹棕褐色,后一匹为灰白色,根据对马的结构、
  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
  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各部位的体积感、
  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画得油光锃亮,不同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念的现代美术。
  他的作品具有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枫鹰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图画一截粗大的枫树,横斜于画面,
  着意表现倚枫栖立的老鹰若有所思的神态。
  老鹰头朝下视,两爪扒住枫树,双翅振起,
  像似刚刚落下,形态、神情俱自然。手法上,与高剑父有很大的不同。
  奇峰对画面的处理,笔法更加趋向精巧。
  枫树老节,用浓墨重笔以撞水、撞粉法。
  显然在居廉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借以获得更加悦目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树干和树叶的处理,充分利用撞水法,
  不仅使树干立体,而且有水彩画和没骨法效果,
  树枝两边深,中间淡,工秀而有变化。
  

  《花鸟》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幅《花鸟》是高奇峰为岭南大学上海分校所作,可谓精品。
  画右伸出的树枝,运用撞水、撞粉法,先以深墨,再以撞水、
  撞粉、颜色在干燥过程时沿所描写的事物边缘累积,
  树叶勾茎,技法变化繁多。树枝上停着一只白翁,
  张嘴,眼旁黑色与嘴相连,颈至背黄赭墨相混,
  右翅膀扇开,歪斜的身子与左翅相交,
  尾巴垂下一条硬而细的小腿扒着树枝。
  这鸟从技法看似水彩画,但却坚实浑厚,
  既有中国传统花鸟的技法,又吸取了西洋技法,
  从而使鸟成为画眼。
  

  《日长如小年》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1931年
  此画左下角题:“日长如小年。
  辛未夏至写第二幅。元作赠宗白华兄矣。
  静文爱妻存。悲鸿。”
  以往不少人画鹅多画鹅群在水中游泳嬉戏的情景,
  此画所选取的描写角度和意境完全不同。
  画中的三只白鹅卧于岸边的沙土上休息,
  呈相互关爱状,画面充满阳光感,背景是一片生长茂盛的芦苇。
  画面色调给人一种暖融融的审美感受,
  画家借描写鹅与鹅的相互关系,
  似乎在抒发人与人之间相互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的情怀。
  此画在笔墨及设色上既有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特色,
  又借鉴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技法特点,
  如在环境色对鹅的白色羽毛用色的影响等。
  

  《风雨鸡鸣》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纵132厘米 横76.6厘米
  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
  题诗取自《诗经》风雨篇而另有寓意。
  1937年(丁丑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画家借“风雨鸡鸣”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冠红似火的大白雄鸡,
  挺胸昂首望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
  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
  

  《四喜图》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纵42厘米 横82厘米 1942年
  右上角题:“扶华先生正。悲鸿,壬午。”
  可知此画作于1942年(壬午年)。
  喜鹊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之一,画喜鹊寓意喜事来临或将要来临。
  这一年徐悲鸿还画过《双喜图》。
  这“四喜”或“双喜”究竟何指?
  实难作具体考察。不过,1942年确有令画家兴奋不已的事,
  如他曾著文对全国木刻展中解放区古元的作品表示
  “不禁深自庆贺”,如被画家视为“悲鸿生命”
  的《八十七神仙卷》的失而复得。
  艺术上,四只喜鹊的疏密而富有情趣的布局,
  喜鹊与所栖树枝形成浓与淡的墨色处理,都甚妙。
  

  《奔马》
  近代 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 纵130厘米 横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
  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
  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
  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四十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奔马》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中奔马四蹄腾空,急驰而至。
  准确的骨骼结构,逼真的外形动态,一气呵成,
  水分充足的泼墨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徐悲鸿画马模式,
  从而对传统画马有所超越和发展。
  

  《兰花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33厘米 私人收藏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后最富有创造性的传统型画家。他的艺术渊源广而杂,其所吸取却专而精。他一方面学习以吴昌硕为首的金石笔法,自己也研究篆刻、摹写墓碑;另一方面则宣布承继浙派,要一味霸悍。潘天寿是一位喜欢倔强、雄健、深沉、奇伟的人。《兰花图》却讲究大小、疏密、正斜、错落等章法结构,从而使得小品也隽永,韵致独到,生动洗练,应了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
  

  《小憩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224厘米 横105厘米
  1954年 潘天寿纪念馆藏
  潘天寿善作指画,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指头画精品。
  他作指画,“为求指笔运用的不同,彩色墨趣之相异”,
  正体现了潘天寿在艺术上不断求变不断求新的精神。
  这幅指画,十分精彩。画两只秃鹫的背部躯体用泼墨为之,
  前面一只用墨较重,几乎平面一块,但有浑厚凝重之感;
  后面一只用墨较淡,但层次分明,笔笔可见,墨迹淋漓。
  两只秃鹫,表现的层次感很强。秃鹫脚下的巨石,画得颇有气魄,
  着墨不多,但虚中见实,再加上浓重的点苔和赭色的晕染,益显得厚重坚实。
  

  《兰石图》
  近代 潘天寿 纵95厘米 横34.5厘米 私人收藏
  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深受中和思想的影响,总要求刚与柔、拙与巧、似与不似、实与虚、情与理、平与险的平衡与和谐。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兰石图》体现了潘天寿那种“用小构图不大幅”的创作原则,择其精华,去其芜杂,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笔愈简而气愈壮,而且气盛、势旺、力足,近世罕有与匹者。
  

  《秋蟹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其画破常规、创新格,布局敢于造险、破险,笔墨浓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单纯,气势雄阔。书法从钟繇、颜真卿、史孝山人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画中题识,疏斜跌宕,有黄石斋 (道周)风。善诗,能治印。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这幅作品画一只肥大的螃蟹从盛蟹的竹篓里爬出来,很有生趣。竹篓用淡墨勾勒,清劲潇洒,螃蟹用重墨,笔笔写出,形象生动。淡色竹篓和重墨螃蟹,形成了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微风燕子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指画
  画史记载唐代画风狂放的张曾用指头辅助作画,清代有高其佩善以指作画,别开生面,高其佩后的300年,潘天寿(1897—1971)曾自谓:“老夫指力能扛鼎。”《微风燕子图》就是指画中的一幅精品。这幅指画,下部画古松枯干,枝干向上,与上部倒垂的枝相呼应。两只燕子居画幅的上方,一只作向上飞之态,一只作向下落之态,画得很是生动。整幅作品给人以峻拔细劲的艺术感觉,有一股独特的韵味。
  

  《花鸟》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4年
  1934年,张大千与其兄善孖北上,9月9日,北平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有张大千的作品40件。此幅《花鸟》系应友人之邀所画屏风之一,画家自谦地说:漫画“曩素所不习者。呈正。人好用其短,可笑也夫。”在其屏风画疏淡的装饰味道上又不难让人想起他早年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的经历。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诸类画种,各种流派,无分亲疏。由石涛、朱耷追徐谓、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从他这幅36岁时的《花鸟》,到他46岁时的《白头红色叶》,即可明鉴其变化轨迹。
  


[ 此帖被骨头貔貅在2010-07-31 19:1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