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8级炫影霜星多少钱:中国第一部力学著作诞生始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09:34

  明朝末年,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为了在中国取得合法地位,他们往往以传播科技为由,来争取中国人信教。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619年夏天,一批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传教士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他们中间,一名德国传教士(Johannes Schreck)满怀憧憬地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此前,他已经为自己取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邓玉函。

  许多年后,人们才知道,正是由于他的到来,才开启了中德两国科技交流的大门。今天,由著名藏书家郑振铎捐献给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奇器图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介绍西方力学原理的著作,现在中学物理课上讲到的杠杆原理、浮力等力学知识,就来自这本《奇器图说》。而它,也正是中德科技合作的第一项成果。

  事实上,邓玉函来中国之前,已经是位科学家。他出生于律师家庭,在医学、数学、力学、天文学等领域均有造诣,跟著名的物理大师伽利略还是同窗好友。邓玉函此次的中国之行,不仅仅是为了传教,更是为了完成一本亚洲自然史著作。然而,此刻的他并不知道,他在中国的成就,不仅仅是一本自然中史著作。

  邓玉函的传奇,是从遇到中国儒家学者王徵(zhēng)开始的。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王徵算是个奇人,他的身份是明朝直隶省官员,业余痴迷于机械制作。就在几个月前,他刚刚撰写了一本《新制诸器图说》,书中记述了他自己制造和设想的几种机械。不仅如此,王徵还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正是由于信念的指引,令他来到了传教士邓玉函的面前。

  1626年冬天,王徵进京到吏部候选,闲来无事便走进一座教堂,结识了传教士邓玉函。当王徵就一些西方奇闻、奇器,请教邓玉函时,邓玉函把一本本标注了奇怪符号、绘满了各式机械图画的书籍摊开在他的面前。

  看到眼前的奇妙世界,王徵非常兴奋,他好奇地询问各种机械的制作原理,邓玉函却告诉王徵,要想理解西方的机械知识,知其所以然,必须先学习相关的数学、力学理论知识。

  为了知其所以然,王徵请邓玉函帮助自己把部分西方机械著作翻译成中文。邓玉函愉快地答应了。三个月后,由邓玉函口译、王徵笔述绘图合作完成的《远西奇器图说录》三卷稿本,简称《奇器图说》翻译完成。

  邓玉函和王徵从多部西文力学著作、西文机械著作及部分中文书籍中选取内容,将力学理论和机械知识撮合为《奇器图说》。

  在内容的选择上,受王徵实用主义的影响,《奇器图说》不仅简化了西文原著中由定义、定理、命题、假定等构成的力学理论体系,还放弃了所有的数学证明,弱化了欧洲力学的数学化的演绎结构。

  在翻译过程中,王徵和邓玉函对原著中的内容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引用了宋明理学中的“格物”、“穷理”、“致物”等概念,用传统表述方法来阐释西方科学,令读者更易接受。他们翻译创造的术语,如重心、杠杆、齿轮等,一直沿用至今。在插图方面,王徵根据西文原著临摹或改绘,大量运用了中国古代技术插图的画法。

  《奇器图说》译著完成后,邓玉函继续留在了北京,进入新成立的历局,参与中国的历法改革。而王徵,则被任命为扬州府推官,前往扬州赴任。分手后,他们谁也想不到,短短三个月的相聚合作,竟会影响深远。

  1628年春天,在扬州任职期间,王徵结识了武位中,由武位中出资在扬州首次刊刻了《奇器图说》。刊刻时,书中还附录了王徵之前撰写的《新制诸器图说》和《新制连弩图说引》。

  从1628年至今,《奇器图说》被多次重印,版本多达十几个,此外还有一些抄本,流传很广。不仅如此,《奇器图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不仅被选入《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更受到众多学者的追捧与研读,甚至连外国传教士南怀仁也在自己的著作中,大量引用《奇器图说》的理论。例如他的《灵台仪象志》,就利用《奇器图说》中的力学知识,阐述所造天文仪器及火炮的理论基础,并且临摹了《奇器图说》中的许多插图。

  《奇器图说》中介绍的机械,在中国普及最广的,还要数灭火的“水铳”了。在一本记载中国见闻的朝鲜文献《热河日记》中,就特别提到了一种“救火之车”。依照书中的描述,这种救火车和《奇器图说》中描绘的“水铳”非常相似。

  《奇器图说》中还记载了普遍应用于现代的起重技术。18世纪末,朝鲜工程师丁若镛正是依据《奇器图说》介绍的起重技术,设计并制造了起重机械。

  直到今天,《奇器图说》依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组建的伙伴小组,通过七年的研究,出版了《传播与会通——〈奇器图说〉研究与校注》一书。从1626年,王徵与邓玉函合作译著《奇器图说》开始,跨越数百年的时光,中德两国学者,再一次携起手来,继续着科学技术的交流。

  留在北京的邓玉函, 54岁时突发急症,永远长眠在了中国的土地上。14年后,73岁的明朝官员王徵,为效忠明朝,在李自成进京后,绝食7日而亡。人生苦短,却总有些令人快意的时光,难以忘怀。对于王徵和邓玉函而言,1626年的冬天,他们共同译著《奇器图说》的那段时间,实在是生命中最快乐的明媚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