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歌词有什么含义:信息生态学——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9:22
信息生态学——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新模式

李佳洋,郭东强

(华侨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福建泉州 362011)

摘 要:本文将生态学的相关思想引入企业信息管理中,给出了信息生态学的内涵,分析了现代条件下,企业信息环境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并形成“以人为本”的信息管理思想,以达到信息环境生态平衡,进而使得社会经济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关键词:信息生态学;信息生态系统;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F062.2;G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2005)05-0673-05

1997年,美国管理科学家托马斯·达文波特(Thomas·Davenport)首次提出“信息生态学”的概念,将生态理念引入信息管理中,从而开辟了信息管理的新领域。达文波特在《信息生态学》一书中,特别指出:在从数据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识管理的转化过程中,人的因素越来越重要。数据作为对客观事物的观测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获取、交流和存储的;信息是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而赋予一定真实意义的数据;而知识则是从多方来源获取的信息的综合。沿着数据——信息——知识这样的一个过程,人的因素愈来愈多,并且成为知识的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困难,其困难的重心在于人的因素。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企业信息管理时,往往只看重技术问题,而忽略人对数据、信息、知识的主观自觉的获取和研究,忽视人与信息的关系,这也正是企业管理信息化未能达到其应有的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1、信息生态学的含义

信息生态学是研究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一个跨学科领域,致力于设计和维护有组织能力的信息生态系统,重点是探讨信息生态系统构成、特点以及如何设计一个自行组合的信息生态系统;是数据、信息、思想和知识得以自由流动,相辅相成,达到信息平衡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发展。

信息生态学又是将生态理念引入信息管理领域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众所周知,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个体或群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人类在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由于过度生产和资源利用导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自然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人类终于认识到人不是整个世界的主宰者和统治者。认识到我们生存的空间的有限性,可使用资源的极限性,如果人类不重视生态,或者破环生态环境必然得到惩罚。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同样,信息作为人与自然沟通的载体,在人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生活水平、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但是,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传播方式不受时空限制等特征,使人们在享受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面对人类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不当,而导致人与信息环境、自然环境冲突日益凸现,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垄断、信息垃圾、信息综合症等问题。由此,研究对象是信息与人及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其目标是通过合理的管理战略促使信息生态系统平衡协调发展的信息生态学由此产生,并日益显示其重要的作用。2、信息生态失衡的表现

2.1 信息超载凸现

信息超载,是指社会信息数据急剧上涨,流速不断加快,以至于超过了人类的信息处理与利用能力,使人们承受着过度的信息冲击,感受到强大心理压力的一种不正常状态。亦称“信息爆炸”。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技研究规模越来越大,科技成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类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认识不断深入,知识积累增加,造成信息总量的膨胀;同时,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部门,不仅是社会信息数量成倍增长,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流动速度,缩短流动时间,将人们带入一个“瞬息即变”的快节奏时代。因此,信息总量的扩大及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造成了在人类生存空间中的信息量已超出人类可以处理和利用的范围.出现信息超载现象。

信息超载对于企业组织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其表现为:一是信息浪费。企业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落后于信息生产和传播能力,形成信息开发与利用之间的差距,极大地浪费了企业周围环境中的有价值信息资源。并且,企业可能因为没有获取到充分的信息资源,作出不合理的决策,贻误发展良机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了企业决策风险。二是信息超载影响着企业对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降低劳动效率。过量的信息流冲击着企业,这就使企业各环节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来对付信息浪潮,从中检索和获取到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增加企业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的成本。三是信息超载造成心理压力。信息在没有被人为发掘、利用之前,在人没有赋予其一定意义之前,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并不存在,因此在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然而,信息的快速流动,要求人们以相应的速度来适应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迅速更新信息储备。从企业发展要求考虑,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众多的信息中合理选择和尽可能吸收有价值、先进信息知识,武装自己。但是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过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并且信息快速流动,造成员工生存在一个发展速度超出其适应能力的环境中,必然导致员工工作效率低下,失去积极性、耐心、自信心。出现急躁、停止吸收新信息等表现,这种症状也被称为“信息综合症”。然而,员工是企业实现目标的主体,一旦企业的员工得了“信息综合症”必然影响企业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吸收,失去了有价值信息的来源,也就失去了企业决策正确性的保证。

2.2 信息污染严重

信息污染是指信息垃圾或其他污染源不仅妨碍了企业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还在这个社会文化精神领域造成严重的危害。

信息超载现象的同时就不可避免的存在信息污染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非常严峻的信息污染问题。大量有害信息,如: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冗余过时信息、黄色信息、政治反动信息、种族歧视信息等在信息环境中的任意流动,相互渗透。这些无组织和无法控制的信息,在企业的信息环境中不再构成有效资源,相反构成信息污染。一方面,企业在这样的外部信息环境中,获取信息时不得不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财力,检索、辨别何为污染信息,何为有用信息,不仅增加企业检索获取信息的成本,而且可能导致企业遗漏有用信息造成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存在信息污染问题。信息污染源可能是企业在其运营中产生的不真实信息或冗余信息,也可能是企业从外部获取的污染信息在内部的流动,这样就造成了组织内部信息的不真实、冗余,产生信息垃圾。企业内部信息必须是确定性的、真实的信息,它是各部门运作的依据和工作情况的真实反映,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反映企业的绩效。然而,信息污染的存在使得内部信息失去其真实性,很多信息缺乏丰富和权威性,信息利用价值较低,造成部门内部交流,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甚至整个组织的管理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企业必须净化污染的信息,如同生态环境污染后的治理和净化,净化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治理信息污染问题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然而附加成本并不能带来企业效益的增长。

2.3 信息安全不容忽视

信息安全问题通常指企业信息的泄漏、信息系统被攻击致使信息损坏、信息侵犯等现代企业必须面对的安全性问题。

现代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系统和互联网络,互连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使组织在最大范围内享用资源,也促使企业向新型商务模式转化,体验互联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带来的效益增值;同时,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差异性也给企业网络信息管理造成了许多困难。随着互连网的普及,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演变为严重限制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即使在美国这个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信息大国里,每年因互连网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70亿美元,这一切迫使美国政府和各大公司每年投入巨资加强网络安全。企业通过网络完成商务流程,然而,网络犯罪分子却可以通过先进计算机技术随时进入他们的计算机系统,破坏信息,篡改信息,泄露信息,给企业组织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生命,那么信息的安全就是现代企业的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信息安全问题企业不容忽视。同时,电子商务的出现不仅引起了商贸活动的改变,而且影响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活动。而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必然与网络相连,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了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成功与否的核心。因为,新型商务盈利模式是以最低成本,吸引最广大的客户群,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客户群对这种新型方式接受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务能否开展,一旦他们对交易安全性缺乏信任,就不会在网上进行买卖。没有一个安全可信任的环境,电子商务就不能得到发展。

2.4 信息孤岛存在

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使我们得以把分散的、孤立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能够触及世界各地的供需链,这也加速了信息超载现象的产生。但是,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计算机应用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分散的、独立的系统较多,多数都以计算机打印报表功能为主,信息查询和用户交互的功能较少;一些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各自执行一定的职能,但覆盖企业所有或大多数职能的系统很少;信息组织缺乏规范化,一些主要信息的编码不统一,源数据重复采集,很少有数据的共享和同步更新。由于以上的应用现状,企业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个个“信息孤岛”。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关“信息孤岛”的危害也日益明显。

“孤岛效应”成为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目前大多数企业信息隶属各个职能部门分别管理,在企业内部受管理方式、使用权限、组织机构设立等的制约,条块分割,相互缺乏信息沟通的有效方式,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最重要的是,它不仅妨碍了原有应用发挥其正常功能的效益,也阻碍了新的应用的推广。企业进行的每一次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都可能与以前的应用不配套,也可能与以后的“更高级”的应用不兼容。另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整个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过程中,企业信息化建设也是伴随着技术的发展而前进的。与企业的其它变革有明显不同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变化,今天无法达到的能力可能在明天成为现实。这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业进行的每一次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都可能与以前的应用不配套,也可能与以后的“更高级”的应用不兼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信息孤岛”的产生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由以上几点可以发现,企业的信息环境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信息超载说明企业现存的信息环境中有大量的有价值信息存在,有待企业去发掘,但是,由于信息孤岛的存在,使企业信息局限在一个个独立单元,缺乏信息共享,导致信息冗余,进而产生不一致,影响企业的信息共享。然而,冗余的信息就成为垃圾信息,使企业的信息环境中出现污染现象,污染的程度随着信息孤岛的存在而加剧,致使信息生态环境失衡。信息生态失衡使企业内部系统与外界信息交换受到阻碍,自身要素及其于系统之间的比例失调,严重影响着整个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因此,我国企业要认识到信息生态问题的存在,调动各种因素,建立平衡协调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3、企业信息生态平衡的措施

3.1 建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命物质(无机物)四部分组成。它们有不同的分工,相互协作。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食物;消费者把生产者的数量控制在非生物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体、排泄物最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正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调、统一,使生态系统能够不停地发挥作用,逐渐沿着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的链条发展。生态系统到达成熟阶段时,它的结构、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生物数量比例以及能量流动、物质循环,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就形成生态平衡。

同理,将生态学及生态平衡的理念引入企业信息系统中,形成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企业信息是企业在创立、成长、发展、衰亡过程中发出的多目标、多层次、多方向的,且反映企业在企业生态系统中需求和资源代谢的全部信息。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也可以理解为由四方面因素组成: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信息传递者、信息消费者和信息分解者。他们之间既有明确的角色界线又有可相互依存和转化的特点,并且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阶段或场所可能出现角色的转换。他们不断从外界吸收新信息、释放旧信息,删除死亡信息。在这个系统中,信息生产者和消费者处于核心地位,代表企业的信息生产能力。信息分解者是处于从属地位的,根据信息消费者或其他信息分解者的需求,改变自身的信息内容。当企业信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各类的企业信息的比重、数量趋于平衡,信息的流向和流动趋于稳定,即达到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下,整个社会经济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经济主体不仅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生态效益。

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为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企业生命全过程的各种信息需求提供了获取、发布、共享、使用的环境和平台。企业在该系统中发布的各种动态需求信息,构成了反映市场变化的真实、变化的信息,这种变化迫使相关企业改变战略以适应市场。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是有生命的,是相互适应的。不能适应变化的信息将失去生存空间,从而形成信息环境中的优胜劣汰,使信息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信息生态系统处于平衡态。

3.2 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企业已形成的是以技术为主导的信息管理模式,然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过于依赖技术、使用技术给企业的信息环境带来了众多危害。因此,必须建立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促使信息生态平衡,必须注重人的因素,使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由此,近年有专家提出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的三维架构:技术维、经济维、人文维,三者的相互关系密不可分,过分强调某一维都是不可取的。这种信息管理模式突破了原先信息管理中的主要依赖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框架,引入或强化了技术之外的二个新的信息管理手段,即从经济角度实施信息管理和从人文角度来实施信息管理。

可见,沿着信息管理技术维的发展方向,人类正在追求各种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利用方式、专家系统、知识工程、智能计算机是当前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的热点问题。

沿着信息管理经济维的方向,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正在迅速形成,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信息经济学受到特别的关注,通过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人们正在努力攻克信息经济中的一些重要难点。

沿着信息管理人文维的方向,信息政策、信息法律等管理手段应运而生,政策和法律的运用改变了单纯依靠技术的简单管理模式,解决信息活动中许多技术本身无力解决的社会问题,克服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引起的种种弊病,创造和谐、合理的信息生态环境,并使信息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文管理和技术管理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专家们构造的精致的技术框架和企业信息模型常常只考虑了计算机应如何配置,片面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却忽略了人们获取、共享和应用信息的渠道方式,忽略了人们在接受或提供信息时的心理感受。对于企业而言,运用信息技术管理信息首先必须着眼于思考人们如何应用信息,而不是如何使用机器。如不把技术与人文相结合,技术再好对于企业来说也只能作一个体外循环,并不能深入企业内部产生作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做到体内循环并产生作用。所以信息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企业应用的工具,而工具不管如何有价值,都只是工具;新技术不管如何高级,如果没有人的介入,都不会改变人的行为。

总之,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企业组织的信息问题,无论多么复杂的信息系统,都不能完全控制其中的数据信息。只有当管理者改变“技术至上”的观念并且开始关注企业信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才可能改变现状,建立合理稳定的企业信息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平衡和谐环境。

综上所述,企业信息是企业在其生命的全过程中发出的反映企业在其生态系统中需求和资源代谢的全部信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起了企业信息环境的诸多问题,如果任其恶化,企业的信息环境将处于失衡状态,必将影响现代企业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信息生态系统,在信息环境中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并且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因素,才能使企业在良性的信息环境下运营,最大力度的实现企业目标。所以,现代企业应充分注重信息生态学这门新兴的综合学科,运用信息生态学的观点分析和规划企业信息环境。

情报科学/《情报科学》编辑部·—月刊·—ISSN 1007-7634·-2005-v23,第5期,总第165期,P67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