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袖衬衫的正规叠法:警惕基金公司“王婆卖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1:34:42
2010年02月01日10:55 来源:

  基金公司会不会“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呢?答案是,必然。基金公司,首先是一个企业。在现代社会,企业是经济活动的细胞,几乎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为自己宣传。因此,企业为自己的业务发展进行宣传,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基金公司是一个企业,自然永远都会向自己的客户说,市场永远是有机会的,市场的价格总是不贵的。如果确实很贵,不好意思公开承认,就不得不说,市场有结构性高估,但也存在结构性机会。

  这种必然性提示股票投资者,也就是我们的股民朋友们,听基金公司的话,要特别小心,按照基金公司的话来投资,更加要特别小心;同样,听那些专门为基金公司服务的研究机构的话,也要特别小心。因为,这些研究机构谁都不怕得罪,就怕得罪自己的“上帝”——基金公司。长期关注基金公司言论的人们,很快会发现,基金公司与其关联机构,对股市的看法,永远是乐观的。在牛市里,他们的看法必然是对的,遇到熊市,他们的看法,必然是错的。很显然,股市的涨跌,与他们的看法没有任何关系。对于这个事实,基金公司并非没有自知之明,但也无可奈何,只能随遇而安。

  普通投资者总是容易健忘的。在2008年之初,基金公司还是一如既往地看多后市,研究机构也“助纣为虐”,结果导致当年全部基金平均下跌50%左右。到了2009年,表现优秀的基金,上升了100%,实际上就是回到了历史高点,但大多数基金都没有这么幸运,距离当年的高位区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普通投资者也许是被媒体绑架了,盲目地夸大基金公司在2009年的盈利,盲目地附和基金公司的乐观调子。所以,我们不得不提醒大家,警惕基金公司的“王婆卖瓜”行为。

  在牛年与虎年之交,为了进一步加大投资者认购基金的力度,基金公司又开始利用过去一年的成绩,大力开展“王婆卖瓜”行动。一方面,基金公司对于小盘股的高估值,普遍采取了避而不谈策略,相反,对大型股票的相对低估,却进行重笔浓墨宣传。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对市盈率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的计算。

  为了让投资者继续买基金,基金公司最强的杀手锏,就是说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很低。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某些基金公司在媒体上宣传,现在,股票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在18倍左右。这个说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充满了革命的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计算”结果。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实的数据

  按照最新流行的市盈率计算模式,叫做TTM模式,也就是把最近几个季度连续数据,作为动态的年度每股收益作为市盈率公式的分母进行计算,我们发现,在1600家左右A股中,实际市盈率低于20倍的公司,总共就只有54家,其中,有10多家公司是因为资产重组置入业绩导致市盈率很低的ST公司。按照标准业绩计算出来的最低市盈率公司,主要是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股吧)等银行股,市盈率在14到16倍之间。市盈率在20—30倍之间的公司,有153家,30—50倍之间的,有349家。其余1000多家公司的市盈率,都超过了50倍。大家试想,市盈率低于18倍的公司不到54家,而且最低只有14倍,怎么能够计算出平均数18倍呢?实际结果是,在剔除了亏损股、市盈率100倍以上股票后,全部上市公司的算术平均市盈率是49倍,中位数是47倍。但基金公司与研究机构为什么振振有词地这么说呢?原来,他们是按照公司未来预测的每股收益进行计算的。

  股市是炒未来的,所以,相比于对现实的认识,很多投资者都更加相信对未来的预测。股票市场的现实数据却告诉我们,把股价走势建立在对一个公司未来业绩预测基础上,风险是很大的。原因很简单,预测数据,都是分析师做出来的。分析师都是普通的人,对未来信息的了解总是有限的。分析师更多时候,都是按照当前的公司业务进展数据,正向逻辑推理未来的数据。客观上的数据却经常不是简单地按照线性、按照基本逻辑展开的,而是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变化。

  大家不妨回顾过去两年基金公司、研究机构对未来的预测,就知道按照预测数据来进行估值是多么不可信任。在2007年底,尽管已经达到了6000点高度,但经济运行数据依然理想,正向逻辑下去,经济继续发展向好,自然推算到8000点也不高,所以很多机构都预测能够看到8000点;在2008年底,因为经济持续下滑,正向逻辑下去,经济自然不会很快好起来,至少还会有一个底部反复过程,所以,推理指数应该会在一个较低的区域反复。应该说,这些合理的推理,本身并没有错误,只是客观事实总是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导致这些看似合理的推理,变得没有道理。在投资管理过程中,基金公司根本不会按照这种所谓的推理逻辑去呆板地操作,而是会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市场数据做综合调整。所以,基金公司与研究机构对投资者所说的,经常是一种数字上的逻辑游戏,根本不是基金公司实际上的操作意图。基金公司一直把股市的美好展现给大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放心地买基金、持有基金。显然,在基金公司的眼里,基金持有人的想法更重要。而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股票持有者是如何操作、如何理解股市,对他们没有意义,所以他们不担心股票持有人是否被他们那种理想主义言论所误导。

  基金公司的季度持股数据,也经常成为基金公司“王婆卖瓜”的工具。普通股票投资散户,如今很喜欢追逐基金的重仓股。原因很简单,基金的重仓股,肯定是有“名堂”的。既然基金喜欢,股票就有持有的道理。按照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相关的法律规定,基金公司只有义务在每个季度公布一次重仓股,其余时间可以“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这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利用的规则。一些很精明的基金经理与基金公司,就经常在季度之交,进行重大换仓行动。例如,在一个季度末,利用市场的力量,把获利丰厚、准备卖出的股票推升到很好的状态。然后,公布季报,让普通投资者都说这种股票很好。然后,一边是媒体天天讨论基金重仓股有那些优势,一边是散户热情地追高,基金公司就在这么美好的气氛中,顺利地出货。2009年的二季度报告,基金公司重仓新能源板块,散户就在讨论新能源多么美好,结果,三季度之后就一蹶不振,四季度报告,所有的研究机构都帮助基金公司推销消费品、尤其是汽车家电医药,结果是一月份基金公司大力派发相关股票。一汽轿车(000800,股吧)、上海汽车(600104,股吧)如此大的卖单,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是基金在出货。应该说,媒体对季度重仓股的大量宣传,给基金公司出货帮了大忙。

  利用必须公开的信息做“王婆卖瓜”,是基金公司投资过程中必须也必然完成的一个环节。这么多年股市下来,大家都会发现,基金公司总是在发现新热点、追逐着新的热点,但最后一定是销售新热点。基金公司就像一个大型批发商人,收集了大量股票之后,总是要零售给散户的。股票的普通投资者,自然是零售的对象。所以,股票型投资者,要特别警惕基金公司这种极其常规的“王婆卖瓜”行为。

  股票型散户,在投资股票过程中,无论如何,不能“唯主力是瞻”。我们反对崇拜主力的行为,不是说主力对市场的影响力不大,而是说崇拜主力的行为会让普通散户失去自己的投资策略与投资主见。主力的投资,尤其是基金这种机构的投资,绝大多数利润的来源,都是股票差价的实现。虽然在实现过程中,主力机构是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为根本的,但是,在实现差价的交易中,交易对象一定是普通散户。这就是说,低价从散户那里购买股票,等股价涨到一定程度后,再在高价零售给散户。这个事实是不可改变的。大家要记住,基金是一个企业,企业就要盈利,盈利就要交易,交易就必须有对象。只要是通过交易实现的差价利润,很多时候就是零和游戏。在零和游戏里,基金很容易占到主动地位,成为成功者。散户要想成为成功者,不是要战胜基金,而是要战胜自己,通过稳定的盈利策略来获得收益。警惕基金公司的“王婆卖瓜”,不是说基金公司说的话都不可信任,而是说基金公司本身就是一个市场参与者,它的本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赚钱的真实意图完全披露给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