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泽梓爆菊作品: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撞击”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7:15:41
 距离7月23日的中国温州动车追尾事故,至今已超过一周。随着官方媒体从炮轰铁道部转向安排官员解释,以及市场化的报纸撤回报道,动车事故的新闻正快速降温。与此同时,随着更多遇难者家属接受赔偿方案,动车事故的各种消息将淡出公众视野。截至昨天,已有31名遇难者家属与官方签署赔偿协议。

  新闻话题会转淡,但事故本身以及围绕救援行动的争议,却不会从社会记忆里消失。许多迹象显示,追尾事故的后续效应恐怕要超越事故本身,不仅中国高铁发展节奏受影响,中国“先发展、后改革”的惯性思维面对潜在冲击,社会大众对救援手法的质疑浪潮更凸显了官方话语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无力感,这种信号以及由此引发的暗示,将长远影响中国官民互动模式,对政府现有的执政与话语模式形成严峻考验。

  本次遭遇千夫所指的铁道部“铁老大”,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需要放低身段,“铁老大”在面对地方政府与银行时强势地位不再,甚至其主要官员的位置能否保得住,都是未知数。另一方面,社会将注意力转向高铁安全问题,这将迫使中国在发展铁路的过程中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保证安全方面。上述种种,包括铁道部声势的弱化,银行与社会态度的转变,都可能让原已负债超过58%的铁道部更增压力。加上事故后,曾被寄以厚望的中国铁路出口不复乐观,一般预计中国高等级铁路的投资与在建项目的进度将放缓,新项目也可能推迟。

  按照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第十二个五年(2011年至2015年)经济社会规划纲要,今后5年里中国要“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营业里程达4.5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十二五规划已成为国家意志,许多地方也确实期望高铁的建成能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所以从大局上看,高铁不会停滞,但其发展模式必须在很大程度上,参考舆论的意见,接受民意的监督。  

  中国知识界对于铁道部政企不分、半军事化管理的性质早已批评多时,评论界认为每年投资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2000万新元),却缺乏外部竞争与监督,本身就是给腐败创造条件。2008年当国务院推进大部制改革时,社会就传说铁道部的职能将被分拆,但坚硬的“铁老大”依然岿然不动;“十二五”规划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一节也明确提出,要推进铁路、盐业等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但对于改革如何推进,规划并没有具体说明。借着本次动车事故,社会要求铁道部改革的呼声又起,有人甚至喊出了解散铁道部的建议,改革话语进一步蓄积了能量。

微博话语主导作用明显提高

  然而,事故后最具标志性意义的变化,是民间舆论收获一次醒目的胜利,网络微博展示出强大影响力。

  在事发后头几天里,社会话题的设置可以说完全由微博与媒体主导。相比之下,官方话语陷入被动,处在挨打的地位。必须指出,这种结果除了有中国社会信任下滑的长期原因外,官方的危机管理手法荒腔走板显然是使其问题雪上加霜。尤其明显的是当局对掩埋车头以及是否下令停止救援的解释既含糊不清而且缓慢,任两个问题在网络与媒体上回荡,形成两大话题主题,这无异是将话语权“拱手让人”。

  中国有庞大的宣传队伍与机制,关键时刻却没有人负起责任对民众做出清晰而有力说明,这实在是一个值得引起思考的怪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