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石柱峰:“醉”美吴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9:00:29
左边是山,右边是水。山清水秀,烟波浩渺。湖山兼备,水天一色。吴中全境拥有三分之二的水域,太湖72峰,58峰在吴中。郁郁青青的湖边芦苇,与湖中央那片片帆船,构成一派浑然天成的景象,宛如一幅灵动而秀气的山水画。这就是我魂牵梦绕的吴中太湖。“金碧芙蓉映太湖,相传奇胜甲吴中。”我是那么有幸,在吴中生活工作了整整三年。有幸,领略了吴中山环水、水绕山的迷人风景;有幸,感受了吴中的美丽与富饶;有幸,沿着古人的足迹,徜徉在吴中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中。

    晨曦,迎着朝阳,行驶在西山的路上。美丽的跨湖大桥,宛如一条飞舞的银练,飘落在碧波绿岛之间,与太湖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迷人的桥岛风光。百万年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紧贴桥面,仿佛还可以听到青峰之间的呢喃,仿佛感觉到它们生命的脉动。桥岛胜景,太湖人家。“有浪仰山高,无风还练静”,风和日丽之际,波光粼粼;风月交加之时,白浪滚滚,太湖的景色,在不同季节和气候展现别样的风光。站在太湖边,极目远望,天是蓝的,水是绿色的,湖边深深的芦苇荡,青得可爱,绿得逼人,延绵数十里,宛若绿色的帷帐,雾锁着如烟太湖,夏日的湖光碧青如蓝,湖水倒映着洞庭山,湖心深处,烟雾氤氲,湖中七十二峰,便全部隐现在浩渺的烟波之中了。中午时分,行走在深宅古巷中。感受最深的,是岁月积淀的厚厚青苔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名镇古村,是吴中大地物质载体传承的见证。从贴水成街,因水就市,古桥林立的甪直,到街巷纵横,山水秀丽,人文荟萃的东山,从市井繁华,历史悠久,秀绝江南的木渎,到依山傍水、恬静古朴,洞天福地的光福,无不显示出吴中古镇文化内涵的博大精深。漫步陆巷古村,踏着千年的石板,走在探花、会元、解元的古牌坊下,虽然久经风雨侵蚀,当年的色彩依然。迈进三进的大院,凝望那精美的砖雕和飞檐翼角,显示着当年的轩昂华丽,富丽豪华的画栋雕梁,无不展示着主人当年的富有和雅趣,仿佛能想象出当年明朝大学士王鏊冠插翎羽,骑着高头大马,口中吟唱着“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同浮”的诗句,衣锦还乡的盛景。沿着石板径很快可以走到太湖边,当年这位当朝宰相不贪恋官场浮华,隐居于此,以读书著作为娱,兴致古澹,悠然于物外,那是何等的一种舍取。

    傍晚,站立在苏州之冠穹窿山的望湖园,看飞檐翘角,亭势翼然。极目环顾,四周景色一览无余,俯瞰东北方,灵岩山、天平山和吴中全貌呈现眼底,西南远眺,夕阳的余辉照映着湖面,金光璀璨,妙趣横生。只见白帆点点,太湖大桥点缀其中,与东山西山连绵而成风景,远处七十二峰星星点点,浮现水面。相约来到天平山,斑斓的秋菊与满山的红叶交相辉映,共同演绎出一卷绝美的“秋色图”。站在山顶,木渎古镇的全貌呈现眼前,远处的红日挂在天际,照耀着这座文化名山。一棵棵高大的三角枫,在霞光的反射下,发出了绚丽的光芒。抵达桂花之乡的光福,带给我的是“梦一般的优雅,梦也似的恬静”。想起白居易吟赞光福的诗:“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年应遂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此生。”抑或与朋友结伴登临花山,攀高缥缈峰,感受山的幽静,水的清澈。尽情领略吴中山色的独特魅力。

    吴中太湖的山水,因为季节的不同,变换着不同的景致,而我,对此地的景色仍是百看不厌。春天,我细细品味着享受着她的美景;夏天,我投入太湖的怀抱,感受着流水的清冽;秋天,我品尝着东山富饶的果实;冬天,我感受着寒霜白雪下的西山。喜欢,这瑰丽的太湖风景。喜欢,这季季富饶的东山西山。

    吴中太湖山水,如梦幻般时时呈现在眼前。左边是山,如沉稳的诗。右边是水,似灵动的画。这,便是我梦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