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喜来登电话号码:频频遭遇百姓“反正不信”,官员怎么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02:58
频频遭遇百姓“反正不信”,官员怎么办
2011年08月01日 09:05:2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湖南省贫困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被曝斥资250万拍摄电影,多名官员饰演角色。对此,通道县有关官员回应称:官员“触电”并非公款“作秀”,县财政出资拍摄电影是为“推动当地红色旅游发展”,出演角色的副县长杨少波更一脸“委屈”,声称“为了节约经费才同意免费出演”。(7月31日《新京报》)
这种批评方与解释方“鸡同鸭讲、各说各话”的现象,最近频频上演。一方面,批评方用一种逻辑,谴责掌权者或者有钱者冲撞社会规则;另一方面,解释方用另一套逻辑,给出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理由,却怎么也无法被接受。你给他讲公权伦理,他给你讲官员委屈;你给他讲奢侈浪费,他给你讲艰苦朴素;你给他讲骄横傲慢,他给你讲迫不得已……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成为大家最近恶搞“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理由。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县长演戏事件中“批评——解释”的分野,多数情况下,不是越来越靠近,通过磨合形成共识,而是犹如南辕北辙,各走各路。在体察到如此舆论困境之后,我们必须从制度上探索:当官员的解释遭遇“反正不信”之后,该怎么办?是听信先关官员的说法,就此对坊间质疑“别过头去”,不理不睬,还是应该在制度上有所安排,上级监督部门“必须”主动介入,给出权威信息作出“裁决”?毕竟,老是任由热情的“质疑监督”被漠视无情地浇灭,民众的信任感只会累积不会消减。
贫困县这个斥资250万、官员上场饰演角色的行为,到底是“公款作秀”还是“高尚地推动红色旅游”,没有理由不裁决清楚。不裁决清楚,就会遗留一堆“口水地”,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周前,南京准备用二亿元人民币统一房顶颜色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政府出面解释说是媒体误读,到底怎么个“误读”法,不清不楚;一周后又有媒体报道“天价路牌”,南京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路牌逐步规范统一,平均一块路牌花费3000元左右,总耗资上亿元,对于如此高档的路牌造价引起市民热议(7月31日中国新闻网)。到底3000元一块高不高,有没有公开招标最大程度压缩成本?如果这些基本事实不“裁决”清楚,老百姓如何能坦然接受,相信这“一定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人民币服务”呢?
有人说,当今诚信成为奢侈品。当此之时,尤其需要各级官员像珍惜宝贝一样珍惜社会诚信;遗憾的是,近期发生的很多事例表明,不少官员对于老百姓“信不信”的问题并不在意,他们眼里常常只有“自己的位子帽子能不能保住”,“质疑的烈火不要烧自己的身”,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信口开河、胡说八道,明明自己做错了,也“浑身都是嘴”地掰扯出一大堆“委屈高尚”之类的借口,徒增笑柄。
留心的人会发现,现在每天网络上总是能看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好多事情的演进,没有建立在事实、真相、透明、公义的逻辑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为了面子左遮右掩、当事者随口狡辩、“有关部门”冷眼旁观的错误逻辑之上。科学的行政机制,应该是在出现类似公共质疑的时候,有相关部门的主动“卡位”,调查、解释、纠正……唯有如此,才能减少一些“反正不信”对于社会公共领域的道义冲刷。(毕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