鍗化镉玻璃:官员频频自杀源于抑郁症困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7:36

 

官员频频自杀源于抑郁症困扰?
羊城晚报记者尹安学
    他们有光鲜的身份、体面的职业,但他们还是纵身一跳,扔下妻儿老小,甩开功名追求,进入另一个世界。
    对于一个人口超13亿的中国大陆来讲,每年自杀人群中,政府官员肯定不占多数,但无疑最受关注——人们难以理解,拥有“位高权重”、“生活好福利高”的官员们,为何会走上绝路呢?
    他们为何寻死?是病魔缠身、压力徒增,还是违法乱纪后的惶恐解脱?纵身一跳后的是阴阳两隔,当事人的想法或许永远成迷,人们只能从蛛丝马迹中探寻真相。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说,他不相信官员自杀的原因都是“压力大”、“抑郁症困扰”,他认为一些官员表面风光,内心有无人知晓的秘密、苦恼。

【】官员自杀频发惹人关注
    4月28日中午2时30分,河南洛阳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张广生爬上自家房顶,从18楼纵身坠楼死亡。官方调查透露,张广生经常失眠,近期情况加重并呈现抑郁症状。他长期超负荷工作,自感工作压力过大。今年初,张广生感觉身体不适请假休息,领导劝他休养一段时间,但张广生坚持每天工作半天、针灸治疗半天。据洛阳市公安局初步推断,张广生坠楼与精神抑郁有关。
    一天后的29日下午3时许,距离洛阳800多公里外的江苏常州,常州市编办主任许明新所住小区11楼跳下,当场死亡。警方通报称,在现场发现了死者遗书:“本人患有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后伴有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人经常无力,身体长年很难受,我不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养育之恩,来世报答你们……”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4月12日下午15时51分,36岁的县委保密机要局副局长关可平在行政中心大楼十楼西侧坠楼,当场身亡。4月16日,经县公安局侦查和南昌大学一附院提供的病历证实,关可平因患抑郁症而跳楼身亡。据透露,事发当天上午,关可平被上级领导找去谈话,拟将其调任某乡镇副书记。
    北京市卫生局官员曾透露,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官员自杀数量很少,但近年来官员自杀频发,惹人关注。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我国共发生13起官员非正常死亡,仅当年12月,就有6名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多数官员属于自杀。
    自杀的官员中,涉及党委政府、教育、税务、金融等多个领域,从科级到省部级,各个级别官员均有,其中科级、县处级自杀官员占多数。厅局级官员方面,7年前江西省上饶市委书记余小平在家中自缢、去年莆田市市长张国胜从市政府办公楼跳楼备受关注,其中余小平生前是江西省最年轻的市委书记,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自杀的地级市委书记。
    省部级官员自杀的有原山西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王通智、原天津市政协主席宋平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李福祥等。
    惹人注意的是,有关方面介绍官员自杀原因时,大多说是“压力大”、“抑郁症困扰”。

【】官员心理压力大难以倾诉
    在普通人看来,公务员衣食无忧,机关官员更是位高权重,他们有更多资源、关系解决普通老百姓难以解决的压力、难题。
    5月3日,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发布的《2010年广东省公众幸福指数年度报告》显示,从职业来看,公务员幸福指数最高。
    人们好奇,官员为何要自杀?
    中山大学吴志雄教授是中纪委首批特聘研究员,他分析广东近年来几起官员自杀案例发现,这几位官员自杀并不是因为腐败被查,而是工作压力太大。
    “我以前在机关工作,后来转到大学教书,我感觉,在大学当老师比当公务员舒服。”吴志雄说,在普通人看来,公务员是铁饭碗,工资和福利待遇都很好,但现在的公务员只能吃“皇粮”,不能吃“杂粮”。多少工资是定好的,再去捞外快,就会犯错误;而且公务员上升渠道单一,只有当官一条路,年龄越大,越升不上去,而其他同事升上去了,会很不平衡,压力很大。毕竟,公务员系统超过80%是非领导职位。
    “公务员系统同事关系比较微妙,自己压力大,或者有抑郁症,很难找到倾诉对象。”吴志雄说,常常同事就是自己潜在竞争对手,一般人都不会告诉同事自己的压力、难处、痛苦,患病了也不可能告诉同事。有些领导要树立在下属中的硬汉形象,自己的苦恼也不愿意向下属说。
    “那告诉谁呢?”吴志雄说,官员在家是顶梁柱,自己有委屈,有压力,也不好意思说。没有要好的朋友,他们就无处倾诉,抑郁成病。
    吴志雄特别提到,2010年2月自杀的茂名市检察院检察长刘先进,头一天还参加儿子婚礼,次日就坠楼身亡。省检察院认为他是名优秀的检察长,自杀原因是患上了抑郁症,死前一段时间一直靠吃安眠药入睡。 
   多位专家分析官员自杀现象时,大多提到官员压力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领导模式、思维方式需要更新,官员面临巨大的晋升压力。国内日益完善的问责机制,让官员的心理压力大增。   
  “有些突发事件发生后,部分主要官员对危机处理缺乏经验,使自身同时陷入能力和心理的双重危机,不但要手忙脚乱地处理善后事宜,还要承受来自上级和社会的压力,这也可能成为官员自杀的原因。”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成言教授如此分析。
    李毅中在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时,曾对媒体坦陈心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这正吻合时下多数官员的心态:心理压力太大。
    北京是较早关注官员群体心理健康的地区之一。2005年5月,北京市相关机构对200多名中年官员进行了一项定向精神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近50%的人存在不健康倾向。2005年6月,安徽省黄山市委党校对100多位官员进行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发现官员普遍有较大“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和“心理疲劳”,以及“浮躁”和“压抑”心理,“焦虑”和“忧郁”等情绪。

【】自杀或与腐败被查关系很大    
    “官员一自杀,要么解释说工作压力大,要么说患有抑郁症,老这么说,百姓会有怀疑。”国家行政学院公共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认为,对官员的自杀,官方的调查对某个个案来讲,可能是真实的,但说绝大多数官员都是因为压力大、患病致死,百姓会有很大疑问。
    “相比老百姓面临的压力,官员位高权重,应该有更多的方式去缓解压力。”竹立家说,比如同样患抑郁症,普通群众可能会没钱看病,但官员有公费医疗,有各种福利保障;比如工作压力,普通百姓有下岗、降薪的危险,但公务员“旱涝保收”,自己不犯错误,铁饭碗丢不掉,工资不会少。
    有专家分析认为,官员掌握着一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由于我国缺乏完善和健全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回避制度等防止利益冲突的机制,在社会资源分配过程中,官员面临众多的诱惑,“寻租交易”使官员成为腐败“高危人群”,在众多诱惑和高压的反腐态势之间,官员的心态常常处在心理矛盾和失衡之中,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
    实际上,多位官员自杀后,媒体记者到当地调查时,群众就反映,此人可能涉嫌腐败被调查,然后畏罪自杀。不少网民也没有“口下留情”,直言他们是“畏罪自杀”,有些网友甚至一听说官员自杀,就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其死肯定与腐败有关。对这种说法,官方常常不予以回应。
    “一个官员死了,一死了之,怎么进一步追究家人、亲友等责任?没法追!”竹立家说,将官员自杀与此人腐败被调查,这两者联系起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联想,但无法考证,因为主要线索断了,而且人死了,从法律上来讲,所有责任都免除了。
     对某些官员畏罪自杀情况,有关专家相继提到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自杀案例:2009年4月,卢武铉家人被指涉嫌受贿,4月30日,卢武铉本人首次被韩国检方传唤,5月23日即自杀。几个小时后,韩国检方即终结对卢武铉案的调查。
    有专家还认为,有些官员相互之间形成牢固的利益联盟,大官保小官,小官保老板,盘根错节。当这个利益链中某个官员出了问题,眼看会“全军覆灭”,有人就会丢卒保车,牺牲“小我”。   
  8年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助理处长张之琛跳楼自杀,很多媒体从临床心理学方面解释了原因。同样是官员自杀,为什么关注点不一样?
    专家分析,香港对官员行为的制度安排更为严密,官员的腐败机会很少;此外,香港官员的收入较高,腐败欲望较低。在此背景下,官员自杀更多的是因为个人问题。而在内地,腐败没有完全遏制住,不少官员自杀就是因为腐败,这让公众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用制度保护官员的心理健康
    官员是社会公共资源的掌管者和支配者,对社会发展负有特殊责任,其自杀不同于普通人。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官员的心理危机,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执政能力建设的政治问题。
    如何防范官员自杀?
    竹立家认为,应该让权力的运作更加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作,阴暗面少了,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
    “官员的心理要健康,前提是要有一个人人清廉的政治环境,让官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用制度保护官员的心理健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在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方面强调52个“不准”,并在实施与监督方面有具体措施,使官员廉洁从政更多了一些制度保障。如果官员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官员自杀的情况自然会逐步减少。
    “健康的心理来自于包容、开放的心态,这种心态与社会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胡仙芝认为,“官员作为执掌公共权力的特殊主体,应该还权力以公共性、开放性,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执掌权力主体的心理也变得更加‘阳光’一些。”
    吴志雄说,一些官员看起来很风光,自杀毫无征兆,其实他们掩盖了内心的痛苦。“官员出现工作和心理压力,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人,多找家人、亲朋好友倾诉,以此缓解自身压力。”  
    《人民论坛》杂志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心理压抑。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竹立家认为,应该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的公开性、透明性、科学性之余,加强官员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能够释放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目前,欧美国家的政府机关都设有专职的心理医生,随时接受公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吴志雄认为,任何官员都是人,都有喜乐哀乐,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