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路隧道浦东到s20:人民网—泾县宣纸:不堪承受假冒之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05:07
泾县宣纸:不堪承受假冒之祸本刊记者 陶建群

  安徽泾县一年有400吨的假冒伪劣宣纸流向市场,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出口到了国外。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假冒宣纸呢?主要是利益的驱使。生产一张真正的宣纸,要经过100多道工序,并且选料和生产工艺也都极其复杂、考究,一些小厂根本做不到这一点。如果再不加以规范,国宝宣纸如何传承将成为新的问题了
  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中的珍品,自古产于安徽泾县,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造纸工艺,其产品的质量和用途独步古今造纸行业。近年来,由于假冒宣纸现象比较严重,使千年国宝失去往日的风采。为了解真实情况,日前,记者专程到泾县进行了采访。
    千年国宝出身唐代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山水之胜,不逊江南。境内分布着黄山、九华山两大山系的余脉,处处峰峦叠翠,松竹蓊郁,四时山花,簇拥如锦。
  “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佳境千万曲,客行无歇时。”唐代诗人李白的这首歌咏泾川的诗篇,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无穷的诗情画意。而国宝宣纸也是产于这里。
    据了解,宣纸是根据东汉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造纸术发展演变而来的。
    有史料表明,东晋时产生了藤纸,隋代又大量地制造了楮皮纸,唐代出现了宣纸。
  “宣纸”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著名学者张彦远所著的《历代名画记》一书中。“好事者宜墨宣纸百幅,用法腊之,以备摹写……”这是最直接对宣纸定名的文章。据《旧唐书》载,公元743年,陕西太守韦坚组织向朝廷进贡时,各都贡品中就有“宣城郡船载……纸、笔、黄连等物”的记载。《新唐书·地理志》和《唐云典》上也记载着“宣州贡纸、笔”等文字,可见该地所产纸笔在当时已享誉全国,因唐代的泾县、宣城、南陵、宁国、旌德和太平等地均属宣州管辖,据《宣州府志》记载,宣纸制作主要集中在泾县一带,由此推断,宣纸之名的产生与当时所管辖的州府息息相关。
  泾县宣纸产生后,经历了由少到多,由衰而盛,盛衰交替的历程。
    到了宋代,由于文化传播媒介的发展,宣纸需求大增,宣州各地产纸也供不应求了。宋末元初,有个曹姓人迁至泾县西乡小岭一带,以制造宣纸为主,逐渐发展成宣纸工业中的佼佼者,并且曾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
  元代建立后,南北统一,经济文化有所发展,尤其是以倪云林、黄子文等山水画派冲破宫廷画法的桎梏,提倡山水写意和泼墨豪放的技法,宣纸为此画法提供了广阔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因此宣纸因助益画家们独特表现手法和技巧而被重视起来,这大大刺激了宣纸业的发展,加上宣纸制造工艺的日趋成熟,宣纸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
  可惜好景不长,清咸丰同治年间,清军与太平军在泾县一带辗转争战10余年,纸槽大部分被毁,原料基地荒芜。同治后宣纸业复苏。抗战爆发后,大部分国土沦陷,交通阻隔,宣纸销路也因此受到阻碍,生产也因此一落千丈,至泾县解放前夕,宣纸只剩下5帘槽在苟延残喘,解放时全部停业。
    新中国建立后,政府积极扶持,在泾县城东乌溪建立了新时期第一家宣纸生产厂家,使宣纸业得到复苏并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厂家也由开始的联营到公私合营,而后到国营,1966年被命名为“安徽省泾县宣纸厂”,此后它一直是全国最大的宣纸厂,一度垄断了宣纸的生产经营,曾保持了30余年的独家经营史。而今,这家真正生产宣纸的国有企业却面临种种困境,市场上的假冒宣纸,让企业举步维艰。
  国宝不能毁于假冒
    泾县宣纸厂厂办秘书黄飞松告诉记者,泾县一年有400吨的假冒伪劣宣纸流向市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假冒宣纸呢?黄秘书说,主要是利益的驱使。生产一张真正的宣纸,需要100多道工序,而且原料里还要加檀皮、燎草等,全部是用手工操作,成本比较大。一些小厂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为了解这方面情况,记者特意在泾县县城转了转,发现不大的县城竟有几十家专卖宣纸的门市部。
  “这个纸很便宜的,我们卖36元一刀。”店主热情地向记者介绍。
  “纸张里有没有檀皮、燎草?”记者问。
   “这样的价格卖给你,就不用讲皮不皮、草不草的。”
  据黄秘书介绍,宣纸是中国的一种高级毛笔书画用纸,是加入檀皮和燎草原料手工制作的,具有质地绵韧,墨韵清晰、纹理纯净的特点,受到了画家、书法家的喜爱。宣纸因其百折不损、不蛀不腐而被誉为“千年寿纸”,是中国的国宝。真正的宣纸每刀价格在230元以上。那么为什么这里许多门市部出售的“宣纸”却很便宜呢?
  “我跟你讲实话,现在有些纸都是混合浆,基本上都是现代化的纸。”店主说。
  据了解,泾县只有一家国有宣纸厂,生产的“红星”牌宣纸享誉全国。但在一些门市部,记者看到,叫这个“星”,那个“星”的宣纸很多,商标也和“红星”相仿。
  黄秘书告诉记者,“有很多小厂也搞这星那星的,目的是为了混淆是非,让人难辩真伪。他们随便刻一个章,印上几个红星,假冒红星牌,如果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
  他还告诉记者,在泾县,生产宣纸、书画纸的厂家大大小小有数百家,其中,在丁家桥镇就有一二百家。除了几家正规的宣纸厂生产宣纸以外,其他的都是个体作坊式的生产,一家一户,连厨房里都能生产宣纸。据介绍,正规的宣纸厂生产宣纸要经过100多道工序,并且选料和生产工艺也都极其复杂、考究。那些个体作坊又是怎么生产的呢?
  丁家桥镇是泾县生产宣纸最多的一个镇,位于泾县县城西南10公里处,在离丁家桥镇只有几里路的地方,记者到了一家小宣纸厂看了看。
  “你们生产的纸里有没有燎草?”记者问这家小厂的工人。
  “不加燎草,主要加皮,草处理起来比檀皮还麻烦,那有几十道工序,一般小厂还不加檀皮呢!”
  据这位工人介绍,他厂生产“宣纸”所用的原料是从河南低价买来的龙须草桨板,在水中打碎,用制造宣纸的手工方法重新捞取、烘干,只要几个工序便制作成了“宣纸”。就在记者向工人了解情况时,老板出现了,听说我们要买纸,他非常热情。
  这位名叫姚宏的作坊主告诉我们,他从1997年开始生产宣纸,年产量一万多刀。他的厂在丁家桥镇算大的,在周坑一带还有不少规模更小的私人作坊也生产宣纸。记者又前往周坑。这里果然有五六家小作坊。听说有人要买宣纸,一位名叫曹和平的年轻人热心地把我们领到了他家。
  在曹家,记者看见一个大池子里泡了许多纸浆板,几个工人在那里忙乎着。在他们所用的原料中根本就没有生产宣纸所必备的檀皮和燎草,但他们生产的书画纸却以宣纸的名义向外销售。
  宣纸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生产着,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大小作坊都没有生产许可证,可他们的生产并没有因此受到限制。
  宣纸生产已经成了泾县的经济支柱,丁家桥镇每年三分之一以上的税收是靠生产宣纸完成的。也正因为这样,一些管理部门对生产假冒伪劣宣纸的行为也就听之任之,不加约束了。据了解,每年从安徽泾县流出的假冒伪劣宣纸有400吨,有的甚至飘洋过海,出口到了国外。
  丁家桥镇的小岭是宣纸生产的发源地,也是“宣纸世家”曹氏家族的聚居地,今天的小岭宣纸厂就是由曹氏后代创建的。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时候,这个厂还红红火火,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丁家桥镇个体宣纸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小岭厂生产每况愈下,现在这个厂已暂时停止了生产。泾县宣纸厂邢厂长对记者说,现在小厂生产的低质产品、假冒产品,对老企业、大厂应该说冲击非常大。如果再不进一步规范,国宝宣纸如何传承将成为新的问题了。
  谈到伪劣宣纸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厂办秘书黄飞松感触很深。他说:“现在伪冒“红星”牌宣纸充斥日本市场后,造成我们的纸销量大幅下降,特别是价格,原来是90多美元一刀,现在是30多美元一刀。”
  他说,假冒伪劣宣纸不光给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对国宝宣纸的声誉也是一个损害。
  这个损害比较严重,特别是对中国产品、中国形象的冲击比较大。日本人说中国产品质量不好,价格低廉,日本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任度降低。他们认为“红星”宣纸就这样,其实他们没有用到真正的“红星”宣纸。
  目前,国内外的假冒伪劣宣纸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安徽的泾县。作为泾县执法管理机关的是如何管理泾县宣纸制造业的呢?
  泾县工商局有关领导说:我们工商部门是垂直管理的,一个是尊重地方政府领导不变,第二是发展私营经济不变。我们不能因为打假而打乱了县委县政府的部署。
  假冒伪劣宣纸虽然给泾县带来了一些眼前的利益,但最终只能使泾县宣纸自毁品牌。安徽泾县生产宣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不愿看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让宣纸这一千年国宝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