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门换锁芯步骤组图:《抗敌报》与泾县宣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6:47:27

《抗敌报》与泾县宣纸


抗日战争时期,泾县宣纸和新四军出版的《抗敌报》像一对患难之交,巧缘相联,互帮互依,留下了一段佳话。

泾县宣纸,是我国珍贵的“文房四宝”之一,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产品纹理美观,质地柔韧,耐腐耐蛀,经久不变,被誉为“纸中之王”,世界少见。抗战爆发后,泾县宣纸生产遭到严重冲击,加上封建专制的沉重压迫与许多造纸工人生活的痛苦,被称之为“棚花子”的造纸工人,纷纷改行流离。

新四军军部(设在泾县云岭)成立后,为更好地扩大抗日力量和反对内战的宣传,就积极筹办新四军军报——《抗敌报》。《抗敌报》从1938年创刊起,至1941年1月告别号止,共出版发行221期。每期的主要内容有: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主要战斗详情;延安党中央有关全面抗战路线的方针政策;新四军军首长的重要报告和文章;新四军指战员的战斗、学习和生活动态;有关对敌工作和民众运动工作的经验介绍以及木刻画、插图、诗歌等等。由于《抗敌报》宣传宗旨明确,内容丰富,编排新颖,铅字印刷清晰,因此深受广大军民的喜爱,发行数量每期达到几百份,是抗战时期华中敌后颇有影响的一份报纸。

1939年2月,周恩来到新四军军部视察工作,应邀欣然为《抗敌报》头题字,编委会在周恩来题字鼓舞下,把报纸越办越好。但是,新四军政治部在办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曲折和困难。最主要是买纸难,一度只能用黄土纸印刷,又厚又粗,很不美观。后来由于日军和国民党管辖区的层层封锁,连黄土纸也难以买到,因此开始在本地区寻找造纸资源。政治部民运工作队了解到小岭坑是盛产宣纸之乡,小岭与云岭相隔只有三十华里。军部决定拨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宣纸主要原料青檀树的种植,为保证宣纸生产中另一种原料烧碱的来源,也尽快在茂林镇上办起一个制碱合作社。新四军在小岭坑曹家师傅的帮助下,兴办起两个宣纸合作社,并开始召集流散造纸工人回乡生产,对主要技术工人给予优厚待遇。很多在外地的造纸工人得到消息后,十分欣喜,纷纷返回故里,重操旧业。

由于是针对《抗敌报》的用纸,这时生产的宣纸,在纸幅宽窄、纸张厚薄等方面,主要是适合印书印报需要,同时在尽可能情况下,做到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不久,泾县小岭宣纸生产又出现由衰转兴的喜人景象,从此,《抗敌报》印刷用纸的困难彻底得到了解决。

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用宣纸印刷的《抗敌报》,在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等处都能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