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资质:当以凌迟千次的“零时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5:57:54

在安徽毫州蒙城县一个新建的小区内,不少住户已经拿到新房的钥匙准备装修。但是这一装修让业主发现了大问题。其间,一名工人发现房顶楼板高低不平,便用铁铲将房顶铲平,结果发现房顶石料大片脱落。而承建方负责人则辩称“工程施工期间,负责13栋103室的工人因为疲劳施工,在浇注楼板时,忘记加水泥了。”CCTV新闻频道《共同关注》

      这幕言辞,令人惊谔。这样的理由,我估计只有在这个神奇的国度里才能听的到。可惜的是我们听不到所谓“忘记加水泥”施工人员辩解之声。如此的事故最后承接的不是施工工人就是没有编制的零时工,我就想不明白,如果的工人和零时工怎么胆子有这么大,多大的娄子都赶捅啊?南京的换乘大厅,一场雨,就将其花团锦簇的画皮剥去,露出了“豆腐渣”的本相。纸包不住火,画皮也一样包不住“豆腐渣”。杭州的大桥垮塌,黑龙江的高楼坍塌,文昌市的竣工不久的公路,车轮压过就是千孔百疮,江河堤坝筑就未有多时,几个浪头就让其瘫软如泥……“豆腐渣工程”屡屡不鲜,而安徽毫州蒙城县的不同之处,竟然是忘记了加水泥,该死的都是一群“零时工”和“施工人员”,没有一件事情能和管理者挂上钩,这属于中国的特色还是属于国人的悲哀?

      要想杜绝问题工程,让偷工减料者无法蒙混过关,还得靠我们自己的制度建设。在执行好现有的工程施工、监理、验收等制度的基础上,不妨再增设一道“极端天气关”,即在验收环节,或模拟极端天气状况对工程进行检测,或等待工程经历过真正的极端天气,安然无恙后再最终签发合格证。譬如验收地铁站、高铁站,我们就可用消防车局部洒水,人造大雨倾盆的景象,以检验它们漏不漏雨。

     更让人揪心的是,面对这些忘记加水泥的建筑,真不知那些看似周密的监管机制有何信用可言?工程是要验收的,那么“豆腐渣”化的安徽毫州蒙城县小区谁在验收,谁签的字,又是怎么通过验收的?可以肯定的是,之所以有“豆腐渣工程”是因为有“豆腐渣验收”,而两者的根子,都在制度成了“豆腐渣”,人成了“豆腐渣”。制度成了“豆腐渣”,人成了“豆腐渣”,什么都会变成“豆腐渣”。“豆腐渣”酿出了太多灾祸,教训几多沉痛,能不痛定思痛?南京南站的“豆腐渣”,必须追根究底查个水落石出,心须严厉追责,惩处责任人。公众瞪大了眼睛,在等着答案。

      公共工程、民心工程变成粗制滥造的“豆腐渣工程”,这无疑让人痛心。但更让人痛心和难以接受的是,公共工程、民心工程的质量问题暴露后,却无人为之担责。如此咄咄怪事,折射出了公共工程、民心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公地悲剧”——每个人对阻止事态的继续恶化都感到无能为力。相反,如果是一处有具体产权归属的建筑工程被发现是“豆腐渣”,只怕施工单位与质量验收部门早已被业主诉上法庭了。但对于一项属于公共产权的公共工程,该由谁来追究和问责其质量问题呢?从理论上来说,当地政府部门应代行业主职权,有责任对公共工程、民心工程的质量问题提起问责。然而众所周知,公共管理部门通常既是公共工程的投资者,又是工程质量验收的鉴定方,一个人既当原告又当被告,何异于自己抽自己嘴巴?

      说到底,当我们质问“豆腐渣”公共工程、民心工程何以质量问题暴露后又无人问责时,答案只有一个:对于工程的质量监管,真正的业主——民众往往不在场,他们对政府的工程招标、工程验收过程缺乏监督权与话语权,对在工程质量监管上的失职缺乏责任追究权,这种权利缺失,又反过来影响到管理部门对工程质量的监督与问责的自觉性。于是,在一座“豆腐渣工程”面前,公共部门并不愿意出来彻底追究、问责。对此,梁启超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那就是不但要开民智,而且要开官智。官者管也,管理者是这样的情况,公共工程、民心工程的前途岂能不令人担忧?在许多事情上,有些责任者不是真糊涂真不智,装糊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