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神曹仁超:以武演道是武当的灵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12:05:06
以武演道是武当的灵魂作者:寒山飞虹  点击次数:22       纵观今日武当拳功理功法的研究,大致走向远未能完全脱出所谓“内家四大楷”之框架,形意远追六合古谱,大成脱胎而立;太极走出家门,愈演愈繁;八卦老树新华,多有点缀;通背未溯宗本,独步武林;一套“太乙五行”压轴,“松溪”独秘,“自然”有继,“三丰”弘阐,“铁松”高倨,“太乙”藏隐……。武当武术已走出了国门,某些热心之士,又组织了中国武当拳国际交流大会,做表演、论级别、搞散打、争擂主,武林南尊之帜,欲树高张,打破玄门,冲开虚缈,脱离寂寞,改革之胆识,争创武当经济发展的良苦用心,着令吾辈饮叹。但是,如欲中华传统道家文化的演变,最终使得今日之“武当”高手们颇似阿里、泰森之流一样的走向角斗场,搏争什么“拳王”而面对世人。如此的改革,应该说,确能让武当的经济增添光彩,功利有获。然而,请大家不要忘记,如今已是21世纪,中华传统武术的功能和作用,在高科技时代的定位思考,绝不可过于浅薄和庸俗,今天的武当武术,首先是文化,而不可能回归旧日的“武林残梦”。文化是需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间的积累。厚重的中华传统道家文化有几千年,其内涵之丰富,也是世界公认的。更何况,三丰祖师当年并非是用刀剑争强而名震天下,争得武当紫霄今日之隆昌圣地的,祖师的演拳主旨也只是“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正所谓:
  百代豪雄论短长,刀兵铁马几兴亡?
  杳冥醉眼丹头笑,虎战龙飞是故乡。
  少林武当,一外一内,一刚一柔,绝不同于民间武术,离开了释道宗本,也就背离了传统,对其研究评价,境意缘品,也就难免流落于俗浅卑下。少林功夫,拳禅合一,武当拳法,以武演道。究其内玄哲秘,终不离古代先贤大德探索宇宙,证悟人生,养生延年,追求脱解的根本。
  古来求仙得道,或而帝王将相,或而侠士学者,几人入得门来?几人遂了心愿?然而,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又离不开这一部分的内容,中华本土宗教的道教,自古以来,就不曾离开过长生脱解之道的研究探索和实践。
  现如今,尽管国人们已然变得现实起来,就连一些释道之士,也不比从前那般的斯文和迂腐。但是,古来道者,可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悟道之士,经过心路的历炼,神形俱妙,证真慧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靠完全的物欲去活着……“还虚了道”的意境,可使人进入另一个玄妙的天地,唯得道者多有叹赏和感受。
  武当拳法一混元,妙俱形神演化玄。
  卅六龙虎争战罢,祖师还我大团圆。
  说来可笑,武当内家之说,时至今日,多数的武当门人掌子,也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家”,能解其中三昧的毕竟还是少了一些。
  观乎现如今的太极世界,“廿四式”、“四十八式”、“五十六式”、“一○八式”等的编创,陈杨吴武孙,赵堡“武当”,各有心得的宗流演变,恕笔者直言,俱都难能真正代表三丰祖师“以武演道”的寓意玄机。如今的武林可称之为“前辈高人”的,大多已是驾鹤逝者,所谓的后学之辈,尽管握有什么“秘笈古谱”,似乎“画蛇添足”居多,“发扬光大”少见。武当的门派论争,今后单靠几路拳架的表演,大概是很难理论得清楚的。更何况,武当又早有“言祖不言师”的戒约。说到戒约法诀,武当还有一条揭示承传隐秘的戒约说法,“师傅传法,祖师传功……”。
  武当武学的承传,历来讲究资质、慧根和法缘之不同,先后天之差别,修学之要,各按境意缘品之不同,渐顿有别,法功术相异,学有所长,各有所得,尤以入门最难。入门讲求法侣财地,诚敬精恒,还要具备天人合一、时、境、缘之道法自然的偶合。未有偶合,就是师徒也是有缘无份,徒然行功,难窥堂奥。“时”是时机。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月有阴晴圆缺,日有子午卯酉。“境”是指求学之士的追求意境和品味。“缘”是指无心所遇的妙玄。正所谓时可择,境可修,唯其缘难觅也。也即通常书中所载,“求道者,云游四海,或奇遇法缘,或有异人相授”云云。
  应该说,武当内家的修为,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秘不揭,藏头露尾,有时真令人痴疑迷妄的一种修学功夫。笔者自感修学有限,但是法缘偏得,祖师垂顾,有一些悟感的心得,很想为武当的真正弘扬光大直叙一二。通俗地讲,武当内容的修为,自有内家的讲究规律,所谓的“内”,首先要有内在的感觉,内在真元之气的灵通变化,这种灵感仅靠盘架打拳难以获得。古来道非学而知之,必要凭借人的形神悟感去寻觅。“太极”、“八卦”、“形意”、“通背”,作为内家“四大楷”,如同学习书法,楷书只是书道的基础,摹临的功夫再高,也难以产生灵变自如的大家神品。仅就一般性的太极拳修习而言,形似易,神似难,灵变更难。所谓“太极十年不出门”,意即学太极者,从形似到神悟,需要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呵!不相信,你就在太极堆里找一找,八卦圈内访一访,形意门中问一问,通背谱上查一查,便会有个概率性的了解。而武当的功夫修为既然讲究“以武演道”,也就应在功夫的修学过程中,必要以道为本,参道为上,武在其中,方能领略内里的玄奥。有缘入门的修学之士,首先要探究“师傅传法,祖师传功”的诀要法理,然后悟感“炼形”“演拳”、“里外同行”、“感而遂通”的妙奇境遇,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体会武当大乘之法的修学,与众不同的境意缘品。
  归结起来,武当内家的入门,大致未超出站桩、炼形、内丹、祀请四大法门。具体的讲,站桩、炼形皆属渐悟之法,但较之武当内家“四大楷”的摹临阶次,还属上乘法品。时下“大成拳学”颇令世人刮目,然而,“大成”之学还不能完全代表武当内家修习入门的站桩法门,有《武当太乙三十六演真图》的修学功夫,颇具代表性。“三清圣境,老君炼丹,大圣显法,哪叱闹海,钟馗打鬼,财神开运,药王圣手,真武荡魔,真人划玄”……武当桩功,讲究证真演化,祖师传功,必须从桩功中演真出来,内里玄妙自然会知。所谓站桩,开桩游桩层次递进,另有一番天地,演真出的武子繁简不一,肖形肖像,规律典范。
  至于“炼形”之说,“形意”门里有“十大真形”,武当太乙门有《武当太乙七十二炼形》的修学功夫,更能体现武当的“百灵玄化出真我”的光妙,“鹤行蛙跳,鸡立豹攀,龙游凤舞,猿灵蛇缠,虎搏狮滚……”武当炼形一说,讲究导引纳气,循经走脉,拽筋拔骨,衡平五行,化合阴阳。“通背”的功夫,在律形的修习之中,就是“猿灵”的演化而已,所谓“百灵玄化出真我”,“百灵”求人道,人求仙道,百灵之中,唯猿类颇与人类相接近,故尔有“灵猿”一说。《武当太乙七十二炼形》可集纳百灵之术,而愈演愈神,维妙维肖。但笔者的切身体会,武当律形的修学,切不可过于迷恋其“形术”之修为,道家的宗本,乃是神形俱妙,追求脱解。因此,炼形之法门,也当列入渐悟之道。
  内丹、祀请,乃属武当内家的顿悟法门。内丹修习,古来旁门颇多,神秘异常。近年来,许多有志于道家内丹学研究的智者和实践者,揭示了其中许多规律性的修习法要。第一,人身之中,有上中下三个丹田。第二,“人乃小天地,道法一混元,无极证真我,冲虚入太玄”。第三,丹、药、火,先后天,捧在手,揉成圆,上中下,串一串,神与形,妙可言……。
  内丹的修习,可有上中下三品之别,因人而异。应该说,所谓武当内家拳架的演化,就是内丹修习过程中的一种“内华外显”现象。武当内家的修学,一般先从培元筑基做起,择法侣财地,守诚敬精恒,修先天慧竟,炼后天拙质,“精气神,术功法,混元道,养真娃”。有“武当太乙九学法诀”,可证修其玄妙之境,“敬、净、静;缘,圆,元;倒,盗,道”。说到武当内丹的修学功夫,历来如龙之隐,真宗难觅。笔者于此涉猎较多,经过比较认为,《武当太乙混元内功十式》颇具三丰祖师的大家宗规风范。其功修第一式名曰顺天呈象,功谱有云:“法阴法阳法天地,无相无我有玄机,法于阴阳合自然,太乙久转大丹还。”应该说,《武当太乙混元内功十式》诀谱法理,概括了内丹修学入门的精要,归纳了武当内家的特点,“走圆尚意,内外同修,天人合一”。
  所感时下的“太极名家”们,大多讲求外显的功夫,而不甚熟谙内在的修为。“武术家”毕竟不是“仙学家”,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人们修学的境意缘品。故尔,也不能以此而论之高低,只能仅就武当内家的宗本之道,简叙一二,指示一下那些头脑有些发热的武当爱好者,或业已封了“家”立了“宗”的名师们,切不可把三丰祖师的清誉襟怀太过俗化戏说,让武当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手中衰落、变异、蜕化。
  祀请之法门,理应是道教的专长,中华传统巫文化在民间或道门的体现,就是祀请通灵。道门的“高功”者,如果不具备祀请通灵之道,恐怕也难以称曰“高功”。一般道教祀请,离不开符、禹步、诀指、布阵、筑坛、法器诸般内容。《武当太乙祀请功修法要》有“礼、诀、咒、法、坛、神、灵、师、祖、仙、乐、舞、箫、笔、剑、炉、香、药、经、丹……”。能具备祀请功能的修学之士,在现今道门之中并不多见。然而,以武演道,证真悟道,慧觉了道,不同的阶次功夫,必然要显现出各阶次的功修境遇。武当内家功修,到了一定阶段,人的神形与天地间的运化可达到灵虚之境,了悟仙机,也即武当太乙门功修的培元筑基,神形俱妙,与道合真三个阶段,功修达至上乘,人的神形可随心应物,通天彻地,炼形演拳,已然属于入门初阶的养生培元之功,品玩自娱可也,岂堪因之而误了丹道正修。君不见,大成拳学,修习桩功,追求拳技,芗斋选杰师徒,虽名重一时,然而,其寿算均未能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留下颇多的遗憾。细论起来,太极、八卦、形意、通背各门,其承传修习目的不同,也各有颇多的故事可以叙说,笔者在此就不一一论叙了。总之,武当的“以武演道”,与少林的“拳禅合一”的文化传统,过了几千年,也确当令华夏的吾辈后学应该很好的研究总结和反思。
  武当昔日的辉煌,如欲重演,宗风再现,千万别把“文化”两个字漏掉或阉割,急功近利,终究是成就不了长远大计的。但愿武当的明天会更加伟壮奇绝,无愧祖师的胸怀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