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艺术实验中学地址:拥有五百万辆汽车的北京为何开不起校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7:22:01
   北京是一座拥有500万辆汽车的城市,平均三四个人就拥有一辆汽车。在北京的一些学校所在的区域,每天上下学时分,具体来说是早上6:50—7:30,下午3:30—5:00,开私家车接送孩子的车流常常将学校周围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构成蔚为壮观的景象。在北京最好的中学人大附中附近的中关村大街海淀黄庄至大华路口,送孩子的车队要占满三条机动车道中的两条和非机动车道;在不远的八一中学门前的苏州街,送孩子的车辆占去两条机动车道中的一条和非机动车道。而且学生上下学的时间与上下班的高峰重叠,许多家长不得不提前开车出门先送孩子上学,结果是将交通早高峰的时间又提前了,下午放学时又要提前开车接孩子,将晚高峰的时间也提前了。 

    目前,北京中小学在校学生大约有一百万人,如果按照保守的估计,一半的孩子需要家长接送,有一半的家庭拥有汽车计算,每天为了接送孩子,北京的马路大街上至少要多出50万次的汽车出行,这几乎相当于许多国内大城市的全部小汽车出行量,给交通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每天开车接送孩子成为一项庞大的工程,每个家庭的负担日益沉重,但家长们也只能无奈而日复一日地疲于奔命。

    那么为什么北京的家长们如此热衷于开车接送孩子呢?一些人大代表经过调查发现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首先,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公共交通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都不能让家长放心。其次,北京基础教育中就近上学的比例偏低,很多学校的择校率超过50%,这就意味着很多家庭距离学校很远,有的甚至要穿过整个城区,公共交通又不方便,家长不得不开车接送,而择校的家庭往往也是比较富裕的有车家庭,有的家庭之所以买车,接送孩子是最大的需要。即使有的家庭距离学校较近,甚至步行就可以到达,由于社会流动人口多,环境安全性差,儿童被拐卖的报道和传闻充斥于耳,让家长怎么放心让自己的宝贝孩子独自出门呢。再次,很多家长上班距离较远,自己开车上班,在上班前顺便先送孩子上学,自己也放心。再有,不容否认有攀比心理的影响,有的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都是车接车送,生怕自己的孩子自卑,于是咬着牙也要开车接送孩子。住得远,不安全,过分宠爱,攀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越来越多,而这样的情况越多,交通就更拥堵,骑车走路上学就更不安全,家长也就更不放心,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开设校车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在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出现了校车制度。比如美国,早在19世纪初的马车时代,美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拥有25个座位的四轮马车。后来,美国的校车制度越来越完善,校车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强,还建立了保证校车行驶优先权的各种制度,比如校车停靠时,相邻、相向行驶的车辆必须同时停在20米以外。在田纳西州,校车的优先权甚至高于警车和消防车。校车制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和私车接送相比,校车的交通效率更高。其次,很多国家的学校要求富家子弟也一率乘坐校车,而不是由专车接送,这有助于强调平等的精神。

    但是,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国内城市中小学校开设校车的却并不多,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许多人立刻会想到是缺钱的原因。的确,校车的运营与财力有关,但又非完全由财力决定。特别是今天的北京,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远远超过当年设立校车制度时的美国。事实上,北京一些重点学校、“贵族学校”的财力十分雄厚,不少学校也曾自配校车。比如人大附中就设立了自己的校车,但是总的来说效果不理想,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其原因一是中国学校的学生人数较多,往往数倍甚至十倍于国外的学校,而且学生居住的又十分分散,东南西北四面八方都有,因此校车的数量和线路配备起来就要困难得多。其次,北京的交通法规、交通配套设施中并没有专门针对校车的准备,比如能否就近停车,车站设立等都是问题,如果配备校车较多,连在哪里停车都不知道。第三,现有校车的设立往往是各自为战,车型大小、颜色等五花八门都不统一,学校往往租用一些公共汽车或者社会车辆,这些车辆并不是专门针对孩子设计的,安全性、司机的经验、技术水平、责任心等指标也参差不齐。在发达国家,校车大多是免费的,有的还规定所有学生无论家庭贫富一率乘坐校车。而中国的校车一般是收费的,有的家长未必愿意掏钱让孩子坐安全性和方便性都不够理想的校车,不排除有的富裕家庭可能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和“穷人”的孩子一起坐车。

    “各人自扫门前雪”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写照,直到今天,中国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相当缺乏。有美国的城市规划专家指出,北京的道路交通系统似乎只是为私人小汽车而设计,明显欠缺对公共交通的考虑,而校车这种准公共产品,在这样一种交通环境中当然就步履维艰,比如学校内部和周围的道路微循环基本上就没有考虑校车的需要。再往大了说,近三十年来,中国改革的取向是走市场化道路,几乎任何事情都希望通过市场来解决,甚至连教育、医疗这些准公共产品都搞全面市场化。实践证明,市场化改革在经济领域可以激发巨大的活力,但是在提供公共品服务方面,市场有其先天的局限性。

    俗话说物极必反,中国社会从三十年前事事一大二公,铁板一块,一下子转变为事事个人顾个人,爹死娘嫁人。走到今天的结果,反映在交通上就是人人都开私家车,人人天天骂堵车。五百万辆汽车的北京,却开不起校车的尴尬,凸显了这座城市在公共品提供和公共精神上的不足,人们开始呼唤重建城市的公共文化。具体到校车问题上,有的人大代表呼吁校车的问题,已经连续提了整整十年。日前,北京中关村三所小学开始试点开通校车,算是一个迟到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