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实德塑钢:养生补阳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29:03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1)1.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近些年,我在坐诊的时候,有时一上午开的都是附子、肉桂、干姜、苡仁、泽泻等扶阳祛湿的药物,给我抄方的学生好奇地问:"老师,这些病人得的难道是同一种病吗?您开的药方怎么都是这几味呢?"我很欣慰地对他笑了笑,这回总算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尽管他们得的病并不一样,但一摸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我周围不少朋友患有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三天两头往医院跑,常年被这些慢性病困扰,他们经常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呢?"我一般这样回答:"你之前和现在所生的病,包括将来要生的病,都可以说是阳气虚弱引发的,因为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在中医里又叫" 卫阳"、"卫气"。卫就是卫兵、保卫的意思。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就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体血液、津液在体内的运行循环,都需要阳气为之敷布运行,而血液、津液需要通过阳气的汽化作用,才能营养全身而产生精神活动和一切的脏腑机能活动,如此才能生生不息。人体正常的体液都需要阳气来养护推动,体液占人体70%,阳气不足,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人体湿邪过重。正常的体液是滋润人体肌肤和运行五脏六腑必不可少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人体的病态反应。少了就是火,多了就是痰湿。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今天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早日脱离疾病之苦,都能健康长寿。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4节: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2)
       损害人们精神最大的因素之一,是现代社会的信息污染。我们现在一天内接触到的信息,可能比古代人一辈子接触到的都多,每个人的心里都装满了事,脑子里也充斥着各类信息。长此以往,人的精神受到的损害可想而知!比如说,一个人听到不好的消息,生气发火了,很可能马上就能感到血冲到头顶了,甚至一些人还会突发心脏病。信息污染是伤人于无形的,遗憾的是,目前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一点,还单方面地认为是科技发展的象征。
       俗话说,病从口入。阳气遭受损伤比较大的另一个根源还来自于我们的饮食。别看我们现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其实大部分食物都受农药、化肥或者各种添加剂的污染,包括转基因食品。长期食用被污染后的食物,会让我们五脏六腑的功能发生紊乱,反过来,五脏受损也会侵害到人的情志,肝不好的人易怒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人体也呈现出阳虚状态了。现在非常流行吃反季节蔬菜,这恰恰违反了蔬菜自身的生长规律,因为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命能量发生了变化。比如东北一年一季的大米看起来油润光泽,吃起来口感细腻圆润,就是因为它吸收了一年的天地精华之气,蕴涵的生命力也旺盛。我经常听到一些人向我抱怨:"哎呀,现在的东西越来越不好吃了,我越来越没有食欲了。" 这些食物蕴涵的生命能量,满足不了身体的需求,这样的食物又如何能美味呢?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儿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我后文将要提到的养生桩,就是让你把心静下来,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让气血通畅运行,让机体自愈力处于最佳状态,养生桩是目前我发现的养阳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第 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5节:80%的现代人都阳气不足(3)
       我在生活中还发现,在天热的时候尤其要注意不能伤"阳"。我的一位朋友,对孩子十分溺爱,有一年,他的儿子特别喜欢吃冷饮,每天冰激凌不断,到了冬天,那孩子就总是伤风感冒。第二年,在我的劝说下,他很少给孩子吃冷饮了,那年冬天他的孩子感冒就少多了。
       如果在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吹空调,露宿雨淋,很容易患伤阳之病,比如感冒、拉肚子、风湿等。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冬天衣着太厚,久居温室,大汗淋漓或过用辛热,多患伤阴之病,如咽喉肿痛、食欲不振、腹胀等。
       很多时候,这些细节容易被人忽略,第二年得了病也不知因何而起。如果我们事先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习惯,那么大部分疾病也就很难找上门了。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6节: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1)
       2.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宋代的著名医学家窦材把自己喻为扁鹊再生,写了一部医书《扁鹊心书》,书中重点倡导的就是扶阳。他认为自古扶阳有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毖伤",说的就是要保命长寿,扶阳是不二法门。
       关于灼艾之法还有一个故事:
       南宋绍兴年间,有一个叫王超的军人,退役后遁入江湖做了江洋大盗,无恶不作。他年轻时曾经遇到一个得道的异人,传授给他一套"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照这套方法修炼,年过九十还精神饱满,肌肤腴润……后来犯案被抓,判了死刑。临刑前,监官问他:你这么高的年龄,还有这么好的身体,有什么养生秘术吗?王超回答说:秘术我没有,只是年轻时师傅教我在每年的夏秋之交,在小腹部的关元穴,用艾条施灸千炷。久而久之,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吃饭也不觉得饿,脐下总是像有一团火那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让人将他的腹暖之处剖开,看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这就是长期用艾火灸出来的。
       可见灼艾对培固人体阳气的力量有多强大!《神农本草经》记载:艾草有温阳、暖宫、除湿、通筋活血的功效。
       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灸关元的最好时机在夏秋之交,相当于北京地区的7月底到9月中。隔日灸1次,每月连续灸10次。冬春两季除去特殊原因,尽量不要去灸关元穴,因为冬主收藏,春主升发,灸多了反而会泄精气。
       学医之初,我的老师有位病人,患有性功能障碍。老师没给他开药,就让他用艾条灸关元穴,每天一次,每次灸 15至30分钟。一个月过后,患者的病就痊愈了。如今他已近古稀之年,依然身体健康,无尿频、前列腺肥大等症状。
       道家还有一个小秘法,就是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慢慢入睡即可。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收到水火既济之功。
       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多气多血,增加胃肠蠕动,强壮脾胃。一个星期熏一次,一次20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相交会的一个聚合点,艾灸此穴有从阴引阳之意,补益阴精,长期灸这个穴位对肝脾肾都有补益固摄的作用,可祛湿浊,降血脂,还可以用来治疗脂肪肝;女人腰膝酸软、白带增多、月经不调,都可以通过这穴位来治疗。方便的话还可以请别人帮忙灸一下肾腧穴,此穴可以缓解疲劳,温补肾阳,有强肾壮阳之功效。
       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民国时代的医学大家张锡纯受丹道医家的影响,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主张服用生硫黄来回阳,他认为生硫黄回阳效果比人参还好,能兴垂绝之阳。但是现在的硫黄杂质很多,需要炼制后方可应用,丹药炼制必须要明师指点,工艺复杂,操作不易,只在极少数精通丹道医学的医家手中使用。
       附子是现代中医界应用比较广泛的一味回阳药物。从古到今,使用附子的著名医家有很多,像东汉的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创立了很多以附子为主的汤药,像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等方剂都是以附子为主组成的。到清末,以四川名医郑钦安为首的医家,则创立了以回阳扶阳为指导思想的医学流派,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神派。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7节: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2)
       我在四川访道之时,有一位老师,是重庆名医补晓岚的弟子,据他讲,补晓岚先生是一位擅长使用附子治病的丹道医家大师。补先生在重庆行医时每天都要煮两大锅以附子为主药的汤药来治病,凡是阳虚的患者通过简单的望闻问切,不管什么病,只要服用该汤药,临床的效果都非常好。
       现在云南、四川还有一道名菜叫附子炖狗肉,冬天时,作为招待尊贵客人的佳肴。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到这道美味。吃前,先要检查一番,有口干舌燥、舌体发红,即体内有热的人是不让吃的,否则容易上火。因为附子和狗肉都是性大热之品。具备了阳虚症状的人,吃上一顿附子炖狗肉,会感到非常舒服,浑身暖融融的,如同美酒微酣,既治病又养生。附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一个中成药是附子理中丸。适合手脚冰凉、四肢无温、腹泻畏寒等脾阳不足的人服用。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庄子》记载圣人孔子"无病而自灸",也是指用艾灸养生保健。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8节: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1)
       3.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关元、足三里的长寿灸法
       上纪者,胃脘也,下纪者,关元也 ——
       《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
       前几日,朋友来家做客。一进门,就见他脸色晦暗,无精打采。他说一场"金融危机"让他的生意受到冲击,最近是睡不好也吃不好了,一下子感觉老了很多。
       看着朋友疲累的样子,我也没跟他过多寒暄。当务之急是要激发他身体的阳气。于是我取来一支艾条,给他灸了一下关元穴,此穴主人的先天之气。关元过去也叫玄关,就像人体腹部的一个阀门,有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的意思,历来为修炼家所重视。灸关元就是利用艾条燃烧发出的温阳之气,通过关元穴送入小腹,是恢复体力补充能量最快的方法。大约灸了10分钟,朋友伸了个懒腰,大喊舒服。我微笑不语,知道他体内的阳气已经升发上来了。
       "灸"从字面上来看,上面是久下面是火,有长时间用火烤的意思。灸既能提神回阳,又能祛邪除湿,还可以去除家里的异味和人体的异味。在道家养生里是一种特殊的养命方法,也是升腾阳气最快的方法。
       关元穴在哪儿呢?在下腹部,身体的正中线上,脐下3寸。采用仰卧的姿势,将手四指并拢,置于脐下横量,在手小指的下缘处即是该穴。
       那么,穴位到底怎么灸呢?我首推温和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对准关元穴熏灸。艾条距离皮肤2~3厘米,使局部有温热感不灼痛为宜,每次灸15~30分钟,灸致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
       我的另外一位老师在传授我针灸技法时,曾叮嘱过我说:针者,刀兵之器,久刺令人气伤。这也是我们常常听说的,某某扎针后把身体扎软了,没劲了。针刺是一种治疗手段,不能用它来做保健。能为百姓人家所用,起到养生保健作用的还是灸法。
       接下来我又给他灸了足三里,大家都知道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大穴,此穴多气多血,主人后天之气。学医的时候,听老一辈的人讲过一个长寿灸法。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江户,有一个习俗,每建成一座新桥都要邀请当地年龄最高的长者第一个踏桥渡河。有一年一座桥建成之后,邀请到一位174岁高龄的老人"初渡"。在举行"初渡"的仪式上,主持仪式的将军问这位老人有什么长寿之术。老人回答道:"这事不难,我家祖传一个方法,每个月的月初,连续八天用艾灸足三里穴,坚持不断,就能长寿了。我现在174岁,妻子173岁,儿孙皆已过百岁。"那位将军听了不胜感慨。灸足三里能长寿也随之广为人知,后来形成了日本的一个习俗。其实日本人灸足三里保健的方法来自于中国,早在隋唐朝时期的医学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养生的记载。
       《针灸大成》载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的谚语,指的是化脓灸,又称为"灸花、灸疮",用艾条灸灼足三里穴时,灸到该处皮肤起水疱,产生无菌性的化脓,结痂,可以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强壮脾胃,使后天生化有源。但现在产生灸疮后不利于工作生活,一般进行温和灸就可以了。
       治疗完毕后,看着朋友还沉浸在温暖舒适的状态中,就没有打扰他。过了一会儿,朋友像开窍了一样和我说:"老武啊,我明白了,身体才是最大的本钱啊,生活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9节:古今长寿者必灸之穴(2)
       朋友心怀温暖回去了。我坐在窗前凝视着外面的车水马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今人人都为了生计而奔波,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甚至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专门去锻炼身体了。其实,身心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希望生活在忙碌之中的朋友们能够抽出一点时间来,灸一灸关元和足三里,温补一下先后天之本,阳气旺盛了,财气才能旺盛。
       【用之有道——武医师如是说】
       以往的艾灸治疗,用的是"壮"这个词来记录治疗的时间长短,经常在书里看到治疗某种疾病需要灸多少壮。壮是什么意思呢?古时候艾灸治疗,用的是艾绒做的圆锥形的艾灸炷,一壮就是指这种艾灸炷从点燃到烧完的时间。我们现在多是用的在药店买的,加工的规格很标准的艾灸条。因此现在治疗所需要的时间也改成用分钟来计算了。一般都是灸10~15分钟。还可以在卖中医治疗器材的地方,看到很多用来艾灸的罐,它可以用在一些手不好操作的部位的治疗,如背后膀胱经的穴位。这些艾灸罐可把艾灸条弄成段,放进去,戴在穴位上,十分方便。不过灸治的时间就需要比艾灸条长了,一般需要20~30分钟。
       第1章  阳气是人身上最好的治病良药 第10节:"三阳开泰"开启人生大运(1)
       4." 三阳开泰"开启人生大运——升发阳气的无上心法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有一次在外地讲扶阳保健,一位听众提了个问题:如果不用药物和灸法,您还能有什么方法让我升发阳气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当时给了一个回答,就是减少欲望,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但我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讲课回来后我查阅了大量的道家古籍文献,发现道教的教理和仪轨当中,蕴藏着不用借助药物和灸法却行之有效的升阳方法,我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把这个方法形象地称为"三阳开泰"。
       "三阳开泰"出自《易经》六十四卦之中的泰卦。古人发现冬至那天白昼最短,往后白昼渐长,故认为冬至是"一阳生",十二月是"二阳生",正月则是"三阳开泰"。"三阳"表示阴气渐去阳气始生,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开泰"则表示吉祥亨通,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人体的阳气升发也有类似的渐变过程,我称其为人体健康的"三阳开泰",即动则升阳、善能升阳、喜能升阳。
       动则升阳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创编的《五禽戏》里面有一句至理名言:"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人只要动一动,摇一摇,那么就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了。学五禽戏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却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动摇正是对动则升阳最好的诠释。现代社会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人们大多动摇的是精神,不动的是身体。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出门就坐车,回家又坐在沙发上看半宿电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坐着的,不动则阳气不得升发,气血都瘀滞了,长此以往身体怎能不病呢?动摇精神损耗的是我们的阳气,动摇身体则能升发阳气,所以要想身体健康,就一定得先让身体动起来。
       中医有一句话:"阳光普照,阴霾自散。"如果你体内阳气严重的不足,阴气过盛,可以选择一些柔和舒缓的传统功法,如养生桩、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运动有一个标准,就是以心脏不剧烈跳动,身体微微出汗发热为宜,运动过度反而会伤害身体。
       善能升阳
       道家名著《太上感应篇》中对"善"作了三个定义:第一是语善;第二是视善,第三是行善。
       "语善"就是要求我们说一些鼓励人、激励人、柔和的话,比如说这个孩子今年考试成绩不理想,没考好孩子也不高兴,如果是会教育孩子的家长,他一定不会去埋怨孩子,而是用激励、鼓励的方式,让孩子的信心建立起来,聪明的小孩都是夸大的,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聪明。
       事实上,现实中很多有成就的人,大都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夸奖中长大的,在这种肯定的阳性语言激励下,人的阳气就会持续得到升发,身心都会得到平衡的发展。古人讲,"良言一句三冬暖",讲的就是语善升阳的道理。
       视善,就是要让眼睛经常去看美好的事物。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是天地间的大美,所以久居尘世的人要经常出去看看,以此养目调心。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也是与天地交换能量,升发阳气的过程。说到视善,德国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证明男人看漂亮女人,如果每天看上5分钟,可以延长 10年的寿命,女人看帅哥也可以延长寿命。所以,逛街时看看过往的美女、帅哥,养养眼,我想,这也是一种视善吧。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所见之物反过来也会影响心灵,生活中不要总看到社会、人生的阴暗面,凡事要多看阳光的、积极的一面。如此,不用刻意追求,也能做到随处视善了。  中医用阴阳划分人体:一类体性偏热,是阳性体质;另一类体性偏寒,是阴性体质。

  中医认为,阳是上升的、活跃的,它在外,奋勇着完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阴是下降的、静止的,它在内,是阳的“加油站”,为身体不断地储备和提供能量支持。

  茫茫宇宙,虽变化莫测,但皆可以阴阳论:男为阳、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头部为阳、足部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皮肤为阳、肌肉筋骨为阴。

  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最高境界,偏阴偏阳都是病,阴阳两安,则天下无事。

  中医诊病,最先要做的就是辨明阴阳,查清盈亏,然后调和均匀。

  例如:同是胃病,如果因为受寒着凉,或吃了大量的生冷食品引起胃痛,发病突然,喜欢可以暖胃的饮食,身体怕冷,舌苔色白,就是胃受寒引起的,应该将温胃散寒的药物拿来一一排序;如果表现烧心,胃里就像有一团火,感到莫名其妙的烦躁,同时有烧灼感,就是胃热,一些苦寒清热的药物可以出来抖抖威风了。

  再如献血,有人感觉格外好,有人却像被抽走了一部分精力,整天睡意朦胧。这也是体质不同,热性体质人原本血热,春夏又是阳气旺的时候,抽出一点血液正好减轻身体的负担;寒性体质人阳气不足,失血后没注意补充阳气,只好四肢无力,总想睡觉。

   你是热还是寒?

  1、即使是冬天也喜欢喝冷饮。

  2、舌苔呈深红色。

  3、说话很快,发音清楚、准确。

  4、唾液分泌旺盛。

  5、手心长时间保持热暖状态。

  6、两颊颜色红润。

  7、经常不自觉地睁大眼睛。

  8、日常平均体温在36.3℃以上。

  9、坐姿不固定,身体爱摇来摇去。

  10、骨架偏小,外表看起来比实际体重要瘦。

  11、小腿肌肉比较松,很容易被捏起来。

  如果回答“是”的个数多于“否”,你就是热性体质,反之则是寒性体质。“是”的个数越多,体质越偏于热性体质;“否”的个数越多,体质就越偏于寒性。

  阴性、寒性体质的特征:

  体格检查:四肢容易冰冷,对气候转凉特别敏感,脸色比一般人苍白,喜欢喝热饮,很少口渴。即使炎炎夏日,进入空调房间也会觉得不适,需要喝杯热茶或加件外套才会舒服。

  易发问题:寒性体质的人因为血液循环不好,易受寒冷、潮湿伤害,引起关节、肌肉等组织的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冒而且反复不愈;消化功能减退,易腹泻、水肿、夜间多尿;生殖系统功能减退,白带比较多、月经经常推迟而且多有血块,易导致不孕、不育。

  性格:比较沉稳,具有大家闺秀的作风,冬天怕冷,夏天比较耐热。

  工作:适合需要严密思维和耐心的工作。瘦身:适合以控制饮食来瘦身。

  全方位壮阳:

  寒性体质的人体内阴气过盛,身体功能低下,怕冷、手脚凉、乏力,应当重点补阳气。中医认为肾主一身的阳气,脾主吸收营养,化生气血,是能量的源泉。所以改善阳虚体质应重点调补脾肾。

  衣:寒性体质人比较怕冷,是“春捂”的特别拥护者。即使在酷夏,也最好少吹冷气为上。

  食:银杏、冬虫夏草、鹿茸、牛肉、红枣。

  住:经常接触阳光,采自然之阳气,补人体阳气之不足。最好住在阳光明媚的房间,阴冷环境使身体热量散失过多,直接损耗阳气,使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行:这类人偏于安静沉稳,体力活动过多时容易感觉疲劳。“动则生阳”,阳虚体质需增加运动,坚持快步行走是改善体质最简便的办法。  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古人认为湿属阴邪,性重浊而黏腻,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当湿邪侵犯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时,最容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经络阻滞不畅,妨碍脾胃的运化。

  六淫害人湿为首

  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气是自然界当中正常运行的一种常气、平气。古人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在人身体上,风、寒、暑、湿、燥、火六气,正好对应我们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当人体遇到这六气太过或者不及的时候,就会转化为六淫,也就是淫邪之气。

  其实六气都可以造成人体阳气的损害,那么哪种气对人的阳气损伤得最厉害呢?古时有人认为是寒邪,有人认为是湿邪。随着历史的前进、时代的发展,现在在临床上很难看到像几千年前祖先们记载的那些明显的寒邪为病了。我认为六气当中侵犯阳气最多的是湿邪。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湿邪呢?又该怎样辨别自身体内是否有湿邪呢?

  体内湿邪的自我判断

  有的朋友会问,自己怎么判断体内是否有湿邪呢?关于湿邪的自我判断,我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条判断要点:

  第一条,我们早晨起来刷牙的时候,是否有恶心的感觉。有很多患者到门诊看病时跟医生说他一刷牙的时候就恶心、呕吐,嗓子里边总是有黏腻不干净的感觉,即便吐痰,也只是吐出一点,吐不多。

  第二条,看我们早晨起床后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如果有这种发酸、发沉的情况,我们可以多按按自己的承山穴位。

  第三条,看我们上厕所时候自己的大便是否黏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卫生间,我们大便完了以后可以看一下大便是不是挂在了马桶上,湿气重的大便冲水可能冲不干净,大便黏腻是最典型的湿证。

  求根问源:湿从何处来

  夏天我们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吹着空调盖被子。其实这样会导致寒冷的湿邪之气直接侵入到人体。我在门诊上发现来看病的人,真正受寒的病人在夏天多些,冬天天气冷反而没有那么多受寒的人。人体的湿邪是怎么从外入内侵袭到人体的呢?夏天,暑湿之气会趁着我们在饮用冰镇啤酒、冰激凌、冰镇饮料时,伴随着寒气直接侵袭到我们体内,最后造成我们的体湿。那么体湿有什么症状呢?体湿患者头上就如同裹了一块毛巾,总是觉得头昏懵,头脑不清楚;身上觉得像背了重物似的;这种体湿的人每天早晨起来大便会黏腻、不爽,这些也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湿性、黏腻、重浊。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个病人,他上午吃了冰激凌以后中午就发烧了,下午到门诊去输液。他的体温不到38度,输了三天的液,输完后晚上九点多他的家属打电话给我,说病人的体温已经升到39度多,怕冷,想盖被子。我听了他的病因,知道他发冷、想盖被子,就辨别出来他是中了湿邪。在两千年前,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里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讲得很清楚了,他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病人都寒到骨髓了,如果我们再用一些凉药给他退烧,那岂不是背道而驰吗?从输液的性质来讲又属寒湿,输液属于外在的一些寒邪之气,因此病人的病情会加重。当时我采取了一个直接针对祛除湿邪的办法,用了一种很简单的中药,两小时就把患者发热的症状消除了。

  湿为夏之主气,在谈到夏季如何养生时,《理虚元鉴》就曾指出,夏季不仅要防暑热,更要防湿。我在这里要特别提示大家,夏季大汗淋漓之时,过于避热趋凉,或在露天席地乘凉,或在穿堂风处歇息,或以风扇、空调伴睡,都会导致风寒阴湿之邪乘虚而入的。

  湿邪致病的临床表现

  风寒阴湿最容易侵袭到人体的哪一个部位呢?医生们在临床上发现,湿邪经常在人的脐以下发病,并且常造成一些临床上很难处理的病症。阴邪发病在临床上有一个专用的名词就是湿热下注。

  女性朋友在月经期间不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在经期过多地食用了寒凉的食物,像冰镇西瓜、冰镇饮料一个劲地往肚子里吃,这个时候湿邪就容易戕伤人体的阳气。湿邪是向下走的,向下奔哪个方向去呢?对于女性来说,湿邪最常见的去处就是胞宫,也就是整个生殖系统。这种寒邪之气、寒湿之气会驻留在女子的胞宫,胞宫包括我们今天说的卵巢、子宫,卵巢、子宫正常的代谢一定要靠人体的阳气来推动运行的,但是寒凉之气很容易把阳气推动气血的力量给耗散了,推动的力量不够,就会导致女子经血不下或者是痛经;有的女性抵抗力稍微好一点,就会形成慢性的炎症,如盆腔炎;有的病人会形成典型的带下症。所以中医治疗女子带下主要是从祛湿来入手。

  男性朋友这种湿热下注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很多男性三十几岁就发生前列腺肥大,就是因为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好,总爱喝冰镇啤酒、饮料,饮食都是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最典型的就是虾、螃蟹、啤酒、白酒搁一块儿吃喝。这样一天两天无所谓,长时间如此饮食就会导致人体内产生大量的湿邪,因此而得的病最常见的就是痛风。这也就是为什么痛风好发于中青年男性身上,而女性朋友会少一些。

  艾灸疗法——治月经不调

  取穴:肾俞、关元、血海、三阴交

  说明:月经提前加气海、足三里、涌泉,月经延迟加归来、太溪。在临床上治疗湿证有很多的办法,可以用三文汤、藿香正气散等,它们都属于芳香化湿解表的药。有人问,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预防湿邪呢?或者说我们体内已经有湿邪了,那么我们平时的饮食应该注意什么?有没有好的食疗方法呢?

  什么是“便溏”

  湿邪会给人们带来种种不适感,包括在临床上常见的便溏。什么是便溏呢?就是大便稀、软、不成形的意思。同时患者会两腿发沉,头重如裹,有身背重物感。在临床上治疗湿证有很多的办法,可以用三文汤、藿香正气散等,它们都属于芳香化湿解表的药。有的人问,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预防湿邪?或者说自己明显地感觉到体内有湿了,但到医院又检查不出什么毛病,那应该怎么办?我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民间常用的食疗偏方。

  祛湿秘方——薏米红豆汤

  该食疗方主要由两味药组成:一味是我们常吃的赤小豆;另一味叫生薏米。大家不要小看了这两味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用好了,对治疗疾病是非常有效的。它的做法是:一把红豆、一把生薏仁米,也不用分是30克还是50克,就根据自己手的大小,一样各抓一把就可以了,然后把这两样东西放在锅里慢慢地熬。

  这两种食材非常难熟,怎么熬它们都不黏、不稠。我们用它们祛湿,恰恰就是要利用它们这种清清之相。熬时可不可以放些大米呢?从治疗的角度讲,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用。因为薏米红豆汤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热除湿,红豆“色赤、养血”,古籍里面记载久服令人瘦,经常吃红豆还有减肥的作用。薏米性偏凉,主要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夏天暑气连天,我们会内也湿、外也湿,用这两味药就可起到养血、除湿作用。喝完了这个薏米红豆汤以后,很多人会明显感觉到身上湿疹、痱子、痱毒、脚气都不见了。一般来说,我们喝上一到两周症状都会有所减轻。

  熬一碗适合自己的祛湿汤

  湿为阴邪,好伤人体的阳气。薏米红豆汤正是人人皆宜的祛湿佳品。然而人的体质存在差异,怎样增减薏米红豆汤的辅料,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呢?

  我在临床上也不主张一味地不分主次,不分病情大小、轻重缓急,一律都用薏米红豆汤进行清热除湿。如果有的病人体质偏寒,我们可以在粥里面加一些温补的药物,像桂圆、大枣都可以。还有些人经常失眠,夏天体内又明显地有湿,我们就加一些莲子、百合。女性朋友如果正赶上痛经,我们就可以把薏米去掉,只熬红豆汤,加上一些姜片、大枣,再加上点红糖再喝。这样可以暖小腹,缓解痛经。所以薏米红豆汤的加减变化可以对很多常见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那么,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薏米红豆汤呢?建议大家夏天从五月初开始喝,一直喝到九月份,就是每天熬一锅,然后天天代茶饮。怎么算代茶饮呢?就是不要喝茶水,渴了就喝熬好的汤。皮肤瘙痒,经常起湿疹的患者可以多喝一些。

  天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家里不常用的暖壶洗净,抓一把薏米、一把红豆放在暖壶里,再烧上一壶开水,水开了以后直接灌到暖壶里保存起来。如果早晨起来喝头天晚上熬好的,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豆子已经全都泡开了。如果想晚上下班回家来喝,那早晨临出家门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泡上一壶,下班以后到家正合适喝。一般的经过七到八小时,豆子都会泡开的,这个方法很简单,操作方便易行。喝了这个薏米红豆汤后一周或两周左右,很多体内湿气很重的朋友,都会感觉到腿脚发轻,走路不那么沉了,湿疹慢慢地也消退了。

  招湿邪的主食——米饭

  长期吃米饭的人,比如像南方人,非常容易得脚气病、湿气病。大米长在水里边,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蒸的米饭、煮的米饭,按照过去有传承的老先生们讲都是生饭。我请教老先生们说为什么是生饭呢?他们是这样解释的,一斤米加上水做成米饭以后就成了一斤半,米饭的水湿之气太重了,人吃了以后不容易消化,所以谓之“生饭”。

  那怎么样才叫吃熟饭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锅巴,锅巴是好东西,因为它是焦香入脾的东西,焦香的东西有燥湿、化湿的功能。在临床上我遇到湿邪的时候,就会告诉患者尽量要减少米饭的摄入量,尤其是湿证比较明显的患者,尽量多吃一些面食或者是锅巴,这样对缓解体内湿邪是非常有帮助的。

  求根问源:干馒头片怎么治胃病

  有一位老教授每年的春节都要回农村老家去看一看,因为他是医生,所以每年他回去以后,三乡五里的街坊邻居都请老先生帮忙看看病。其中有一个小孩患有长期胃病,老先生从他七八岁时就开始给他治了,连着治疗了两三年。老先生第四年回去没看到这个小孩,他就问周围的人那个小孩怎么今年没过来看病,他胃病好了吗?别人回答说好了。老先生问怎么好的,周围人说他们也不知道。老先生知道那个小孩的病很难治,不会轻而易举地就好的。于是老先生让人把那个男孩找来了,问这个小孩病是怎么好的。男孩说他一个远亲让他吃一种药,吃完胃就舒服了。其实那个小孩吃的“药”就是干馒头片,就是我们天天吃的馒头,把它切成一片一片的,放到锅里烤干就是干馒头片了。老教授觉得很惊讶,他开的药里边也有这些焦香入脾的怎么就不能把这个病给祛了呢?分析来分析去,终于找到了原因所在。

  解析:这件事其实正好符合了中医的一个理论叫焦香者入脾。那个小孩长期体内有湿,当人体内有湿的时候,中医主张要用焦香的东西来健脾、化湿,比如说由湿邪引起的慢性胃炎,在临床上开药我们就要用到一味药叫焦三鲜。它是用三种药组成的,就是把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炒焦。尽量炒焦,不要太煳了,就用这三味药开胃、健脾、活血化瘀。

  祛湿关键——减少肉类的摄取

  要想祛湿,最关键的就是要减少肉类的摄取。我建议大家每天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上厕所的时候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大便。判断体内是否湿邪过重,首先要观察一下我们大便的颜色,如果大便的颜色发青、发绿了,就证明这段时间我们吃肉过多了,这时候我们要适当地吃一段时间的素食。有的人早晨起来不由自主地要咳嗽两下,里面有痰,这个也是吃肉吃多了的一种表现。

  美国康乃尔大学康贝尔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认为,人类天生是食素的,所以我们应尽量以素食为主。他在20世纪80年代做了个统计跟调查,建议美国人要向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学习,学习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我们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总结一下,就是三三三制,三分之一是主食,就是米或面占三分之一,菜占三分之一,肉勉强再占上三分之一,还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水果。

  湿邪,不管它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都会对我们人体的阳气造成戕伤。本来一个人按照古人的记载可以活到120岁的,也就是活到天年,现在活不到了,平均寿命才70多岁,不到80岁。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我们经过多年临床研究认为,一是阳气受到了损伤;第二就是人体内湿邪太重。因此,我们要记住和运用从日常生活和饮食结构中预防湿邪。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个名词叫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亚健康的定义是介于疾病与非疾病之间的一种健康状态,在国际上也叫第三状态或者叫灰色医学。西医讲的亚健康,在中医看来实际上就是气虚、血瘀等病变。

  中医眼中的“亚健康”

  我们在门诊上经常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感觉自己浑身不舒服,但做生化指标检查都是正常的。这种人一般是今天头晕,明天腿疼,后天腰酸,大后天睡不好觉……总是没精神。我刚开始接触到“亚健康”这个词的时候,因为它是一个很新颖的医学理论,就仔细地研究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的患者头晕,但做了脑血流图、动脉图,结果却一切正常,但他就是头晕,不舒服。我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情况,给患者把脉,就会感觉到病人的脉象是沉细、无力的。脉沉细、无力,说明他的身体是阳虚的状态。

  在《伤寒论》里有个少阴病,说少阴病脉沉细无力,但欲寐,就是指病人老是犯困,类似于湿邪作祟的状态。这种状态在临床上西医检查不出任何的问题,为什么到了中医的眼里,就诊断为少阴病了呢?我经过思考,后来再总结一下就明白了,实际上真正的中医眼里是不存在亚健康的,所谓亚健康,实际上就是人体阳虚、气虚或血瘀等情况的外在表现。

  舌苔透露出的“不健康”信息

  由于中、西医的病因学不同,因此,对疾病的诊断概念也不同。在中医看来,只要病人有不适的感觉,通过中医的四诊检查发现异常,就可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了。随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中医诊断又是怎样运用它的理论的呢?

  西医讲的亚健康,在中医看来实际上就是气虚、血瘀等病变。有的人脚跟疼,西医一查什么问题都没有,骨质也不增生,也没骨质疏松。中医把这种情况定为阳虚症。我们开一些蚂蟥、附子、细辛或者桂附地黄这些药,就可以缓解这种阳虚的症状了。有的患者伸出舌头,我们会看到他的舌头两边有齿痕,什么是齿痕呢?就是睡醒觉以后,我们的舌头两边是锯齿状的,不圆滑了。齿痕一是代表肝胆的功能失调;再一个有齿痕的部位经常有一些青紫的瘀斑,这个时候再看一下他舌下的静脉,我们会发现舌下静脉是青黑紫暗的,其实这是血瘀的症状,预示着患者隐藏着某种疾病。大家经常在媒体上看到一些报道,说某人心脏病突发或某人猝死,难道真是突发?真是猝死?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的身体早就有前期征兆了。比如舌下瘀血就预示某人已经生病了。许多突发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劳累过度,疲劳体乏不能及时恢复,属于积劳成疾的疾病。

  自我诊断的三个小窍门

  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快速诊断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的小窍门。

  第一个小窍门,我们早晨起床的时候,站起来那一瞬间是不是感觉自己很累,腰酸不酸,是否觉得精神很充沛,这是第一点。如果觉得腰不酸,很精神,那就证明我们肾气不虚。

  第二个小窍门,我们起床以后,可能第一件事就是去厕所,我们要注意自己在排便时有没有里急后重的感觉。什么叫里急后重呢?就是指我们排便时间很长,但总感觉排不尽;或者是发现我们的大便先干后稀,这就说明我们是脾虚,并且伴有湿邪。

  第三个小窍门,就是在我们刷牙前,先对着镜子观察一下我们的舌苔。正常的舌头是不大不小,颜色不红不紫,红润光泽的。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舌头,特别是舌根部有一层厚厚的白腻苔,你就得开始注意了。这种白腻苔说明我们的身体已经有寒、湿了。舌苔发白,舌苔厚腻是代表体内的寒邪过重;舌苔发黄是典型的体内有湿热。不管我们的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如果看到这两点了,就应该马上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帮助进行调理。如果我们舌苔发白,就要祛寒、祛湿;如果舌苔发黄,而且厚腻,就要清热除湿。湿热病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早晨起来经常口苦、有痰,如果再加上大便黏腻不爽,那就是典型的湿证了。

  以上三点就是我要教大家的诊断自身疾病的方法,如果我们真的爱惜自己的身体,就要养成观察自己身体状况的习惯。

  治气滞,防血瘀

  中医讲求“未病先防”,每个人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脸色、舌苔等简单的方法做好预防工作。

  这些东西跟亚健康有什么关系呢?前面所述两点一是气滞,一是血瘀。如果疾病在气滞阶段,治疗一些疾病效果还是非常好的。传统医学认为,疾病作用到人体,跟人体直接发生关系时,有一个状态叫游移状态。古人讲“阳化气、阴成形”,邪气在作用到人体的时候会找一个最虚弱的地方,正如古人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它处在游移状态时我们马上进行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气虚的话,我们简单地调理一下,比如合理的吃喝、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保持心情舒畅,用一些补气的方药如生脉散等,就可以把气虚调节好了。

  第二条血瘀治疗起来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病灶已经形成了。疾病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大家知道《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扁鹊三次见蔡桓公,第一次告诉他君有疾在肌肤,不治将恐深;第二次告诉他在腠理,不治将益深。这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体表的疾病,如果不治的话就会向里发展。蔡桓公说“寡人无疾”,连续三次都不听扁鹊建议,到第四次扁鹊见到他之后,扭头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病已经治不好了,扁鹊此时已回天乏术。过了一段时间,蔡桓公的病发作了,再派人找扁鹊,已经找不到了。

  《扁鹊见蔡桓公》带给我们的健康启示

  我们仔细想一想上面的病例,在远古的时代,能给国君看病的一定是个高明的医生,也就是中医讲的“上工”。扁鹊给蔡桓公看病看的是什么?是胃。现在很多人都拿这个例子当一个传说,我觉得不一定是传说。

  中医诊断疾病,从患者的行、色、神几方面结合对人体作出一个诊断是有可能的。就像打雷之前先打闪,打雷以后要下雨,道理是一样的。实际按照科学的解释,打雷、打闪和下雨是同时发生的,天上一打雷,我们马上不自觉地就去捂耳朵,因为我们知道很短时间内雷就要来了,这就相当于扁鹊见到蔡桓公的第一瞬间打闪了,告诉他快捂耳朵,如果不捂的话,雷声会震聋耳朵的。第一次见面扁鹊是从蔡桓公的形、神色上观察他,第二次见到他,相当于已经打雷了。打闪预示我们要捂耳朵,赶紧进屋,如果再不进屋,雨就下来了,等到雨下来了,有形的东西下来了,形成了事实,再想躲就来不及了。

  现在西方的生理生化检验查不出来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没有任何的毛病。如果我们仍然放开了大吃大喝或由着性子发怒,就会促使虚变成实邪,这样可能会把人瞬间击垮。有些人到老年骨质就疏松了,骨骼疾病成为了困扰老年人的顽疾,其中颈椎病较为常见。颈椎病对身体有什么危害?中医对于治疗颈椎病有什么方法和奇效呢?

  常见的中医颈椎病治疗法

  颈椎病是过去中老年的常见病,现在也成了中青年常见的、所谓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了。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以颈椎病合称,实际上这个称呼本身不怎么严谨。那传统医学是怎么划分的呢?耳下向前发软的这个部位就是颈动脉,这个部位叫颈;耳朵后面向后这两块肌肉很硬的叫项,就是俗称的脖子。椎在哪儿呢?椎就是颈跟项之间起支撑作用的这七节椎间盘。

  中医对治疗颈椎病有着独特的方法,可以及时缓解颈椎病的病痛。那么具体怎样进行治疗呢?治疗的诀窍在哪里呢?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治疗颈椎病吗?

  我国古代道家医学对颈椎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手法,它对颈椎病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铁板肩,就说我们用手一抓患者的肩,感觉像抓在铁板上,又僵又硬又紧。如果是这种状态,我们对患者进行治疗为时还不太晚。这时我们就在患者的风府、风池和天柱这几个穴位做个简单的手法松弛一下,拿揉一下就好了。治疗颈椎病最常用的一个方子叫桂枝加葛根汤(葛根6克、芍药6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此方既有松弛肌肉、缓解肌肉僵紧的作用,又有散风寒的作用。通过手法、针刺再加上中药的综合治疗,不到两个月颈椎病所有的症状就会解除了。

  求根问源: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

  现代医学定义颈椎病是一种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但传统中医根据此病的发病原因,将其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治病要治根,那么导致颈椎病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颈椎病按照传统医学区分,有两类是中医疗法不好治愈的。一种是药物性的损害,比如吃一些降糖药、抗劳药、激素类的药物会导致人体内钙的流失,这种药物性的损伤真的会伤及我们的椎体。还有一种原因就是颈椎突然遇到外力受到了损伤,比如说车祸、摔伤,像桑兰做体操运动时不留神把头戳到脖腔里面导致了全身瘫痪,这种情况是真正的椎体病,就是说患者的骨骼出问题了。我们知道骨骼里面、椎体里面有对我们人体来说很重要的脊髓和神经,所以一旦颈椎受到损伤,会导致患者马上瘫痪。在临床上第二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不大,也不是中医的主要治疗范畴,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办法治疗。

  在临床治疗上,只要我们真正地分清了什么是颈,什么是椎,治起病来并不是很复杂的事情。实际上现在临床上诊断颈椎病有很多是误诊,大多数颈肩不舒服的人,不是颈椎本身有问题,而是局部的肩胛出了问题。除去药物性的损伤、受外力的损伤这两种情况以外,在临床上我们通过手法和中药都有治愈颈椎病的可能。

  农村老太太的“擀面杖疗法”

  其实,一些农村的老太太治疗颈椎病很有办法,不用出厨房就把病给治了。她们会颤颤悠悠从厨房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擀面杖。她这个擀面杖和平时的不大一样,她把擀面杖往你的肩胛上一放会吓你一跳。为什么吓一跳呢?因为擀面杖是热的。其实是老人家把擀面杖烤热了,这样一擀,又散寒,又可以解僵紧的筋节,治疗效果非常好。如果我们早晨起来落枕了,脖子向一边偏,活动很不方便,感觉很痛。我们也可以用家里的擀面杖在火上轻轻地烤一烤,不要太烫,在肩上垫个毛巾,然后自己敲打敲打或让家里人轻轻地擀一擀,可以很快地缓解不舒服的症状。

  专业医师才能操作的“整复手法”

  治疗颈椎病还有一种专业的整复手法。一般常用的整复手法有旋转复位、提伸复位,但这些手法必须要由临床有经验的医生来操作。颈椎病患者有的肌肉没有僵紧感,我们按他,他也不是很疼,可是同样存在诸多颈椎病的征象。这个时候我不建议大家在家做治疗,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临床医师进行整复手法。其实手法也很简单,不过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些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很多因扳颈椎扳不好导致截瘫的病人。我建议喜欢做按摩的患者,不要轻易让人给自己扳脖子,因为整复手法是很严谨的一个复位手法,需要很专业的人士才可以做到。

  我们的所有椎体是连接在一起的,一个椎体的平衡出现问题,单治疗一个部位是缓解不了的。大家可以留心观察一下,有的人腰扭了没有多长时间,过一段时间脖子又落枕了,过不了多长时间腰又不舒服了。传统医学认为腰腿痛是相关联的,临床上在治疗腰腿病的时候也要按这么一个思路治。比如左边肩胛骨、肩胛上缘这个部分有问题,病人也会相应地在右侧的臀部上有一些压痛反应。人体的疼痛是X形对称交叉的,这个在《黄帝内经》里面也有相关记载,一个是缪刺法,一个是巨刺法,同经相应、同气相求。

  捏捏肩,揉揉穴——自己在家做保健

  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确实是既简便又有效,但是中医养生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应当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健康的损伤。下面我将给大家介绍一些颈椎病的日常预防保健方法。

  用什么方法去预防颈椎病呢?其实这个手法很简单,就是要求我们天天用推拿手法去捏、拿、揉、按、摩我们肩胛上面斜方肌这个区域。在手法里,推和拿属于泻法,按和摩是补法。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让这块肌肉松弛,就可以很好地预防颈椎病了。平时家人之间可以互相地捏、拿肩颈。刚开始捏的时候,如果患者两肩发硬,类似于铁板肩的时候,我们用力就不要太大,轻轻地推拿就可以。如果肩胛很紧,那是因为我们的气血不流通了,那就需要加大力度,把僵紧的肌肉和经脉松弛开,让气血运行的通道加宽,这样才能缓解由颈椎病所带来的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等诸多的不适。

  还有个保健穴可以预防颈椎病,就是我们的后溪穴。如何找后溪穴呢?我们一攥拳,靠近小指一侧有一个横纹,取横纹正中的那个点就叫后溪穴,我们可以在这个穴位扎针灸针。后溪穴不光可以治疗颈椎病,还可以治疗腰椎病和腿疼,保护我们的视力,小肠经有热也可以扎这里。后溪穴在道家医学里是个非常重要的穴位,这个穴位可以直接通到督脉,属于八脉交会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其实我们没必要非得针刺后溪穴,只要每天每小时抽出三五分钟,把两只手放在桌子上面,用后溪穴所在的部位左右旋转滚动也是可以的,坚持下来,对我们的颈椎、腰椎确实有着非常好的疗效,对保护视力也很好,这是一个最简单的保健方法,叫滚揉后溪穴。

  从颈椎病的发生、发展及致病来看,预防颈椎病最主要的还是要避风寒。有的人很怕热,在办公室里把空调温度调得很低,他们从办公室出来以后会觉得浑身发僵,脖颈发紧,这种情况也是颈椎病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出门要围个围巾,保护好我们的风池、风府和风门这三大穴,不要让风寒袭击到我们。

  艾灸疗法——治颈椎病

  取穴:大椎、肩井、大杼、天宗

  说明:较严重的颈椎病,要配合其他医疗手段,如刮痧、针刺等。捏积的应用在过去只限于治疗小儿疳积,就是小孩消化不良,吃了很多但不长肉,看起来面黄肌瘦。捏积能很好地调节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强身健体。

  捏走那些积在我们体内的疾病

  什么是捏积疗法?“积”是积滞的积,是积存的积;什么是积,积是怎么来的呢?古人讲“息者为积”,就是指东西停在一个地方不走了。捏积疗法最早是指用手捏小儿的背部以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北京的冯全福先生家传捏积疗法,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北京的一家中医院开设捏积的诊室,每天要治疗很多病人,临床效果非常好。捏积过去的治疗对象只限于小儿疳积,就是指孩子消化不良,吃很多但不长肉,看起来面黄肌瘦。冯先生见到疳积的孩子,两只手轻轻地在孩子的尾骨上捏提。一般是捏三下提一下,捏三到五次病症就会缓解。当然病人临走的时候,他还要给孩子开一些化积散,里面主要有牵牛、大黄这些泻下的药,患者有积滞的时候一定要用泻下疗法的。

  捏积不光是对小孩的食积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于成人食积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了,所以成人也会存在食积的情况,通过临床观察,我觉得脂肪肝、高血脂都可以划归到积聚的范畴。人们吃得多了,多余的能量会在人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堆积,脂肪不光是堆积在我们的腹部,也会堆积在我们的肝上。脂肪肝就是这么来的,实际上按照中医的道理讲,脂肪肝也是一种“积”。捏积的方法在临床上能够治疗很多种这类病。

  捏积顺序有讲究

  捏积能很好地调节我们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很好的调节作用。捏积可以调理我们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提高人体抵抗力,强身健体。捏积疗法具体怎样来做呢?

  捏积,也叫捏脊,捏的是我们的背部。因为中医学上讲后背为阳,我们的背部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脉:第一条是督脉,第二条是膀胱经。督脉就在人体背部脊柱的位置,中医讲督脉是诸阳之会,统领人一身的阳气。小孩消化不良,面黄肌瘦,我们从尾骨上沿着督脉一直向上去捏去提,可以帮助他更好地消积化食,生发阳气。第二膀胱经的巡行线从我们的眼睛开始,起于睛明穴,一直到小指的外侧终结。这条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一条经脉,此经上总共有六十七个穴位,大约占人体总穴位的六分之一。膀胱经主治什么呢?古人说:“六十七穴膀胱经,起与睛明至阴终,脏腑头面筋痔腰,热病神志身后凭。”膀胱经不单可以治疗腑症,连脏症都可以治疗。所以我们在临床治病时就沿着膀胱经进行捏积。

  五脏六腑出现积聚的时候,我们的后背上会形成一个相应的反射区。

  人七岁以后,气息的运行从先天完全转化成后天,气的运行方向开始发生变化,正常是从上向下运行,我们捏积时也是按从上向下的顺序。如果功力深厚的人给人捏积时可以从风池穴向下捏,但我建议大家从大椎穴向下一直捏到长强穴,长强穴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尾巴骨那个部位,它不单纯是一个点,应该是一个区域。

  找对穴位,事半功倍

  我们后背的背俞穴有一个点叫膈俞,它在脊柱旁开1.5寸这条线与肩胛骨下缘平行线相交的位置,左右各一个。膈俞穴是膀胱经上很重要的一个穴位,在针灸学上讲“血会膈俞”,说明膈俞是全身血会之地。如果一个病人是肝郁气滞,摸摸自己的耳朵觉得某个点有压痛或者是变厚变硬,这时我们除了要按压耳穴,还可以配合着点按后背的膈俞穴,这样肝郁气滞的症状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缓解。因为“血会膈俞”,所以在临床上碰到气滞血瘀的时候,我们就经常刺激这个穴位,捏也可以,点也可以,按也可以,揉一揉也可以。

  有的患者肝郁气滞的表现在背部反应出来不是一个点的压痛,而是一个大包。如果患者在后背有个很大的包,按揉它也不消散,那我们就先给患者做个梳理调整,捏一捏,找一找问题在哪儿。最后我们会发现通过委中穴可以治好背部的肿块。为什么呢?因为中医里有个关于穴位治疗的口诀叫“腰背委中求”,就是说不管我们背上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都可以从委中穴着手治疗。委中穴就在我们膝关节的后边,俗话叫腿凹子、腿窝,解剖学上叫做腘窝。我们有时会发现委中穴这个部位有一个很高的隆起,我们可以在这儿用扎针、点穴治疗,治疗后当天,我们可能就会发现背部的大包消了三分之二。

  捏积对中老年人的妙用

  大家都知道宋美龄女士活到了106岁。我在读她的传记的时候,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她每天都让自己的专业按摩师按摩一下自己的后背,不用做手法,只是抓一抓,捏一捏。其实很多长寿的老人,都有做捏积的习惯。

  捏积疗法是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通过捏拿穴位所产生的良性刺激来治疗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中老年人平时可灵活应用捏积疗法进行养生保健。那么怎样更加便捷地运用这种疗法呢?

  治病七分养,这说明平时的养护对于疾病的康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十分之七的养,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去做呢?捏积疗法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这个养生方法尤其适合于退了休的中老年朋友,它不但能治病,还能增加夫妻感情。因为自己的后背我们自己是捏不到的,先生给太太捏一捏,太太给先生捏一捏,坚持捏,捏得一方舒服了,自然就增加了夫妻感情。由此可见,捏积不但可以治病、防病,而且还可以增进夫妻之间的感情。其实,同事之间也可以互相捏一捏,父子之间也可以捏一捏,这种养生的方法简单经济实惠,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摸他们的脉象,都沉细无力,有时还伴有胸闷、心慌、气短、手脚冰凉等症状,在我看来,这就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它们分布在肌肤表层,负责抵制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人,只要阳气旺盛,就可以百病不侵。现代人大部分的慢性病或疑难病症都是由阳气不足引起的体内阴液失调造成的。
  有的朋友会想,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怎么好端端的阳气就跑掉了呢?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伤害我们阳气的不利因素,只是被我们忽略罢了。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这也是养生最大的秘密。今天把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早日脱离疾病之苦,都能健康长寿。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人的身体好比银行,阳气就是我们使用的货币。今天透支一点,明天透支一点,日积月累,银行就不干了。当健康不断被透支时,身体就会告诉你哪儿不舒服了,腰疼、背疼、落枕、感冒等,都是身体在提醒你:阳气不足了,货币透支了。补足阳气也像理财那样,需要开源节流。

 每个人生来都具有很强的抵御外邪的能力,发挥这种能力的根本是培固自身阳气。我后文将要提到的养生桩,就是让你把心静下来,以形控意,以意固形,让气血通畅运行,让机体自愈力处于最佳状态,养生桩是目前我发现的养阳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长生。
     中医认为,养生保健要从保护人体的阳气入手。俗话说“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是导致人体阳气损伤的第一因素。阳气是温热之气,凡属性质寒冷的食物,均会导致人体阳气的损伤。

    下面,我们看看,哪些食物是寒凉的呢?

    1 冷饮,请敬而远之

    首先是冷饮。尤其到了夏季,很多人为了消热避暑,会饮用大量的冷饮,男性会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女孩则嗜食冰激凌、喝冰镇饮料,一般人又都有吃冰镇西瓜等的习惯。这些寒凉之气进入人体后,为了对抗这些寒气对人体的损伤,人体就要耗伤大量的阳气,这样人体的阳气会不断地受到消耗。

   2 海鲜,请食有节制

    除了冷饮这种直接能感受到的低温寒冷之品,还有很多食品、饮品,虽然感觉上温度并不低,但是按照中医药属性的划分,多属于寒凉之性,如海鲜类。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才行,用姜汁的温热制约它的寒凉之气。有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

    有一位先生,他来就诊是由于胃病,感觉胃中堵塞感很强,吃完饭就不停地打嗝、食物向上返,并且不时有胃脘疼痛,他说这问题已经4年多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症状是他每次胃一不舒服,脚面上的一根筋就疼痛,两只脚都这样。我仔细看了看,正好就是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说明他是典型的胃阳虚症状。再进一步聊天,知道他因工作原因,经常要陪人吃饭,常吃螃蟹等海鲜,而他又喜欢喝冰镇啤酒,这样几年下来,就出现了现在这些问题。所以,我给予他温补胃阳的药物,同时让他忌食冰镇饮品和螃蟹,3周后,胃的症状消失了,脚面的疼痛也没再犯。 
3 水果并非越多越好

    水果大多是属于凉性的,诸如西瓜、梨、脐橙等,很多减肥的女孩子,常常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为主要食品,日久同样会出现阳虚寒盛的诸多症状,如痛经、月经量少、月经后期甚至闭经的情况,就是因为不食谷物、肉食等主食,而大量食入水果、蔬菜的缘故。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人体的阳气得不到补充,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这种寒邪留滞于子宫内,形成“宫寒”,出现一系列的月经失调的病症。因此,水果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节制,空腹时不要食用,最好在饭后吃。

   4 绿茶,饮用有度

    同样是茶,红茶的性质偏温热,而绿茶的性质偏寒凉。绿茶有清热去火的作用,适度饮用可以使人的咽喉、口腔、头目等清爽舒适。但凡事就怕过度,绿茶喝得太多,就会削伐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的不足。这种饮茶方式,弊大于利的。

    同时还要注意,茶水不能空腹饮用,空腹饮用茶水,茶的寒凉之性会直逼下焦,损人真阳。很多人空腹饮茶后都有心悸、头晕的症状,就是体内阳虚水泛的表现。正确的饮茶方法,应该是在饭后饮用,这样既有助于消化,又可以清解火热,且对人体没有损伤。
5 晨起一杯凉开水的误区

    我有一个病人,是一位32岁的男士,因为过敏性鼻炎来就诊。他每天晨起喷嚏连连,清涕不止。刚刚30岁,他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发,还有性功能减退等现象。这些现象已经出现2年,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我给他温补阳气的药物治疗,并告诉他饮食方面注意什么,让他别喝冷饮,别吃太多水果。他看完病,已经走到诊室门口时,突然转过身来问,“那我早晨起来那杯冷开水还能喝吗?我喝了3年了。”哦!我终于找到了他身体阳气虚衰的原因。    不知从何时开始,开始流传这种保健方法:早晨一杯凉白开,称可以调节内分泌,还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一时间大家纷纷效仿。但晨起空腹时,直接饮用凉开水,会大伤人体下焦阳气,这种保健习惯,对健康不利。正确的方法应该喝温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