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办公伙伴招聘:记叙文类阅读知识点详细系统分解 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25:18

记叙文类阅读知识点详细系统分解5

 (六)中心思想的概括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内容的概括、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一般讲,概括中心思想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分析题目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题目鲜明,扼要地反映了文章的重点,直接揭示了文章的
中心,如《白杨礼赞》;有的文章以比喻或象征手法命题,如《小橘灯》,阅读时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心揣摩,分析文章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中心就把握了。
[典型例题解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萌    芽   
    在院子里乘凉,老是看见邻家一个小男孩吃葡萄时把葡萄核埋在一个装满土的花盆里。
起先,我并不在意,看久了,便问:“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了”
    “我想种出葡萄来。”他头都不抬。
    “可种葡萄是用葡萄藤插栽呀,你这样种不出来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我好奇了。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孩子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过后,总看见男孩精心地为他种下的葡萄浇水,然后就蹲在花盆前发呆,眼中尽是希望,
以至于院子里其他小孩叫他去玩,他也不理。显然,他沉浸在他的希望里。
    男孩的家长几天后才发现男孩的古怪。这天,家里正好酱油用完了,男孩正蹲在门外,
他父亲叫他买酱油。连叫了几声,没人应,出去一看,发现男孩呆呆地蹲在花盆前,父亲便
说:“你蹲在这里干什么?叫你几声都听不见,你心到哪去了?买酱油去!”说着,便递钱给了
孩子。
    过了很久,男孩还没把酱油买回来,孩子的父亲慌了,忙走出去。一出门,就见孩子还蹲在门口的花盆前,手里捏着他给的钱。
    孩子的父亲生气了,过去一把扯着孩子的手,呵斥道:“你怎么搞的?叫你去买酱油,你
还死在这里?”
    孩子的心思还在花盆里,葡萄核栽进去很久了,还没发芽,孩子有些失望了,他说:“我在想,这葡萄怎么不发芽?”
    孩子的父亲听了,更气了,大声说:“以前就跟你说过,你这样做没用,你真是执迷不悟。”说着打了孩子一个耳光,并举起花盆,把它摔碎了。
    孩子看着满地的泥土与碎片,哭了。
    男孩毕竟还小,他在沉默了几天后,又恢复了以往的活泼,又开始和院里的小孩一起玩。
    一星期后,也在乘凉的时候,我看见院里的一个女孩吃葡萄时也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过去告诉她葡萄核长不出葡萄,但还没等我过去,男孩也看见了,男孩走了过去,跟女孩说:“你怎么老把葡萄核埋在花盆里?”
    “我想种出葡萄来。”
    “种葡萄要用葡萄藤插栽,你这样种不出的。”
    “知道。”
    “那你干吗还这样?”
    “种葡萄非要用葡萄藤吗?我想创造奇迹。”女孩抬起头,眼里贮满了希望。
     男孩说:“真的,你这样做没用,我以前也这样做过,没用的。”
    “种下去要每天浇水,你知道吗?”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几天后,女孩的花盆里居然长出嫩嫩的葡萄藤来,女孩开心极了。我看见她把院子里的
小孩都叫去看,也叫了男孩,但男孩没去,男孩在一群孩子围着花盆时.一个人躲在一边流
泪了。
    我看见男孩流泪,走过去,我说:“你怎么在这里流泪?”
    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的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1.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试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两件事的内容。   
    *2.这篇文章的题目含义丰富,引人深思。作者为什么要以“萌芽”为题呢?它与中心有什么关系?   
    3.阅读下面语句,回答问题。
    (1)男孩点点头,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但什么也没说就跑回屋子。
假如你是这个男孩,此时还想说些什么呢?写在下面。
    (2)男孩说:“葡萄藤是女孩的父亲插下去的,我看见了。”
    男孩又说:“她的父亲真好。”说着,男孩呜呜地哭了。
男孩为什么称赞女孩的父亲“真好”?
  [参考答案解析]
    2.本文以“萌芽”为题,显然是具有象征义的,揭示了中心。萌芽,可以理解为孩子期盼的葡萄的萌芽,也引人联想到孩子们具有的创新精神的萌发初始期。有了以上的理解,就可以得出答案:以“萌芽”为题,寄寓着作者这样的希望和心情:家长、教师以及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要爱护孩子的创造精神,不要扼杀可贵的“萌芽”。
《萌芽》
 1.第一件事:男孩用葡萄核种葡萄,遭到父亲粗暴对待。第二件事:女孩用葡萄核种葡萄,得到父亲暗中帮助  3.(1)示例:知道,我每天都给葡萄浇水,可是爸爸说我“执迷不悟”,还把花盆摔碎了……(言之成理即可)  (2)示例:女孩的父亲能理解孩子的心,尊重孩子的感情。(言之成理即可)

 [能力提升训练]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丁  香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不胜收。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像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题目与中心有什么关系,作者借丁香赞美了什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           写的《             》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的秀色”?(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任选一句)
① 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② ②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白玉兰花、黄浦江、南翔小笼等也是上海人心中的挚爱。请你选择具有本地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的原句,不超过60字)
《丁香赋》
1.题目直接揭示了中心。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这里有赞美的意思。文章借丁香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  2.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手法;说出其表达效果。  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手法;说出其表达效果。  5.写出本地的景或物的名称;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准确表达喜爱、赞美之情;语言通畅、优美。
2.从分析人物事件入手
    一般说来,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言在此而意在彼,或是通过相关人
物的描写或是通过相关事件的叙述,隐晦地含蓄地表达作者的主旨。从分析人物和事件人手,着重分析理解所写的人和事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揭示怎样的思想观点意义,这样就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归纳出中心。
    [典型例题]
    天   
    ①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的。
    ②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③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被小偷放在
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④“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警察。
    ⑤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您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⑥“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⑦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
    ⑧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车祸受重伤的人来诊所。海尔曼一愣:啊,是她?她早已
徐娘半老,怎么仍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至今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
替的魅力。
    ⑨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
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⑩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点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11“亲爱的海尔曼,我和他都对不起你,可是我们遇了难……但愿你手术刀不带着往日
的仇恨。”   
    ○12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得(    )(    ),他始终一言未发。
    ○13列夫斯基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待进了手术室才清醒过来,见拿着手术刀的是海尔曼,
不由大吃—凉,连忙挣扎着要起来。
    ○14“老实躺好,这是上帝的安排。你是我永远难以宽恕的情敌,你又是我必须抢救的
患者。”
    ○15一个修补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多个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16列夫斯基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前面带愧悔地说:“如果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
侍您而献出余生。”
    ○17海尔曼说:“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恩怨。”
    ○18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
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
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
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19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
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
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20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21“没有,它用得其所。”
    ○22“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23“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24海尔曼牺牲了。可城里人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
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
    l. 下面四项中有两项是从第○12段的括号处摘出来的,这两项依次应该是(    )
    A怒火中烧    B。思绪万千    C.心潮起伏    D义愤填膺
    2.第②段用的是哪种修辞手法?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第⑦段画横线的语句是什么意思?从下面选出理解恰当的一项(    )
    A. 我是个医生,我只会使用手术刀,做不了其他事。
    D.我是个医生,只会使用手术刀,至于其他,我想帮也帮不了你呀。
    C.我是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与此无关的事情我一概不管。
    D.我是个医生,帮你治伤是我的天职,但我不能做有违原则和法律的事情。
    4.第○14段和第○18段画曲线处的两句话的内涵(即海尔曼心中的潜台词)是什么?分别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5.海尔曼博士治好了偷他的东西的小偷,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他的情敌的生命,最后用
手术刀结果了盖世太保刑警队队长。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从文中找出他的三句话,依
次写在下面。
*6.从海尔曼所做的几件事中,分析反映了他怎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解析]
    *6.这是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是以人物贯穿事,即写海尔曼做的几件事,反映了海尔医生极其鲜明的爱憎,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以消灭法西斯的光荣职责为天职的崇高精神。
对这一中心的把握是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了人物在每一件事上的具体言行、
态度而概括出来的。
《天职》
  1.依次应该是:CB  2.第②段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方法  作者把博士海尔曼比作像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他爱憎极其分明的性格特点(如对人民救死扶伤,恪尽职守,对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是一刀插入他的心脏结束了法西斯的性命。)  3.D  4.第一处:虽然你是我的情敌,但我不能见死不救  第二处:既然敌人(你)送上门来了,我决不能放过他(你)  5.①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②医生在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  ③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
3.从议论抒情的部分入手
    有些文章,在记叙中穿插议论和抒情,这些段落、语句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有画龙点睛的功效。阅读记叙文,要能够敏锐地捕捉这些段落、语句,并善于从这些点睛之笔来归纳文章的中心。
[典型例题]
 ①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A  (xiū 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
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
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⑥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⑦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
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⑧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  (chà 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满慈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⑨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妍妍,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太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⑩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
柔的抚摸。它就像那  (pái 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11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的词语。
    A.                B.                  C.              
2.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3.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限四个字)。
4.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1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在文中画出抒情议论的段落,说说这些段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解析]
    *5.本文是记叙与抒情议论结合得较好的范例。作者在叙事后,作了恰当的抒情议论。
第⑤段针对第一件事,以排比的句式来抒情;第⑩段针对第二、三件事议论抒情。前者表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后面作者由衷赞美他人给予的温暖如微风细雨,让人感到温暖的情感。两段的抒情议论都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第11段以抒情议论结尾,以三个疑问句阐发了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的哲理,使感情升华,深化了中心。
 [能力提升训练]
1.A.羞涩  B.诧异  C.徘徊  2.①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②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③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3.温暖人生  4.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并激励着“我”给他人送温暖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心中有他人
    ①一座煤矿在凌晨突然停电,9名矿工被迫停止作业,他们只得在漆黑的深井中等待。
片刻后他们等来的不是光明,而是比停电更可怕的泥石流。汹涌而至的泥石流轰隆隆涌向
他们。本能的求生欲望驱使他们拼命往主巷道跑,慌乱中一名矿工不小心被矿车夹住,不能
动弹,另一名矿工陷入一个泥坑。黑暗的矿道里7名矿工停止了奔跑,异口同声地说:“不能再跑,救人要紧!”他们使劲把两名同伴拽了出来,躲过了死神的第一劫。
    ②在主巷道50米处他们又开始了与死神的第二次较量。泥石流滚滚向前,随时有淹没他们的可能。跑了一段时间后他们齐心协力用煤块、石块和矿车垒起一道厚厚的墙阻挡泥石流,然后趁机后退,退到主巷道110米处,他们找到了通风巷和氧气源。
    ③很显然,在这种极度危险的处境下光有氧气远远解救不了他们。吃喝是最大的生存问题。矿井中没有任何食物,他们同时想到了吃树皮。一个年长的矿工决定分成三组按时间轮流到不远处扒柳木矿柱的树皮。第一次几名矿工扒来的树皮他们吃了两天。第二次两名矿工使出浑身力气扒回了6根矿柱,然后扒下树皮让给大家吃。光吃树皮没有水,饥饿和黑暗像猛兽一样威胁着他们,他们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一个年轻的矿工冒着危险在通风巷附近找到了.一个足够可以让他们喝很长时间的水坑,喝水时他们并没有只顾及自己。扒树皮用的力气较大,年轻的矿工扒树皮给年长的吃;年长的用矿帽舀来水让年轻的喝。在漫长的黑暗中,有人困顿丧气了,年长的矿工就会给他们讲自己一生当中遭受的磨难,他说:“我一生当中经历了多次比这更危险的大风大浪,现在我不是挺过来了吗?人生的道路还很长。眼前的危险算得了什么?再坚持坚持,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的。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决不能放弃!”长者的鼓励使那些虚弱的矿工信心陡增,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抗争……
    ④就在他们在黑暗中与死神较劲的同时,外边的营救人员争分夺秒地动用一切力量营
救他们。8天8夜后,他们得救了!他们终于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件真事就发生在我国西部某省。
    ⑤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完美的。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芒,那就是爱,
爱自己也爱别人。心中有他人,这种光芒可以穿透任何黑暗的铜墙铁壁;心中无他人,即使你身边有再多的光芒,最终也会被黑暗所吞噬。
1.文中第③段说“他们又开始了新的抗争”,请问,矿工在与什么“抗争”?
    2.文中的9名矿工为什么能创造生命的奇迹?   
    *3.文章末尾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4.仿照“心中有他人,这种光芒可以穿透任何黑暗的铜墙铁壁”这句话,以“心中有他人”为开头,写—个句子。
  《心中有他人》
 1.死神,或“危险”  2.依靠心中有他人的团队精神,在黑暗中互相救助,互相鼓励。  3.运用议论抒情,起到了归结了全文的作用;深化了主题:我们应当发扬光大心中有他人这种精神。
考点十七:分析写作特色
1、分析: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选择材料是文章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手步骤,有的文章,作者善于紧紧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从者从采访来的100多个生动的事例中,只选了三件最典型的事例,从三个不同的侧面突出了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中心。
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⑵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要着眼于全文的整体构思,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分析文章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如层次段落是否清楚,段落之间的过渡照应得怎样,整体结构是否严密,叙述方式有什么变化等等。
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⑶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分析表达方法的特点,可以研究其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综合表达方式运用得怎样,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对括描写、心理描写以及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怎样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等。
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⑷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可先看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成语典故的运用,句式的变换,修辞方法的运用等等。其次可看语言风格,有的朴实自然,有的清新流畅,有的含蓄蕴藉,有的通俗晓畅,有的幽默辛辣等等。
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