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福特研究生待遇:图文:光学之父王大珩永恒光华留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2:47
据中新社电29日,蒙蒙细雨中,社会各界上千人,在八宝山送别光学家王大珩最后一程。

    研制多种光学设备

    8天前,96岁的中国光学事业奠基人王大珩驾鹤西去。王大珩的名字和中国第一埚光学玻璃、第一台激光器、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红外夜视光学设备等紧密相连,这位院士长期担任作为“中国光学摇篮”的中科院光机所所长,在激光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晚年王大珩的名字还与“863计划”连在一起。1986年3月,他和陈芳允、杨嘉墀、王淦昌等4位老名科学家联名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中国的战略性高技术”建议,得到了邓小平批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开始实施。这份纲要就是日后影响深远的“863计划”。

    唯独不给儿子写推荐信

    王大珩的幼子王赫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这是中国第一个光学仪器专业。王赫说,当年考大学时,数理化成绩都很好,“父亲建议我报这个专业,就报了”。入学后王赫学习异常优秀,因为“别人都知道他是我父亲”。毕业后王赫又听从父亲的建议考取了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研究生。
    然而,在进一步出国留学的路上,父亲没有给王赫更多帮助。桃李满天下的王大珩帮助学生不遗余力,给许多打算出国的学生写过推荐信,却唯独没给自己的儿子写。王赫对此很理解,“他想让我们靠自己”。让人羡慕的是,王家三个子女后来均在科学路上收获颇丰。

    避谈自己是“光学之父”

    王大珩的小儿媳说,公公不允许给自己配专车,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对待看护他的护工也客客气气。退休后的王大珩社会活动繁多,凡是跟光学有关的事情他都尽力去做,而对于顶着他的名头做宣传的无关活动则从不参加。王大珩生前曾希望大家不要称呼他“中国光学之父”或“中国光学泰斗”。
    “把我称作中国光学事业的‘开拓者’或‘奠基人之一’,我都可以接受。但如果说我是‘中国光学之父’,那我的老师严济慈、叶企孙,你们怎么称呼他们?”
    然而,在他去世后的日子里,许多媒体用到的标题仍是“送别光学之父”、“中国再无光学之父”。
    也许,“光学之父”的光环他是想去也去不掉了;也许,“光学仪器计量学用并举献身国家科教事业,战略规划咨询务实为先跟踪世界高新技术”,这样中肯朴素的盖棺论定可以让他安心离去。

  链接:“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光学科学家、教育家王大珩同志,因病于7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苏吴县。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9年至1951年任大连大学教授、应用物理系主任。1951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2年以来历任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中科院空间科学技术中心主任、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