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新闻网:振兴创新看辽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1:17:27

振兴创新看辽沈

——沈阳经济区加速新型工业化

本报记者 任胜利 郑少忠

《 人民日报 》( 2011年07月29日   01 版)

  新市镇,新园区,新集群,新产业,新廊道——在沈阳,走浑南,过铁西,看沈北,这些“新”令人难忘;从鞍山到辽阳,从本溪到铁岭,从抚顺到阜新,这些“新”让人振奋。 

  极目辽沈满眼新。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扎实、果敢、敏锐的辽沈人,抢抓机遇,秉持先行先试精神,锐意创新,率先突破,使辽沈这片老工业基地上,呈现出新型工业化的勃勃生机。 

  新集群引导新方式

  “辽宁振兴看沈阳,沈阳振兴看铁西,铁西振兴看什么?” 

  作为辽宁重工业最集中的地区,沈阳铁西区的改造曾经举步维艰。困境中的铁西人这样勉励自己:勇挑重担,敢为人先。 

  凤凰涅槃,铁西正在新型工业化征程上迅跑:今年上半年,铁西产业新城的数控机床、通用石化装备、输变电装备、工程机械、重矿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优势产业,预计实现产值724亿元,高档数控机床,100万伏特高压交流变压器和±800千伏直流变压器,百万吨级大型压缩机、盾构机等世界级产品已达44个。 

  在沈阳经济区这个大棋盘上,分量重的铁西也仅仅是个点。

  辽宁省委书记王珉一语中的:破解完成全面振兴历史任务与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两难命题”,必须真正走出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突破。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整体驱动的重要引擎。沈阳经济区建立起了政府、企业、高校科技合作共建的新模式,开启了这个引擎。区内共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13家,56个主导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的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项重大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业的“智商”大大提高,辽宁创造走向更大范围。 

  用集群战略引导方式转变。“区域经济新型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优质化,优质经济集群化”,沈阳经济区的这个理念,贯穿到了十大产业集群、56个主导产业园区的建设中,引导着主导产业向集群集中、新兴产业向园区集中,形成了高产出、低能耗、少排放的工业经济发展方式。 

  今年上半年,沈阳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已达11个。沈阳全市的国有企业由520户减少到50户,在战略性调整中,国有经济产业结构向高端制造转变,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 

  鞍山基本实现由工业以原材料为主向以精特钢和钢铁深加工产业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鞍钢与鞍山地方工业创造的增加值之比由原来的7∶3转为3∶7,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在本溪,国家级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已集聚生产类项目206个,入驻“药都”的128家制药企业中,拥有国家一类新药品种45个,7项技术填补国际空白,58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6项具有国外专利,48项具有国内专利。

  新载体开辟新通道

  沈阳沈北新区又增新亮点:蒲河生态廊道。

  俯瞰蒲河生态廊道,看到的是一个集水利、生态、文化景观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公园。在蒲河的两岸,新落地的重大项目达20多个,总投资700多亿元。生态居住、商贸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带在沿河两岸形成。

  由此驱车北行半小时,就到了铁岭新城。 

  铁岭新城,被称作“中国北方水城”。在上海世博会上,作为低碳、环保、生态城市的范例,铁岭成为唯一入选城市地球馆的中国城市,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在联合国人居署、住建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世界人居日大会上,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生态新城、科技新城、商务新城、休闲新城等,像这样体现特色塑造、功能定位准确、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城新市镇,在沈阳经济区内城际连接带上已建、在建38个。

  这些新城新市镇吸纳人口、土地、产业、资金、项目、环保、交通等多种要素,为新型工业化创造了市场需求,提供空间和载体。同时,这一载体也促进了城乡融合,为农民增收增加了渠道,为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开辟了新通道。 

  沈阳经济区新城新市镇建设,坚持的核心理念是统筹城乡发展。在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区内各市都进行城乡统筹的探索。

  新机制增添新活力

  走进铁岭腰堡新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这里开工项目已有63个。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地。

  速度从哪里来?体制、机制。基地实行的是统分结合的基地建设和招商体制,审批项目从原来的580多项减少到50项,提高了行政效能。对入住企业实行“首问制”和“一站式服务”,在第一时间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咨询和帮助,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促进了产业聚集。

  以新型工业化为目标,辽宁统筹推进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10个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分解为58个专项落实,在制约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

  沈阳与经济区其他7个市形成了一批规范统一的专项合作协议、发展规划、工作制度。在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方面达成60余项合作协议,为经济区建设创造了平等和谐的环境。 

  鞍山规范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审批事项从449项减少到104项,提高了审批效率。铁岭建立城市管理新体制,利用社会资源管理维护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湿地保护。辽阳对新城新市镇管委会下放多项权力,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数额内,管委会可自行确定内部机构名称、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结构的收入分配模式。 

  本溪实施“柔性”引才机制,对高层次人才、特殊人才、急需人才,打破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采取兼职挂职、人才租赁、项目开发等办法,先后引进创新人才1118人、海外研发团队18个,其中国内外著名科技领军人才25人。

  新格局提升新优势

  沈阳、抚顺、铁岭市共享“024”电信区号已获工信部批准,三市本地网升位并网调整工作启动,8月底正式运行后,互通固定电话将按市话收费,移动电话长途费、漫游费也将取消。 

  对于沈阳经济区来说,这仅仅是迈向一体化的一小步。辽沈人的宏大目标是:打造以沈阳为核心的沈铁、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阜5条城际连接带,形成八城市集群发展的新格局。 

  至2010年底,沈阳经济区已建成22条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规模达903.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条、干线公路14条,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高等级公路为干线的公路网,实现了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八城市还共同签署了《沈阳经济区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合作协议》,建立了统一的人力资源网络服务平台——沈阳经济区人力资源网。八城市还联合制定了《沈阳经济区旅游发展一体化实施纲要》,沈阳经济区大旅游圈已初步形成。经济区各市共同推出了一批不同主题、特色的旅游线路,联手开展宣传促销,联办和组团参加旅游展会,挖掘共同的客源市场。 

  今年上半年,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等七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平均增长16%以上,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45.7%,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增长44.4%。  

  面对成绩,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欣喜中不乏冷静: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这是中央交给辽宁的任务,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