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唱将猜猜猜 王菲:辽沈战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4:47:44
辽沈战役

采取关门打狗战术

改变敌强我弱格局

    东北三省正好是中国地图上“雄鸡”的头部,这里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森林密布、工业基础雄厚,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了彻底打败国民党,以林彪为首的十万我党骨干挺进东北,在辽阔的黑土地上进行了一场亘古未有的殊死大搏斗。最终,东北成了我党的大后方。辽沈战役成为最具决定意义的一次大战役。

    1948年9月—1948年11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抓住战略决战的大好时机,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三省进行了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这就是辽沈战役。它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首战,是规模空前的歼灭战。它不仅解放了东北全境,而且为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向中国我党领导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解放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英勇击退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继而粉碎了其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在消灭敌人的同时.发展和壮大了自己。到1948年,中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形势发生了更加有利于人民的巨大变化,战争已面临最后决战的关头。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国民党军队损兵折将,到1948年底,其总兵力共有365万左右,其中正规军198万人,而分布在第一线的正规军仅170万人,且已被我解放军分割在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战斗力很差,其后方国统区内,各界人民的反战爱国运动声势浩大,此起被伏。蒋介石集团实行独裁统治,在政治上陷于孤立。政治和军事上的失败使国统区经济危机日益加深。1948年美国驻国民党政府的大使司徒雷登在向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这样写道:“经济方面,通货膨胀的螺旋上升在加速继续,物价已成了天文数字。它们上涨得这样快,使政府来不及印出每天所需要的钞票……局势的恶化已经进展到接近崩溃的地步。”

    与国民党正好相反。到1948年秋季,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增加到280万人,其中正规军由61万人增至149万人;战争初期,敌我兵力对比是3.5:1,这时变为1.3:1,机动作战的兵力,我军超过了国民党军队。我军在两年的作战中已经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战斗力,从敌人手里缴获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装备自己。在战斗中人民解放军提高了攻坚作战的能力,不但能打运动战,还能打阵地战、攻坚战,全体指战员的政治积极性和自觉性大为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解放区经过土改,广大农民的保家卫国意识更加强烈,他们积极支援前线的战争,这时解放区的面积已达2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4,人口1.6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以上,解放区已成为支持战争的强大后盾。

    但在这时,国民党军军队的数量还比人民解放军多,装备比解放军好,国民党还统治着全国3/4的地区和2竭的人口。虽然在各个战场上都有利于我军作战,但综观全局还是东北战场最为有利。此时,解放军经过1947年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歼敌31万余人,解放城市67座,使东满、南满、北满解放区联成一片,解放区占全东北面积的97%,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68%,控制铁路2万多公里。东北野战部队共103万人,而国民党只有55万人,且主要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等孤立城市,战略回旋余地小,补给困难。东北是我军在数量上超过敌人的唯一战场。解放军如消灭了东北敌军,就能粉碎蒋介石战略收缩的企图,有利于华北、华东战场的作战,有利于全国的解放战争。因此、中共中央断然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1948年9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提出战争的主攻方向是北宁路,“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这就是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

    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12日发动,11月2日结束。参加这次作战的是在林彪、罗荣桓领导下的东北野战军12个纵队和7个炮兵纵队连同地方部队53个师,共70余万人。

    辽沈战役共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9月12日一10月19日,攻克锦州,解放长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野战军首先把战略重点放在锦州。打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门的大门,国民党卫立煌的部队就成了瓮中之鳖。东北野战军几路奔袭,首先切断了北宁路,打击了锦州外圈之敌,同时设下埋伏打击援锦之敌,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围攻之势。蒋介石深感情况不妙,他亲自飞到沈阳,组织“东进兵团”和“西进兵团”从两侧援锦,援军被解放军拦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带。从10月9日起,人民解放军对锦州发起总攻。经过31个小时的激战,15日晚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余万人,生俘敌东北“剿总”副司令员范汉杰等高级将领。

    锦州解放,长春守敌已无恋战之心。早在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就形成了对长春的包围困,长春守军的粮食弹药等补给完全依赖空中投掷,城内军队无法维持正常生活。10月19日,长春守军突围无望,缴械投诚,长春和平解放。

    第二阶段发生在10月20——28日。人民解放军仅用九天时间,将拦截在黑山,大虎山地区的援锦之敌消灭,廖耀湘、卫立煌兵团全部被歼,辽西围歼战,东北野战军基本上摧毁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第三阶段即是解放沈阳。10月28日辽西围歼战基本结束之时,东北野战军乘胜完成了对沈阳的包围之势。此时的沈阳守军已军心涣散,纷纷缴械投降。11月2日,沈阳解放。国民党军队除一小部分从营口海上逃走外,东北守军全部被歼,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敌47万余人,是解放战争以来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辽沈战役及全国其他战场的胜利,使国民党总兵力降至290万,解放军则增至300万人。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辽沈战役成了“中国的军事形势的一个转折点,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格局”。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全境的解放,为解放平津和整个华北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使全国的解放战争获得了一个巩固的、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大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