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蔷薇 完结百度云:坐怀不乱柳下惠如何成为“圣之和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20:27:26



坐怀不乱柳下惠如何成为“圣之和者”?  

 

 

  在山东新泰有一处墓地,碑文上写有“和圣墓”3个字,“和圣”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原来,这处墓地和一个流传了2000多年的成语故事有关,这个成语就是“坐怀不乱”。

  

  雨夜救女

 

  “坐怀不乱”这一成语的解释是:两性之间没有发生非礼行为,形容男子在男女交往中作风正派。像中国众多的成语典故一样,这个成语也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柳下惠。

 

  大约在公元前694年,鲁国的一座城外,发生了一个2000多年来一直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雨夜,守门的士兵按照惯例缓缓关上了城门,没有人注意到雨中一位快要冻僵的年轻女子。此时,一位公子模样的人正远行归来,当他看到这位年轻的女子时,立刻将其抱起,解开衣衫,揽人怀中。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流传的故事就是柳下惠“坐怀不乱”。据记载,柳下惠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比孔子时代大约早170年,柳下惠一生3次为官,3次罢黜,却从未想过离开鲁国外出求官。他一生官至鲁国士大夫,行事以合于礼为最高准则,被后人孟子称为“圣之和者”。

  

  诚献岑鼎

 

  新泰西柳村就是当年柳下惠的家乡,2700年来,许多人都对“坐怀不乱”的故事抱有怀疑态度,在长满杂草的残垣断壁旁是否真的发生过“坐怀不乱”的传说?柳下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专家介绍说,西柳村春秋战国时被称做柳下,由于西柳村与柳下惠封地的大体位置一致,因此这里关于柳下惠的传说也是最多的。

 

  石仁勤一家为柳下惠守墓经历了3代人,他说从爷爷开始守墓就是看中了“和圣”柳下惠的高尚品德。像石仁勤这样的村民都能说出“和圣”就是一个在古代求和平、求和谐的人,那么,生活在2700年前的柳下惠的行为准则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公元前770年到221年,同诸多列强相比较,鲁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鲁国有个宝物叫岑鼎,这只岑鼎巨大,气势宏伟,鼎身铸有精美的花纹,被鲁国视为镇国之宝。一年,齐国向鲁国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进攻,鲁国无法对抗齐国的攻击,齐国借机要求鲁国献上岑鼎以表诚意。鲁国国君正左右为难之际,有个大臣出了个主意:齐人从未见过岑鼎,我们何不另献一只鼎去。鲁国国君想让柳下惠去献假鼎,因为齐王知道柳下惠是鲁国最讲信用的人。但柳下惠说,我一生都把信誉当做珍宝,既然你已经答应了要把岑鼎送给齐国,这是一种承诺,是不能轻易改变的。鲁国国君听了柳下惠义正辞严的话后,就将真岑鼎献给了齐国。 

 

  圣之和者

 

  2000多年前,最终统一了六国的秦始皇在击败了齐鲁大军后到过西柳村,然而在“和圣”墓的周围却没有出现过一个勇猛的秦军战士。传说,秦始皇听说柳下惠的墓在西柳村,就下了一道死命令,有敢去柳下惠墓“五十步而樵采者,杀无赦。”秦始皇和他的将士们没有在“和圣”墓前出现,究竟是因为那个年代的人对柳下惠品德高尚抱有崇敬的心情,还是害怕“和圣”墓的灵气会阻碍秦国大军胜利的步伐,只能猜测。然而柳下惠在早于秦始皇400多年前就已经是一位列国皆知且毕生推崇德礼的思想家,有一点可以肯定,在秦始皇这位胸怀伟略的君主心中,“和圣”也是很有地位的。

 

  在泰安,有一位专注于研究柳下惠的柳氏后人,他搜集了历史上描述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各类史料,而众多史料都是源自《孔子家语》对那段离奇故事的描述。由于孔子和柳下惠生活的年代相距很近,《孔子家语》专门提到柳下惠在城门前用身体救助女子,而国人却可以相信他不是淫乱,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这个故事的可信度。

 

  柳下惠一生没说过一句假话,他一生致力于用道德和礼仪来规范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传说中“坐怀不乱”的极端事件不论真假与否,让它发生在柳下惠这个当时的圣人身上,自然就很容易让世人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