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到扬州瘦西湖:明报中国评论﹕航母为高铁畄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17:37

明报中国评论﹕航母为高铁畄喜?

(香港)   (2011-07-28)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追责有理 舆论可期
[时事漫画] 朝副外长访美商讨重启六方会谈
[动车事故] “政府绝对正确”的年代已经过去
[挪威大屠杀] 挪威女孩用手机简讯与母对话
[中国政情] 鲍盛刚:中国应如何重返亚洲?

  (联合早报网讯)香港明报报道,中国刚刚在成功遣返赖昌星事件上威风了半天,就在和谐号动车追撞事故上丢尽了颜面。在温州吸引了舆论焦点之际,这两天的「蛟龙」号打破5000米纪录和国防部开腔谈航母,被认为是当局有意转移视线,有「畄喜」之嫌。

  上述说法也许过于「阴谋论」了一些,但近日的连串与军事科技有关的重大成就(包括昨日西昌卫星中心在雷雨中成功发射了另一颗「北斗」导航卫星)确实与刚刚破产的高铁神话形成了鲜明对比,难免令人浮想联篇。

  航母蛟龙北斗 转移视线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似乎在军工科技的成就大于民用科技,而且军工科技的成功率亦高于民用科技。其实,这是由于相对于民用科技来说,军事科技的透明度相对较低,很多试验的意外都在舆论的视线之外。

  近60年来,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的标志成就,无过于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统称为「两弹一星」,但当年在经济和物质条件及为落后的条件下自行研发这类军用科技的艰难可想而知,很多内幕近年逐步曝光,如当年参与核试的解放军官兵,由于防护不够,很多人都得了血癌,甚至早逝,数字有无前几年外国传媒报道的19万那么多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少数个案。此事当时若及时曝光,一定是轰动新闻,但时隔数十年,那些牺牲者,连姓名都不可考,只剩唏嘘。即使近年,2006年6月空军研制预警机时,亦在安徽发生撞山事故,造成包括一流电子专家在内的40人死亡惨剧。

  拚命精神不符以人为本

  不过,军人的牺牲与民众的死亡,在性质上不可同日而语,过去那种大庆石油会战鼓吹的「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拚命精神,也明显不符合今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时移世易,同样是大庆精神,「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的「三老」,才是中国今天最缺少的。

  文﹕孙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