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之星酒店是几星级:思..!合资汽车自主品牌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8:43:29

       中国有句成语叫“五十步笑百步”,讲的是两个打败仗的士兵,后退五十步的讥笑后退一百步的士兵临阵脱逃,比喻人缺乏自知之明。不过仔细想想,后退五十步士兵是否比后退一百步的士兵,心里多一些纠结?多一点剩余的良知?

  不过,时代进步了,现在不是“五十步笑百步”,而是“一百步笑五十步”了。

  近30年来,对汽车合资企业生产跨国公司品牌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疯狂扩张,任意打压自主品牌,大家表现得很宽容,很平和,没有听说过谁感觉到有何不妥,而创一个双方共有、一家一半的合资品牌,却要群起而攻之,非要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这是不是有点像后退一百步的士兵,大气凛然地要把后退五十步的士兵“军法论处”?真的“不是我不明白,实在是世界变化快”。

  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希望通过办合资企业,用“市场换技术”,把中国汽车业做强做大。实践证明,这个想法无异于“与虎谋皮”,因为“教会学生,饿死先生”的简单道理,作为“老江湖”的跨国公司不会不懂。看看合资企业,几十年下来,除了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销售专家,可曾培养出了多少技术专家?原因在于合资企业的取向就是多卖车,多占中国市场。

  合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是跨国公司之间的产品竞争,看哪家公司能拿出更好的产品。合资企业的所谓“产品开发”,也就是在现成产品上做一点皮毛的改动。近些年来,随着他们在中国市场份额的扩大,跨国公司产品在开发阶段就“融进了中国元素”,有的甚至就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的车型。

  在合资公司中,中方的强项是比外方更熟悉中国市场,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一句话,就是比外方更会在中国卖车,他们的职责就是把跨国公司的车子卖好,把跨国公司的品牌做强。在现实条件下,卖好现成的车子受益最大,中方哪还顾得上技术问题?在“一主二仆”的合资企业中,中方更要争相表现,看谁对外方更忠心耿耿,以便得到更多的车型资源。

  外方不想让中方人员深层次地接近技术,“换一个螺丝钉也要征得外方总部同意”,对此中方抱怨了几十年,并以此指责外方“技术封锁”。其实这是无理取闹,常言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又说“一枝动,百枝摇”,作为一种关乎生命安全的产品,上边的螺丝钉岂是可以随便乱动的?出了安全问题怎么办?再说合资企业就是一个组装厂,生产的是人家品牌的产品,人家理所当然要为自己品牌负责,就是一个螺丝钉也不能让你随便乱动。别说汽车这样的“马路杀手”,问问那些做OEM的中国服装企业,谁家不是照单生产,不能自行其是?否则就不能用人家的品牌,挂人家的Logo!这是国际通行规矩。可以说,只要合资企业按照现行体例运行,事情就只能如此,中方永远不可能从外方得到核心技术。

  合资中方要想获得核心技术,就只能介入产品开发。然而,合资企业产品是由外方本土直接拿过来生产的,是跨国公司独家享有的品牌,中方要求介入产品开发,显然是无理要求。即使跨国公司把产品拿到中国开发,作为品牌的独自拥有者,中方只能是个人以雇员的身份加入,照样不会让中方以合资伙伴的身份参与开发。再说,跨国公司在本土已经有相当成熟的开发机构,为何要劳民伤财,在中国再另搞一套?

  那么,退而求其次,作为对“市场换技术”的补救措施,要求合资企业不只是生产跨国公司品牌的产品,共同创一个新品牌,一个属于合作双方共有的品牌,在这个品牌下,双方共同开发产品,就比较现实可行。如此一来,合资公司就必须设立研发机构,就要投入研发经费,跨国公司也不能不拿出一些核心技术来。这比合资企业只是简单地做组装厂,只是照单生产,是不是前进了一大步?这个道理如此简单而又明白,为什么非要把它说成跨国公司的阴谋?

  其实,跨国公司只在中国生产、销售现有品牌产品,既简单又节省投资,合资自主只是迫于中国的政策压力,迫不得已而为之。

  诚然,合资自主品牌对本土自主品牌会有一定的市场压力,但是直接用跨国公司品牌降价销售,对本土自主品牌的杀伤力岂不更大?睁眼看桑塔纳、捷达和新赛欧,桑塔纳、捷达在市场上保持了几十年的双冠军,新赛欧上市不久销量就达到14000辆,而广本理念S1月销量不到4000辆,仅仅是其一个零头。再说,本土自主品牌连合资自主品牌都竞争不过,又如何到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品牌竞争?

  说到合资企业将淘汰的旧产品换一个品牌生产,第一,因为合资企业一直是直接生产跨国公司品牌产品,不需要开发能力,在研发方面没有多少投入,不具备开发手段,更不上心,一开始就从全新产品起步,的确有难度。第二,是跨国公司在考验中国政府的决心,先用一个旧产品改头换面,冒充开发,如果中国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算把帐交了。如果政府管理当局较真,跨国公司就不得不动真格的,关键取决于中国政府管理部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