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充电宝燃烧灭火:中国科教为啥长期落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26:07
揭秘:中国科教为啥长期落后?刷新      
标签: 揭秘解析:中国科技教育为啥长期落后? [ 原创 2010-10-25 08:19:43] 作者:创造大王
    选择字体  宋体  楷体_GB2312  黑体  幼圆  仿宋_GB2312  隶书     选择颜色背景  黑色  深灰黑         浅灰黑         墨绿         深绿         深蓝         亮蓝         蓝色         红色         粉色         黄色         浅灰         浅蓝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87966168873575
揭秘解析:中国科技教育为啥长期落后?

说起中国古代历史,不少人都以“百家争鸣”为荣,认为它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思想的解放。但事实上却恰恰相反,“百家争鸣”恰恰是中国科技教育落后的根源所在。它并没有把中国导向一个“文艺复兴”那样的发达先进之路,反而误导中国的知识分子从此走向迂腐酸涩的落后道路,落下了中国知识界独有的“文人相轻、恶性辩论”的可怕历史陷阱,因此在西方“文艺复兴”后中国只能愈来愈处于落后境地。
环视世界,中国在科技教育上正在逐年加大投入,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在自主创新上严重欠缺,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乞灵于外国的专利发明。中国人辛勤劳作,但最终却让发达国家以知识产权的名义赚走了高额利润,而中国许多人只能赚取点血汗钱。从传统的手无缚鸡之力的穷酸秀才到如今盲目崇拜西方崇拜祖宗的跟风族,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国家进步、人民幸福上所起的作用被一种奇怪的东西所限制所束缚,令人感叹、发人深思。而西方从“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分子开始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从改造自然到改造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为啥中国人那么喜欢崇拜而不善于独立思考?这一切都源于“百家争鸣”把中国人导入了论点导向型研究的历史陷阱,脱离了能够走向先进发达的论题导向型研究。常言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中国的落后就是从“差之毫厘”开始的。我们知道中国在传统上喜欢引用各家各派经典来检验是非曲直,而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恰恰需要我们用实践检验古今中外一切权威,对的继续坚持,错的赶紧改。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知识分子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乐,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则喜欢为自己认定正确的教条穷其一生进行考证,进行恶行辩论。中国人写论文有一个惊天缺陷:那就是其每篇论文只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学校是这么教的,学生们也是这样做的。没有人认为这其中存在什么缺陷。然而事实上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事实上一篇真正的论文,决不能缺少论题这个非常关键非常核心的要素。缺了这样的要素,就会导致无数人走上论点导向研究的道路,从而导致知识的酸腐无用,这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民族是十分可怕的。长期以来,我们都误以为论文只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结果陷入了论点导向研究的泥潭,以为只要搜集到足够论据,想出巧妙的论证方式方法即可证明论点正确。事实上这是决不可能的事。比如以狮城舌战为代表的历届国际大学生辩论会,正反双方激烈辩论了很长时间,但能证明各自论点的正确吗?决不可能!一个获胜选手说了这样一句话,暴露出论点导向的荒谬。他说,即使他抽到了证明月球是三角型的论点,也可雄辩一番。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思,难道百家千百年来不都是如此吗?他们想到的是通过论据论证即可证明论点正确,于是一个个知识渊博,思想丰富,论辩精彩,然而却根本没有想到只有能解决问题,论点才是正确的,从根本上丢了论题这个最重要的要素。这一丢显然是悲剧性的,这一丢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天然软弱,这一丢决定了中国文化脱离实践的悲剧走向,这一丢决定了中国科技教育长期延误的悲剧命运。
事实上,论文应该包括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四要素。论题是靶子,论点是箭,论据是弓,论证是弦。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都要为论题服务。缺少论题这个关键要素、核心要素,我们的思想文化就会长期徘徊局限于用各家各派的教条相互指责批评上,导致一片混乱,导致自身在世界科技教育上的边缘化。长期以来, 我们已经倍尝缺乏论题的苦果, 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围绕各自的论点争吵不休, 一代又一代地寻找辩护人, 不仅耽误了自身的成长, 也耽误了一代又一代后人的前途, 导致了中国科技的落后。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围绕着灯丝应该采用什么材料这个论题进行了几千次实验, 其所试用的每一种材料都是一个论点。如果我们避开了直接的实验, 而是就灯丝应该采用什么材料开一场讨论会, 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每个人为了证明应该采用自己所选的材料去搜集证据, 去思考论证方式方法。几千种材料就是几千个论点, 围绕着各自的论点展开讨论就会逐渐形成几千家几千派。这几千家几千派为了论证各自的论点正确一方面寻求论据论证以自圆其说, 一方面互相攻击对方论点错误百家争鸣、千家争鸣, 但是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于是只好寻找各自的辩护人, 把其培养成“亲其师、信其道” 对自己盲信盲从的弟子, 一代又一代地辩论下去。这样, 一个简单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可以解释为啥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逐渐领先于中国,而中国则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根本原因就在于西方“文艺复兴”后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走上了论题导向型研究道路,而中国知识分子则仍然被论点导向型研究所束缚所困扰,难以有所作为。
我们坚决确立论题导向型研究, 就可以使每一种观点直接在实践中检验其正误, 立即可以使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虽然我们在实践中会冒很大风险, 会遭受屈辱, 忍受磨难, 但我们却可以由此快速知道每一个论点的正误, 快速地积累起经验教训, 快速地打开新天地。这比缺乏论题导向、不接受实践检验的论点导向讨论虽然艰辛但却要简捷有效得多。这正是我们许多大学教授不及爱迪生之处,也是论题导向型研究优越于论点导向型研究所在。只有这四个要素齐全, 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才有机会百发百中、入木三分、深入骨髓、深入灵魂, 有效解决问题, 发展科技。缺乏论题, 我们是无的放矢;选不对选不准选不好论题, 我们是事倍功半、劳民伤财、高耗低效。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重要, 实际上提准提好问题更重要。论题立在敌人的心脏上、咽喉上比立在敌人的手脚上更厉害、更致命。论题不仅不能缺少而且必须确立准确立好。唯有如此, 我们才能象哪吒一样练出一身好本领, 拉开九成弓, 射出轩辕箭, 打开新天地, 有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科技教育强国。
如果我们的工作重点不是下移到实验室而是上浮到办公室、会议室, 几千家几千派为了各自所选材料、所持论点进行恶性辩论, 恐怕全人类的晚上至今还是一片曚胧甚至一团漆黑吧? 为什么中国科技教育处于落后状态呢? 为什么泱泱大国连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没有呢? 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长期陷入“百家争鸣”的迷误之中, 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在了这无休无止的恶性辩论中, 大批的成果本来从实践中已经产生但是却被闲置在办公室、会议室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既使取得了“相对论”那样伟大的成果又能怎样? 既使有再多的成果又哪有用武之地?
在科技的入口处, 我们来不得半点犹豫和怯懦, 只能如爱迪生那样通过实践迅速地检验几千种论点的正误, 找出正确论点, 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快速地取得大量科技教育成果,点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灯, 才有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世界第一科技教育强国!

类别: 社会  |  自分类:其他  |  评论(41) |  引用(0) |  固定链接  |  阅读 (3618) |  顶( 0 ) | 埋( 0 )
上一篇:薄熙来咋偏爱为百姓花钱?下一篇:官员竟送上访女到精神病院迫害? 
推荐给好友     不良信息举报     推荐给编辑
卧楼闲士  回复
拜读。
at 2010-10-25 18:40:32
创造大王  回复
引用:帖由匿名用户 于2010-10-25 10:31:58发表
我不惊叹你的文和题。
中国人缺的并不是论题,而且中国人非常喜欢论题,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我们缺少的是怀疑精神。科学的基石,就是怀疑。
有空好好读读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历史吧,看看两者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不同。
——一个大学老师,呵呵
欢迎您的参与。这篇博文没有一定的科研实践很难一下弄懂。但我可以明确告诉您,您所说的所谓中国人不缺“论题”的论题其实是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论点”,我们长期以来不少科研项目针对的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论题而不过是论点而已。因此虽然我国论文数目不断增多,但科研含金量却很可怜,原创性成果更是难找。既使提出啥问题也不过是茫茫题海中的一个而已。一般而言,我们的小学生还能提出不少真正的有价值的问题,但到中学、到大学,能提出关键性问题的就很少了。大学和中学搞的题海大战有什么实质意义吗?正因为如此,钱学森才感慨地提出有名的钱学森之问。
at 2010-10-25 11:41:05
乡下客  回复

拜读佳作,反腐廉政!
at 2010-10-25 11:36:31
创造大王  回复
引用:帖由匿名用户 于2010-10-25 10:10:02发表
我是一个小学科技教育辅导员,第一次看到你的文章,惊叹。有你这个题目就够了。科技教育不是辩论出来的,而是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一个人从小开始的培养教育过程。这需要很多课堂教育所没有的东西,包括各种器材、工具、试验装置、调查分析、制作工艺、实验报告、小论文、成果汇报、创新设计制作等一系列的科技教育实施过程。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为什么不行,就是没有科技实践的东西。玩嘴是不行的。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教学老师五年工作就可以胜任了。一个科技辅导员十年才能算合格。因为需要自己不断的摸索实践,得先掌握很多科技上的知识和技能。看看上海的奚天敬、黄曾新、重庆的朱朝全都是这样干出来的。真正能干的科技辅导员一个省不超过20几个。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需要。这是一种教育思维的转变,可惜,大部分人理解不了。应试教育绝对是主流。什么人也改变不了。国家的《纲要》所得非常明白,希望值很高。可缺少的是大量的有一定能力的符合需要的科技辅导员老师。还需要不少的经费投入。   慢慢来吧。将来会好的。    ————————    一个老师
感谢您的宝贵支持,我国科技教育现在 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也有很多挑战。如果更多知识分子向您一样,不是热衷于为各自的教条互相争吵,不惜成为怨家对头,而是积极展开各个方面的实践,相信中国会成为一个知识产权大国,从世界知识生产边缘化危机中解放而出,拥有越来越多核心成果、关键技术。
at 2010-10-25 11:28:20
匿名用户  回复
中国文化缺少的真正的实践行动。大多数人满足于思想正确。
at 2010-10-25 11:10:20
游客  回复

at 2010-10-25 10:38:19
匿名用户  回复
我不惊叹你的文和题。
中国人缺的并不是论题,而且中国人非常喜欢论题, 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我们缺少的是怀疑精神。科学的基石,就是怀疑。
有空好好读读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历史吧,看看两者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不同。
——一个大学老师,呵呵
at 2010-10-25 10:31:58
匿名用户  回复
我是一个小学科技教育辅导员,第一次看到你的文章,惊叹。有你这个题目就够了。科技教育不是辩论出来的,而是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一个人从小开始的培养教育过程。这需要很多课堂教育所没有的东西,包括各种器材、工具、试验装置、调查分析、制作工艺、实验报告、小论文、成果汇报、创新设计制作等一系列的科技教育实施过程。现在的很多大学生为什么不行,就是没有科技实践的东西。玩嘴是不行的。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教学老师五年工作就可以胜任了。一个科技辅导员十年才能算合格。因为需要自己不断的摸索实践,得先掌握很多科技上的知识和技能。看看上海的奚天敬、黄曾新、重庆的朱朝全都是这样干出来的。真正能干的科技辅导员一个省不超过20几个。远远不能满足现在教育的需要。这是一种教育思维的转变,可惜,大部分人理解不了。应试教育绝对是主流。什么人也改变不了。国家的《纲要》所得非常明白,希望值很高。可缺少的是大量的有一定能力的符合需要的科技辅导员老师。还需要不少的经费投入。   慢慢来吧。将来会好的。    ————————    一个老师
at 2010-10-25 10:10:02
游客  回复
中国人写论文有一个惊天缺陷:那就是其每篇论文只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学校是这么教的,学生们也是这样做的。没有人认为这其中存在什么缺陷。然而事实上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事实上一篇真正的论文,决不能缺少论题这个非常关键非常核心的要素。缺了这样的要素,就会导致无数人走上论点导向研究的道路,从而导致知识的酸腐无用,这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民族是十分可怕的。
at 2011-07-07 04:55:29
匿名用户  回复
讲得太好了,现实就是只会吹不会干的卡着会干的。我发明了一种让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发生水平运动、不会发生剪切破坏和共振破坏的隔震垫,获得了专利。四年来3次评审都被外行评审专家卡住不能用,怀疑我的隔震原理,我又做了15次实验来证明,实验结果证明我的隔震原理是对的,隔震效果确实能让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发生水平运动,专家又说,你的实验没有权威性,不能算数。中国就是被这样的专家笼罩着。让地面地震水平运动力瞬间重复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再传到建筑物底面,这样简单的隔震原理专家不认可,政府决策必须通过专家论证认可,专家论证的科学决策成了专家误国,奈何?
at 2011-06-28 18:23:43
匿名用户  回复
老一代教育家、科学家都离退休了。建国后出生的新一代教授和学生,都不程度受到10年教育‘断层’的害伤(少数先天素质优者除外),其影响或30--50年。寄希望于80后、90后、00后出拿诺奖的大科学家。同时也可能会产生出大思想家。
at 2011-06-13 22:17:21
匿名用户  回复
德行
at 2011-05-29 21:02:16
匿名用户  回复
"即使"怎 么写成了"既使"?后者不是一个词!学好中文再辩论 吧 !
at 2011-05-23 19:25:21
匿名用户  回复
科技-----必须全世界科学家云集,对某领域进行研究探讨,并发布成果。这些都考物质金钱。美国对高科技进行探讨,花金钱的。所以,必须投资高科技的研究。说白了---就是电子工业。高科技离不开电子技术。深圳大学的实践行否,看科技人员真假。但看世界科技的联系很重要。前提必须是世界各国的领先的科技人员云集才行。闭门造车不行。对声光电认识,对基础物理认识都是靠科技进步和人的认识飞跃产生的。所以必须世界领域人才云集才行。
at 2011-05-09 09:30:12
游客  回复

at 2011-04-28 09:34:06
匿名用户  回复
学习毛泽东思想,教育应与工农兵相结合,改变单一考试方法,不能唯分数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at 2011-04-25 20:08:40
匿名用户  回复
其实一句话学生的理想和目的就是当官,现实生活不是这样吗?
at 2011-04-17 00:15:05
游客  回复
说得好,入木三分
at 2011-04-08 21:33:10
匿名用户  回复
做点事吧,别说了,啊。。。。。做点事吧,别说了,啊。。。。。做点事吧,别说了,啊。。。。。
at 2011-04-08 08:06:38
匿名用户  回复
说得有一定道理,不过一些东西你自己好像也没真正弄明白
at 2011-04-04 12:06:22
游客  回复
如果我们避开了直接的实验, 而是就灯丝应该采用什么材料开一场讨论会,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呢?每个人为了证明应该采用自己所选的材料去搜集证据,去思考论证方式方法。几千种材料就是几千个论点, 围绕着各自的论点展开讨论就会逐渐形成几千家几千派。 这不是论题的问题,而是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每个人为了证明应该采用自己所选的材料去实验, 去思考论证方式方法。那么结果是有的造出了白炽灯,有的造出了日光灯。
at 2011-01-09 08:47:09
游客  回复
本人工龄三十八年,只因不通窍于官场职场的“背景”、“潜规”,至今初级职称。
at 2011-01-06 10:07:53
游客  回复
"我们缺少的是怀疑精神",否.是体制问题.在这种体制下,不容你去怀疑,你只能照做.想说真话都难!
at 2010-11-15 18:48:02
匿名用户  回复
在现实情况下,可能吗
at 2010-11-14 10:55:35
匿名用户  回复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我认为不是我们教育本身,而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我国的人事管理混乱,风气不正,那有人潜心作学问,科技人员都无法安心,项目靠争取,争取来的项目只能忽悠应附。
at 2010-11-13 10:11:14
匿名用户  回复
学日本,学以色列!
at 2010-11-03 18:05:49
游客  回复
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客观规律办一切事情,社会就一定会进步
at 2010-10-31 09:21:17
匿名用户  回复
我研究书法十几年对至今依然困扰书法界的根本问题作了深入研究,科学精确解析出颜真卿、王羲之书法运笔的玄秘之处,解决了线条性质御笔法之间的内在规律,这应当是书法理论的重要突破,怎奈论文发表还得自己掏腰包,且杂志也不算好。
就这样的环境还谈什么学术!
at 2010-10-28 11:4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