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软件公司排名: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06:05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2007-01-13 15:55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
生平(1929—)生于德国威斯法伦州的一个小镇.1949年进入哥廷根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经济学,1954年获波恩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9,2001年两度来华在清华大学演讲.主要著作有1962年《公共领域结构转型》,1963年《认识与兴趣》,1968年《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1976年《交往与社会进化》,1981《交往行为理论》以及《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一,认识与兴趣
1,为什么要研究认识与兴趣
(1)哈贝马斯认为,原来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理论本身就是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18世纪以后,随着历史哲学的不断发展,理论才专门从事历史规律的概括,理论才逐渐与实践相分离.
(2)现实本身又处于异化之中.这样,必须发挥理论的批判功能,反思功能,去批判,超越和反思现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必须要在认识论层面上反省理论自身,也就是开展认识的批判.
(3)从哲学史的角度看,对"认识的批判"一直构成了近代哲学的主题.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斯宾诺莎以及康德,黑格尔等哲学都是对人类认识活动的反省,主题都在探讨"认识何以可能"问题.但是,这些思想家的视角都是错误的,都忽视了认识与兴趣的关系
2,兴趣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哈贝马斯认为,兴趣就是一种乐趣,表示着人具有明确的具体目标指向性,是一种有明确指向性或目的性的主观愿望,是对某种行为怀有乐观希望的积极心理状态.
(1)兴趣与经验过程直接联系,是一种非概念性的认识形式,它以"表象"把握目标并指引着人们的行动.
(2)兴趣产生于任的实践活动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3)兴趣与人的特定生存环境密切联系,并且表达着根据生存环境和生存需要产生的评价与选择.
3,兴趣的类型
在《认识与兴趣》这本书中,哈贝马斯首先对兴趣进行了分类.在他看来,兴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原初的兴趣也叫基本的兴趣.这是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发挥作用的兴趣,是人认识世界,参与实践的,尚未分化的原初兴趣.
(2)次级的兴趣:这是从基本的兴趣中分离出来的,指导人的认识活动的兴趣.哈贝马斯认为,次级的兴趣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技术的认识兴趣.它在"事物或现象"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它通过"劳动"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用各种可操作化技术手段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在生产领域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兴趣,它试图解决自然界的不可认识性以及不可理解性问题.
二是实践的认识兴趣.这是存在于"交往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兴趣,借助于"语言"这个媒介形成的,它所关心的是人际之间的理解,沟通,其作用是为人们的交往行为规定方向,试图把人们从僵死的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起到人际沟通以及建立共同兴趣的作用.
三是解放的认识兴趣.这是以自我解放为目的的兴趣,通过"支配"这个媒介形成的.其作用是通过自我反思提高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能力,引导社会成员摆脱制度化的压制与控制,也就是人类追求自由的兴趣,从而实现人的解放.
二,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1,为什么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之所以会提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是基于以下几个观点:
(1)在哈贝马斯看来,公共领域在古代社会是界限明确,功能明确的,在古希腊城邦国家中,自由民组成了公共领域,个人拥有私人领域.
(2)当时,公共领域负责公共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他们在广场上集中讨论,而生产,经济活动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在私人领域里进行.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最初与经济活动是无关的.
(3)可是到了近代以后,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公共领域不断向私人领域渗透.这就产生了公共领域结构转型问题.
2,结构转型类型
(1)广场型的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的社会结构.哈贝马斯指出:"在高度发达的希腊城邦里,自由民所共有的公共领域和每个人所特有的私人领域之间泾渭分明.公共生活在广场进行,但不固定;公共领域既建立在对谈之上,又建立在共同行动之上."因此,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具有下列特征:
一是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的界限,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对话与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二是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以及体育和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以及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三是公共领域最初是与经济活动无关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实质上就是这些方面发生的变化.
(2)代表型公共领域."这是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同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中间环节.它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公私界限趋向模糊.哈贝马斯指出,封建领主所有权作为一切统治权的总和,集经济,政治和文化统治劝于一身,公共领域以及私人领域都被封建专制所控制着,私人因其经济独立性的丧失而失去了私人性,私人领域随之而被消解.
二是具有形式性及象征性.哈贝马斯认为,代表型公共领域实际上是缺乏实际内容的,因为它是封建领主为了实行专制统治而以公共的名义制造出来的象征.
(3)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出现了新的情况.
一是宗教改革使宗教领域发生了分化,宗教信仰成了私人行为,私人领域在宗教内部产生了.但是教会仍然作为教徒共同活动场所而保存下来,所以,宗教里还有公共领域.
二是公共财政和封建君主的私人财产的分离.同时,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民社会"的产生.
三是资产阶级开始加入到市民社会中来,并成为领导阶级,同公共权力机关发生矛盾.为此,公共权力依靠科层制,开始控制私人领域,市民社会,从而导致人的行动异化.
三,交往行为理论
1981年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规范基础",分析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问题.
(1)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主要有三大弱点:第一,它未能认真对待现代哲学和社会科学成果,并拒绝用它来丰富自己的理论,沉醉于工具理性批判之中,拘泥于文化与意识形态批判,而没有对这个复杂的现实社会进行经验分析.因而,这种批判对社会经验研究的贡献微乎其微.第二,它未能扬弃黑格尔的理性概念,仍然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先验的力量,不能把握理性的真正意义.第三,它未能认真对待资本主义民主,因而不能客观评价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采取福利政策所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生活世界的殖民化.
(2)资本主义交往行为的不合理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们的交往关系呈现出病态的状况,如交往的物质利益泛化,沟通和理解产生障碍等等.
二是交往的风险性增强.诚如贝克所言,现代社会已经处于"文明的火山口上".吉登斯也不无中肯地指出,现代性或者说现代社会导致了风险性的增加,"如核战争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以及风险环境的扩张"等.
三是交往的空间范围不断缩小,生产,科学以及政治等主题化,分化的专业领域正逐渐形成以功利主义为价值取向和价值导向的专门化世界,进而吞噬着人们的交往行为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活世界.
哈贝马斯认为,整个人类生活的世界共有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以及社会世界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成为认识的三种兴趣各自关注的对象.其中,社会世界又包括制度世界和生活世界两种:制度世界是指那些制度化,组织化以及科层制化的世界,即现代国家机关和社会市场体系;而生活世界则是指能够开展言语沟通,追求话语共识的"尚未主题化"的"原初世界",它包括进行话语共识的公共领域以及维持私人利益的私人领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间出现的矛盾,会使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因此,只有规范和重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重新回到生活世界,才能使资本主义社会继续向前发展.所以,留给哈贝马斯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构建一个理想的交往行为模式,建立他的交往行为理论.
(3)交往行动的类型.在《交往行为理论》中,他将人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目的性行为.主要集中在生产领域,是借助于工具理性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然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这种行动不但不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反而成为压制人的手段,所以不具备合理性.
二是规范性行为.这是以行为者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目标的行为,主要是体现在人们的主观世界和社会世界中的价值认同和规范遵守.
三是戏剧性行为.与培根的剧场假相相类似,他认为社会是一个舞台,每一个个体都要在观众或对象面前表演自己,背诵着早已准备好的"台词"让观众去领会他的"潜台词",因此这也不是一种合理性的行为.但是社会却需要这种行为,因为它是人的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前面的三种行为或者压制人的主体性,或者使人变为一种社会化符号而异化为某种工具,因而都是不合理的行为,于是他提出了交往行为.
四是交往行动.交往行为使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作为理解他们各自行动的工具,以便使他们能够在如何有效地协调自身的行为上达成一致.它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社会世界的综合与扬弃,所以就必然是合理性的行为.
(4)交往行为的功能.哈贝马斯认为,他的交往行为概念有四个功能:一是理解的功能,有助于把握知识;二是合作的功能,使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实现社会的目标;三是社会化功能,即能够使个体认同社会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助于形成某种价值导向;四是社会转型功能,因为前三种功能的总目的就是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重现资本主义国家的应有功能,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结构转型,结构变迁和社会进化.也正因为如此,哈贝马斯始终坚持认为现代仍然是一项"未竟事业".
(5)交往行为理论评价.从总体上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难题.
第一,它为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新的变化,中产阶级普遍增多,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列宁所描述的那个到处充满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社会.那么,如何把脉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就成了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哈贝马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本质,又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象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他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实当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第二,它为整合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独特的解释原则.自近代笛卡儿以降,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一直受到经验论和唯理论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影响,社会学作为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也不例外.一方面,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社会学要寻求"社会事实"的客观性,然而,一切的"社会事实"又是主体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因而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价值性.这样,如何统一主客观问题,实现主观和客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就成了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哈贝马斯以"兴趣"作为逻辑起点,以那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尚未主题化"的"生活世界"作为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归宿,应该说有自己独到的价值.
第三,它为解决西方社会结构转型问题,避免人的异化,实现人的解放开出自己的一剂"药方".面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异化现象以及出现的新情况,西方一大批社会思想家们展开了各自的思考.吉登斯从"结构二重性"出发,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贝尔坚持认为以美国为代表的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迁和结构转型,他乐观地称之为"后工业社会";利奥塔,罗蒂等人则认为当前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后现代社会".而哈贝马斯认为,要避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领域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只有发挥交往理性作用,重新"回到生活世界",以实现社会的进化.
当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方法论的局限.他试图整合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可是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抛弃或绕开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只能重新回到二元论,或者以一个新的二元论来取代原来的二元论.
二是视角基础的局限.他以兴趣作为其认识的基础,然而人的兴趣从何而来 如果对哈贝马斯的"兴趣"作一个本体论式的追问就不难发现,无论他论证得多么"完善",他所谓的"兴趣"其实仍然不过是笛卡儿式的"天赋观念"而已.
三是理论落脚点的局限.与其说他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充满"兴趣",提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通过"交往行为理论"以实现"社会进化",不如说他对重新回到"生活世界"更感"兴趣".但是,他所谓的"生活世界"其实就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乌托邦".
四,什么是现代性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这个概念是指新出现的情况或变化.它源远流长,不断拓展,是个动态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指向,标志着人类对进步与幸福的追求与向往;
2,它标志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坚信人类理性的力量,强调"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强调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是一种行为准则,强调人应当按照理性原则和价值目标去行动;
4,是一种动态概念,其内涵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因此,它必然具有辨证性与否定性.
5,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现代性这个概念从古希腊开始就已经使用了,一直到今天,人们都把"今天"称为"现代".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性永远没有终结,始终处于现代之中.
评价:
1,与吉登斯关于现代性的理论不同;
2,与美国社会学家贝尔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理论的理解也不相同;与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后工业社会这些概念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