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怎样查询开户行:住建部比中科院节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6:42:12

截至昨晚,在98个中央部门中,已有45个向社会公布了“三公经费”。距国务院规定的最后期限过了20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中科院在三公经费预算(2.43亿元)、出国费(9411万元)、公务接待费(8043万元)上创了三个第一;而一向被认为是财大气粗的住建部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

有人由此感慨:中科院“太奢侈”,住建部“好节俭”。

事实果真如此吗?
住建部pk中科院,谁是真正的“花钱大户”目前“三公”预算最少的三个部门住建部的“三公经费”有基本数据、无细节说明“因公出国”、“公务用车”和“公款招待”被中国民众俗称为“三公消费”。与其他中央部门动辄几百万元、上千万元的接待费相比,住建部堪称节约。

去年住建部“三公经费”实际发生额为708.16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440.25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41.84万元,公务接待费(含外事接待费)支出26.07万元。今年,财政部批复住建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预算757.49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含外事接待费)预算13.95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减少12.12万元。无论是26万元,还是13万多,不仅与中央同部门比是“小巫见大巫”,就是与地方甚至是基层政府、部门每年的吃喝相比,恐怕也是“小巫见大巫”了。对于公务接待费的具体支出情况,住建部未予以详细说明。

不过,住建部的数据很值得怀疑试想,一年含外事接待费,还包括13个单位才26.07万元?平均一个单位2万元,每月1700元不到!更绝的是今年才13.95万元,平均一个单位1.073077万元,每月894.23元!不知北京物价有多么的便宜,几百千把块钱能吃到什么东西!随便拿个小县城的单位来看,其一年的接待费也不可能才1-2万元!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再来看中科院,精于细节让它的数据看起来“合理”根据数据排名,目前预算排在总数第一位的是中国科学院。在细分项目中,中科院还是出国费、公务接待费预算最高的部门。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有这三个“第一”,今年经费压缩最大的部门同样还是中科院,共减少了4300多万元。仅公务接待费一项就减少了1900多万元。中科院,因其“三公”消费总额数目相比其他部门高出许多,所以它特别做了说明,主要有两点,第一,人数较多,在职人员共62278名,算下来人均“三公”消费仅为4610元;第二,工作特殊,拥有近千地处偏远的考察站致使考察用车支出较多。

不难看出,中科院很小心地避免触怒公众,也正因为小心所以它在细节上做得要比其他部门好,但有细节并不代表支出就一定合理,比如人均“三公”消费4610元合理吗?我们无从判断。

究竟谁花钱最多,不能只看三公支出的绝对规模据统计,目前公布三公经费的各部委中,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支出最大的是中科院,达到28711万元;最小的则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为302万元,近似为中科院的十分之一。对此统计专家叶青表示,“仅比较三公支出绝对规模的大小意义不大,应该同时看看各部门的部门预算支出规模,对各部门三公支出占本部门预算总支出的比例,即相对规模进行比较,才能看出究竟谁花钱最多。”如按照三公支出占部门总支出比例比较,“花钱大户”的帽子则旁落到发改委,其去年三公经费的相对规模拔得头筹,2010年三公决算支出3206万元约占同年部门预算总支出8亿元的4%。

为什么不相信住建部去年接待费只有26万元三公消费最怕变成一笔糊涂账住建部的账单有水分,不合常理1、因为别说一个全国较大部委机关驻在高消费区北京,就是一个二三线的地级市的住建委或住建局,其一年的餐饮开支也不止26万元。纳入住建部“三公经费”预算的13个单位的餐饮开支怕也不够。

2、对于一些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比如“小金库”等,监督起来本身很困难。

住建部是典型的权力部门,请客吃饭自然是别人掏钱建设部门吃饭一般是不用自己掏钱的,更多情况是别人接待他们,而不是他们接待别人。与此同时,建设管理部门有着众多的下家,而且其干部职工队伍中藏龙卧虎,有着众多的预算师、评估师、审计师。这样一个人脉资源丰富的权力部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优势团队,自然不会在账目上让自己过于难看。

中央财经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曾康华表示,就“三公经费”而言,中央部委的费用肯定不算多。因为中央部门是权力部门,很多时候是下级单位求他办事,比如请客吃饭,可能是别人掏钱,因此花销自然不多。住建部的公务接待费较低,可能源于其部门权力较大,因此能节约一些经费。也不排除现有公布数据中,数字的真实性、统计的口径等,可能都存在水分。

怎么看中央部委三公经费公开中的一些诡异现象政府财务未来终将成为最公开的东西三公消费隐藏在项目经费中从去年开始,中国财政公开的步伐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针对备受瞩目的“三公”经费,国务院今年三令五申要求中央部门压缩预算,并要求今年6月会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7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对“三公”经费支出等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内容要公开得更详细。

一位审计系统人士谈及其中的一些数据表示:这些数字明显太低。不少三公消费都隐藏在项目经费当中,未被纳入。项目经费往往占部门财政拨款一半以上,使用灵活性也更大。

各部门进度不一从侧面反映了部委的复杂心理在公布过程中,各部门进度不一,有的在周末公布,有的半夜公布,有的则在网站子栏目公布,非常隐蔽。有专家表示,这些单位选择了临近周末的时间公开体现了技巧性,并预计下周一有望迎来各部委公布“三公”经费的高峰期。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表示,这些单位选择了临近周末的时间,甚至快下班时才公布“三公”经费,也体现了其技巧性。因为周末关注度小了“挨骂”的可能性也就小了。叶青预测,下周一有望迎来各部委公布“三公”经费的高峰期,目前大家都在观察这周公布后的效果。希望未公布“三公”经费的部门都能在下周公开。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舒可心指出,“三公账单”应该是“今天要求公布,明天就能拿出来”,他们之所以“躲闪”,可能是畏惧将“难言之隐”暴露在阳光之下。

“三公”是在玩“数字游戏”吗?部委“晒账单”是自说自话的游戏?“一开始就划出了最小的圈”目前各部委公开的三公支出的准确定义都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而在各部委的相关支出中,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事业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支出空间。

“一开始就划出了最小的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政部门人士如此评价目前如火如荼的中央部委三公预算公开。目前已公布的数据里是否在玩“数字游戏”是公众对于目前“三公”公开最大的质疑,而其中最大的数字游戏从一开始就隐含于本次三公预算公开的框架之中,也即目前三公经费公布采用的“窄口径”。“如同财政收入一样,三公经费其实也有多个口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记者表示,“最先公布的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汇总里面,财政部就只划定了财政拨款支出,这仅是最小口径。”

“三公”支出不能止步于公开三公费用仅是冰山一角:三公定义太窄,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非公务性活动全部支出。按规定,三公经费即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里面显然并没有包括国内旅游经费、非公务接待性的内部吃喝经费,特别是没有反映公物私用的情况,如非公务性的电话费等。所以三公支出即使全部公开了,我们也难窥政府非公务性支出的全貌。只有后续的监督、问责等配套政策措施立即跟进,才能实现公开“三公”支出的初衷。

“三公”公开接力棒尽早在地方各级政府全面推开“三公”公开,中央政府部门已经率先垂范,我觉得更有挑战性的是,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三公”消费情况能否公开,公开得能否准确、具体并经得起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拷问。可以说,与地方相比,中央政府部门“三公”公开的难度系数并不算大,因为平常受较为严格的财务制度约束和审计监督。可不少地方各级政府就不然了,行政领导随意花钱张口就来,迂回曲折的办法多得是,可说是“花钱不眨眼”,其实都是由财政买单。

可以相信,“三公”公开这个多米诺骨牌既然开了个头,其传导效应不会中途嘎然而止,值得期待乐观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