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工艺流程:贾东亮在广东开发荒山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6:54:11
河南籍转业军人贾东亮在广东开发荒山纪实 ( 2005-07-26 07:01)

    8年前,曾任空军某部副团职参谋、有少校军衔的贾东亮转业时,既没有回河南商丘老家,也没有转业到妻儿所在地武汉市谋个一官半职。他怀揣着部队发的十几万元安家费来到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南街镇黄盆村,在这个偏僻、贫瘠的地方承包了300多亩荒山。那时,当地人认为广宁县“空降”了一个大傻瓜。

    8年后,当年的荒山坡慢慢变成了花果山和生态园:山坡上柑橘飘香,山脚下鱼满塘、猪满圈。贾东亮给这个地方取名为“八一生态农场”,还为自己种植的砂糖橘注册了西贝牌商标,其图案就是一个降落伞。

    目前,西贝牌砂糖橘走俏北方市场,并带动了整个广宁县的砂糖橘种植。现在,当地人提起贾东亮都会竖起大拇指,认为是他把黄盆村这个“黄泥盆”变成了“聚宝盆”。

    贾东亮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过人的胆识,在广东省谱写了共产党员带头创业和转业军人自主择业的辉煌篇章。8年来,贾东亮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和肇庆市“十大杰出青年”。今年5月1日,贾东亮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殊荣。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来到贾东亮的“八一生态农场”,对他自主择业、创办农场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是转业干部的榜样,勉励他继续带动当地农民种养致富。

    咬定荒山不放松

    1998年2月的一个上午,春寒料峭,广宁县南街镇黄盆村村委会简陋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

    风尘仆仆的来人身材魁梧、英气勃发,自称是来自武汉的转业副团级军官,要个人承包村里的山地进行种养开发。村干部们大吃一惊,满腹狐疑地审查来人的身份证明:贾东亮,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临河店乡王克吉村人,此前是武汉某部副团职参谋。相当于副县级干部的副团职军官放着大城市不住,只身一人来到这偏僻的小山沟里开荒种地当农民,这让人难以置信,不要说在小小的黄盆村,就是在广宁县、在肇庆市,恐怕也是开天辟地头一回。他图什么?是不是玩一把就走?村委会办公室里炸开了锅。

    村干部们对贾东亮的怀疑不是没有依据:黄盆村的山地并不肥沃,此前,一位来自珠三角的老板承包了100多亩山地,不到一年便干不下去走人了。为了对贾东亮有所制约,村委会留了一手,和贾东亮在签一份承包180亩山地的50年期土地承包合同时,要他缴1万元押金,如果他一年不到走了人,押金就要归村委会所有。

    黄盆村的荒山上长满了杂草和残次林,土地贫瘠,含沙量高,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农民平时靠着卖些竹子和在山下种点稻子生活。虽然自己不耕山、不耕地,但是看到一个外地人单枪匹马地要承包自己的山地,有些人还是不甘心。他们不但出尔反尔,签了土地转租合同又反悔,而且得寸进尺地要补偿,以至于后来连贾东亮吃水的井都给封上了。贾东亮一边开荒种地,一边忍受着个别村民的无理刁难,最后实在没办法,只好打起了官司。有人暗地里笑话他:拿自己的钱往这里撂,我们祖祖辈辈守着这山受穷,看你一个转业军人能搞出啥名堂!官司打了一年半,最后以贾东亮胜诉告终。

    不仅当地村民不相信贾东亮能搞出名堂,就连他的战友和亲人们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干:转业务农,意味着放弃国家安排的工作,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放弃与家人的团聚。而广宁县远没有珠三角富足,可以说很贫穷。战友忠告他:“这很冒险啊!”亲人们劝他:“以你现在的级别,转业到武汉市该多好,何必自讨苦吃到贫穷的地方务农?”

    在农村长大的贾东亮,打懂事起就跟着当农场场长的父亲守在田边的窝棚里看护果树,家乡的8000亩农场记录了他童年的快乐时光。此后读书、当兵,他一直对农场魂牵梦绕。

    转业之前,贾东亮曾经担任过武汉某空军部队驻南海运输队的队长,同时兼任珠海八一寻呼台台长。特别是他当运输队长时,经营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贾东亮自认为已经有了在商海游泳的本领。这期间的另一个收获是,他在广宁县木格镇呆过半年多时间,专门从事瓷泥运输,他认定在广宁县搞农业开发前景广阔。因此,他横下心来要在黄盆村的荒山上咬出个牙痕。

    离开部队前,他对关心他的人说:“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何况我还是一个共产党员,身上还流淌着军人的热血。我相信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一定有我实现价值的地方。” 

    八载创业写春秋

    初来乍到,贾东亮向当地村民租用了一座废弃的鸭棚,一天一元钱。鸭棚在水塘边,没有电,寒冷的山风从缝隙吹进,蜡烛晃摆了几下就被吹熄。贾东亮躺在高低不平的床板上,用军用棉被紧裹着身子,翻来覆去怎么都睡不着。他拧开手电筒,打开日记本,借着微弱的光线写下了他的感想:“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做出来的,要是图享受,怕困难,贾东亮就不会来这偏僻山村!相信自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一定能坚持下去!”

    这段话多年来都在激励着他,任何时候他都没有想到过退缩。

    当年的6月,作为大学退休教授的岳父岳母,得知贾东亮在广东开办了一个农场后,高兴地从湖北孝感老家赶到广宁黄盆村,想看一看贾东亮这个“农场老板”究竟当得怎样。

    在贾东亮的带领下,岳父岳母一边转着看着,一边听着想着,硬是没说一句话。一天晚上吃完饭,一直神情和悦的岳父突然对他说:“东亮,我们还是谈谈,这事不能再拖了。我们来你这儿一个多星期了,怎么算,怎么看,你都不能再干下去了……已经投入的钱就当是缴学费,我们回老家去吧。”“那绝对不行,农业生产最起码要干完一个周期才算数,现在说我没干好还为时过早。”贾东亮一听就急了起来。岳父岳母心里明白,贾东亮的主意已定,就是九牛二虎之力也拉不回来了。

    没多久,老人回去了。没到一个月,他们又回到了广宁,而且还运来了3大箱农业生产方面的书籍和材料。岳父还找到过去自己在华南农业大学当教授的大学同学,将广宁的土壤资料、气象资料、植物种类等收集好送过去,请专家提出科学种植的可行性方案。

    广宁县不仅土地贫瘠,而且自然条件恶劣。当年的初冬,老天爷便给贾东亮“当头一棒”。一天,他接到县里防霜降的通知,便带着员工晚上在农场架起了柴堆,点火防寒。第二天起来时,眼前的情景令他浑身剧颤:山上白茫茫的一片,都盖上了厚厚的冰霜。塘里结了冰,鱼全被冻死。贾东亮看了看挂在屋边的温度计:-5℃!

    更可怕的是太阳出来后,冰霜融化,芭蕉叶当即变黑,粗大的芭蕉树干向侧倾斜,轰然倒下。眨眼间,上千棵芭蕉已是残枝断叶,惨不忍睹。山上快成熟的菠萝同样也没逃出死亡的魔掌,叶子由绿变黄,慢慢沤烂。冰霜共冻死芭蕉树2000多株、菠萝2.3万多棵。一夜之间,贾东亮损失了10多万元!

    岳父是位有学识的大学教授,向他建议说:“你要在这里创业,就要适应这里的规律。这里是低寒山区,该种什么,不该种什么,首先定位就要准确,要因地制宜。”

    节令紧逼,两人作了分工:岳父是退休的数学系教授,看书快,就把书中的内容先提纲挈领摘录出来,然后再与贾东亮共同研究。南街镇农技站每办一期科学种养培训班,贾东亮都是第一个报名参加。他还经常请县、镇的农业技术员到农场现场指导,并将农场的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年降水量等参数与土壤标本带到广州,向华南农业大学和仲恺农学院的园艺专家咨询。

    有了这些准备,贾东亮开始将产业结构彻底调整:凡是不耐寒的如荔枝、香蕉等全都淘汰,耐寒的柑橘、沙梨、柿子规模种植。东西种出来容易,但要销出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小到大,无论上学还是在部队,贾东亮只买过东西没卖过东西。至今,贾东亮还记得他第一次到镇上卖莲藕的尴尬和沉重心情。贾东亮挑着莲藕,岳父在后面跟着,爷俩走在下山的惟一一条羊肠小道上。到了镇上,贾东亮看着周围卖东西的农民满身泥巴地蹲在地上,想到自己当军官的尊严和架子,他实在无法蹲下去,只好不断地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克服自己的胆怯:“我今天在这儿卖东西,明天发展了就不一定在这儿卖了,我是来体验生活的。”最后,他终于蹲了下去。回到鸭棚,岳父赞许地对他说:“只要你能放下架子,农场就有希望。”

    卖莲藕事件后,强烈的落差感在贾东亮心中没有了。每天清早,他开着摩托车,无论是到县城酒店送货还是到公路旁的臭水沟割鱼草都很坦然了。

    贾东亮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农民。他给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到了几乎“残酷”的地步:每天4点准时起床,一直干到晚上9点,还要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山里的蚊子又大又多,一叮就是一个大疙瘩,他就找来一桶水,将双脚泡在水里看书,有几次都不知不觉睡着了。

    有一年夏天,一头母猪难产,两天了还没有生出来。他去镇上请来兽医,打了催产针后还是不行,他就根据自己在书上看到的同类情况,确定为母猪“子宫套叠”。他按照书上要求做成一个钩子,慢慢地钩住小猪的牙齿,一只只往外掏,结果除一头小猪已死外,另外11头小猪全部奇迹般生还,母猪也保住了,而这时他已在猪圈里呆了三天三夜。

    少校军官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放下架子到山沟里办农场、当农民的事,很快在广宁县传开了,熟悉和不熟悉的人都来关心他,当地党组织和政府更是对他关怀备至:科技部门主动找来,将贾东亮的农场定为“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并送来电脑等用品;供电部门主动为农场架起了一条专线,还会同镇里的干部义务帮助农场修路;农业部门将每次外出学习、培训机会都给了他,哪怕只有一个指标;1999年遭遇天灾,资金出现紧缺,镇干部出面担保贷款。

    8年来,贾东亮每天都在农场里干活儿,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作,不仅滋润了荒芜的深山,而且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荒山成了“聚宝盆”

    “作为一名党员,我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带领帮助困难群众,把山沟里的‘黄泥盆’变成共同致富的‘聚宝盆’。”

    在贾东亮来之前,黄盆村没有栽种砂糖橘的历史,大家都认为这里的土壤含沙量过高。3年后,贾东亮栽种的50亩砂糖橘获得了丰收,还在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村民们见了,马上心动起来,也纷纷在自己承包的荒山上栽种上砂糖橘,很快全村兴起了承包山地的热潮。8年后的今天,除了受保护的公益生态林外,村里的荒山全部种上了砂糖橘。

    对于村民们的上门求助,贾东亮从不拒绝,总是乐呵呵地为他们解答问题、提供技术支援。和黄盆村相隔10多公里的新桥村村民李颜昌、李乃良、李乃河、黄成光合作投资了24万元,承包了60多亩山地种砂糖橘,专门请贾东亮来当老师。去年,他们的果树挂果了,获利27万多元,投资全部收回还有盈余。今年春节前,4人特意将他们种的砂糖橘送上山请贾东亮品尝。

    黄盆村村委主任高作飞提起贾东亮,更是敬重有加。他这两年在农场做饭加收拾杂务,每月都有近千元的收入。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8年风雨过去了,如今贾东亮和他的“八一生态农场”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并且硕果累累:他在广宁首先试验了“水面多层立体养殖法”,创下了平均每亩产量达509公斤的纪录;2004年,他注册了西贝牌砂糖橘,同时向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申报“绿色食品”标志,成为广宁乃至肇庆市第一个以个人名义申报原产地保护的品牌商标。去年砂糖橘产值90多万元,养猪产值173万元,养鱼产值15万元,全年纯利润超过100万元,历年投资的260多万元预计不久就可以收回。目前,他又在实施第二个“五年规划”,筹划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力争年产值递增达到150万元。

    在贾东亮的示范和帮助下,周围村民纷纷种起了砂糖橘,搞起了养殖,就连珠三角的不少老板也嗅到商机,在广宁办起了几个大农场。目前,黄盆村3700多亩山地已全部种上了果树和其他经济作物,南街镇的果场也由7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20多家。

    经过8年的努力,贾东亮不仅成为一位种养能手,而且还能敏锐地把握市场走势,在市场中先人一步。他的养猪场一直领导着肇庆市的发展潮流:当庆华公司和利德丰公司等大公司大举进军广宁养猪业,年出栏肉猪一下就达万头时,他就开始饲养母猪卖猪苗;当别人也卖猪苗时,他又率先饲养野猪。在他的猪场里,野山猪和家猪杂交的小猪毛色闪亮,活蹦乱跳。

    目前,商丘籍复员军人贾东亮开荒创业的事迹已在广东省传为佳话。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贾东亮被广东省省委树为典型,成为广东省340万党员学习的楷模。

作 者:记者侯公涛 - 责编:游 黎 来 源:河南日报农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