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临和灰原穷:离开世界、人情、血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5:07:20
离开世界、人情、血统 
读经: 
  他拉带著他儿子亚伯兰和他孙子哈兰的儿子罗得,并他儿妇亚伯兰的妻子撒莱,出了迦勒底的吾珥,要往迦南地去;他们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 
  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祝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亚伯兰就照着耶和华的吩咐去了,罗得也和他同去。亚伯兰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创世记11:31-32,12:1-4) 
  当神吩咐摩西上西乃山的时候,他必须把百姓留在山下,并且划出界限来,不许百姓靠近这山,因为这山称为圣山。 
  一个要上山的人,要懂得这个道理:不会和百姓隔开,就上不了山。上山的人不能拖泥带水,不能拖亲带眷,必须要照着神的要求,单独地往上奔走,不然就上不去。这是什么意思呢? 
  刚才我们读了几处圣经。可能你们稍微理解到了一点:不管是一般信徒,还是一个蒙神呼召事奉神的人,有一件事特别重要,就是要会“离开”,要会“分别”。“离开”与“分别”是跟从主上高山的人必须学的功课。 
  神的很多启示,往往启示给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启示给人呢?在什么时间启示给人呢?不是在和众人拥拥挤挤的时候,不是在人多热闹的场合;神从来没有这样作。除非离开群众、离开百姓,才会得神的启示,懂得神的旨意,听到神的声音。 
  圣经里面有个大先知,他得了一个很大的启示,关系到神永远的计划。他的名字叫但以理。他当时在一个国家里当总理,很有地位,很有权势,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但是,神把一件极大的启示给但以理。他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得启示呢?是在乌莱河边安静的时候。那时他离开官邸,离开首都,没有什么官员找他,没有亲戚朋友找他。他可以完全退到神里面去。 
  他为什么到乌莱河边去呢?因为他心里有一个负担:他不是迦勒底人,这里不是他的国,这里不是他的家乡。他的家、他的国在犹大地,耶路撒冷是他向往的地方,他最大的心愿是在耶路撒冷圣殿里事奉耶和华,和他同族的百姓们在一起事奉神、赞美神、敬拜神,那是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今天在这个地方,按人来看,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受全国人民的尊敬,生活享受是高等级的,又满有尊荣。再说,犹大国家小,山地多,只有一个圣殿而已。若要敬拜神,也可以在这里建造一个圣殿,也可以在这里事奉。但是他的心不在这里;耶路撒冷是他唯一所想所求的。就是说,他知道耶路撒冷,懂得耶路撒冷,只有回到耶路撒冷,才和神有交通。他带著这一个负担,就轻看他地位的崇高、光荣和生活的享受;里面催促他必须要离开喧嚷的人群,来到乌莱河边静思默想。他祷告神、寻求神、敬拜神。就在这个时候,神把启示、异象给了他。 
  以西结也是如此。他见异象,是在迦巴鲁河边,这也是一个荒野的地方。可见神绝对不会在你忙乱、拥挤的地方和时候,给你亮光和启示的。 
  神要我们离开群众,把一切虚浮的人际关系摆在山下,还要划出界线,不让别人越过,然后才有资格起步开始向上爬,去寻求神的面,准备领受山上的指示和山上的样式。 
  我们万万不要想:“我们祷告一段时间了,事奉一段时间了,就可以得著启示,就懂得山上样式了。”不!如果那么容易的话,神就不拣选摩西了。只有当摩西经过严格挑选、训练后,神才吩咐他把百姓留下来,要他单独上山。今天我们要事奉神,就当准备领受山上的样式,懂得事奉神的法则,第一步是必须会离开群众。呼召是神给我们的,是神那一方面的工作。我们这一方面乃是听见呼召以后,赶紧离开每天相聚的群众,单独上山。 
  我们的心有一个很大的惯性──不喜欢独处,喜欢群居。要叫我一个人在窑洞里住,那我就觉得很寂寞、很孤单、很惧怕,总想找几个人在一起。也许有这样的愿望,好好找个安静地方去祷告几天,可是祷告不到半天,就会觉得一个人太孤单、太寂寞了,起来跑掉了。 
  人的本性就是喜欢和人群在一起,拥拥挤挤、说说笑笑,多么热闹。但是一个真正要得著神启示,要明白神心意的人,就要把人情、习惯放下来──必须会放下虚浮的事物,否则不要想从神那里得著什么。 
  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是工作成为他的累赘,有的人是成就成为他的累赘,有的人以家庭、财产、爱情等等成为累赘。虽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在我们心里的深处,只有神和我,没有第二个掺杂,没有第二个力量牵制,这时候才具备上山第一步的条件。否则,里面还有很多掺杂、纠缠、拥挤,声音很多、人的影子很多,神的启示和声音都被遮蔽了,更别说上山了。 
  我们看看亚伯拉罕的脚踪。亚伯拉罕被神呼召,他把神的呼召告诉了父亲他拉。他拉很同情、很理解,愿意和亚伯拉罕同心,所以一同出了他们素来居住的迦勒底的吾珥,离开了那个拜偶像的地方(人群拥挤的地方)。但是他们只走到哈兰,就住在那里不肯走了。他没有真正完全撇下一切。哈兰是在伯拉大河的东边,而神叫他过大河,直到迦南地。 
  他拉没有过河,住在哈兰地。哈兰是迦南和迦勒底的一个交界处,在河边上,只差一河之隔,过河就到神的应许美地了。他却不走了,一直到死在那里。 
  若在哈兰住下去的话,不论亚伯拉罕怎样说:“我已经离开迦勒底的吾珥了。他们拜偶像,我不拜;他们的世俗我不贪恋,”他还不是等于在迦南的地方,仍然在世界里面?他就不能得神的祝福,听不见神的声音。 
  事奉神的道路是很绝对的,没有模棱两可的,没有是而又非的。“是”就是“是”,“非”就是“非”,绝对没有骑墙派。投机的人没有办法事奉神,没有办法爬上圣山。 
  他拉死了以后,亚伯兰才过了这条河。一过大河,主的应许来到了:“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创12:2-3)。神要赐福给他,并要借着这样一个人,使人类有了凭信心承受应许的道路。亚伯拉罕若不过大河,就不可能承受神这么大的应许。 
  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实在是不容易啊!我们的本地是世界、是埃及、是属土的。我们的父家是血统,我们的本族是人情,是亚当的后代。若不离开这些,主的呼召声音就听不见,主的手就摸不著,主的步伐就跟不上去。 
  神常常呼召我们,可我们总是再试验一下、再等一会儿,找几个理由,叫神原谅我们一下。要知道,神的呼召从来不给人讲价钱,从来不拖拖拉拉的。神定了一个标准,若去寻求,必能蒙福;若不寻求,神也不会把标准降低一点。神从来不讲价的──不愿意买就不买;若愿意,就得付这个代价。今天很多人就是不舍得付代价,只是在人群中拥挤,不能听命而立即上山。 
  主耶稣在世上的时候,跟从主的人不算少;成千上万的人把主耶稣包围住了,前呼后拥地要跟从主。要作什么呢?他们要看神迹,实际上是要吃饼得饱。他们不是真心跟从主的,所以主暗暗地把门徒带走了,或自己暗暗地到旷野里去了。 
  我们常只关心人的需要。这一班青年人很好,想把这一班青年人训练成为自己的帮手、工作的力量;那一邦人很富足,把他们奋兴起来,他们可以把财产献出来,供教会需用、工作需用。这个也想抓,那个也不能放,怎能暗暗地被主带上山呢? 
  前些日子,我遇见这样一件事。在一次聚会中,有一位弟兄清楚知道讲员所讲的背乎真理,但是他想:“这个讲员对我们很好,用爱心支援我们,用金钱帮助我们,我们怎能拒绝他呢?”结果很快把信徒们带到错谬里去了,造成教会混乱、同工们纷争,没有力量,看不见路了,痛苦得不得了。有些人就是不肯离开山下的群众,舍不得物质利益,放不下人情面子。 
  一个真正跟从主的人,这个功课学不好的话,道路永远走不上去。跟从主就怕不绝对。有时我们会想:我们这样绝对的话,就要把人得罪了。但为什么不怕把神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