铂金戒指什么牌子好:中国居民消费真在“萎缩”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24:03
中国居民消费真在“萎缩”吗? 作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教授徐滇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李昕 字号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1条] 打印 电邮 收藏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编者按】中国公众对宏观经济数据日益关注,但对数据的定义和来源却时常存在混淆。错误的数据使用,更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政策。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系教授徐滇庆与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李昕共同撰写了一系列“澄清数据困惑”文章,试图为一些常见经济数据提供更准确的解读。今天我们发布的是系列之一:对中国CPI数据的解读。)

近年来,在各种媒体报道上不断出现这样的说法: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国民收入分配体制严重失衡。(如《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8日的《普通民众为何不敢花钱?》,就是一例)。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的确从1978年的48.8%下降到2009年的35.6%。很多人认为必须逐步提高居民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而且只有增加国内需求才能为下一步经济增长开辟市场空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这种看法正确吗?

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居民消费真的下降了吗?仔细观察统计数据会发现,中国居民最终消费“绝对值”非但没有萎缩,反而连年上升。最终消费增长率一直在高位运行,2004年为12.31%,之后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7和2008年都达到15%以上。2009年,消费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然达到9%。除了2009年之外,最近几年,消费增长速度都快过GDP增速。

和世界各国相比,中国居民消费上升的速度大大超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韩国等相比也毫不逊色。

在这里,数据打架了。一方面,居民消费支出绝对值在持续高速上升,另一方面,这类支出占GDP的比重,确实在逐年下降。

表面上看,数据打架的原因很清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大幅增加政府投资,基本建设投资增长速度惊人,这是导致消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同样的,在2008年美国和欧洲遭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再次大幅度增加政府主导的投资,推出4万亿元刺激计划,使得消费占GDP比重进一步下降。

与此同时,因为中国居民需要为养老、医疗、子女教育和购房积累资金,不敢过快增加消费开支,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原本可以增长更快的潜力。

如何在确保居民消费绝对值上升的同时,提高消费占GDP的相对比重?首先,要看政府是否会长期保持高投资水平。

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加大政府投资,建设了一系列重点交通和水利工程,对经济起到了良好提振效果。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奥巴马政府却已很难模仿罗斯福新政,因为美国已经找不到多少值得大规模投资、并能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了。在美国,高速公路早已四通八达,该修桥的地方早就修了桥,连十来万人的小城市都修了机场。中国和美国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还在起飞阶段,有许多值得投资的基本建设项目。许多美国经济学家就非常羡慕中国能够实施4万亿投资计划。正是由于大规模基础建设,在全球经济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中国在2009年依然保持了8.7%的高速增长。但再过几十年,中国也会超越这个发展阶段,将很难持续采用投资基础建设来拉动内需。

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也存在很大隐患。铁路、公路和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政府大规模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债券融资或者增发货币。如果公共债务不断上升,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很不利。寅吃卯粮,当时舒坦一阵,后患无穷。倘若以增发货币的方式扩大投资,更是饮鸩止渴。一旦触发恶性通货膨胀,很可能颠覆经济增长趋势。2009年,中国银行贷款猛增9.6万亿元,大部分贷款给了国有企业,投入了基础建设。银行不良贷款风险上升,不得不加倍警惕。

再看方程式中的另一个变量——居民消费。要提高居民消费水平,需要多管齐下。

第一,增加生产永远处于第一位。消费水平的提高应当是增加生产、增加物质财富存量的结果。在没有充分提高产出的情况下空谈提高消费水平,只不过是望梅止渴。

第二,通过减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目前,中国政府财税收入占GDP比重过大,在世界各国当中名列前茅。尽管税收负担很重,但地方政府依然入不敷出,债务高达7万亿元。要刺激消费,夏季要削减政府开支,减少居民税负。

第三,稳定金融,控制货币发行量和信贷总额,减缓通胀预期。只有切实保证居民的未来购买力,人们才能放心增加当期消费。

第四,加速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加完善廉价的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第五,大力发展中心城市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所,安居之后才可能增加消费支出。

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项改革配合才能见效。没有一个全面的改革安排,简单地喊提高居民消费,其结果很可能是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