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生和吴邪:李琦为三代领导人作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46:23

李琦为三代领导人作画

[日期:2009-11-01]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延安摇篮培育出的大师   

    李琦,1928年出生于北京,父母都是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1937年9岁时他随父母到了延安。起初他在延安抗战剧团当演员,边学习文化边进行革命演出。李琦演的第一出戏《锯大缸》,讲的是一个小孩子挑副大担子连走带唱,不是担子歪了就是忘了唱词。滑稽的表演逗得台下观众哈哈大笑。当时坐在前排观看演出的毛主席边笑边鼓掌:“这小鬼,真可爱啊!”9年的延安生活,与领袖们朝夕相处的生涯,成为李琦后来创作领袖肖像的重要生活积累。后来他被编入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跟担任组长的国画大师石鲁学习绘画。   

    战争年代学画并非易事。没有纸笔作画,他就以树枝为笔,拿大地当纸,用铁丝磨成刻刀,用马粪纸做成画板;没有学画的时间,他就在行军途中骑在驴背上作画。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和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他的绘画水平大有提高,艺术上日臻成熟。   

    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时,徐悲鸿院长特聘李琦及其妻子冯真一同到美院执教。在新中国首次文艺评奖中,李琦创作的年画《农民和拖拉机》荣获全国第一届年画甲等奖第一名。不久,李琦与夫人合作的反映毛泽东、斯大林两位领袖会面情形的年画《伟大的会见》,再次轰动中国画坛。随着历史的推进,这幅画已成为中国画坛的一道动人风景。 

与毛主席一起劳动,创作《主席走遍全国》、《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等,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

    1959年,李琦根据自己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与毛主席一起劳动时观察到的汗水渗透了衬衣的毛主席用自己的草帽扇凉的情景,创作了国画《在十三陵水库工地上》。这幅作品在1959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大奖。   

    1960年夏天,中央美院组织师生为兴建中国美术馆义务劳动。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使李琦感到自己又回到了延安,回到了十三陵水库工地,创作的灵感喷薄而出,他一边劳动,一边构思图画:毛主席风尘仆仆地来到工地,头发被风吹动,右手拿着草帽,左手习惯地叉着腰,向远方眺望着“如此多娇”的大好河山。劳动回来的当天晚上,他的创作激情压倒了劳累,《主席走遍全国》的草图一挥而就。   

    这幅作品一问世就获得了各界赞誉,美术史家称:《主席走遍全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人物画作品之一,也是李琦创作进入高峰时期的标志。这幅画很快就“走遍全国”,家喻户晓,使李琦的画名闪耀画坛。该画被选入中小学课本,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举办的《中国画展》,在各国巡回展出。   

    这幅画发表后不久,李琦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毛主席笑眯眯地端详着自己的画像。李琦说:“请主席提意见。”毛主席谦逊地说:“一个绘画,一个雕塑,这两样我都不懂。”李琦说:“在延安能见到你,进城后就没有机会了。”毛主席笑了,握着李琦的手说:“你可以常来嘛!”   

    199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李琦又创作了《啊!延安》。他用中国水墨画技巧,刻画了盛年时期的毛泽东的风采。该画线条洗炼,造型逼真,人物传神。画中的毛泽东宽阔的前额,浓密的黑发,平和睿智的目光,自然的微笑,既显示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艰苦磨难之后胜利者的勃勃英姿,又透出藐视一切敌人和困难,真理在胸、胜利在握的坚定、乐观、豪迈的气概。在着力刻画主体的同时,李琦也巧妙地使用画面空间背景与主体相呼应:高耸群山之上的宝塔,依稀可见的排排窑洞和奔腾不息的延河,把人们带到了当年的革命圣地——延安。年近九旬的诗人臧克家为这幅画配诗云:“霞光飞双颊,笑里见信心;城头昂首望,万里江山近。”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相继进入了他的视野   

    1961年,李琦作为美术记者参加了全国劳模大会,在会上他采访了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会后,他随时传祥到北京崇文区清洁队体验生活,与清洁工人们一起劳动,并开始构思一幅描绘刘少奇主席和掏粪工人时传祥亲切交谈的作品。1963年,一幅构思完美、意蕴深刻的国画《同志》终于问世了。在这幅画中,刘少奇夹着烟,时传祥端着茶,他们相对而坐,促膝谈心,推心置腹……气氛是那样和谐、融洽。该画充分表达了刘少奇主席密切联系群众的品质。这幅画首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观者如潮,大受好评。“文革”中,《同志》这幅画成了“黑画”,李琦也被指责为“御用黑画家”,在美术界屡遭批斗。   

    1988年,为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90周年,李琦创作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李琦曾多次见过总理,聆听过总理的教诲。但他仍翻阅了大量图片资料,反复琢磨构思,努力寻找周总理给人民留下的难忘印象。构思良久,轮廓逐渐清晰起来——周总理面对着大家,舒展的浓眉下闪动着亲切、智慧、坦诚的目光。画面中的总理用他习惯的动作抱臂微笑,使人观后有一种呼之欲出的真实感。这幅画得到邓颖超同志的高度赞许,她说:“这幅画画得很好,神情面貌、姿势特点,用那么几笔就勾画出来了,我很喜欢。”4年后,在《周恩来和他的世纪》一书首发式上,当李琦把这幅画的印刷品赠送给该书作者韩素音时,她面对如此栩栩如生的画像,竟激动得流下热泪。出席会议的人看了这幅画,都说李琦把总理画“活”了。   

    为彭德怀元帅“树碑立传”是李琦多年的心愿。1994年11月29日是彭总逝世20周年纪念日,李琦拿起画笔实现了这桩心愿。一般人创作军人形象,总是把创作对象置于战场之上;李琦却不落窠臼,他没有把彭总放在某个具体战争环境中进行创作,然而读者却可以从气势恢宏的画面上联想到彭总的一生。在人物形象刻画上,该画也独具一格,彭总脸部、身上均以粗线条为主,且线条有飞白,不仅洗炼,而且刚劲、厚重,有书法金石味道,给人一种斧劈的感觉。为突出山石的感觉,还使用了皴擦技法,眼部和唇部则借鉴了石雕和版画技法。彭总的脸部和军装全部覆盖以绛红色,暗喻“红色花岗岩和血与火的洗礼”,从而使彭总的形象更加巍峨、挺拔,把彭总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概和刚正不阿的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   

    为纪念贺龙元帅诞辰100周年,李琦又创作了贺龙同志的肖像画《球赛正酣》,并特在画像边题写:“贺龙元帅百年诞辰敬画当年初见时印象”。画面上的贺龙元帅身穿带有补丁的八路军军服、系着腰带,两臂交叉胸前,右手拿着烟斗惬意地开怀畅笑,平和的目光中透着几分兴奋。不难看出,他正在被一场紧张而又激烈的球赛所吸引……李琦对贺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是在四十年代初延安举行的一次盛大运动会上,人们倾城出动,前方部队也回来参赛,只见人山人海中一个拿着烟斗、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正十分投入地为一个参赛球队作赛前动员。李琦那时才十几岁,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是谁?”当别人告诉李琦,他就是120师师长贺龙时,李琦非常惊喜,因为贺龙不常在延安,对这位“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传奇式人物,李琦仰慕已久,但从未谋面。那次初见时的印象深深地烙印在李琦的记忆中。   

    《我们的总设计师》,19次易稿,发表后引起海内外极大关注《我们的总设计师》是李琦的艺术境界达到炉火纯青后的又一代表作。   

    1991年秋,李琦和夫人冯真来到广东,在特区深圳、珠海看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激情之下,夜不能寐,连夜奋笔画就一幅邓小平同志画像的草图。回到北京,他感到这幅草图仍不能完美地表达自己的全部思想情感,他翻阅了几百幅邓小平的照片,三个月中,先后画了19张草图,最后终于定稿。   

    此画一成,《人民日报》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竞相刊发。新华社报道说:“这幅肖像画以精湛的中国水墨画技巧,成功地展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非凡气质和风采。画面上邓小平同志头稍向左侧,眺望远方的眼睛投射出深邃、睿智的目光,仿佛在运筹、勾画着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那微微抿起的嘴角,显示出刚毅和自信的神情,表现出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中央文献出版社的行家们深知这幅画的历史价值,决定珍藏画稿,并公开出版发行,一时间,神州大地掀起争购《我们的总设计师》的热潮。   

    《我们的总设计师》和《主席走遍全国》一道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最大的两幅人物画,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同心曲》使李琦的伟人画卷笔触延伸至第三代领导人   

    1996年,李琦又完成了江泽民总书记画像《同心曲》。这一画作无疑具有特殊意义,它使李琦的伟人画卷的表现范围从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扩展到了第三代领导人,了却了画家的夙愿。   

    《同心曲——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会上》是江泽民同志的一幅半身像。它展现给读者的不仅是一位革命家的个人风采,而且还有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崭新面貌和中国人民振兴中华的时代精神。那亲切的微笑,那飞扬的神采,那朴素的衣着,所表现出来的决不仅仅是总书记在上海工人文化宫的一次联欢会上的风采,那分明是党群一心的再现,是高瞻远瞩、成竹在胸,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奔向21世纪的坚定信心的展现。   

    与李琦以往的许多创作一样,他的这幅《同心曲》也是有感而发。1995年5月,他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百名文艺家万里采风团”到上海采风,目睹了浦东的巨大变化,耳闻了江泽民同志深入基层,为民排忧的感人事迹。特别是在上海工人文化宫展厅里,看到江泽民同志在劳模联欢会上吹笛子的照片,他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股创作激情油然而生,他情不自禁地向同伴们宣布:“我决定画江泽民同志。”   

    李琦返京后马上开始酝酿创作《同心曲》,为了准确把握江泽民同志的音容笑貌,李琦两次去新华社资料室,从大量资料中精选参考照片。为了核实吹笛子的细节,他冒着严寒骑自行车找乐器店请教民间老艺人。为了确能反映出江泽民同志最感人的场面和最具代表性的性格特征,他半夜3点起床,趁夜深人静之际,凝神构思,反复推敲,先后画了十余幅草图,最后经过两个多月的创作实践,涵盖着党群关系这一重大主题的《同心曲》终于创作成功。这幅画造型准确,精到传神,以神夺人,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为日本首相默画,日本新闻界惊呼:“盖世神笔,巧夺天工”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李琦还先后为马克思、列宁、孙中山、李大钊、朱德、宋庆龄、鲁迅、白求恩、雷锋等伟人和英雄人物挥笔作画。他的画已被国内外多家大博物馆收藏。关于他的画,《现代中国画家百人传》一书作了精彩评论:“李琦人物画的最大特色是,善于捕捉和刻画人物的神情气韵,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能力……看起来寥寥数笔,却笔简神气,别有韵味。”   

    香港著名画家赵世光这样评价李琦为他作的默画:“我知道在香港,多位人像画家用过各种工具,面对面画了许多也未能摹写出我满意的画像,而李教授于短促的说话时间,竟能洞察我的内心世界。他那眯着的眼睛所放射出来的,可能是某种宇宙线的电波,把对象内外一切深刻录印在他的电脑里,然后大笔一挥,无所遁形!”   

    李琦的人物画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外都有很大影响。在中日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时,李琦应邀为当时的日本首相竹下登画像。事前,有关方面安排李琦在距首相不远处观察了一次,另可供参考的只是《人民日报》上刊登的一张小照片。李琦主要凭借一面之“观”完成了作品。几天后,竹下登首相突然收到李琦为他画的大幅肖像,颇感奇怪:“我没有见到画家作画啊?”得知这是那天离他不远处画家回去默画的,他惊讶不已,连声叫绝:“这幅画是至今我所看得到的所有画像中最能表达我内心世界的一幅。”日本各大报纸都发表评论文章,称这幅画“盖世神笔,巧夺天工”。   

    1995年9月,李琦应邀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一次大型中国画国际研讨会,他在会上作首席发言,并第一次向外国人大量展示领袖人物画。他的发言和作品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权威人士的普遍好评,英国的BBC电台对他进行了专访。   

    挽风华于笔下,凝瞬间至永恒。李琦用中国画的形式表现革命领袖形象,歌颂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为我们共和国的三代领导人树碑立传,在我国画坛可以说独树一帜。他创作的人物画廊,将在世人面前竖起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激励国人承前启后,奋发缔造一个美好的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