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小辉砸奥迪:从文化视角看企业自主创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22:40

从文化视角看企业自主创新

 

王兆善

 

 

 

 

 

         创新的观念古已有之,而现代创新理念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提出来的。从那以后的近百年来,世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业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创新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结构调整,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对企业来说,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不仅要构建一种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新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培育一种与时俱进、自强不息、求异求变、与自主创新战略相适应的创新氛围和环境。笔者以为,从文化视角看自主创新,必须培育创新文化,做到理念、制度和机制的全面创新,才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世界科技制高点,争创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科技新优势。

 

    自主创新的核心不仅是领先的科学技术,也包括创新的文化理念。今年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技术领域是我国竞争力排名靠后的项目,列第64位。没有科技的突破性发展,就无法在对有限资源、有限机会的竞争中获取先机,经济发展优势就难以确立。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知识化、市场竞争全球化、信息管理网络化的情况下,不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不下决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不仅持续发展不可能,而且还会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型跨国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各个科研领域形成了强大的经济科研实力,他们依托知识产权制度,将自身的专利与标准紧密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垄断化”的“一条龙”获利道路,对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形成了强大的限制,使得发展中国家使用国外知识产权的成本越来越昂贵,低成本制造优势慢慢消失,产业成长的空间日趋狭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已提前进入了高成本时代,没有自主创新,就没有竞争优势,就难以赶超世界先进企业,更难以在世界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也可以说,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和立身之本,更是应对高成本压力的战略选择。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尽管成功企业的成功方式和路径是多样化的,但有一种不变的规律是,这些领先企业的发展战略背后都有一种持之一贯的创新价值观作支撑。世界500强实践表明,他们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注入活力,凭借企业文化力保持了百年不衰。他们与普通公司的不同在于:一是团队协作精神;二是以客户为中心;三是平等对待员工;四是激励与创新。正是这种的激励与创新文化,使企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也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曾几何时,我们许多强势企业之所以昙花一现、风光不再,一方面与过度依赖外来的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创新文化的缺失密不可分。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一大重要趋势是:创新技术已成为一种规则,一种以产品为载体的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扩张。我们与世界的差距表面上是技术标准的差距,实际上是深层次的无形文化的差距。而自主创新文化的核心是创新的理念。从表面上看,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但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以创新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没有创新的企业文化,谈不上核心竞争力。没有“视今天为落后”的理念,没有一种战战兢的忧患意识,暂时的产品成功,机会主义的成功,是无法成为可持续的战略成功。因此,如何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创新价值观,并始终不渝地信奉它,是一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虽说没有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只解决企业成长持续不持续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要实现自主创新,在竞争中成长,必须以培育自主创新的企业理念为核心,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博大的胸襟,世界的眼光,博采众长,应对变革,才能追求卓越,构建核心竞争力。

 

    自主创新的主体不仅是科研人员,也包括企业全体员工。有这样一个故事。许多年前一家酒店打算增加一部电梯,专家们经过复杂的论证,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每层楼上打一个大洞。但一位清洁工却对专家们说:“我要是你们就会把电梯装在楼外。”工程师听后一下惊呆了,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可见,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并不是专家的专利。我们当务之急要走出对创新的认识误区,不能一说创新就只想到是研发人员、科技人员的事,实际上企业全员都是创新的主体。也许创新的思想是少数人提出的,但要成为群体实践,离不开全体员工的认同与践行。只有实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主创新战略,只有实施“人才备份”,强化科技团队建设,才能奠定创新的群众基础,优化人力资源建设,把创新精神渗透到企业发展全过程,把创新理念变成创新实践,把创新的实践变成创新的行为习惯,才能创造有竞争力的产品。实践证明,越是新技术产业,集体贡献的知识和智慧越重要,不能靠一两个人的能力发号施令,其余的人盲从。新产业技术含量高,涉及到的知识面广而且复杂,只有全体员工共同投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的含金量,才能应对复杂和瞬息万变的市场。在这方面,海尔集团的实践值得借鉴。他们围绕创世界名牌的目标,建设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坚持走全员创新之路,把每个员工都作为创新的单元,遵循以“真诚到永远”的服务理念,以“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精神和“小球滚钭坡”精神,以 “在市场否定你之前先自己否定自己”,“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的创新思维,以诚赢客,以德兴企,以“品”立业,企业才取得了今日的辉煌。因此,在自创新上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把人视为一种资源,以人为中心,以人的创造力为本,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知识化员工,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 努力把人力资源变为人力资本,为自主创新提供动力保证。

 

    自主创新的持续不仅需要领导重视,也包括建立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自主创新需要领导高度重视,这是关键所在.因此,企业领导者作为自主创新理念的倡导者、创新战略的推动者和创新思维的实践者,要义不容辞推动自主创新,把创新作为自己的基本使命与责任,从哲学角度指导创新思维,从企业战略高度重视创新理念的培育,不断推进传统理念到创新理念的变革,促进产品、技术、资源、市场、制度的整合,实现从绝对权威到相对权威、从技术型领导到人文—技术型领导的转变。但是, 没有制度创新作保障的科技创新将会失去动力而最终趋于枯竭,没有科技创新的制度创新必将因失去方向而最终难以持续。领导重视也只是一种人治的表现,难以长久保持创新的持续性,因此要实现企业持续自主创新,还必须要构建一种自主创新体制、制度和机制,也就是是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要探索用什么样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形成持续实现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  制度是指一定范围内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的集合,它旨在制约追求主体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群体或个人的行为。企业制度创新是指改进现有制度安排或引入一种全新制度以提高制度效率及其合理性的一类活动。有效的制度安排通过人的激励,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决策水准的提高以及管理、组织的完善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实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就是制度的创新,对世界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实践证明,鼓励创新的制度文化是成功企业的一大特点。硅谷之所以是领先世界的信息产业园地,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具有创新的制度和鼓动创新的氛围,特别是"勇于实践,勇于失败,勇于成功"为核心的创新制度文化。因为没有失败就没有创新,失败是创新之母。特别是一个创新项目的风险率为70%,鼓励创新和容忍失败是创新体系一块硬币的两面。如果倡导自主创新精神,没有宽容失败的雅量和氛围,创新只能永远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如果没有激励创新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人去为企业创新而不懈拚搏。根据硅谷的成功经验,我们要发展科技,鼓励创新,就要建立让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多种、多层次奖励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十分重视、善于发现和努力培养科技人才,使他们的创造力能够得到有效保护,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因此,我们只有加快建立与自创新相适应的制度规则,打通和衔接好基础理论研究、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等环节,建立有利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完整制度体系,才能形成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专利和技术标准,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优化科技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原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年第 8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