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在烧观后感:中国共产党“共赢”国际战略观的确立与演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11:48
从“和平与发展”时代观到“和谐世界”新主张——中国共产党“共赢”国际战略观的确立与演进
 作者:李新富     论文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共赢” 国际战略观 确立与演进 历史轨迹
  论文摘要:“共赢”国际战略观在我国的发展呈现出从隐性到显性再到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历史轨迹:邓小平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大胆突破传统国际战略思想观念.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初显国际战略观的“共赢”色彩:江泽民的“世界多样性”理论.将邓小平隐性的“共赢”国际战略观发展为显性的“共赢”国际战略观;胡锦涛的建设“和谐世界”主张.则是对“共赢”国际战略观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
  国际战略观是个人或组织在制定国际战略或从事国际战略活动时所持的观念、看法、思维和态度的总称,是对国际战略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主观因素。“共赢”是对双赢的扩展,主要是指在多边关系中,既考虑自身利益,又顾及他方利益,不以损害同一层面利益关系中他方的利益为代价。从过去传统的国际战略实践来看.在处理与他国利益关系时,大多数国家往往只顾本国利益。不关心他国利益,甚至为了本国获得更大利益,不惜损害他国利益。“共赢”国际战略观是目前为止一个国家在处理多边利益关系中最能为各方所接受的思维方式.是对只顾本国利益而牺牲他国利益的传统理念的矫正.是一种顺应“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新时代需要的新型的国际战略观。中国共产党“共赢”国际战略观的确立与演进,呈现出从隐性到显性再到深入发展的历史轨迹。
  一、隐性“共赢”国际战略观: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时代观
  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尽管毛泽东时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思想.但由于新中国当时所处的时代与国内外环境的限制.加之第一代领导人受到浓烈的民族情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驱动,他们的国际战略观更突出“自赢”的思维特点.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国际战略的“共赢”理念。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则更多地突出了“共赢”的理念色彩,其核心集中体现在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是邓小平复出之后对所处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重新分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就是时代的本质。具体而言,这种时代是以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为特征的时代.进入了“地球村”时代。整个世界已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结构,这样的结构促使“共赢”思维成为处理各利益主体关系的主导方式。这就从宏观上、本质上把现时代同过去那个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区别开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正是以对时代本质的正确判断为前提.以“和平与发展”时代观为理论指导而建构起来的。邓小平国际战略不是片面追求单方面利益的单向度战略,而是追求在确保本国利益的前提下也尽可能保证他方获利的多向度战略。他多次向外国领导人提倡:在看待和平与发展问题时,各国“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而且,在讲到处理国家问关系时,他多次表达了“和平共处”、“共同得利”的思想。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一一九九七)》中,他直接谈到“互利”或“共同利益”的就有33处,直接谈到“共存”或“共处”的就有34处,直接谈到“尊重”或“互相尊重”的就有60处。可见,“共赢”观已构成了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思想基础。
  在实践中.邓小平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依据.将“共赢”国际战略观具体化为五个层面的国际战略思想:(1)总体战略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这是从全球共同利益的高度审视战略问题。(2)发展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论亲疏。邓小平多次提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共处,并提倡双方都要抛弃前嫌,加强双方的联系。,“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我多次讲过,美国的制度中国不能搬,美国制度究竟好不好,美国人自己说,我们不干预。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双方都让点步,总能找到好的都可以接受的办法。恢复中美关系要双方努力,不要拖久了,拖久了对双方都不利”。(3)处理政党关系——坚持四项准则和不争论原则。他强调,各国的事情。一定要由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自己做主,“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主张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发展同各国政党的关系,各国党都应该抓紧时间办自己的事,不要搞争论,让“过去的争论一风吹了”。(4)提出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对于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等争端问题,过去大多国家都会诉诸武力.结果往往两败俱伤。邓小平本着“共赢”的价值观,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他说:“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认为各国应从发展相互友好关系出发,将问题搁置一下.采取共同开发的办法,这样就可以“共同得利”。(5)提出如何看待“赢”的思想——要善于舍小利求大利,在现实矛盾中谋求发展。邓小平善于从高处和远处看中国的国家利益.他指出,中国在整个改革开放中,“要允许吃亏,不怕吃亏,只要对长远有益就可以干”,认为在现时代任何国家在对外交往中只求“自赢”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中国要发展,给对方一些利益归根结底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这恰是邓小平的大智——“共赢”观。

  可见。在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中,“共赢”观的存在是十分明显的。当然,从现有资料看,邓小平还没有直接表述自己国际战略观是“共赢”观.甚至未见他关于“共赢”概念的直接论述。因而,“共赢”观在他的国际战略思想中的存在还只是隐性的,是萌芽状态的。尽管如此,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这种隐性的“共赢”战略观,不仅从理论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建构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为我国开创全方位外交新局面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对之后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的国际战略思想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二、显性“共赢”国际战略观:江泽民的“世界多样性”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冷战”基本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世界多样性这一不争的事实,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秉持“共赢”理念.超越传统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提出了“世界多样性”理论。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将之前的隐性“共赢”国际战略观发展为显性“共赢”国际战略观。
  “世界多样性”理论包含了以下四个层面具有递进逻辑关系的内容:
  首先,揭示了“多样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质特征。江泽民在1992年4月访问日本时.首次阐述了“世界多样性”问题。他指出:“世界是多样性的。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由上千个民族所组成的近20O个国家,不仅存在着自然环境的差异,而且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这就形成了各种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2001年.他在建党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也谈道:“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之后他多次从哲学的高度阐释该理论,指出:“多样性是世界存在的本质特征。”
  其次,指出应承认世界多样性的客观现实。江泽民曾对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说:“世界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应该正视它、适应它。” “面对这样的多样性,强求一律是不符合实际的。兼容并包,互相借鉴,才有利于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承认这样的现实,把它转化为我们的优势,……合作就会生机勃勃,就有日益广阔的前景。”他曾多次在党的大会上提出:“要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当今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作主,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决。”“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承认”和“尊重”,这正表明了江泽民面对世界多样性的客观现实所持的正确态度。
  再次.要求主动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承认世界的多样性,体现的是被动的主观态度,而维护世界多样性,则体现了主观愿望的主动性和战略策略的导向性与积极性。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最后,强调要坚持“世界多样性”理论,以民主平等、合作共存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促进共同繁荣。维护世界多样性是方式,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才是目的。为此,江泽民提出以民主平等、合作共存原则处理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多样性。他说:“这就要求各国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发展合作。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维持持久的和平与稳定,为各国共同发展创造必要的国际环境。”   “世界多样性”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对国际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有了重大的理论突破。由开始讲尊重、承认现实世界的多样性到后来讲维护世界多样性,这就实现了从现实无奈的被动思维到主动提升为理念的飞跃。可见,江泽民关于世界多样性的理论重点并不在于多样性本身,而在于倡导在世界多样性基础上实现各国“共赢”。
  2000年9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期间,就经济全球化、联合国作用和人权与主权关系等重大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他说:“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赢’的经济全球化,所有国家,无论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都应是全球化的受益者;_…·我们需要世界各国共存的经济全球化.只有相互尊重,相互促进,保持经济发展模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世界文明才能生机盎然地发展。”次年,江泽民在建党八十周年庆祝大会上也呼吁:“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对“共赢”的认识。他还从哲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引用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来解释。2003年7月,他在会见来华访问的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时进一步指出,中国哲学一向崇尚共存、共享、共赢,“海纳百JII。有容乃大”。各国应当在政治上相互尊重、经济上相互促进、文化上相互借鉴,这才有利于全人类的进步。
  尽管江泽民在谈“共赢”的时候,更多地是从经济全球化战略角度来阐释其内涵,但不可否认,他已对国际战略的“共赢”理念进行了公开宣扬.并以此逻辑地建构了他的“世界多样性”理论的核心,从而实现了“共赢”国际战略观由隐性向显性发展的飞跃
  三、深化“共赢”国际战略观: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新主张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国际战略方面,继从2003年正式提出和宣传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又于2005年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凸显了“共赢”国际战略观的进一步深化。
  2005年9月.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提出四点意见: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首次向国际社会宣告了中国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的外交新理念。

  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概括地说,其基本内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内容,即:(1)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2)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3)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5)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那么。如何才能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呢?胡锦涛在报告中呼吁:各国应该“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为此,他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由此,在全面深化“共赢”国际战略观基础上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新旗帜。
  目前。学术界关于“和谐世界”主张的主要特征的研究,众多学者认为,和谐世界有四大特征: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的世界,是共同繁荣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是交流合作的世界。也有学者认为,和谐世界有五大特征:和平稳定、均衡发展、普遍繁荣、合作共赢、多样包容。但是.无论何种解释,都毫无疑义地认可“和谐世界”理念的核心就是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实现世界普遍的共赢。可以说,相比第三代领导集体,新一代领导集体的国际战略观更显“共赢”色彩。在此.仅以党的重大报告为例: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第九部分.在短短1500多字的“国际形势与对外工作”中,突出“共同”二字,诸如“共同利益”、“共同繁荣”、“共同维护”、“共同协商”等,使用了12次 “共同”,可谓“共赢”色彩已相当浓厚。但在此报告中仍未直接出现“共赢”一词。而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十一部分,同样是在短短1500多字的“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部分中,使用“共同”二字,诸如“共同分享”、“共同心愿”、“共同利益”、“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等,则达到14次之多,而且在该部分4次使用了“共赢”一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
  可见.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把江泽民主要从经济全球化战略角度讲“共赢”的思想发展为从全球多层面战略的“大局”上阐释“共赢”战略理念.从而实现了对“共赢”国际战略观内涵的进一步深化。
  对中国共产党“共赢”国际战略观的历史演进,亚洲博鳌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先生有一段精辟的总结。2006年4月2日.他在博鳌亚洲论坛协办的2006国美全球家电论坛上讲道:“中国人接受‘双赢’的理念是很困难的.……我们贯穿整个思想就是你死我活、冤冤相报的理念,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的理念.特别是多年‘阶级斗争为纲’这样惨痛的经历,‘双赢’的理念在中国没有。中国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0引入‘双赢’的理念,我还清楚地记得1999年11月15日,当我们和美国经过长期艰苦的谈判,达成协议的时候.当时我们的江泽民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中美两国的代表团,当时江主席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祝贺你们美国代表团和中国代表团取得了一个双赢的协议’。……这是中国对于全球外交关系和经贸关系的一个质的升华,极为重要。所以在以后中央关于进入WTO整个宣传当中也是以‘双赢’为核心理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现在又在双赢、共赢的基础上提出在国内建立和谐社会.在国外建立和谐世界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构想。”
  “和谐世界”主张.概括了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互利、共赢、可持续的新发展观和尊重世界多样性的新文明观,凸显了对邓小平隐性“共赢”国际战略观和江泽民显性“共赢”国际战略观的传承与深化,是对邓小平、江泽民国际战略思想的新发展、新贡献。